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自美国进口的三种主要能源产品在6月份几乎降至零——这是一个潜在的敏感转变,因为中美两国正在恢复谈判,以解决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分歧。
自2月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出口到征收10%-15%的关税。这些关税是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的开场之一,随着中方采购的经济性降低,自美国向中国的能源流动持续下降。
这种趋势在上个月达到顶点。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数据,6月份中国首次在近三年来未进口任何美国原油。原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而中国是最大的买家。去年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价值近8亿美元。
(能源进口归零 6月份,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煤炭、原油和液化天然气 来源:贸易数据监测机构、中国海关总署)
根据贸易数据监测机构和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作为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的天然气,上个月对华的出口量连续第四个月为零,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将美国产品转售到利润更高的欧洲和亚洲市场。煤炭采购也大幅萎缩,从去年6月超过9000万美元降至连续第二个月仅几百美元的水平。
在2020年为结束特朗普第一次贸易战而达成的协议中,中国承诺增加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农产品,以缩小贸易顺差。但疫情爆发后,北京未能履行承诺,贸易不平衡加剧,为特朗普重掌白宫后当前这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推进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原油进口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美国在中国海关的月度报告中勉强跻身前十。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也成为中国廉价天然气的重要来源。
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副总裁、石油市场专家Lin Ye表示,中国停止采购美国原油,反映出其向其他供应国的战略转向,以及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成本问题。
但他也指出:“这同时也是对美国持续征税、针对中国实体的制裁以及更广泛战略紧张局势的一种温和回应。它传递出北京反对单边压力的坚定立场。”
关键变量
近年来中美贸易新闻多聚焦于芬太尼、芯片和稀土等其他议题,因此中国是否仍将采购美国产品作为博弈筹码尚不明朗。但能源产品仍可能成为缩小双边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他将于下周在斯德哥尔摩与中方官员举行第三轮贸易谈判,目标是延长将于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期。贝森特还表示,讨论议题预计将扩大至包括中国继续采购俄罗斯和伊朗受制裁原油的问题。美国已威胁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这对中国构成潜在风险,也可能促使中方重新考虑采购更多美国产品。
中国近月来对美国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也出现下滑。不过,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季节性的,因为中国买家往往在当地收获后被吸引到南美。真正的考验将是今年晚些时候美国新作物收割季。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迄今为止,中国对2025-2026年度的美国产大豆和玉米的远期采购量为零。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整体农产品进口也在下降。这对美国供应商而言是额外障碍,他们必须在更小的市场中与其他出口国竞争份额。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中国的化石燃料市场。国内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和清洁能源渗透等因素,使海运进口能源产品的吸引力整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