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周三(11月12日),四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简称GM)已要求其数千家供应商从供应链中剔除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这一举动反映出汽车制造商对地缘因素扰动影响生产运营的日益不满。
消息人士称,GM高管已明确告知供应商,应逐步寻找替代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来源,并最终实现供应链全面撤离中国。部分供应商已被设定2027年的“脱钩期限”,要求届时彻底终止与中国的采购关系。
据悉,GM在2024年底便已向部分供应商发出相关指令,但今年春季,中美贸易冲突加剧后,这一行动明显加快。消息人士称,GM管理层将此视为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战略核心。
美中关系紧张,汽车业陷入“应急模式”
2025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地缘政治紧张令全球汽车制造商处于“应急状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反复启停的关税政策,以及稀土供应瓶颈与芯片短缺的忧虑,使车企重新评估其对中国的依赖。
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重要来源。
面对特朗普政府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压力,车企与供应商已开始扩大美国本土生产。
但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更深层地感受到美中关系的长期、两党共识性转变,因此正主动削减与中国的深度供应链联系。
GM加速北美供应链本地化
此次GM的脱钩计划主要针对北美市场生产的整车零部件与材料。GM在北美生产的汽车占其全球产量的多数,公司倾向于从北美工厂采购相关零部件,同时也接受来自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非美国产供应。
该公司指令还涵盖其他受美国国家安全贸易限制的国家,如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但中国仍是名单中最大、最关键的零部件来源国。
事实上,GM早已在电动车关键原材料领域削弱对中国的依赖。例如,GM已与一家美国稀土公司合作,并投资内华达州的锂矿项目,以确保未来电动车电池材料供应。
然而,这一轮行动范围更广,涉及更多基础零部件与原料。
GM高层:供应链韧性比成本更重要
GM发言人拒绝就公司与供应商的具体讨论发表评论。但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此前在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正持续推动供应链回流美国:“我们已连续数年专注于提升供应链韧性,在可行情况下,我们尽量在生产地所在国采购零部件。”
GM全球采购主管席尔潘·阿明(Shilpan Amin)上月也在行业会议上指出,供应中断风险迫使公司不再仅以成本最低为导向:“韧性比低价更重要——要确保我们对供应链拥有更多掌控,并清楚了解每一环节的来源。”
中美关税反复、原料争端频发,汽车业连遭冲击
10月底,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双方同意部分撤销关税与出口限制。但业内人士指出,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已让车企“疲惫不堪”,尤其在需要多年规划的汽车制造业中,频繁变化极具破坏性。
事实上,自特朗普首任期以来,多数零部件企业便开始调整供应链,以避开关税。今年初,特朗普再次上台后迅速加征新一轮中国关税,中国则采取报复措施。
4月,中国限制含稀土元素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引发车企抢购囤货;10月,中国再度扩大稀土出口管控。
而上月中旬,中荷之间一场知识产权争端导致中国暂停荷兰芯片供应商Nexperia对外出货,冲击波迅速蔓延全球汽车电子行业。
“去中国化”成本高昂,供应链重构需数年完成
业内人士警告,重组供应链是一个漫长且代价高昂的过程。
中国在汽车照明、电子及模具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替代方案有限,转移难度极大。
“这是一场巨大的工程,供应商们正手忙脚乱地应对。”一家大型零部件制造商高管形容GM的这一计划。
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MEMA)负责人科林·肖(Collin Shaw)表示,整车厂与主要供应商正试图通过削减中国及其他高风险国家的供应来“去风险化”。
但他同时强调,中国供应链网络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根深蒂固:“这些供应体系有的已存在20到30年,我们试图在短短几年内拆除——这绝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