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圆通“最强大脑”亮相“双11”:AI如何为上亿包裹规划“最优解”?

2025-11-06 16:45:35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今年“双11”,圆通自主研发的“智能路由”迎来首次大考,被广泛应用于全国范围的路由规划工作。“智能路由”通过圆通人工智能这个“最强大脑”,深度融合大数据、AI技术和GIS地理信息,不仅能快速精准计算出最优路线,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动态调整,为高峰

今年“双11”,圆通自主研发的“智能路由”迎来首次大考,被广泛应用于全国范围的路由规划工作。“智能路由”通过圆通人工智能这个“最强大脑”,深度融合大数据、AI技术和GIS地理信息,不仅能快速精准计算出最优路线,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动态调整,为高峰期间的运力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将路由分析效率从5天缩短至1天,预计每年可节约运能成本超亿元。

“过去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完成一条关键线路的深度分析,往往需要一个专业团队花费5天时间。”圆通“智能路由”项目负责人马颖巍表示。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业务高峰期显得尤为突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对效率和精度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痛点,圆通于2025年初组建专项团队,研发新一代“智能路由”系统。马颖巍表示:“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自主思考、持续进化的'最强大脑',它能理解业务的复杂性,预测网络的变化,并做出最优决策。”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路由”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用马颖巍的话来说,它实现了“数据跑在包裹前面”的模式革新。“以前是快递员揽收到包裹后,由人工安排路线;现在当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生成订单编码的那一刻,系统就已经开始为这个尚未被揽收的包裹规划未来几天的行程了。”

今年“双11”,“智能路由”系统通过“车型调度、路径优化、动态调整”等维度,在旺季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车型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与实时货量数据,提出最优的车型调度方案。马颖巍举例,“上海-合肥这线路,系统经过计算后,建议将车型从2辆9米6货车、1辆13米5货车的调整为两辆17米5货车,预计每月可为该线路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在路径优化方面,拿“上海-西宁”线路来说,系统将此前的经西安中转变为郑州中转,在时效不变的前提下年成本可下降10万余元;又如原盘锦-永清-宁波线路,调整为盘锦-淮安-宁波线路后,时效快了十余个小时,每公斤成本还下降了0.1元。这种“精打细算”的线路优化,在系统辅助下得以大规模、高效率地实现,全面激活了网络的降本潜能。

“智能路由”系统“智能”不仅体现在静态规划上,更体现在动态调整能力上。马颖巍介绍,在深圳-长沙线路,仅调整了发车顺序,就大幅提升了每天1万多票件的时效。

“虽然我们不直接使用‘智能路由’系统,但今年旺季明显感觉中转时效更快了,客户体验自然得到了提升。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也更有底气了。”不少分公司感受到了系统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成功系统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研发历程。马颖巍坦言,研发和落地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实现的复杂性,二是与业务协同的磨合。

为此,团队制定了“分步骤开发、快速迭代、逐步交付”的务实策略,优先聚焦最复杂的中转线路功能的开发,随后再逐步覆盖直发线路、低时效线路等场景,同时主动跟随营运团队深入一线,确保技术方案能够贴合实际业务需求,让系统“有用”“好用”。

马颖巍记得,临近春节的1月份,中转线路核心功能必须在年前交付。时间紧,任务重。团队的核心成员坚守岗位,最终保障了功能顺利上线。今年10月份,该系统被科技日报评选为“十四五”硬核科技成果,并被央视专题节目关注时,整个团队充满了自豪感。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创新,让‘最强大脑’的思考更加缜密、反应更加迅捷。”马颖巍说。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