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易主”的传闻落地了!
日前,星巴克咖啡正式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运营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则保留40%股权,并持续为新公司提供品牌授权。
自2017年,星巴克实现中国市场100%直营化后,长期坚持全资控股和直营店模式的星巴克,又要对中国业务“动手”了。此次,星巴克中国将要采用的“本土资本+品牌授权”的运营模式有何特点,对星巴克中国长期发展而言是好方式吗?
另外,官方公告中关于“中国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预计超130亿美元”的表述也令市场好奇星巴克中国未来的走向。
二级市场方面,美股星巴克11月4日跌1.68%,报79.6美元/股,该股过去5个交易日跌6.82%,年初至今跌12.77%。
被瑞幸、库迪们“超越”
作为1999年就进入中国的国际知名连锁品牌,星巴克“高端”定位早已深入人心,其主要消费群体包括企业白领、新中产、追求小资生活的年轻人等,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化特征。
在星巴克进入中国的20余年间,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情况与消费者偏好已经发生改变。星巴克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不是“唯一”之选,而成为“选择之一”。这在星巴克中国业务收入、门店数量、开店速度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星巴克中国收入在2021财年录得历史新高后开始下滑,数据显示,2021财年、2022财年、2023财年和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的收入分别为36.75亿美元、30.08亿美元、30.81亿美元、30.08亿美元。
星巴克中国收入下滑的背后,中国咖啡品牌在最近几年奋起直追,发展之势难以阻挡。以瑞幸为例,2023年财年收入已经超越星巴克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星巴克中国第四季度营收达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全财年营收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年度收入规模有所回升。但星巴克中国全财年客单价下降5%,依旧存在结构性挑战。
门店数目方面,星巴克中国更是早被超越。截至今年9月末,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为8011家,而据窄门数据,瑞幸、库迪最新门店数量分别为2.72万家、1.45万家,早已进入“万店时代”。
除被瑞幸、库迪、Manner、M Stand等咖啡品牌围追堵截外,各大茶饮企业正在将触角伸至咖啡领域,市场竞争变得愈发白热化。另外,市场对于“高端化”咖啡的需求也出现变化,对于都市白领而言,“9块9”的瑞幸似乎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星巴克中国在出售股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自我革命”。今年6月以来,星巴克中国宣布价格调整计划,将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非咖啡系列的数十款产品单杯均价下调5元,有产品的最低售价已经下探至23元,接近新式茶饮产品均价。
星巴克中国也在产品、开店上有所加速。星巴克中国在2025财年新开门店415家,新进入47个县级市场;同时,其推出香水粉椰拿铁、金桂系列等时令新品。
如今看来,星巴克中国或认为上述经营方面的调整举措还不够,因此决定尝试“本土资本+品牌授权”的运营模式。
被选中的博裕投资什么来头?
自去年起,星巴克方面就不时透露出“卖中国业务”的信号。今年以来,更有媒体报道称,参与竞购星巴克中国股份的机构包括美国KKR、香港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PAG)、华润控股、美团、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等。
今年7月,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曾表示,“超20家机构感兴趣,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本次星巴克中国选定的合作方博裕投资,是如何在20家企业中脱颖而出的?
公开资料显示,博裕投资创始团队包括“创投教母”马雪征,其曾为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以及曾任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的张子欣等知名投资者。
博裕投资经验更是丰富,最近几年频繁出手。就在今年5月,该公司完成对北京SKP商场42%-45%股权收购,其投资涉猎领域广泛,曾投资的标的包括阿里、美团、小红书、SHEIN、宁德时代、蜜雪冰城、塞尚乳业(瑞幸供应商)等。
根据Preqin的统计数据,博裕的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IRR)稳定在25%以上,超过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平均15%的水平。
引入的本土股东博裕能为星巴克中国做些什么呢?
星巴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星巴克方面更是在公告中表示,未来中国门店规模要达到2万家,为当下8千家门店的两倍多。如此开店规模,对于直营店模式来说难以实现,但若开启加盟,或许能轻松实现。因此市场也有猜测称,星巴克中国也存在开启加盟模式的可能。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博裕资本40亿美元拿下星巴克中国60%的股权,若以此计算,星巴克中国估值约为66.67亿美元。而在公告中,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为130亿美元,由博裕的40亿美元、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组成。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的估值约为63亿美元。理想的情况下,若未来十年授权收益要达到63亿美元,每年的平均授权收益就要超6亿美元。
外国品牌引入本土资本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百胜餐饮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通过分拆中国业务成立百胜中国;达美乐披萨通过特许经营授权的方式与本土的达势股份展开合作;麦当劳向中信资本出售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股权。
现在对星巴克中国业务走向进行判断还言之尚早,毕竟博裕与星巴克设立的新合资公司预计于2026财年第二季度才能完成。另外,一家以投资见长的资本能给星巴克带来哪些资源也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