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材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带有“投资者教育基地” 的标识,请勿直接与营销内容关联;
2、投教中心力求材料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后续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使用部门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3、使用部门应当按照公司、部门的规定,另行合规审核,请勿进行有悖原意的删改。
稀土:不是“土”,却是现代工业的“黄金”
提到“稀土”,很多人可能会先入为主觉得它是某种“土”,或是比较“稀缺”的资源。但事实恰恰相反——稀土既不是“土”,也并不“稀缺”。
稀土不是“土”,也不“稀缺”
稀土(Rare earth)虽然名字里带土,但它的全称是稀土金属或稀土元素。它不是单一物质,而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下图蓝框所示)。
从储量来看,稀土其实也并不稀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估计为90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为48.41%。[footnoteRef:0][footnoteRef:0] [0: 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5/mcs2025.pdf]
它的“稀罕”之处其实主要在于提取难度高。由于这17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天然状态下常常多种元素伴生于同一种矿物中,要把它们逐一分开提纯,技术难度极高,因此才显得“稀罕”。
不过中国恰恰突破了这一关键瓶颈——独创的“串级萃取”技术,能将钕、镝等关键元素纯度提至99.9999%。这也让中国在稀土产量上占据绝对主导,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为27万吨,占到全球稀土产量的68.54%。[footnoteRef:1][footnoteRef:1] [1: 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5/mcs2025.pdf]
为何说稀土是“工业黄金”?
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因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也常被喻为“工业黄金”。
从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到前沿的高端制造,都离不开稀土元素的赋能。
例如,手机屏幕的显色、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背后需要稀土元素调节性能;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部位,需要稀土永磁材料保障灵活运转与精准控制;航空航天发动机、雷达,国防装备中的精密仪器等,同样依赖稀土元素助其具备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
稀土产业链和市场供需格局
稀土是自然资源,但价值的“兑现”并非“天然”——从矿山里的原矿,到加工成为关键原材料加以应用,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实现“价值转化”。
从产业链上看,上游主要是从稀土矿山中勘探、开采出稀土原矿;
中游主要是提取出单一稀土元素,再加工成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镧、氧化铈、镨钕氧化物)、稀土合金(如钕铁硼永磁体、镨钕镝合金)等“可用材料”;
下游则是将这些“可用材料”,应用在新能源、机器人、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
目前,从产业供需两端来看,需求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的市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对稀土的需求是“刚性且持续的”;供给端“刚性约束”的特征明显,中国在稀土的探明储量、开采产量尤其是在加工技术领域,已形成了难以替代的优势,新进入者短期很难打破现有格局。
总得来说,稀土虽名“土”,却是现代工业的“黄金”,含“稀”的产品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下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一定程度来讲,掌握稀土,不仅是掌握资源,更是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声明: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资料版权为易方达基金所有,所载文字、数据和图表等未经易方达基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改编、二次创作等任何形式使用本内容。对于任何侵犯本资料版权的行为,易方达基金将保留依法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