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原创为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底层技术与关键装备的自主掌控。在“十五五”规划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培育新兴产业的政策东风下,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正迎来关键突破。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海尔生物举办了“自主创新 高速领航”超高速离心机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首次突破十万转超高速离心技术。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超高速离心装备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生命科学高端仪器领域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关键跨越。
自研技术,从国产替代到技术领跑
在生命科学领域,用于样本分离、细胞提取的离心机是实验室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设备之一。通常来说,离心机转速越高,所产生的离心力越强,样品分离的精度和效率也越高。随着细胞治疗、疫苗研发及制药工艺等前沿技术的爆发,普通转速的离心机已无法满足实验室内的处理效率要求,市场对于超速及超高速离心机的需求不断攀升。
尽管近年来国产高速离心机在稳定性、控制精度等常规性能指标上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但在高端市场格局中仍未打破“进口主导”的局面。尤其在十万转以上的超高速离心领域,其核心部件如转子材料、高性能电机与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国际头部品牌仍占据中国离心机市场约62%的份额,技术自研国产替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尔生物多年前便关注到国内科研对于超速离心机所遇到困境,便锚定“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以“只争朝夕”的研发劲头,实现了国内10万转超速离心机技术的首次突破。据介绍,海尔生物展示的离心机产品最大转速已突破十万转临界值,在转速稳定性、数据安全及转子适配等性能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据介绍,海尔生物十万转超速离心机将成为一款性能卓越的科研助手,凭借智能化离心管理系统,可定制的数据安全及管理功能,确保数据溯源合规性。同时,还能提供全面的安全性能,为实验人员进行安全且有效的样品制备带来了直接支撑。
通过高转速带来的更高离心力,该设备可实现更精细的颗粒分离和更高的纯度控制,对病毒颗粒、天然蛋白如药物靶蛋白及外泌体等微观样本的分离与纯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材料科学、细胞工程等多个场景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对于国内研究机构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海尔生物也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同时,为其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选项,展示出海尔生物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的系统化攻坚能力,也进一步彰显出中国企业在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全球竞争力。
产品矩阵,助力实验室智能化升级
随着技术突破,海尔生物以超高速离心机为代表的原创科技产品,逐步搭建智能化实验室场景服务与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其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的产品矩阵与场景服务能力,致力于做科学家的朋友。
在本届进博会现场,海尔生物同步首发首展了快速冷冻仪、全封闭自动化细胞扩增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多个前沿技术产品。
其中,快速冷冻仪是冷冻电镜研究结构生物学最常用的仪器。海尔生物快速冷冻仪可以在毫秒间实现快速冷冻,降温速率达到104℃/s。这种快速冷冻影响下,水分子将呈现“玻璃化”的特征,转变为不存在晶体结构状态。通过“速冻”,样品结构得以保持原始状态,便于实验室人员观察并获得高分辨率的结构数据。
无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超高速离心机,还是辅助研究结构生物学的快速冷冻仪,海尔生物在进博会上展示的前沿产品中,出现了大量根植于实验室定制化、智能化需求所打造的生命科学工具。同时参展的还有灵智系列实验室冻干机、云育恒温培养箱等多个系列产品或解决方案参展,覆盖样本处理、生物培养、分析检测等实验室科研全场景。
“我们正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场景服务商。”虞建强表示。近年来,海尔生物围绕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打造的智能化产品与系统性解决方案正切中了各类实验室用户的核心需求,帮助科研机构实现从样本制备到成果产出的高效协同。
据海尔生物2025年三季报显示,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成功承接国产替代大潮,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生物安全柜等细分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居于绝对头部位置。
生态共建,探索生命科学未来
从第一台国产超低温冰箱到十万转超高速离心机,从单一设备到智慧实验室生态,海尔生物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在第八届进博会的舞台上,其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个中国科技企业构建全球生命科学基础设施的雄心。
今年10月,海尔生物召开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的200多名合作伙伴齐聚一堂,以“技术+本土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新范式,为海尔生物全球化开启新征程。
生态共生的模式是让全球合作伙伴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市场责任、共享创新成果。目前,海尔生物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00多家合作伙伴,这不仅体现了其市场覆盖的广度,更彰显了其构建“零边界生态”的战略远见。当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协同,其核心竞争力也随之从“产品力”升级为“平台力”。
当前,全球制药研发支出稳步上升,直接拉动了对实验室仪器、试剂、耗材等工具的需求。同时,个性化医疗、基因与细胞疗法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科研端和工业端对高通量筛选、自动化平台等先进工具的依赖日益加深。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对高质量生命科学工具的需求正呈现显著增长。
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生命科学工具市场规模约为1615.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 3306.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8%。而随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逐步迈入全球市场的“深水区”,一批以海尔生物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科学企业正有望凭借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持续创新,为世界生命科学事业发展注入全新的“中国动能”。
当“国产替代”已是过去,“全球赋能”正成为新使命。海尔生物以生态共建理念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写下新的注脚——真正的国际话语权,始于开放共生,成于生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