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美方高额关税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等美国零售巨头近期已悄然恢复了部分来自中国供应商的订单。两家中国工厂近日透露,暂停多周的订单已于上周恢复发货。
这一变化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Home Depot)等零售巨头高层会面之后不久。据悉,这些零售商曾警告总统称,美国本土门店库存已临近“清空”,供应链若遭重创将造成大面积商品断供。
订单回流,仍属谨慎试探
尽管目前的恢复尚属局部,但释放出的信号却十分明确:面对145%的重税冲击,零售商们正试图通过维持与中国工厂的合作关系来稳住货架、稳住成本。对于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这一回流也堪称“喘息窗口”。
安徽一家玩具车制造厂负责人童薇薇(化名)表示,其与沃尔玛的合作在上周恢复。“美国的库存真的不多了。我们做的产品附加值低,如果关税能降到30%左右,客户还能接受。”她表示,5月至10月本是玩具生产旺季,往年此时客户已开始下单,而今年一度陷入观望。
据报道,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大型进出口交易会上,有陶瓷出口商透露,沃尔玛已恢复向部分中国供应商下单,但规模仍然有限,仅为“部分恢复”。
价格博弈升级,供应商承压明显
早在特朗普将关税从20%暴涨至三位数之前,沃尔玛就已向中国供应商施压,要求提供折扣,引发中国商务部的不满,并紧急召见沃尔玛高层“约谈”。
“美国客户这段时间都很谨慎,但他们几乎都在要求降价,我们也只能接受。”童薇薇坦言。
江苏从事泳池用品制造的工厂主严东(化名)也透露,塔吉特暂停了两周的订单近日恢复发货。但像Costco和山姆会员店等客户仍处于停滞状态。他表示拒绝了降价要求,但也担心库存再不出货,美国门店“可能两个月内就空货架了”。
政府背后撑腰,但企业焦虑未解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出口行业直接关联约1800万个就业岗位。多年来构建的中美供应链关系,使得任何一方的政策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浙江从事家纺出口的张女士表示,自四月初以来,其向沃尔玛、Costco、塔吉特的订单全部中断。她目前只能依靠日本和欧洲的小单维持运营,并尝试转战国内市场,但前景并不乐观。
“关键问题是,这种情况会持续几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长时间的不确定性。”她无奈表示,“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这些中小工厂。”
应对之策:转内销、多元化
面对不稳定的对美贸易环境,中国官方也在加紧部署应对措施。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财政与政策支持,鼓励其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多元出口国家,并持续优化外贸稳定政策工具箱。
他强调,中国将“根据形势需要,适时出台更多增量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在挑战中求变、在不确定中谋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