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经济学人。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没事的!”特朗普10月1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
在此之前,他曾威胁要对北京针对电池和稀土的新出口管制进行报复。就在特朗普发文前一天,中国商务部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规定对供应链的影响“有限”,用意也大致是向世界传达“别担心,一切都会没事”的信息。
不少人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在特朗普愤怒表态后,市场曾一度下跌,但随后已恢复。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他与习近平按计划在10月29日于韩国峰会前会面,特朗普很可能会转而安抚习近平。
但即便双方重新达成某种停火协议,这场最新的争端依然令人担忧。
这场风波表明,特朗普愿意考虑对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征收三位数的高额关税。许多投资者以及一些中国官员似乎并不相信他的威胁。
确实,特朗普对金融市场反应敏感,今年早些时候也曾让步。但他极其厌恶被人逼迫,总有可能在某个时刻下定决心反击。
正如他第一个任期那样,特朗普可能随时从“谈判者”变为“攻击中国者”,而这一次,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特朗普已威胁要切断中国获取关键软件的渠道,借此瘫痪中国半导体产业。他团队中的鹰派人士甚至谈到要制裁中国的科技和金融企业。
而中方也有足够的手段来反制美企,最近对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发起的新一轮调查便是例证。
这场最新的争吵,也暴露出中美之间仍然乐意误解对方。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中国经济正处于萧条之中。中国的增长确实不强劲,但这并非关税造成。9月份,中国商品出口增长了8%,其他市场的销售增长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的减少。
白宫对中国在中美领导人会晤前几周出台新规感到愤怒。而中方则反驳称,美国先打破了停火协议,因为美方修改出口管制,可能将数千家中企列入黑名单。
即使中国的新规有部分出于反制目的,但的确提高了博弈的筹码。作为全球最强的电池制造商,中国的相关企业将需要获得政府许可,才能向外国分享许多产品、原材料、设备甚至技术。外国公司,即使位于中国司法管辖区之外,如果其产品中含有微量中国稀土,也必须取得出口许可。
特朗普希望说服习近平放弃这些管控。他恐怕会失望。相关规定是中国为自己的“经济武器”建立监管框架的一部分。中国虽表示将“从宽执行”这些规定,意图释放善意,但这一承诺并不令人信服。
负责签发许可证的商务部官员不愿被视为软弱,执行层面恐怕不会手软。这使中国拥有了一个可以灵活增压或减压的政策杠杆。
人们希望双方都不想真的爆发一场贸易战。毕竟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彼此高度依赖。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都有能力对对方造成严重伤害。
美国长期以来限制半导体出口,中国如今也对稀土掌握了更多控制权。相互破坏的威胁并非健康的关系基础。这种局面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中美互相卡脖子,同时又都在设法摆脱对方的束缚。
一方的任何动作,都会促使另一方收紧控制。这种恶性循环,目前看来,只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