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基金业协会、北京证券交易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专精特新产融对接会”上,近20家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及20余位投资机构合伙人齐聚,围绕"挂牌-审核-持续监管-再融资-并购"全链条制度、审核问询要点、估值与流动性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北京基金业协会秘书长李庆怀在活动致辞中表示,自2021年在服贸会正式启动“未来可持续投资倡议”以来,北京基金业协会已推动超1000家机构与企业深度参与,通过系列“私享会”、“走进系列”等品牌活动,成功构建了一个聚焦政策导向、行业趋势与资源对接的新型基金生态圈。此次邀请投资机构及其被投企业“走进北交所”,是未来可持续投资行动计划中“走进交易所”系列活动之一。
一、政策窗口+审核优势,北交所迎来"黄金期"
活动中,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专家针对北交所的服务定位、创新属性、最新市场动态及持续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解读。在交流环节,北交所专家系统解读了最新上市审核监管政策要求,通过案例解析生动阐释了上市审核要点与流程优化方案。企业家们围绕诸多核心问题与专家展开深度探讨,现场反馈热烈。
北交所坚持“更早、更小、更新”,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
二、企业声音——"专、精、特、新"竞相拥抱北交所
参会企业覆盖十余条细分赛道,净利润从2000万到2亿元不等,收入规模2-20亿元,既有一级市场"Pre-IPO"企业,也有前沿研发尚未盈利的早中期公司。军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企业认为,北交所四套标准中的"研发+产业化"指标及重组、再融资便利,为持续攻关提供长期资本支持。
期间,多家企业提到,无论利润体量大小,财务内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合规是"硬通货"。另外,企业普遍强调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构筑护城河,并愿意用股权激励锁定人才。
经过交流,能感受到企业也在主动调整资本市场路径,欲将北交所视为"加速通道"与"价值试金石"。
宏诚创新董事长田川:公司聚焦生物安全,做血液及实验室数字化监管。“我们希望用数字化能力把血液信息链条打通,让它可视、可查、可找,解决‘血液保障’的问题。”
中维化纤董事长陈海涛:公司专注尼龙66汽车安全气囊丝,已实现国产替代。关心北交所对海外投资项目(如一带一路国家)是否有政策倾向。
宜明生物创始人李琦琛:公司专注基因与细胞治疗CDMO,拥有全球领先的服务品类与产能布局,中美欧三地设厂。计划用北交所标准四申报,加快融资与国际化布局。
三、机构观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正当其时
同创伟业、中化资本、中科创星、真格基金、华夏银行等机构代表就"股东穿透核查要点"、"绿色审核通道"、"再融资效率"、"投贷联动"等话题展开互动。大家普遍认为:北交所期权激励、自办发行、小额快速重组等制度,有利于机构通过"分段退出+再投资"方式持续支持企业;早期基金可与银行、券商、地方政府协同,以"投贷联动+四板挂牌+北交所绿色通道"模式,缩短企业从天使轮到IPO的周期。
同创伟业合伙人郗砚彬:北交所审核机制透明、节奏科学可控,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构建了更为清晰的退出路径,显著提升了资本循环效率,对激发创新资本活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北交所市场吸引力持续增强,近期呈现出申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北交所的认可。伴随着申报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穿透式核查要求同步在不断深化,从股东适格性延伸至资金来源、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多个维度,核查范围更广、标准更严,企业端申报工作量随之大幅增加,建议适度优化。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魏洪波:希望北交所第四套标准(未盈利但具备研发能力)能给予在商业航天、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科技领域科技公司更灵活的资本市场发展机会,使北交所成为“前沿科技企业的重要退出通道,为前沿科技发展提供更灵活性资本支持。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刘皓琰:华夏银行作为市属银行,积极参与北交所生态,投资首支北交所科创债。华夏银行将持续做好投贷联动、债券融资等金融服务。
四、协会担当——打造首都产融对接"样板"
北京基金业协会未来可持续投资产融生态近五年,多次"走近北交所",形成"政策解读+交易所面对面+产业链路演+投融资对接"一站式闭环。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靳苗表示:"协会将持续发挥资源整合平台优势,联合交易所、股交中心、银行、券商、投资机构,建立常态化服务基地,为不同赛道、不同阶段的优秀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资源'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小巨人'抓住北交所扩容提质机遇,共享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红利。"
协会将提供"预沟通-规范辅导-资源对接-融资对接-媒体宣传"全链条公益服务,与企业、机构携手共享产融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