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城商行三十年|青岛银行高质量发展破局之路

2025-10-23 17:34:0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卅年砥砺,风云激荡。从扎根一隅、服务地方的“金融毛细血管”,到与国同梦、与城共进的“经济重要支柱”,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用三十载时光,完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跨越与重塑。在此背景下,金融界重磅推出“城商行三十年:跨越与重构”系列策划,系统梳理城商行

卅年砥砺,风云激荡。从扎根一隅、服务地方的“金融毛细血管”,到与国同梦、与城共进的“经济重要支柱”,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用三十载时光,完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跨越与重塑。在此背景下,金融界重磅推出“城商行三十年:跨越与重构”系列策划,系统梳理城商行蜕变为区域金融支柱的历程,剖析行业挑战与未来航向。本文聚焦——青岛银行,这家始于1996年、历经股权优化、关键上市与管理层平稳迭代的金融机构,在廿九载岁月中完成了从“高风险信用社”到“资产超7400亿的‘A+H’上市银行”的蝶变,更以蓝色金融、科技金融的特色布局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助推器,让我们一同探寻其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的核心密码。

前世今生:从地方信用社到“A+H上市标杆

青岛银行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成长路径。1996年11月,依托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青岛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彼时仅是一家区域性信用合作机构。2008年,该行正式更名为青岛银行,开始从地方性金融机构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

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重构成为该行一大特色。目前,海尔集团、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青岛国信集团构成前三大股东,既保留了地方国资的稳定性支撑,又引入了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与外资银行的国际化经验。2015年12月青岛银行登陆香港联交所,2019年1月在深交所挂牌,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二家“A+H”上市城商行。

二十余年深耕中,青岛银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化定位。青岛银行官网显示,该行作为全国首家蓝色金融特色银行,其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推进蓝色金融项目,2020年成为新兴市场首批加入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银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已在山东省内设立17家分行、超200个营业网点,实现山东16地市全覆盖。在机构调研问答中,青岛银行表示,截至2025年半年末,该行客户贷款总额3684.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16亿元,较年初增长8.14%,高于资产规模增速;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9.58%,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下一步,该行将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计全年信贷保持平稳增长。

掌舵者更迭:稳定中求进的管理传承与战略延续

领导层的平稳更迭与战略延续性,是青岛银行持续成长的核心保障。梳理其董事会成员变动轨迹可见,郭少泉与景在伦构成了关键管理传承。

根据青岛银行2021年年报,郭少泉于2009年11月加入该行,担任党委书记,于2010年1月获委任为该行执行董事、董事长。2022年6月,青岛银行发布公告,郭少泉因监管有关银行关键岗位任职期限的规定及临近退休年龄辞职。

在郭少泉的辞任公告中,青岛银行用了近千字的篇幅对他任期内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在郭少泉先生带领下,本行成功实现深圳香港两地上市,逐步成长为一家拥有青岛青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青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两大子公司的银行集团,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城商行发展路径。”公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1年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从432亿元增长至5222亿元,管理总资产突破7000亿元,营业收入从11亿元增长至111亿元,净利润从4亿元增长至30亿元,股东权益从39亿元增长至333亿元。

郭少泉辞任后,景在伦则承接起管理重任,其于2022年5月30日起担任该行党委书记,7月获监管资格核准后正式就任董事长;2024年8月26日,在第九届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上当选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第九届董事会一致。公开资料显示,他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博士背景与会计师资质。

而青岛银行行长吴显明自2023年3月履职以来,已与景在伦形成稳定搭档。据公告披露,他于2022年12月加入青岛银行任党委副书记,2024年8月正式获委任为行长。

区域深耕与特色布局:优势构建与潜在风险

作为扎根山东的城商行,青岛银行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024年度报告显示,该行蓝色金融与区域产业契合度较高。截至2024年末,该行蓝色贷款余额167.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75%,重点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等领域,2025年9月联合上海清算所发布国内首只海洋经济债券指数,进一步巩固蓝色金融优势。

但区域集中度也带来潜在风险。上海新世纪在该行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在山东地区和青岛地区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背景下区域内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有所弱化青岛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定压力”。从资产质量细节看,2024年末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47.51%,较上年末上升7.32个百分点;次级类贷款迁徙率62.37%,较上年末大幅上升29.90个百分点,显示部分贷款存在向不良转化的压力。

业绩答卷: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与盈利突围

青岛银行在机构调研问答中表示,近年来,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该行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面对行业性压力,青岛银行通过“资产端提收益、负债端降成本”实现盈利增长。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98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增长10.16%。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年实现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

从资产端看,高收益领域贷款成为增长主力。2024年末,该行客户贷款总额3406.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6.00亿元,增长13.53%。其中,制造业、科技、绿色贷款增速显著,2024年度报告披露,上述领域贷款增幅均超4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以绿色贷款为例,截至2024年末余额373.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91%,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负债端成本管控成效显著。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08%,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存款平均成本率2.46%,较去年同期下降0.18个百分点,零售存款付息率整体压降显著。此外,该行零售存款省内市场份额由1.95%提升至2.03%,青岛地区由10.71%提升至11.01%,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中间业务则成为盈利补充。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非利息收入36.24亿元,同比增长13.58%,占营业收入比重26.85%,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青银理财贡献稳定,截至2024年末,青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680只,余额1993.26亿元,行外代销渠道达90家,较上年末翻倍增长。报告期内,青银理财发行理财产品432只,募集金额合计5648.66亿元,理财产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9.29亿元。

正如青岛银行“创・新金融,美・好银行”的战略愿景所示,这家扎根齐鲁大地的城商行,正以特色化深耕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其成长轨迹也将为中国城商行群体的转型发展提供宝贵样本。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