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报道,在此前依靠地方政府收购库存房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北京正准备动员央企,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购买滞销住房。

消息人士称,监管机构计划要求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清理住房过剩库存。
这些企业将被允许动用央行去年为该计划预留的3000亿元资金。
这一仍在讨论中的新举措,可能加快清理中国4.08亿平方米的过剩库存(面积超过底特律市),并缓解陷入困境开发商的财务压力。
知情人士今年3月曾表示,官员们还考虑取消计划的价格上限,以加快进程,并改善开发商与国企买家的经济回报。
虽然引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可能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但这些公司的资金状况紧张,或限制政策效果。
中国房地产行业正陷入新低,中国恒大集团退市,百强房企新房销售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超过20%。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5月启动全国性再贷款计划,帮助地方国企收购滞销住房,并在几个月后宣布将加大推进力度。
据彭博经济研究部去年5月估算,中国目前约有6000万套滞销住房,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去化需要四年多时间。
不过,彭博情报本月初的报告显示,进展缓慢,目前获批贷款不到已宣布额度的6%。报告称,由于滞销房所在地与保障性住房需求分布不匹配,计划加速推进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四年多前陷入困境时,北京曾要求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介入。监管机构要求包括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在内的机构参与重组弱势开发商、收购烂尾项目及购买不良贷款。
2023年初,央行通过这些“坏账银行”向部分开发商发放800亿元贷款,年利率1.75%,并鼓励它们自有资金配套投入同等金额。
然而,政策下实际落地的项目很少,效果乏善可陈。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在房地产繁荣时期过度扩张,随后遭遇贷款恶化。
由于国内需求和就业市场依然疲软,中国稳住房地产市场的努力成效不佳。
监管机构至今尚未推出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呼吁加快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倡导更加均衡的城市规划与改造,但未达到部分投资者对更激进举措的预期。
7月,中国房屋销售持续低迷,价格下跌仍未吸引买家。包括瑞银集团在内的分析师已将对中国房地产复苏的预期推迟至2026年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