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日经:台湾“南向”战略在东南亚遭遇阻力,美国关税和回报疲软考验着逃离中国大陆的公司

2025-10-29 00:00:13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最初,“新南向政策”成效有限,直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对抗开始重塑全球供应链。随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包括东丰在内的多家制造商受到美国客户要求,减少在中国的生产,从而开始将部分业务转移至东南亚。

日经亚洲报道说,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大城镇巴马朗郊区一块14公顷的土地上,台湾纺织制造商东丰正在加速施工,整合旗下工厂为一个集中生产中心,以提升效率。

在台湾“新南向政策”的推动下,这项总投资达19亿新台币(约6000万美元)的巴马朗项目,是一笔总额达35亿新台币的银团贷款的一部分,也是东丰自2020年全面撤出中国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政策的顺风使我们顺利取得资金支持。”东丰生产经理林明旺(音)表示。这家工厂预计将在2027年投产,届时将承担东丰全球产能的60%。

一些服装制造商多年前为了降低成本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但仍在中国大陆保留生产基地。东丰则完全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以降低营运风险。其客户包括GU、Haggar、Nike和Puma。

这一转移,是台湾制造商在“新南向政策”背景下整体外移的缩影。这一政策由蔡英文于2016年提出,旨在深化台湾与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的关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经过多年的强劲推动后,台湾向东南亚的转向正遭遇阻力。台企如今需应对美国关税压力和北京对多国施加影响,迫使这些国家更倾向选择中国大陆投资而非台湾。

最初,“新南向政策”成效有限,直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对抗开始重塑全球供应链。随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包括东丰在内的多家制造商受到美国客户要求,减少在中国的生产,从而开始将部分业务转移至东南亚。

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2023年,台湾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首次超过对中国大陆的投资。2024年,东盟在台湾核准对外投资中占比达到17.5%,金额约为85亿美元,而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占比仅为7.5%。这与2016年近一半的投资流向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电子制造业仍是台湾海外布局的支柱,代表性企业包括鸿海和日月光,但投资已扩展至金融、零售和化工等领域。

台湾金融业也跟随制造商南下,在支持产业客户的同时试水当地市场。2025年第二季,台湾金融机构在东盟的资产总额达到1.8兆新台币,较2019年的1.2兆新台币增长显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主要布局市场。

永丰银行在越南分行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越来越多光学与太阳能设备供应商在当地投资,是银行的重要增长来源。越南发放的贷款中,约有一半流向当地制造业。不过,银行仅以分行形式运作,资源不如大多数在当地设立子公司的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大。

即便台湾成功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但却日益被捆绑于美国的贸易周期和关税风险。

“许多转移到东盟的台企,如今面临当初想要避免的同样关税压力。”台湾顾问公司CRIF的数据策略经理Edward Liu表示。这个机构调查发现,东盟地区六成六的台资中型子公司(多属非科技产业)面临高于30%的关税;其中2023年后设立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一仍未实现盈利。

“他们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离开中国大陆。”Edward Liu说,“但现在发现东盟的经营环境比预期艰难。”

这些挑战出现在中华民国2024年5月就任的新总统赖清德调整对外经贸策略的背景下。

赖政府将政策重点从地理转向价值观,优先发展与“理念相近的民主国家”及“非红色”供应链的合作,即排除中国大陆。然而,这一转变可能削弱“新南向政策”的区域整合目标,而倾向更具意识形态色彩的结盟。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明勋指出:“东盟国家强调中立,但实际上许多国家因一带一路投资而偏向中国。”

其他经济学家也表达类似观点。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台湾与东南亚的贸易将越来越困难。随着该地区对中国依赖加深,中国正对涉台贸易设置更多限制。”

事实上,美国在2024年成为台湾最大投资目的地,占总对外投资的29%,因华府鼓励供应链回流或靠近本土。

“现在台湾与美国的联系更紧密,因此也与日本更紧密。”吴卓殷强调,“尤其在AI驱动下,美国的需求极大,台湾企业必须努力支撑这些订单。”

不过,与美国的紧密联系也带来代价。例如,特朗普政府曾对台商品征收32%的“对等”关税,尽管目前已降至20%。

在全球关税不确定性和信贷紧缩之下,多家企业表示正延后扩张计划。尤其是纺织、机械和化工等非科技制造商首当其冲,因为美国客户削减订单。

“我们还没有收到往年这个时候应该到的圣诞订单。”林说,公司目前已在承担额外的关税成本。“未来一两年将会很困难。”

随着“新南向政策”即将迈入十周年,分析人士警告,若台北不调整政策以应对全球政治极化的现实,整项战略恐难持续。“如果政策不与时俱进,将会脱节。”李明勋说。

2025年前九个月,美国和东盟在台湾出口目的地中排在前列,超过中国大陆。然而,华府推行的新一轮关税政策,旨在打击中国产品经其他国家转运至美,这可能严重扰乱台湾与东盟之间的出口路径。

在此背景下,菲律宾成为令人意外的亮点。过去一年,台北与马尼拉关系不断加强,双方均面临南海安全局势升级的压力。

李指出,对于赖政府而言,目前菲律宾确实是“新南向政策”下“最重要”的国家。

2025年前八个月,菲律宾经济区管理局核准13项台湾新投资案,总额达33亿比索(约5600万美元),创造超过2000个就业机会。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科技领域,已从以往的房地产和基础制造转型。

菲律宾经济区管理局表示:“这一趋势巩固了菲律宾作为台湾海外营运首选地的地位。”

菲律宾北吕宋地区靠近数座军用基地,距离台湾仅数百公里。

近来,台菲双方也放宽了旅行限制,并在教育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强合作。

菲律宾中国问题研究协会主席卢西奥·皮特洛三世表示:“在马尼拉和台北当前政府主导下,双方合作似乎日益增强。”

他认为,菲律宾或许会“借当前不断升级的安全危机深化与台湾的关系”。

尽管如此,今年菲律宾仍在台湾对东盟投资目的地中排名第五,落后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

“要维持这种势头,可能还需要政府层面的推动。”李指出。

与此同时,为保持竞争力,东丰正大力投入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在未来环保关税或碳边境税实施后受益。

“我们在ESG方面投入很大。”林说,“一旦环保关税成为主流,那些没有准备的竞争对手将会落后。”

地缘政治始终如影随形。

“作为一家台湾公司,意味着总被夹在中间。”林表示,“我们必须不断向客户保证,一旦台海发生冲突,我们的供应依然稳定。”

对东丰来说,这种现实如影随形地盘旋在爪哇的生产线之上。未来的方向,越来越受到成本与政策之外的力量影响。

“我们已经展现出韧性。”林说,“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