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大会签约项目180个,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发展动能。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目前量产的第四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比能、长寿命、高功率方面,全面领先行业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在此基础上,近期第五代产品已经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政策面方面,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此前,国务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强调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山西证券认为,该政策将进一步强化清洁能源发展预期,带动储能配套需求增长,从而拉动锂电池在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应用拓展。与此同时,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原料,价格已从2025年7月低点不足5万元/吨反弹至11月中旬的12.15万元/吨,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需求爆发以及行业供应紧张格局。预计未来价格仍有上行空间,电解液产业链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宏观数据方面,10月PPI降幅持续收窄,新能源产业链价格普遍上涨,显示出行业景气度进一步回暖。招商证券观察到,本周电解液、锂原材料、电解镍等关键材料价格均出现上行,同时10月份新能源车产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扩大,反映产业链排产活跃、需求韧性较强。此外,CPI同比转正叠加“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出清,有助于工业品价格修复,对电池等中游制造环节形成成本端支撑。在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链的价格与盈利环境正趋于改善。
万联证券指出,2025年Q1-Q3锂电产业链整体营业收入为6361.88亿元,同比增长16.12%;归母净利润为626.19亿元,同比增长40.37%。其中,电池环节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和动力电池装机量高位运行的驱动下,Q3营收与利润同环比均实现高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回升。展望后市,随着上游碳酸锂价格逐步企稳,终端需求持续释放,中游材料厂商及电池龙头企业的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11月13日 10:45,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强势上涨6.11%,电池ETF(159755)上涨6.21%。成分股新宙邦上涨17.65%,天华新能上涨12.25%,中材科技10cm涨停。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64%,其中权重股华友钴业上涨7.12%,先导智能上涨6.74%,赣锋锂业、亿纬锂能等跟涨。
规模方面,电池ETF近3月规模增长104.98亿元,实现显著增长。份额方面,电池ETF近3月份额增长78.71亿份,实现显著增长。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强势上涨4.42%,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上涨3.84%。成分股上能电气20cm涨停,盛弘股份上涨10.72%,同飞股份上涨10.06%,亿纬锂能,锦浪科技等个股跟涨。
该基金近期获资金集中布局,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664.02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1648.30万元,日均净流入达412.08万元。新规模达2.58亿元,最新份额达1.36亿份,均创近1年新高。
两只ETF跟踪指数对比来看,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储能电池)主要跟踪新能源发电产业中的储能电池领域,其成分股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储能应用关联紧密,凸显其在储能领域的专注性;而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则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更纯粹地覆盖电池化学品等车用电池领域,代表了电池行业不同的细分赛道。
相关ETF:
1、电池ETF(159755)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聚焦新能源车电池产业链,精选业务涵盖电池制造、材料、管理系统及充电桩的A股龙头企业,集中反映动力电池核心环节的表现。场外联接(A:013179;C:013180)
2、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覆盖沪深北交易所新能源储能电池主题(含电池制造、系统集成、温控消防等),选取50只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股票,专注储能电池产业链投资价值。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