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Meta下注人形机器人软件平台,博斯沃思称软件是最大瓶颈

2025-09-29 00:10:44
今日美股网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 导读目录Meta人形机器人下注与AR规模相当Meta高管:软件是机器人技术瓶颈Meta打造世界模型提升机器人操作能力Meta与谷歌在机器人软件平台的对比机器人行业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编辑总结常见问题解答Meta人形机器人下注与AR规模相当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Meta Platforms (META.US) 正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
Meta下注人形机器人软件平台,博斯沃思称软件是最大瓶颈

导读目录

Meta人形机器人下注与AR规模相当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Meta Platforms (META.US) 正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其下注规模与此前的增强现实(AR)项目相当。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在公司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在未来数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项目内部代号为Metabot,并由CEO马克•扎克伯格直接推动。

这一战略显示出Meta不再仅专注于硬件,而是把软件平台的开放性与授权模式作为核心竞争力,意在成为机器人行业的“安卓系统”。

Meta高管:软件是机器人技术瓶颈

博斯沃思指出,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并非硬件,而是软件:“我不认为硬件是难点……瓶颈在于软件。”他解释称,机器人能够执行奔跑、翻跟头等动作,依赖于稳定的地面环境,但在执行诸如“拿起水杯”这样的精细动作时,软件的复杂性和对物理环境的理解能力成为关键。

Meta计划开发一个开放的软件平台,授权第三方硬件厂商使用。博斯沃思强调:“我不在乎我们是否成为硬件制造商。”此策略类似谷歌将安卓系统授权给手机厂商的模式,目标是让Meta的软件成为行业通用标准。

Meta打造世界模型提升机器人操作能力

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人工智能实验室(Superintelligence AI lab)与机器人团队紧密合作,开发可以模拟真实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用于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能力。通过软件模拟,机器人能够完成更灵巧的动作。

该项目由前Cruise CEO马克•惠顿带队,MIT教授金相培等多位专家加入。博斯沃思表示,这种世界模型将使机器人在未来执行复杂任务时更加高效和可靠。

Meta与谷歌在机器人软件平台的对比

Meta与谷歌的策略存在显著相似与差异:

公司 策略 核心目标 软件角色
Meta 开发开放人形机器人软件平台,授权第三方使用 成为机器人行业通用标准 世界模型与AI大模型驱动精细操作与自主决策
谷歌 提供强大的AI模型供各厂商使用,类似安卓模式 打造“机器人界安卓系统” AI模型驱动多种硬件通用能力

机器人行业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指出,机器人产业正从早期概念向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展阶段迈进,重点落地于工业与特种应用场景。国泰海通证券进一步强调,具身智能的核心是理解物理世界并自主决策,使机器人从执行指令的机器演进为智能体。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大厂可能率先突破通用版具身智能大模型,而车厂和制造企业或将率先实现B端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留下一些创业公司走差异化路线。投资者可关注通用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技术落地进展。

编辑总结

Meta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表明,软件平台和AI大模型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硬件虽重要,但通用性和精细操作的突破关键在于软件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发开放平台并授权第三方使用,Meta希望构建类似安卓的生态系统,同时与顶尖AI专家合作,打造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世界模型。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将围绕通用软件平台、AI大模型及商业落地展开。

常见问题解答

问:Meta为什么将软件视为机器人发展的瓶颈?答:软件是机器人“大脑”,决定其在真实环境中的操作精度与灵活性。尽管硬件能让机器人站立或奔跑,但精细动作(如拿水杯)需要复杂的物理理解和控制算法。

问:Meta的人形机器人战略与谷歌有何异同?答:相似之处在于两家公司都希望通过软件平台授权第三方,实现行业通用性。区别在于,Meta重点开发世界模型和自主决策能力的软件,而谷歌更多依赖AI模型赋能不同硬件。

问:世界模型对机器人有什么作用?答:世界模型能够模拟真实物理规律,帮助机器人预测动作结果、优化操作路径,从而实现更复杂、灵巧的动作与任务。

问:行业趋势显示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在哪些领域?答:早期落地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特种应用场景,如制造、物流和危险环境作业,未来有望扩展至服务、医疗等B端市场。

问:投资者应关注机器人行业的哪些核心因素?答:核心因素包括软件平台开放性、AI大模型能力、世界模型实现、硬件兼容性以及企业的商业化落地速度。大厂率先突破通用具身智能,将可能成为市场龙头。

来源:今日美股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