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周二(8月5日),据两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英特尔(Intel,股票代码:INTC)寄予厚望、意图重塑其高端芯片制造优势并争夺晶圆代工订单的18A先进制程,在测试中面临严重的良率问题,这给该技术量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过去数月,英特尔一直向投资者承诺将扩大采用其18A制程工艺。该公司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开发18A技术并建设或升级多座工厂,目标是挑战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英特尔希望从目前以自研自产为主、部分由台积电代工的芯片业务,拓展为能够与其关键供应商抗衡的晶圆代工服务商。
但英特尔是否能在美国重振先进芯片制造,并稳固其代工业务,关键取决于是否能缩小与台积电的技术差距。
尽管英特尔此前测试结果让客户失望,但公司仍表示18A工艺将在2025年实现“Panther Lake”笔记本芯片的大规模量产,该芯片集成下一代晶体管结构及更高效的电源传输方式。英特尔希望,通过量产这款先进芯片,吸引外部客户采用其代工服务。路透社早前曾报道,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正谋求战略转型,以拯救这项尚处早期阶段的业务。
但两位自去年底起知悉英特尔测试数据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通过18A制程制造的“Panther Lake”芯片中,仅有极小比例达到了交付客户的标准。该比例,即业内所称的“良率”(Yield),意味着英特尔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这款高端笔电芯片的盈利。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尽管良率可随着制程优化而逐步改善,但良率的计算方式因公司而异,使这一关键指标常常成为“动态目标”。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辛斯纳(David Zinsner)7月24日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良率通常会从低位起步,随后逐渐改善。”他还指出:“Panther Lake项目目前仍处于爬坡初期阶段。” 英特尔7月30日声明称:“我们的性能和良率改善轨迹增强了我们对该产品成功上市的信心,并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笔记本市场的地位。”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通常在良率超过50%前不会启动大规模量产,以避免对利润率造成冲击。另一位知情人士补充说,对于如Panther Lake这类芯片体积小、容错率低的产品,通常需要良率达到70%-80%才能带来可观利润。而当前距离该芯片计划的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尚不足半年,若不能迅速大幅提升良率,英特尔可能不得不以低利润甚至亏损价格出货。
英特尔在7月30日表示,“Panther Lake完全按计划推进”,但未说明盈亏平衡所需的具体良率水平。
该公司此前曾警告称,若无法吸引外部客户采用其下一代14A工艺(18A的后续版本),可能彻底退出先进制程制造领域。
“绝地长传”:技术复杂度高,量产挑战严峻
18A制程在一次性引入多项全新技术,包括新一代晶体管架构及更优能量输送机制,使芯片制造过程大幅复杂化,增加了生产风险。两位知情人士形容,这一项目更像是美式足球中的“绝地长传”(Hail Mary)尝试。
英特尔今年4月宣布,已启动18A制程下的“风险性生产”(risk production)阶段;5月,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英特尔还展示了采用Panther Lake芯片的笔记本电脑。但问题并未消失。
芯片制造商评估工艺进展的方式之一是衡量单位面积缺陷数量。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相比行业标准,Panther Lake芯片的缺陷密度约为标准的三倍,这意味着仍不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截至去年底,仅约5%的Panther Lake芯片达标;今年夏季该数字提升至10%左右。一位消息人士指出,若英特尔将部分未达全部性能标准的芯片也计入,可能报告更高的良率。
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辛斯纳否认了这些具体数据,称“良率好于这些数字”,但未提供2024年7月或当前的具体数据。他表示:“我们的预期是良率每月将持续改善,在年底前达到量产所需水平。但即便在那个良率水平下,利润率也未必可观,我们仍需进一步提升。”
他还透露,CEO陈立武目前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动用其供应链资源,协助改善良率。
英特尔仍需依赖台积电,下一代芯片Nova Lake或继续外包
目前,英特尔仍部分依赖台积电代工其自研芯片。今年6月,一位英特尔高管曾表示,其下一代芯片Nova Lake仍将有部分由台积电代工。
这意味着,英特尔若不能在18A或14A制程上实现技术和规模的双突破,不仅难以在高端芯片制造市场撼动台积电的统治地位,也将难以在晶圆代工市场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