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五分钟内吃上现炒菜:锅圈以智能烹饪解决都市人吃饭难题

2025-11-06 18:25:3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期,锅圈食品(02517.HK)与熊喵大师联合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在成都正式亮相,标志着其“社区央厨”战略迈入智能化落地的关键阶段。锅圈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3.6%-25.8%,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4.4%-66.7%。在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锅圈小

近期,锅圈食品(02517.HK)与熊喵大师联合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在成都正式亮相,标志着其“社区央厨”战略迈入智能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锅圈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3.6%-25.8%,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4.4%-66.7%。在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锅圈小炒”项目已成为当前锅圈最受关注的新业务,它承载着锅圈从“卖食材”向“卖一顿饭”的战略延伸,也预示着中餐产业可能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餐的难点不是味道,而是效率。我们希望用智能技术让锅气可被复刻,让家常菜实现标准化,让更多家庭在五分钟内吃上现炒中国菜。下班掂俩菜,全家都喜爱。”锅圈董事长杨明超的这番话不仅揭示了中餐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也点明了锅圈此次技术创新的核心目标:通过智能化和标准化,让“在家吃饭”变得简单、快捷且充满幸福感。

图源:锅圈官方公众号

锅气变成算法的烹饪革命

在位于成都锦江区的熊喵大师研发中心展示现场,智能炒菜机自动烹饪出经典川菜“小炒肉”。设备将锅温精准控制在330℃,火候与翻炒节奏由算法自动匹配,仅用3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便出锅了。

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介绍,团队通过拆解200位川菜大师的烹饪视频,用AI生成温度曲线,最终实现了98%的口味还原度。设备采用PID控温与温度悬停算法,可在2至3分钟内完成标准化炒制,温差波动小于5℃。

该技术方案已与锅圈的供应链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从净菜加工、调味复配到冷链配送的全链路数据打通。设备端可根据地域差异自动调整烹饪程序,例如在高原地区自动延长炖煮时间,确保全国门店出品一致。这种智能化与本地化的结合,展现了锅圈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能力。

智能炒菜机是“锅圈小炒”项目的核心成果,其意义远不止于设备创新,它代表着中餐烹饪从依赖厨师个人经验,转向依靠系统智能持续迭代的产业升级。在传统中餐领域,“锅气”——这种只有高温快炒才能带来的特殊风味一直是标准化难以逾越的门槛。如今,通过算法与数据,这道门槛正在被跨越。

供应链支撑让中餐标准化成为可能

与传统的餐饮业态不同,“锅圈小炒”重点聚焦“家庭+社区”的场景创新。据锅圈负责人介绍,2026年初首家“锅圈小炒”门店将落地郑州,作为锅圈“社区央厨”战略的又一落地场景,这一业务将实现家庭餐饮的全时段覆盖。未来,消费者可以在下班回家途中通过锅圈App提前下单,到店自取或现场即食,一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仅需三分钟。

支撑这一目标的,是锅圈已建成的7家自有工厂、19座数字化中央仓(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套体系实现了高效配送与动态库存管理,成为中餐标准化的基础设施。

在源头参与环节,锅圈深入产地源头,保障食材安全与品质稳定;通过基于门店销售数据的调度系统,动态预测食材需求,优化库存管理与配送调度,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减少食材损耗与缺货风险;在本土化适配方面,锅圈以“解决做饭难”为目标,主打“常吃、想吃,但不会做、做着麻烦、饭店贵的菜品”,最终形成“全国畅销菜品+本地特色菜(门店所在省区)+其他省区特色菜”的黄金菜单组合。

用科技提升在家吃饭的幸福感

锅圈小炒致力于用科技与供应链,让“好吃”不再偶然,让“锅气”不再难得。随着2026年首店开业计划的推进,这一创新模式即将步入实践阶段。智能炒菜机的落地,意味着锅圈正升级为“中餐到家”的服务平台。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和标准化能力,公司有望在“在家吃饭”赛道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我们不仅在做设备,更在重构产业效率。”锅圈负责人表示,“锅圈希望用技术推动中餐产业的价值升级,让中餐不再依赖个体经验,而依靠系统智能持续迭代。”对于锅圈来说,智能炒菜机不仅是一种产品创新,更代表着生活方式的变革。“未来三年,我们希望让更多普通人重新享受‘在家吃饭’的幸福感,让中餐成为连接家庭、社区与文化的纽带。”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