编者按:金融标准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交易报告库建设运营中,数据要素标准在数据采集、交互与统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中证报价作为经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认可的交易报告库,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的转化应用,重点参与了唯一产品识别码(UPI)、唯一交易识别码(UTI)、关键数据要素(CDE)等标准的国内采标工作。为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工作部署,中证报价投教基地联合行业机构推出“金融市场报告数据要素”专题科普,扎实做好标准化政策解读与重点金融标准普及,助力“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理念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作者:张橙逸、张先智,国联民生证券股权衍生品业务部
综合我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行业标准,以及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发布的国际政策建议文件等信息,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nique Product Identifier, UPI)是指由UPI服务提供商分配的,用于识别和描述每个场外衍生品的唯一、恒久且机器可读的代码,与全球唯一交易识别码(UTI)和关键数据要素(CDE)配合,旨在推动全球范围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的有效汇总。
历史沿革和主要文件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G20)2019年的匹兹堡峰会提出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治理,要求场外衍生品信息须向交易信息库报送,以提高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缓解系统性风险、防止市场欺诈。
2014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场外衍生品数据汇总可行性研究”中首提UPI的概念,并委托国际清算银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就报送至TR的关键数据要素制定全球统一的指引,随后CPMI-IOSCO成立“场外衍生品关键数据要素协调工作组”。
2017年CPMI-IOSCO发布的《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PI)协调技术指引》,是UPI目前的核心技术标准。2019年FSB发布的《UPI治理安排——结论、实施计划及设立国际治理机构的后续步骤》,是UPI目前全球治理安排。
▍CPMI-IOSCO《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PI)协调技术指引》
《UPI协调技术指引》作为核心技术标准,其内容涵盖整体结构、技术框架、覆盖范围、底层资产识别四个方面。
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PI)由两部分组成,一段12位的无语义字符代码(dummy code)确保其全球独一无二,一套结构化的参考数据集合(reference data)通过资产类别、工具类型、标的资产、交割方式等字段详细描述合约特征。技术框架上则遵循十三项设计纲领,司法管辖区中立性、唯一性、一致性、持久性、适应性、清晰性、易检索性、长期可行性、范围中立性、兼容性、完备性、可扩展性与精度,并覆盖信用、利率、商品、权益与外汇全类别衍生品业务。在底层资产识别上,采取“标识符+来源”双字段机制,如交易所上市证券使用交易所官方代码;权益类资产优先采用ISIN或MIC+Ticker组合;商品类资产则引用权威数据源(Platts、LME等)标准代码等,确保指代准确。
▍FSB《UPI治理安排——结论、实施计划及设立国际治理机构的后续步骤》
《UPI治理安排》作为国际组织的统一安排,其内容涵盖系统构成、治理架构、关键原则三个方面。
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PI)系统由编码、参考数据库及编码管理流程构成,旨在确保全球市场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在全球治理架构上,衍生品服务局(Derivative Service Bureau, DSB)接受FSB的制定,作为UPI服务提供商,负责编码配发,运营维护参考数据库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UPI编码标准,确保UPI全球统一。LEI ROC担任国际治理机构(IGB),负责政策制定、监督服务提供商、协调监管需求及维护技术指引。为了保障UPI系统长期稳健和公共属性,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公共利益为核心、遵循“必要时”变更原则、成本公平分摊且对监管机构免费、编码及数据标准开放获取、服务提供商建立利益冲突管理机制、与其他标准兼容、服务提供商具备充足资源和连续性应急计划等。
