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江西生物IPO:新一代TAT与资本动作共振,抗血清龙头的价值突围之路

2025-11-12 17:45:42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日,江西生物推出新一代破伤风抗毒素(TAT),凭借三大独有技术突破,成功重塑破伤风抗毒素领域的行业标准。

近日,江西生物推出新一代破伤风抗毒素(TAT),凭借三大独有技术突破,成功重塑破伤风抗毒素领域的行业标准。截至招股书递交,新一代TAT是国内率先去除甲苯、去除防腐剂并植入病毒灭活技术,同时也是国内已上市TAT领域首款采用西林瓶包装的产品

江西生物TAT产品源自经过酶切技术和多重纯化工序后制成的马源免疫球蛋白F(ab’)2片段,其不良反应率,即国家ADR平台收集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占同期在中国总销量的比率,仅约为0.03%。而新一代TAT通过取消传统甲苯-、配方不含间甲酚,并引入巴氏灭活工艺,有效降低特定安全风险点,实现安全性的极大提升。新一代TAT产品比活性最高达90,000 IU/gp,约为《中国药典》(2025年版本三部)最低要求的约2倍。此外,西林瓶的包装革新,相比安瓿瓶,在安全性、稳定性及无菌保障性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在操作便利性与包装破裂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更契合急诊快速用药场景。

紧接着,江西生物同步更新并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这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技术迭代+资本冲刺”组合拳,不仅揭开了这家抗血清龙头企业的创新面纱,更折射出其在“人药+兽药”双赛道布局的扩张野心。

事实上,江西生物在人用TAT领域早已稳居全球及中国市场核心龙头地位,分别占据36.6%及65.8%的市场份额,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近100%,且在菲律宾、埃及等重点市场的占有率更约为90%,技术优势已清晰转化为全球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如今,依托技术壁垒与持续增长潜力,江西生物正全力在港股资本市场打响“抗血清第一股”的名号。

财务数据印证成长成色,增长加速度凸显韧性

从财务基本面观察,江西生物已构建起成熟的盈利模型,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由1.42亿元增至2.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7%,并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以13.0%的同比增速实现9970.4万元收入,展现出业务的强韧性。

盈利能力的表现同样超出预期,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从2646.8万元增至7514万元,年复合增速高达68.5%,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3683.8万元,同比激增118.0%。

拆解这份亮眼财报不难发现,支撑公司高速增长的核心,正是公司核心产品的刚需性与可及性。人用TAT作为国家甲类医保品种,是破伤风防治领域的基石刚需产品,具备“全民保障、全额报销”的特点,较之其他被动免疫制剂产品,TAT产品具有价格与供应链的绝对优势。供应链全链条的打通带来的成本效益,加之江西生物多年的科研技术的持续投入与赋能,让其产品成为我国破伤风防治的首选产品,彰显出抗血清产品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地位与潜力。公司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优势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业务增长韧性,在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抗血清路线上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公司在国内与海外的TAT销售在数量上虽然各占半壁江山,但在质量标准、销售模式、生产成本与定价策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折射出公司对药品质量的坚守与对不同市场的责任担当。

事实上,在药品质量标准上,国内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及工艺差异。以破伤风抗毒素产品为例,调查发现与之2022年版《英国药典》对比,《中国药典》其产品质量指标存在多达17项关键检测项目,其产品比活性要求≥45000 IU/gp的纯度标准更是英国药典未作规定的硬性指标。可以看出,中国对破伤风抗毒素的要求远高于海外市场。

江西生物的内控标准更优于国标,其新一代TAT产品比活性最高达90000 IU/gp,且实现甲苯与防腐剂双去除,植入病毒灭活工艺进一步提升药品安全性,全方位筑牢国内患者的用药保护网。产品质量的提升通常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工艺改造亦需要大量投入。事实来看,江西生物其对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标准提升明显做出了大量的科研和资金投入,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江西生物的投入与升级恰恰适配了人们对高质量基础医疗服务的核心刚需。

在国际上,公司人用TAT出口销售主要服务于东南亚、非洲市场等发展中国家或贫穷国家市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破伤风高发但购买力相对较低,药品标准与销售模式也与中国不同,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及市场培育战略,公司因地制宜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患者提供符合当地标准与购买能力的优质药品,以确保药品更广泛的可及性,保护当地患者生命健康。

