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重磅!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启 或为“习特会”破冰铺路

2025-10-25 13:47:14
忆芳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再起之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 于周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新一轮高级别会谈。此次会谈系两人第五次面对面磋商,旨在为下周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上特朗普与习近平可能的会晤铺平道路。谈判焦点包括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与美国的高科技出口管控,分析人士称,若无法恢复夏季达成的“临时停火”,全球贸易或再陷新一轮冲突。

FX168财经报社 (北美) 讯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 于本周六(10月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启新一轮贸易谈判,旨在为中美两国元首可能举行的会晤铺平道路。

(来源:南华早报)

会场设在全球第二高楼 双方代表团秘密抵达

当地时间上午11时前,中国代表团约20人抵达位于吉隆坡的 Merdeka 118 塔——这座正在建设中的摩天大楼是全球第二高建筑。代表团低调入场,避开等候的媒体,直接乘电梯前往96层会谈区。

据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一名官员透露,美方代表团已提前到场。双方计划至少谈至傍晚,暂未设定结束时间,如有必要将于周日继续磋商。

中国商务部本周四证实,此次会议将讨论涉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议题。这是自特朗普总统4月重新升级贸易战以来,何立峰与贝森特的第五次面对面会谈

双方力争缓和紧张局势 或为首脑会晤铺路

自10月9日北京宣布进一步限制稀土出口以来,中美关系再度紧张。稀土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重要材料,包括用于国防工业的关键元件。外界普遍认为,中方此举是对华盛顿9月底扩大出口实体清单的反制。

据悉,本轮会谈在东盟峰会期间举行,旨在寻找缓和路径,以促成下周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期间举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威胁,自11月1日起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00%关税,并实施更多贸易限制,以回应中方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行动。

稀土与技术出口成焦点 中美寻求恢复“夏季暂缓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双方核心分歧集中在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与美国的技术出口管控。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国际经济事务主席乔什·利普斯基 (Josh Lipsky) 表示:“除非双方能就恢复今夏达成的阶段性缓和安排达成一致,否则领导人会晤无法举行。美国方面希望中国撤销稀土出口管制,但这恰恰是中方手中最重要的筹码。”

据美国媒体援引白宫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讨论进一步限制软件与高端制造设备出口的计划,涵盖从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等产品。

贸易战升级风险仍存 中美或迎高风险博弈

本次会谈标志着自5月以来的第五轮高级别磋商。此前在日内瓦举行的首次会议促成了一项为期90天的“贸易休战”,将双方平均关税水平降至美方约55%、中方约30%,并恢复了部分稀土磁体贸易。

随后在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会议上,双方将停火期延长至11月10日。但自9月底美国商务部大幅扩大出口黑名单以来,脆弱的平衡被打破。

10月10日,中国宣布新的全球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要求任何使用中国产稀土或相关技术的产品出口前必须获得批准,以防用于军工体系。美方称此举为“全球供应链的权力攫取 (power grab)”,誓言与盟国共同应对。

特朗普或亲自宣布成果 中美农产品谈判或再起

特朗普预计将于周日抵达吉隆坡,并可能在现场或之后的记者会上宣布会谈结果。

美国财政部和中国商务部均未提前发布会后简报计划。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斯科特·肯尼迪 (Scott Kennedy) 表示:“我们要等到特朗普与习近平见面,才能知道北京的反制措施是否奏效。若两国达成协议,他们的策略就成功了;若未达成,则要准备迎接更猛烈的对抗。”

特朗普政府周五还宣布对中国是否履行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Phase One Deal)”启动新一轮调查。该协议曾暂时结束前一轮贸易战,要求中国大幅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制造业商品与能源产品,但实际执行不足。

若美方再次施压,要求北京恢复进口美国产大豆,可能成为谈判的重要政治因素——特别是在美国农民这一关键选民群体面临冲击的背景下。

展望

截至目前,吉隆坡会谈仍在密室中进行,尚无具体成果公布。分析人士指出,本轮磋商能否阻止中美双方重新陷入高关税与出口封锁的恶性循环,将决定未来数月全球贸易与金融市场的走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