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纳医药”)近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该公司曾于2023年尝试创业板上市,后因保荐人撤回申请而终止;2025年6月,成都先导(688222.SH)曾计划收购其65%股权,亦因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而未能完成。
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医药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采用“CXO服务+药品技术转让”双轮驱动模式。公司提供覆盖药物发现、CMC、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注册申报至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CXO服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正在进行中的CXO项目达398个。同期,公司已签订67项药物技术转让协议,涉及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左亚叶酸注射液等多个品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海纳医药在中国从事药物技术转让的CXO服务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计排名第二,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亦位列第二。
财务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65亿元增长至4.25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1.78亿元。净利润呈现波动,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和2208.4万元。2024年营收微增3.65%,但净利润下降27%;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6.97%和25.82%。
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从2022年的60.1%下降至2024年的46.0%,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52.1%。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13亿元转为2024年的-3457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245.1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6274万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CRO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878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6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3%。中国医药市场整体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6297亿元增至2034年的288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9%。
股权结构显示,IPO前邹巧根博士直接持股34.31%,合计控制45.82%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机构股东包括滨江集团、华泰大健康、湖北高金等。
海纳医药本次赴港上市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活动、产能扩张与质量体系建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