境外市场落地实施情况
▍美国市场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颁布了多项衍生品数据要求,包括《联邦法规汇编》(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第17卷第43和45部分,以及具体的技术规范。美国市场的UPI实施情况如下:
CFTC和SEC要求2024年1月起,信用、利率、外汇、权益类衍生品业务须向SDR(Swap Data Repository,在美国监管语境下SDR服务覆盖的范围不限于掉期或互换数据,亦包括场外期权等衍生品数据的汇集,承担美国衍生品市场的TR职能)报送UPI,并且涵盖衍生品的交易生效、要素修改、清算、转让、提前终止、行权、风险事件等全生命周期事件,全面符合国际组织的建议,并进一步要求披露35位的FISN可读短名(Financial Instrument Short Name,遵循ISO 18774标准)和底层资产信息,并增加字段展示联邦实体标识。目前DTCC、CME等TR基础设施已经接入DSB服务,完成系统改造并上线UPI校验等功能。美国商品类衍生品尚未被正式纳入UPI范围,目前沿用各SDR内部产品编码。CFTC已公开征求意见,预计最快2026年初发布商品类衍生品的UPI生效令。
▍欧盟市场
欧盟在2022年全面评估《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条例》(EMIR),发布了EMIR Refit法规,以及“EMIR数据报送指南(最终报告)”,对UPI进行了细化要求。欧洲市场的UPI实施情况如下:
ESMA要求2025年9月29日起,信用、利率、外汇、权益、商品五大类衍生品全面使用DSB统一配发的UPI,在T+1日内,以ISO 20022XML模板完成数据报送,覆盖掉期、远期、期权、结构性产品等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全生命周期。T+1日内尚未获得DSB配发的,不能使用任何自定义的占位码(否则会被TR端拒绝),只能暂时使用DSB官方提供的临时UPI,并及时补报。欧盟全面遵循国际组织的建议,并要求需额外符合MiFID II的ISIN/UPI划分规则。同时,欧盟要求每笔交易需要报送底层资产,涵盖类型、识别码、指数等,若底层资产是一篮子标的的,需要提供自定义篮子代码(由篮子构建方LEI码+内部唯一码组成),并且进一步提供篮子成分标的(全部成分的ISIN/FIGI标识),对加密资产则提供ISO 24165 DTI标识。
▍中国香港市场
香港2014年3月立法会通过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修订,形成了其附属法例——《证券及期货(场外衍生工具交易——汇报及备存纪录责任)规则》作为衍生品业务数据集中报送的法律基础,金管局下属的HKTR作为香港市场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履行职责。香港市场的UPI实施情况如下:
与欧盟一样,香港要求2025年9月29日起,信用、利率、外汇、权益、商品五大类衍生品全面使用DSB统一配发的UPI,在T+2日内,以ISO 20022XML模板完成数据报送,覆盖掉期、远期、期权、结构性产品等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全生命周期。T+2日内尚未获得DSB配发的,可以先用“other”占位符,后续获得DSB配发的UPI编码后进行变更。香港进一步细化对底层资产信息报送要求,指出每笔交易需要报送底层资产类型、底层资产识别码、底层指数名称等,对一篮子标的需要报送自定义篮子代码、篮子标的成分标识符等。目前HKTR已与DSB完成系统直连,上线UPI校验功能。
▍澳大利亚市场
与香港和欧盟类似,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于2024年9月发布的“衍生品交易数据报送技术指引”,明确要求澳大利亚衍生品数据报送使用CPMI-IOSCO的UPI技术标准,涵盖信用、利率、外汇、权益、商品五大资产类别的所有场外衍生品交易,并且专门提到了数字资产类别(如加密货币)的衍生品,暂纳入商品类资产类别,待ISO未来可能新增资产类别后再随之转换。
▍小结
全球主要的衍生品市场目前均先后按照G20的会议要求,在衍生品数据报送安排中强制实施UPI机制,旨在对每个场外衍生品进行唯一识别,并实现全球范围的衍生品交易报告的有效汇总。各市场的UPI机制均遵循CPMI-IOSCO发布的国际标准建议,并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加深,具体的:
首先,国际组织的政策建议并无法律强制力,各司法辖区均通过法律条文夯实UPI机制的强制效力,细化实践要求。例如美国证监会(SEC)的《证券资产掉期报告和记录保存要求》(SBSR第901(h)和第902(a)等条款),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CFR第17卷第43和45部分等;欧盟的EMIR以及具体法规、数据报送指南等;香港市场的《证券及期货(场外衍生工具交易–申报及备存纪录责任)规则》,以及金管局下属HKTR发布的技术指引;澳大利亚证监会(ASIC)的衍生品交易数据报送技术指引等。
