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世界对美国股市的依赖已经变得非常危险,如严重下跌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将是前所未有的

2025-10-16 00:00:18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本文刊发在经济学人网站。作者吉塔·戈皮纳斯是哈佛大学格雷戈里和阿尼亚·科菲经济学教授,曾于2022年至2025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并于2019年至2022年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股市近期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大幅波动,但整体仍接近历史高位。

这轮上涨由人工智能热潮驱动,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狂热情绪,最终以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告终。尽管技术创新确实在重塑行业、提升生产力,但当前这波行情可能正为新一轮市场剧烈调整埋下隐患。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崩盘后果,可能比25年前更严重,影响范围也更加全球化。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对美国股票的高度依赖。过去15年,美国家庭在股市上的投资大幅增加,背后是强劲的回报和美国科技企业的主导地位。出于同样的原因,欧洲等地的外国投资者也纷纷涌入美国股市,同时还从美元走强中受益。

这种日益紧密的联动关系意味着,只要美国市场出现剧烈下跌,全球都会受到冲击。

为了直观说明潜在风险,按照我的测算,如果发生一次与互联网泡沫相当的市场回调,美国家庭的财富将蒸发超过20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美国GDP的约70%。这比2000年代初的损失要大得多。对消费的影响将是沉重的。

当前消费增长本就低于互联网泡沫前的水平。如果出现如此冲击,可能导致消费增长减少3.5个百分点,进而拖累整体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还不包括投资下降带来的额外打击。

全球层面的后果同样严重。外国投资者的财富损失可能超过15万亿美元,约占其他国家GDP总量的20%。相比之下,互联网泡沫期间,外国投资者的损失约为2万亿美元,按今天的币值约为4万亿美元,只占当时其他国家GDP的不到10%。

这种溢出效应的剧烈扩大,突显出当前全球需求对美国市场冲击的高度脆弱性。

过去,在危机期间,美元上涨往往为全球市场提供一定缓冲。这种“避险买盘”帮助缓解了美元资产缩水对外国消费的影响。美元的坚挺长期以来是一种全球保险,即便危机源于美国,美元也常因投资者寻求避险而升值。

但现在,这一模式可能不再适用。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本应支撑美元,但美元却相对多数主要货币走弱。虽然这不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但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美元前景的忧虑加深。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对冲美元风险,说明信心正在减弱。

这种不安并非空穴来风。维持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外界对美国制度、尤其是美联储独立性和稳健性的看法。但近期的法律和政治挑战,正在动摇美联储能否不受外部干预独立运作的信任基础。如果这些疑虑加深,可能进一步损害市场对美元及美国金融资产的信任。

此外,与2000年不同的是,目前经济面临的逆风更加强劲。美国加征关税、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全球经济秩序前景不明,都增加了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债务已处于历史高位,财政刺激的空间比2000年小得多。

贸易战的升级进一步加剧了整体风险。中美之间如果继续你来我往地互加关税,不仅会打击双边贸易,还会冲击全球贸易,因为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通过复杂的供应链与这两个最大经济体相连。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避免混乱和不可预测的政策决定,尤其是那些威胁央行独立性的政策,对于防止市场崩盘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问题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增长失衡。过去15年,生产率提升和高回报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尤其是美国。因此,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的基础变得越来越狭窄,也更容易动摇。

如果其他国家能够实现增长,将有助于缓解这一失衡,使全球市场更加稳固。例如,欧洲若能完成单一市场建设、深化一体化,可能会释放新机会并吸引投资。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为创新驱动增长提供了宝贵思路。

目前已有迹象显示,资本正开始重新流入新兴市场和其他地区。但如果这些经济体不能展现持续增长的能力,这一趋势可能会中断。

总之,如果现在发生市场崩盘,其后果不太可能像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那样,仅带来短暂、相对温和的经济下行。如今面临的财富风险远大于过去,而用于缓解冲击的政策空间却更小。

结构性脆弱性和宏观经济背景更加严峻。全球必须为更严重的后果做好准备。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