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段永平的名字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念紧密相连。这位步步高创始人、知名投资人近日接受雪球《方略》栏目专访,分享了他20多年来的投资心得、企业经营智慧及对AI时代的思考。在长达数小时的对话中,他反复强调"看懂生意"的重要性,坦言"能真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的人,可能不到1%。"
投资核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看懂比便宜更重要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段永平在访谈中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他直言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可能不到 1%。在他看来,投资的逻辑看似简单却不易执行,关键在于 “看懂生意” 和 “预判未来现金流”。
段永平坦言,大部分公司很难看懂,自己真正能把握的也只有苹果、腾讯、茅台等少数几家。他特别澄清,巴菲特所说的 “安全边际” 并非指股价便宜,而是对公司的理解深度 ——“便宜的东西可以更便宜”,盲目追逐低价往往暗藏风险。
回顾投资生涯,他分享了经典案例:2000 年前后,因熟悉游戏行业,且看中网易的团队与现金流优势,在其股价低迷时满仓买入,6 个月斩获 20 倍收益;2011 年投资苹果,正是预判到其软件生态的长期价值,即便期间经历大屏手机决策滞后等插曲,仍坚定持有。对于当下热门的英伟达,他认为其生态壁垒显著,但因行业变化快,仅小仓位参与,“看不懂就不重仓” 是他坚守的原则。
他给普通投资者的忠告直白而深刻:“炒股很难赚钱,80% 的散户无论牛熊市都会亏损”,若不懂企业经营,与其盲目跟风 “抄作业”,不如选择标普 500 指数或伯克希尔哈撒韦这类稳健标的,“投资的前提是懂,不懂就不要碰”。
企业经营:文化为魂,授权与 “不为清单” 护航长久
从创办小霸王到打造步步高系,段永平的经营哲学核心是 “文化” 与 “信任”。他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的 “北斗星”,强调 “文化好的公司不是不会犯错,而是最终能走回正道”。步步高 “本分、诚信、用户导向” 的文化,以及 “更健康更长久” 的愿景,正是从他创业初期便确立的准则。
谈及管理,他奉行充分授权:“CEO 做决策,不用想我会怎么做”。早在担任 CEO 时,他就极少干预具体事务,退休后更是彻底放权。这种模式在步步高系转型智能机的危机中得到印证 ——2012-2013 年,功能机市场瞬间被智能机替代,公司账面现金快速消耗,正是核心团队的自主决策与快速调整,让企业渡过难关。
“不为清单” 是他经营中的重要智慧。“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原因是不做的那些事情”,他举例,步步高从不做代工,因为 “不擅长就不碰”;苹果放弃苹果车项目,也是因为无法给用户提供足够差异化价值,“不为清单能帮企业少犯很多错误”。他以诺基亚的失败为例警示,“管理救不了公司,战略和文化出问题才是致命的”,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而忽视用户需求,终将被时代淘汰。
人生与教育:安全感为基,做喜欢的事方能长久
访谈中,段永平多次提及童年经历对性格的影响。出生于南昌的他,童年随父母下放农村,父母给予的充分信任与自由,让他从小养成自主决策的习惯。这种成长体验也塑造了他的教育观:“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安全感”,打骂、呵斥等伤害安全感的行为要坚决避免,同时需明确边界,“不是溺爱,而是在信任中建立规则”。
他自己教育子女时,践行 “不干预、重引导” 的原则,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哭不是坏事,不用强迫孩子压抑自己”。即便曾有过打骂孩子的经历,也及时道歉并改正,如今与子女关系融洽。这种理念也延伸到公益事业中,他在教育公益投入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受挫时急于指责,实则 “此时孩子最需要支持”。
对于个人成长,他认为大学教育的核心是 “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建立自信”,具体知识反而次要。从工科转行计量经济,从北京南下广东创业,每一次选择都是 “不舒服就离开,去尝试喜欢的事”。退休后坚持打球、享受生活,他坦言自己 “胸无大志,只想过好每一天”,这种平和心态也贯穿于投资与经营中,“不追求短期利益,才能走得更远”。
趋势洞察:AI 是工业革命伴生泡沫,长期创造增量价值
面对 AI 热潮,段永平明确判断 “这肯定是工业革命,但泡沫必然伴随”。他认为 AI 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的量级突破,“不是上了一个量级,而是上了一万个量级”,其对效率的提升将重塑多个行业 —— 药物研发可能从数年缩短至两天,企业调研效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工作被替代。
他特别指出,AI 对投资行业影响有限,“它改变不了‘买公司’的核心逻辑”,但会让短线炒股更难,“量化基金 + AI 的组合,会让看图看线的散户更难赚钱”。对于 AI 的长期价值,他持乐观态度:“效率提升终将创造 GDP 增量,就像火车替代马车,虽然淘汰了马车夫,但创造了更多价值”,每个人都应主动学习适应新变化,“不要觉得自己学不会,拒绝新事物会让日子过得很难”。
这场访谈,让这位退休多年的传奇投资人的思想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无论是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的投资箴言,还是 “文化为魂、授权为器” 的经营哲学,亦或是 “安全感为基、做喜欢的事” 的人生态度,核心都离不开 “理性” 与 “坚守”。正如他所言,“三十年下来,差别就在于少犯的那些错误”,这种回归本质、大道至简的智慧,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