在财务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同时,江西生物的资本运作布局也同步提速。

一方面,公司瞄准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自建GMP免疫马匹饲养基地,成功构建起从抗原开发到制剂生产的垂直整合能力,在减少对外部供应商依赖的同时,也为后续产品迭代预留产能空间。

另一方面,公司2020年通过战略收购将赤峰博恩药业、海南省药物研究所纳入体系,构建了“技术链+产业链”一体的产业技术生态,以技术复用、能力协同的方式进军兽药和技术研发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增强了资本市场的长期信心。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价值的持续释放,公司估值有望保持稳中向上的趋势。

双轮驱动构建增长护城河,人药迭代与兽药破局的协同效应

在表象之下,江西生物真正的增长内核,正藏于其人药筑根基、兽药拓增量的双轮管线布局中。

这一战略不仅是对前期抗血清技术优势的延伸,更精准踩中医药与畜牧业、宠物医疗消费的结构性机遇,成为支撑其业绩增长的长期引擎,契合资本市场“管线厚度决定估值天花板”的底层逻辑。

在人药领域,江西生物在巩固TAT优势的同时,加速拓展抗血清产品在临床短缺及免疫调节等领域的应用。

从临床需求看,蝮蛇咬伤可能引发凝血障碍、多器官衰竭等致命风险,但国内目前仅一家企业供应抗蝮蛇毒血清,存在显著的临床治疗缺口。而公司的抗蝮蛇毒血清不仅能快速中和蝮蛇毒,还支持静脉、肌内、皮下多途径给药,适配急诊场景需求,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实验,先发优势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后续管线梯队清晰。如抗五步蛇毒血清预计2026年启动临床,多价抗蛇毒血清正推进工艺研究,一系列产品直接瞄准国内每年超100万支的抗蛇毒血清市场缺口。

在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类赛道能凭借技术优势形成差异化护城河。此外,江西生物针对狂犬病Ⅲ级暴露人群的马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预计2027年推进临床前研究,进一步填补被动免疫治疗的需求空白。

此外,江西生物拟拓展人药管线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领域,借助技术优势布局尚存空白的临床应用场景。

可以说,这些管线的推进,正推动江西生物从单一TAT供应商向全品类抗血清平台商转型,商业模式的升级将进一步打开营收增长空间。

兽药板块同样精准踩中产业政策机遇与市场缺口。

公司依托成熟的人用抗血清技术平台,以低风险、高效率的技术复用能力自主研发兽用破伤风抗毒素作为动物急救核心产品,为兽药板块提供稳定且刚需的业务条线。

面对超百亿美元规模的兽用抗感染市场,公司从独立第三方获得鸡法氏囊素注射液、猪脾转移因子、重组猪干扰素alpha等兽用抗感染药物的非独家制造及商业化权利,瞄准“减抗限抗”政策下的生物制品替代需求。

极具竞争力的是,招股书披露,目前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尚无鸡法氏囊素注射液、重组猪干扰素alpha获批销售,而江西生物这两款产品预计将于今年获得新兽药证书,将为公司带来“零竞争”的先发优势。

叠加2026年第四季度计划落地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以及其现有产品文号再注册推进,江西生物兽药板块或有望在2026年形成亿元级营收规模,与人药TAT主业形成二元增长曲线。

同时,伴随国内宠物医疗消费市场快速扩容,其高增长潜力亦为公司兽药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增量空间。不可否认,这种双赛道布局既规避了单一产品依赖风险,又抓住了医药与畜牧业、宠物医疗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

江西生物管线中多个稀缺产品的推进节奏,更将成为其港股上市后估值提升的核心催化剂,逐步印证技术突破、产品落地、市场放量、资本溢价的完整增长闭环。

结语

50多年技术积淀筑牢的产品壁垒,让江西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稀缺管线填补临床缺口、政策赛道捕捉产业红利的战略定力,又为生物制药细分领域提供技术稀缺性与市场成长性平衡的样本。

江西生物的港股递表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在于为中国医药创新的细分赛道证明:聚焦硬科技、扎根产业痛点,就一定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