其次,各司法辖区均全面遵循国际政策建议,但在程度要求上略显差异。例如除了美国市场的商品衍生品尚未使用之外,欧盟、香港、澳洲均要求信用、利率、外汇、权益、商品五大类衍生品全面使用UPI机制进行数据报送。又如在数据报送的时限内,对于相关产品在获得DSB派发的UPI之前,欧盟不接受自定义占位符,香港则允许自定占位后续进行调整。再如在底层资产识别上,国际政策建议对自定义资产篮子现阶段并不强制要求披露成分细节,但欧盟和香港市场均进一步对成分进行了细化要求,并嵌入ISIN编码等其他国际标准识别码。整体上来看,欧盟对国际建议实施的要求和严格程度最高。
最后,各司法辖区在国际建议基础上,体现了自身的管辖特性。例如美国的UPI新增字段展示联邦实体,欧盟的UPI需要额外符合MiFID II的ISIN/UPI划分规则等。
境内市场落地实施情况和展望▍标准情况
为了更好地为我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制度建设提供标准支持,根据CPMI-IOSCO发布的《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UPI)协调技术指引》,在金标委指导下,中证报价联合相关单位牵头开展了UPI采标工作,2024年9月,我国金融行业标准《金融市场交易报告数据要素指南第1部分: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JR/T 0294.1—2024)由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正式联合发布,旨在为每一个场外衍生品分配唯一字符串,提出UPI的代码格式和结构,规定UPI的基本特征和分配过程,使UPI能够成为跨系统、跨流程的数据要素。
我国的UPI行业标准遵循国际建议,使用12位字母数字码(QZ+9位+1位校验)的编码形式,覆盖信用、利率、大宗商品、权益、外汇五大资产类别,明确了20余项参考数据元素(工具类型、标的资产、结算方式等)。同时融入中国特色,例如兼容了人民币跨境支付(CIPS)和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结算方式、在货币对中引入了国家标准(GB/T 12406-2022货币代码)等。
▍行业意义
《金融市场交易报告数据要素指南第1部分: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的制定和发布,不仅落实了G20领导峰会的要求,更是让市场看得清、行业走得远、监管控得住,对衍生品行业更加透明、高效、稳健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统一标准的UPI编码,通过精准识别同一主体,实现跨机构、跨市场、跨时区的一致性管理,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压缩套利空间,同时提升了交易报告的准确性,为交易商优化准入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采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UPI编码,有助于境内交易商降低跨境交易的合规成本,规范交易报告流程,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为拓展国际业务提供坚实基础。
对监管机构而言,UPI编码为市场层面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避免风险跨境传导,同时促进了全球监管信息共享与合作,为构建稳健、透明的市场环境奠定了基础。
▍展望
一是法律强制效力上,2024年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市场交易报告数据要素指南第1部分:全球唯一产品识别码》属于金融行业标准(JR/T 0294.1—202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行业标准仅具有推荐属性。为此,建议颁布援引该标准的部门规章形成监管强制,或者由交易报告库纳入业务规则,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确保标准的落地实施。
二是数据跨境问题上,按照我国现行《证券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以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制度要求,建议在处理UPI编码申请和校验,以及开展跨境监管协同过程中,做好与现行法律制度的衔接和论证,探索建立跨境数据脱敏机制,优化数据映射和转译安排,制定安全事件紧急预案等工作,维护境内主体的合法权益和我国的数据主权。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当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文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