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华尔街日报,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在与特朗普政府展开一年高层互动的铺垫之后,习近平如今正追求他最终的目标——据知情人士透露,那就是促使美国政策发生变化,让中华民国实际控制下的台湾陷入孤立。
知情人士表示,随着特朗普表现出在来年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的意愿,习近平计划施压特朗普,要求他正式表态“反对”台湾独立。
自2012年末上台以来,习近平把控制台湾纳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在打破惯例进入第三任期后,他多次强调,“统一”势在必行,不会被外部力量阻止,这显然是在指美国对台北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
知情人士称,习近平已不再满足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虽然这一说法曾令北京感到放心,但并未偏离美国战略模糊的“一个中国”政策——即承认北京对台湾的主张,但并不予以认可。
对习近平来说,“不支持”与“反对”台湾独立之间并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政策立场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美国将从中立转向公开站在北京一方,反对中华民国主权。这种变化不仅可能进一步加固习近平在国内的权力,还可能成为他实现“统一”的关键突破。
特朗普政府并未延续拜登时期“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一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中国是台海和平与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
知情人士称,北京认为,特朗普渴望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因此习近平相信自己有可能促使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转变。中国政府外的政策顾问在与美方接触时,已多次强调美国应正式表态反对台湾独立的必要性。
“对北京而言,挑拨华盛顿与台北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圣杯,”奥巴马政府时期国家安全高官、现任乔治城大学教授梅德罗斯表示,“这会动摇台湾的信心,增强北京对台北的影响力。”
梅德罗斯接着说:“习近平很可能将即将与特朗普展开的互动期,视为拉开华盛顿与台北距离的最佳机会。”
特朗普和习近平已经就社交媒体应用TikTok出售给美国投资者达成协议,这为一系列高层会谈铺平了道路。两人计划在即将在韩国举行的亚太领导人峰会上会面,随后特朗普可能于2026年初访问北京,习近平也可能于当年12月访问美国。
白宫知情人士表示,这些议程仍具不确定性,特朗普访华行程将取决于北京在贸易及遏制芬太尼前体物流方面的合作态度。
与此同时,美台关系也显得更加不确定。
与拜登不同,特朗普大多避免明确表态美国是否会在北京入侵台湾时进行军事干预,称公开评论会削弱他在谈判中的立场。今年8月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特朗普表示,习近平曾向他承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北京不会入侵台湾。
特朗普没有说明这一承诺的时间,但指出习近平补充说:“不过我很有耐心,中国也很有耐心。”
最近,特朗普政府推迟了一些对台军事援助,并拒绝允许中华民国领导人赖清德在美国过境,赖不得不取消了他的拉美之行。
这些举动让华盛顿和台北内部都开始质疑,美国是否将对中国的贸易谈判置于对台支持之上。
白宫知情人士表示,政府的重点是对北京进行威慑,并鼓励台北加大对无人机、弹药等关键自卫能力的投入。他们表示,拒绝赖清德过境,是为了避免美国被卷入台湾岛内政治,因为此举可能在地方议会罢免选举中提升赖所属政党的声势。
这些人士还指出,拒绝接受北京对台湾独立的叙事,是实现威慑的关键。这将切断中国可能以“台湾独立”为借口发动冲突的路径,类似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表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依旧未变,这个政策允许行政部门与台湾海峡两岸接触,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立场相同。”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加深了与台湾的交流,并增加了对台军售。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话时,私下重申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态。但北京随后未经美方同意,将这一表述写入了通话的官方通报,引发卢比奥不满。
而美国方面对1月通话的摘要则重点强调,卢比奥向王毅表达了对中国“胁迫性行为”侵犯台湾的关切。2月,国务院更新的美台关系资料中,甚至删除了拜登时期“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
国家安全高级官员伊万·卡纳帕西负责协助制定美国对华政策。他一直主张提高美国威慑中国以武力夺取台湾的能力,尤其是在北京持续扩充军事力量的背景下。
在中间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卡纳帕西指出,美国官员应避免公开表达“不支持台湾独立”,因为这种表述会在台湾引发疑虑,也会让盟友感到困惑。
他建议采取更中性的说法:仅仅表明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尽管如此,预计习近平会在与特朗普的每一次接触中,都抓住机会施压他对台湾独立采取明确反对的立场。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不会一夜之间发生转变,”斯廷森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表示。“中国会持续不断地推动自己的立场,逐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削弱台湾对美国承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