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核聚变商业化十年可期!上海打造全球首个"聚变之城"引爆资本热潮,万亿能源革命箭在弦上!

2025-10-23 17:04:0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据《科创板日报》10月23日报道,2025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浩然高科技大厦掀起风暴。这场盛会释放出核聚变商业化的重磅信号: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判断"核聚变的大规模商业化,可能在25年内实现,小规模商业应用,10年就能实现。",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

据《科创板日报》10月23日报道,2025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浩然高科技大厦掀起风暴。这场盛会释放出核聚变商业化的重磅信号: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判断"核聚变的大规模商业化,可能在25年内实现,小规模商业应用,10年就能实现。",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总部正式落沪,据超磁新能CEO王超介绍,目前,超磁新能正在开发世界首个大尺寸25特斯拉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磁体系统,公司计划在2027年交付首个可用于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原型磁体。更令人振奋的是,上海宣布将打造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的"聚变之城",未来产业基金已联动150亿元资本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环节,复旦大学孵化的东昇聚变等新锐企业估值暴涨。

相关受益板块梳理

高温超导材料板块迎来爆发窗口:核聚变装置高温超导磁体系统需消耗数千米超导带材,单台托卡马克材料成本超10亿元。随着紧凑型装置量产提速,铋系/钇钡氧带材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上游材料企业技术壁垒突破带来毛利率跃升。

真空设备与精密制造产业链价值重估:聚变装置真空腔体需承受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制造精度达微米级。核电级真空泵、超导线圈绕制设备供应商迎来技术验证期,具备核级设备资质的精密加工企业订单能见度延长至5年以上。

氦气资源与低温系统企业站上风口:氦制冷机是维持超导磁体运行的"心脏",单台装置需消耗液氦数十吨。随着国产大功率制冷机突破,氦气精炼回收、低温阀门、超流氦传输管路等配套企业迎来技术替代机遇。

AI控制系统打开千亿增量市场:等离子体实时控制算法需处理每秒TB级数据,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算力需求激增。具备核工业AI经验的企业加速布局数字孪生系统,边缘计算设备供应商切入实时调控赛道。

相关重点公司梳理

中国核建(601611):国内核电建设龙头,深度参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掌握超导磁体安装核心技术,近期中标上海聚变实验基地基建工程。

安泰科技(000969):央企背景的金属材料巨头,自主研发的铋系高温超导带材已通过EAST装置验证,年产百公里生产线即将投产。

中国核电(601985):作为国内领先的核电运营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核电站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

融发核电(002202):核级真空设备核心供应商,突破聚变级高真空泵技术,为多个托卡马克项目提供真空维持系统。

中核科技(000777):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公司在核工业阀门、管道等设备领域具有垄断性地位。

国力电子(688103):特种电源龙头企业,研发的兆瓦级脉冲电源系统成功应用于EAST装置,正在拓展聚变-裂变混合堆市场。

风险提示:本文提及的行业信息与企业动态仅作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业经营及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请注意相关风险。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