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深市产业整合 “加速器” 启动!聚焦集成电路 / AI / 新能源,推动科技突破与产业整合,多赛道打开发展新空间

2025-10-23 09:36:00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提出到 2027 年底实现并购交易总额超 1000 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 20 万亿元的目标。这一政策通过建立标的项目库、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深港联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提出到 2027 年底实现并购交易总额超 1000 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 20 万亿元的目标。这一政策通过建立标的项目库、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深港联动等十项任务,精准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聚集,不仅为深圳 "20+8" 产业集群注入整合动能,更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资本整合、券商投行服务等题材迎来明确发展机遇。从市场基础看,自去年 "并购六条" 实施至 2025 年 6 月,深圳上市公司已公布并购预案超 200 笔,显示政策落地具备扎实的市场承接力。

战略新兴产业 "链主并购":硬科技赛道迎来整合浪潮

政策明确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并购重组核心方向,支持 "链主" 企业通过上下游整合突破技术瓶颈。这一导向与深圳产业优势高度契合,本地龙头企业已展现出成熟的并购整合能力。如比亚迪通过收购境外电子制造业务,实现了客户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其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这类模式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复制。立讯精密则通过并购半导体资产切入射频模组领域,印证了并购对科技企业跨界延伸的推动作用。

政策特别允许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这为掌握核心技术但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资本化路径。同时,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被纳入鼓励范围,配合标的项目库的 "后备 - 意向 - 储备" 滚动机制,将形成 "龙头牵头、技术落地、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从数据趋势看,2025 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超六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显示资本已提前向政策导向领域聚集。

国有资本整合:估值包容度提升打开转型空间

方案提出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重点提升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包容度,为国资布局新兴产业扫清障碍。深圳国资的并购实践已初见成效:盐田港通过收购集团核心码头资产,实现了港区资源的集中运营,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华润三九收购昆药集团后,市值较收购前实现明显增长,成为国企通过并购做优做强的典型案例。

这一政策突破意味着国资并购将从传统重资产整合转向科技赋能型布局。结合深圳国资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现有布局,未来可能涌现更多国资与科技企业的协同案例。政策明确的 "市区联动 + 部门协同" 项目推优机制,将进一步降低国资并购的信息成本与审核周期,加速整合进程。随着估值包容度提升,具备技术壁垒的中小科技企业有望成为国资并购的重点标的。

券商及并购服务链:政策红利与业务增量双重驱动

方案将证券公司列为核心支持对象,明确提出支持其通过并购重组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同时鼓励开展跨境并购、并购贷款等专业服务。这一导向将直接激活券商投行业务潜力,尤其是具备 "产业 + 金融" 复合服务能力的机构。深圳本地券商在区域资源整合中具备天然优势,其并购顾问业务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实现规模与收入的双重增长。

融资工具创新为服务链提供了更多增长点:政策鼓励运用定向可转债、科创债券等支付方式,探索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并支持 S 基金参与并购融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化更具想象空间,两地交易所的机制协同将降低跨境并购成本,辖区券商可借助境外分支机构拓展服务半径,分享跨境交易增量。从行业趋势看,并购业务占比已成为券商投行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政策红利将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

风险提示:本文提及的行业信息与企业动态仅作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业经营及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请注意相关风险。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