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经济学人,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我非常尊重习近平”,特朗普近日表示,“我相信他很喜欢我,也很尊重我。”
这位美国领导人,寄望以个人魅力和吸引力赢得10月30日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这将是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会面,两人自2019年以来从未面对面会谈。
市场对此充满期待。10月27日,美国标普5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黄金价格则跌破每盎司4000美元。
但即便达成协议,极可能也只是一纸停火协议,而非真正的条约。
过去一个月对中美两个超级大国而言颇为艰难。
10月9日,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全面新管制,而稀土是从消费电子产品到军用设备的关键原材料。作为回应,特朗普威胁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这是在原有关税之外)。
此外,还有企业被列入黑名单、港口附加费争端,以及围绕大豆的摩擦。此次峰会能够成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马来西亚的周末斡旋。
谈判将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关税。关税正在严重压缩中美之间的贸易(中国对美出口在9月同比下降27%)。据贝森特称,那项额外100%关税的威胁“实际上”已不在议程上。而原定于11月10日生效的另一轮关税也可能会被推迟。
此外,美国为惩罚中国企业在芬太尼交易中所起作用而设定的20%关税,也有可能被取消。特朗普在7月曾表示,中国在遏制芬太尼流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尽管有这些让步,澳新银行中国资深策略师邢兆鹏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税率仍将在20%到30%之间。
作为交换,中国很可能将承诺大量采购美国大豆。过去几年,中国已将主要采购来源转向巴西。但去年,大豆仍是美国对中国出口额最高的商品,价值约126亿美元,对美国中西部的种植者而言至关重要,这部分人群也是特朗普的支持基础。大豆主要用于提高动物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而今年中国一直避开采购美国大豆。
如今若同意采购,对习近平而言是个成本不高的让步,因为在年末其他供应来源枯竭后,中国本来也需要美国大豆。
其他可能达成共识的领域包括港口附加费。两国近期相互对对方货船征收附加费用,如今有望在会谈中同意取消这些费用。中国也可能批准将由中国控制的短视频平台TikTok的美国版本顺利转交给美方所有者。
这两项举动,对习近平而言都是易于操作的外交姿态,也可为他在国内赢得政治加分。
第二层次,难度更高的议题,将涉及对商品、知识产权及资本的双边流动所施加的新限制。例如稀土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别。
贝森特称,中国将推迟一年的稀土出口管控政策“以重新评估”。中方尚未公开回应。但考虑到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几乎不可能彻底取消新政。泉汇研究(Plenum)合伙人陈龙表示,作为延期实施的交换条件,中国很可能要求美国放宽其自身的出口管制。
美国长期以来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但若以稀土市场准入换取尖端芯片准入,对习近平而言可视为一次胜利。
第三层谈判内容最为棘手,涉及地缘政治。
特朗普希望俄罗斯结束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中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习近平则可能推动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改变态度,比如公开表示“反对”台湾独立(目前美国的立场是“不支持”独立)。
但习近平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促使普京寻求和平。特朗普团队强调,美国不会为了达成贸易协议而改变对台政策。然而,考虑到特朗普不可预测的风格,这一表态对美国的亚洲盟友而言并不算令人放心。
如果此次会谈能在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取得成果,可能为特朗普在明年初访问中国铺平道路。到那时,才有望着手解决更棘手的问题。
暂时停火也可能符合双方利益。对中国而言,这段缓冲期可用于安排人力来执行其新的稀土政策;而美国则可利用时间准备新的反制措施,比如限制飞机零部件或芯片设计软件的对华出口。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美这两个互不信任的超级大国之间,任何协议都很难持久。
今年多项临时停火协议都已破裂。两位领导人上一次达成的重要协议是2020年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就在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中国“明显未能履行”协议展开调查。
这一切都为未来涵盖双方最棘手问题的协议蒙上了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