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重视!这个产业将迎接爆发期的下半场

2025-10-28 18:13:40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新一轮增长周期

在全球AI科技产业加速迭代的浪潮中,PCB(印制电路板)作为“电子工业之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AI服务器需求的持续爆发与传统领域需求的超预期复苏,共同推动板块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01 需求端双轮驱动


PCB行业的需求韧性,源于“新兴赛道爆发+传统领域回暖”的双轮驱动格局。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每一次核心技术变革都会重构PCB的需求结构,而当前AI技术的突破,正推动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黄金阶段。

AI服务器对PCB的需求已经从“概念”到“实绩”,打开行业增长天花板。

AI技术的落地,首当其冲拉动服务器领域的PCB需求。从产业调研得知,2025年英伟达GB 200/300 NVL72出货量预计达预期水平,2026年Blackwell&Rubin系列出货量有望突破5-6万台。这一趋势直接带动AI服务器PCB需求的爆发,其核心逻辑在于“单机PCB含量提升”与“服务器出货量增长”的双重叠加

从产品结构来看,AI服务器对PCB的技术要求远超传统服务器,高多层板(HLC)、高密度互联板(HDI)成为核心需求。以英伟达Rubin平台为例,其全新的中板(Midplane)设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落地,背板(Backplane)设计也计划于2027年下半年应用于Rubin  Ultra,这两项创新将显著提升单机PCB价值量。

据UBS(瑞银)测算,AI服务器PCB的单机含量较传统服务器提升5-10倍,远超4G向5G升级时2-3倍的增幅,直接推动服务器PCB市场规模进入“快车道”。

同时,AI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也为中国PCB企业带来增量机遇。随着国内企业推出自主AI芯片与集群方案,本土AI服务器供应链加速成型,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等具备高端PCB生产能力的企业,已进入国内头部AI客户的供应商体系,未来订单确定性较强。

另外,传统PCB需求超预期复苏也筑牢PCB产业的基本盘。

尽管AI是行业增长的核心亮点,但传统领域的需求复苏同样不可忽视。智能手机、PC、通用服务器等传统应用场景,仍贡献PCB企业70-80%的营收,其需求改善为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

具体来看,智能手机领域受益于iPhone17系列出货量超预期及2026年折叠屏iPhone的推出,市场已经将2025/2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上调至12.6亿/12.7亿部,同比分别增长3%/1%。PC领域则受Windows10系统终止支持的替换周期推动,商用PC需求持续回暖,2025/26年全球PC出货量增速预计提升至4%以上。

通用服务器的需求韧性更为突出。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器替换周期缩短;另一方面,AI驱动的非GPU工作负载(如数据存储、边缘计算)拉动通用服务器需求,2025/26年全球通用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8.6%/8.0%,其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增速更高达17.8%/9.8%。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非AI服务器,其CPU平台切换也带动PCB含量价值增长约100%,成为传统领域的重要增长点。


02 PCB产业链细分赛道分析


PCB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呈现“上游集中”特征,基板(Substrate)与覆板(CCL)作为核心原材料,不仅技术壁垒高,且直接受益于AI需求爆发,成为当前行业最具确定性的细分赛道。

基板:BT基板供需紧张延续,ABF基板国产化加速

基板是PCB的核心组件,分为BT基板与ABF基板两类,前者主要应用于存储芯片,后者则用于高端逻辑芯片(如CPU、GPU)。

从BT基板来看,2025年以来,存储芯片需求的持续复苏与T-glass(基板关键原材料)的供应短缺,共同推动BT基板产能利用率飙升。深南电路等企业的BT基板产线自2025年二季度起满负荷运行,部分产品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6年初。

价格方面,部分厂商今年以来已将BT基板ASP上调30%,年底前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ABF基板则是PCB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战场”。长期来看,全球ABF基板市场被日本Ibiden、Shinko等企业垄断,国内企业仍处于突破阶段。但随着自主AI芯片与HBM(高带宽内存)方案的推出,ABF基板国产化进程加速,未来有望凭借成本优势与本地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ABF基板的国产化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将打开中国PCB企业进入高端芯片供应链的通道,长期增长空间显著。

CCL:高端产品供需失衡,传统产品温和提价

覆铜板(CCL)是PCB的基础原材料,其需求与价格走势直接反映PCB行业的景气度。当前CCL行业呈现“高端紧、传统稳”的格局,高speed CCL(高速覆铜板)成为最具爆发力的细分领域。

高speed CCL主要应用于AI服务器与交换机,其需求爆发源于两方面:一是AI服务器向下一代平台升级,需要更高性能的CCL(如M8/M9级别),这类产品采用低介电常数(low dk)玻璃纤维与HVLP4/5级箔,成本较传统CCL高3-5倍;二是关键原材料(如PPO树脂、PTFE树脂)供应有限,导致高speed CCL产能紧张。

据UBS(瑞银)预计,2025年下半年高speed CCL ASP仍将上涨10-15%,且供需紧张格局将持续至2026年。

传统CCL的价格走势则相对温和。受铜、树脂等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2025年底传统CCL可能迎来一轮提价,但涨幅预计低于2020-2021年的5G周期与疫情时期。传统CCL的提价更多是“成本传导”而非“需求拉动”,因此对企业盈利的提振作用有限,但仍将改善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03 产业链公司梳理


沪电股份:中北美客户全覆盖

深南电路:北美主要客户谷歌,以及光模块最主要pcb供应商。

胜宏科技:公司在英伟达的创新卡位,产能扩张的激进性和客户拓展趋势依然强劲。

生益电子:因AWS贡献增量订单大,第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生益科技:因CCL提价以及打样研发费用提高,业绩确定性强。

大族数控: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主要体现pcb环节景气度先后问题,设备先行。

鼎泰高科:Q布(硬、加工难度高)给pcb带来的工艺问题,钻针作为耗材,带来明确增量。

中材科技:预计在明年PCB景气持续在其业绩中兑现。

从估值来看,当前PCB板块的估值已反映行业上行周期预期。截至2025年10月28日,同花顺PCB指数今年以来上涨70%,12个月动态PE约42倍,处于2019-21年5G周期30-50倍估值区间的中上轨。

但与5G周期相比,AI驱动的本轮周期增长弹性更大——据UBS预计,2024-27年覆盖企业的净利润CAGR将达42%,远超5G周期24%的水平,因此当前估值仍具备合理性。


04 结论


综合来看,中国PCB行业正处于“AI驱动的新一轮上行周期”,产业链上游的substrate与CCL赛道,以及具备AI服务器供应链资质的龙头企业,将是本轮周期的核心受益者。

在科技产业变革的浪潮中,PCB行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仍是布局产业链优质标的的窗口期,而企业的技术壁垒、客户结构与产能布局,将是决定其能否在新一轮周期中胜出的关键。

如果,你对股票投资感到困惑:

如果,你对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感到迷茫;

如果,你对接下来应该关注哪些行业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请扫码加入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策略,跟随格隆汇研究院一起,在AI的浪潮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分享产业革命的红利吧!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