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三(11月1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中国政府已同意加强对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前体物质监管,包括将13种关键化学品列入管制清单,并对7家相关化工子公司实施控制措施。这是FBI局长十年来首次正式访问中国,此次成果被视为中美在毒品治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帕特尔称,这一成果得益于特朗普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的高层会晤。#中美关系#
帕特尔在记者会上指出,此举标志着中美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取得实质性进展。“特朗普总统已经切断了造成数万美国人死亡的芬太尼供应链,”帕特尔强调,“这些物质如今已被禁止使用,墨西哥的贩毒组织将无法再获得原料。”
据介绍,帕特尔此次访华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加强对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管控。他表示:“这是我此行的唯一目的——消除这些前体物质。如果我们成功,将有效‘扼住’贩毒集团在墨西哥等地制造芬太尼的能力。”
帕特尔特别感谢特朗普与习近平在数周前的会晤,为此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他称:“正是因为特朗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历史性直接接触,才促成了今天的成果。”
根据FBI数据,2025年迄今已查获1900公斤芬太尼,同比增加31%,足以致死约1.27亿人。帕特尔指出,美国去年共有近10万人死于芬太尼过量,“如果不能从源头打击前体化学品,就无法遏制这场公共健康危机。”
美国曾在2023年将中国列为主要非法药物生产国。特朗普上任后,曾以“未能阻止芬太尼化学品流入”为由对中国征收10%关税。中国随后也采取反制措施。特朗普多次指责北京“补贴出口、纵容企业向墨西哥贩毒集团出售原料”,此次中方同意全面管控,被视为双方关系改善的重要信号。
帕特尔补充说:“这是十多年来FBI局长首次访问中国,并直接与中方高层讨论毒品前体问题。感谢特朗普总统的直接外交推动,中国政府此次的承诺与配合水平前所未有。”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美在芬太尼问题上的突破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缓解两国在贸易与安全领域的紧张关系,为中美在执法与公共安全合作方面树立新范例;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政府正在将“毒品治理外交化”,把芬太尼议题纳入双边关系新框架中。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此举或为中美关系改善打开一扇“务实合作之窗”,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施压与谈判并行的背景下,体现了“强硬下的交易式外交逻辑”。
随着中国同意加强化学品监管、美国强化执法追溯链条,全球芬太尼供应链或面临新一轮收紧。帕特尔表示:“我们不是只在打击毒贩,我们是在阻止毒品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