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引爆新赛道!脑机接口未来已来?

2025-11-10 18:46:42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硬件破局+软件赋能

如果说新质生产力是驱动时代向前的“超级引擎”,那脑机接口绝对是这台引擎里最具颠覆性的“核心部件”。

它打破了大脑与外部世界的物理壁垒,跳过神经与肌肉的传导环节,直接搭建起大脑与设备的“超高速通道”,让“意念控制”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

如今,随着十五五规划将其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升维至国家战略高度,叠加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双线突破,脑机接口产业正迎来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共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撬动医疗康复、消费电子等多领域变革的关键力量。


01

全球竞速:政策加码+资金输血,抢占脑科学制高点


脑机接口的战略价值早已得到全球认可,主流国家纷纷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真金白银的投入掀起了一场“大脑赛道”的竞速赛,谁都想在这场未来产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美国堪称这场竞速赛中的“氪金玩家”,其布局早、投入大、覆盖广,长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2013年,美国启动BRAIN Initiative(脑计划)1.0阶段,一口气砸下超1亿美元启动资金,更是规划了12年总投入45亿美元的宏大蓝图。

在后续推进中,美国持续加码,NIH(国立卫生研究院)、NSF(国家科学基金会)、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2018年,NIH就资助了200个新项目,投入超4亿美元;NSF2013-2022年间累计投入3.5亿美元,资助项目达228项,占比高达63%DARPA更是聚焦“革命性假肢”“可靠神经接口技术”等前沿方向,在2013-2021年间投入10+亿美元。

欧盟走“抱团协作”路线,“人脑计划”集结19155家机构、500余名研究者,初始投入近6.07亿欧元,总规划10亿欧元,成全球最大脑科学协作平台。

日韩紧跟步伐,日本2014年起每年投入2700-3600万美元,10年累计2.63亿美元,2024年再追加100亿日元预算;韩国2016年投3亿美元启动项目,2023年推出104000亿韩元战略计划

中国虽是脑机接口领域的“后起之秀”,但凭借政策的持续加码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追赶。

“十二五”将脑科学纳入基础前沿,到“十三五”确立重点方向,再到“十四五”推进产业孵化,政策持续升级。

2021年科技部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批中央经费31.48亿元,后续规模有望达数百亿;2025年七部门联合发文,明确2027年破关键技术、2030年建产业体系的目标。十五五规划更将其升维至国家战略,聚焦底层芯片、核心算法攻关,推动我国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02

技术闯关:硬件破局+软件赋能,打通产业落地关键链路


脑机接口的产业化落地,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发力。

如果说硬件是脑机接口的“物理骨架”,负责信号的采集与传输,那软件就是“智能灵魂”,负责信号的解码与反馈。

如今,这两大核心领域均实现关键突破,为产业规模化应用扫清了技术障碍。

硬件端:电极与芯片的“硬核进化”

硬件核心是电极和芯片,堪称“左膀右臂”。电极是“信号捕手”,主流干、湿、半干三类各有短板:湿电极信号稳但凝胶易蒸发,干电极方便却噪声大,传统半干电极刚性强、易移位。

为解决痛点,研发向“柔性化、小型化、高密度”推进。柔性电极能贴合脑组织、减少损伤,成研发热点;国内企业的高密度阵列电极,密度远超国际同类,信号捕捉更精准

芯片则是脑机接口系统的“前端大脑”,在信号采集、转化、控制、传输、解码以及神经刺激、调控等环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在脑机接口芯片研发上成果显著,突破方向集中在多通道、低功耗、全植入三大核心领域。

软件端:算法的双向升级

如果说硬件解决了“信号怎么传”的问题,那软件算法就解决了“信号怎么懂”的问题。算法的优化升级,让脑机接口从“单向指令”走向“双向交互”,大幅拓展了应用边界。

算法分“开环”和“闭环”两种。开环是“大脑发指令,设备执行”,无反馈,应用受限;闭环构建“大脑-设备”双向循环,通过信号采集、解码控制、实时反馈,完成“感知-决策-执行-反馈-调整”全流程。

比如用闭环脑机接口控制假肢喝水,触感会反馈给大脑,方便调整动作精度。这种双向交互,让应用从基础康复、辅助沟通,延伸到神经康复、感觉增强等高级领域,适配更多实际需求。


03

国内布局:企业齐放,商业化大幕开启


政策的保驾护航与技术的持续突破,让脑机接口成为国内企业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场景聚焦,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推动行业从技术研发逐步走向商业化落地。

诚益通聚焦康复医疗,2024年成立控股子公司脑连科技,2025年建技术研究验证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业务上“输入+输出”双轨并行:输入式主打经颅磁、经颅导航,精准治疗;输出式兼顾非侵入式与侵入式,非侵入式已出3款样机并推进注册,侵入式储备前沿技术。

翔宇医疗是“全链条自主王者”,自2017年深耕以来,成立Sun-BCI Lab实验室,构建“采集-控制-场景-算法”体系。它实现硬件、芯片、电极、算法、康复设备全自主开发,推出上下肢康复训练仪等落地产品,形成技术与产品双重壁垒

目前,脑机接口行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市场以主题投资为主,把握机会可盯两条主线:(半)侵入式看临床进展,非侵入式看产品商业化节奏。

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政策、技术持续加码,这个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未来可期。

但你知道哪些企业能率先突破临床瓶颈?非侵入式产品何时能走进普通家庭?全球竞速中我国还能在哪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想解锁这些答案,后续将为你深度拆解,持续关注获取行业核心干货!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