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
中国企业转向美股:创纪录的上市潮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尽管中美关系仍具挑战性,但面对中国本土愈发严苛的上市规定和美国市场更高估值的吸引力,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融资。
据律所 K&L Gates 数据,2025年上半年,已有36家中小型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延续了2024年全年创纪录的64家中企上市的趋势。预计2025年全年上市总数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在 Nasdaq 排队等待上市的中国企业已超过40家。
K&L Gates 合伙人 David Bartz 表示:“2025年将是一个对中概股非常健康的年份,甚至可能创下新纪录。”
SPAC上市潮推动中概股加速入场
在这一波上市热潮中,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成为中国初创企业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
年份 | 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总数 | 中国企业比例 |
---|---|---|
2024 | 57 | 显著增长 |
2025(截至目前) | 76 | 持续上升 |
今年4月,茶饮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gee)成功在 Nasdaq 完成4.11亿美元募资,成为2025年中国企业在美最大IPO项目。
另一家典型企业为赛车制造商星辉车技(Xinghui Car Technology),其与 Nasdaq 上市SPAC公司 UY Scuti 签订合并协议,拟借壳上市。其董事长宋文芳表示:“美国资本市场流动性高,融资便利,是企业拓展国际化的理想平台。”
中国本土监管壁垒助推海外上市动机
2023年以来,中国加大对A股及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筛选力度,利润门槛、行业定位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尤其是初创科技企业的主要障碍。
根据 Merits & Tree 律所的数据,不同地区上市审批周期如下:
地区 | 平均IPO审核周期 |
---|---|
中国大陆 | 9-12个月 |
香港 | 6-9个月 |
美国 | 4-6个月 |
上海百乐资本(Balloch Holding)顾问 Ronald Shuang 指出:“对于尚未盈利的中国初创企业而言,国内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美监管博弈仍存不确定性
尽管中国企业积极布局美股市场,美国国内对中概股的监管也在不断强化。
2025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明确要求提高海外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的披露义务。此外,美国国会仍有部分议员呼吁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推动中概股退市,使得市场情绪存在一定波动。
SEC 发言人未对中国企业上市趋势发表评论,Nasdaq 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方面也未回应相关问题。
权威点评与总结
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化与国内政策高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加速转向海外融资渠道,尤其是美国市场凭借其资本深度、估值优势和制度公开性,成为重要选择。
然而,这种趋势同时也面临监管政策博弈的潜在风险。中概股的未来路径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基本面,还取决于中美双方监管环境的博弈平衡。
“SPAC 成为中国早期科技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新捷径,这种模式或将成为结构性趋势。”
“与其等待不确定的国内审批,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实用主义路线——赴美上市更为高效。”
“若美方监管持续收紧,中概股生态或面临阶段性阵痛,市场估值波动或将加剧。”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公司选择赴美上市?
因为中国国内上市门槛高、审核周期长,而美国市场资本深、审批更标准化,有利于企业更快融资。
2. 什么是SPAC,为什么受到中国企业青睐?
SPAC是一种空壳公司,通过并购快速使目标公司上市,省去传统IPO复杂流程,适合早期企业。
3. 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有哪些变化?
SEC提高披露要求,国会呼吁退市中概股,整体监管趋严,增加了不确定性。
4. 国内企业在中国上市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需达到盈利、规模或政策导向要求,且审批周期长,导致多数初创企业难以达标。
5. 赴美上市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需视中美关系发展与监管环境变化而定,当前仍是部分企业寻求融资的有效通道。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