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周三(9月24日)芝加哥大豆期货跌至近六周低点,回吐了前一交易日部分涨幅。随着美国收割压力增加,加之中国缺席美国市场,行情承压。玉米和小麦则因逢低买盘上涨。
截至发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最活跃大豆合约下跌0.2%,至每蒲式耳10.10美元,接近周二触及的六周低点10.05美元。
一位新加坡交易商表示:“中国正在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大豆。由于没有来自中国的需求,同时美国收割加快,美国市场正面临压力。”
交易商表示,中国迄今尚未采购美国新季秋收大豆,这一不寻常的延迟正值中美贸易战之际,而潜在成交窗口正日渐收窄。
本周一,阿根廷临时取消了大豆、谷物及其副产品,以及牛肉和禽肉的出口税,以加快对外销售,换取急需的美元来支撑疲软的比索。
三位交易商称,中国买家已预订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这对已被排除在最大出口市场之外、且因低价承压的美国农户又是一记打击。
“每当中国转向南美而非美国,美国大豆农和我们的家庭就会失去机会,”肯塔基州马格诺利亚的农民、美国大豆协会主席Caleb Ragland说,“没有一份取消报复性关税的贸易协议,像我这样的农民只能眼看着关键机会溜走。”
交易商称,中国——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迄今尚未采购任何美国新季大豆。“这些交易是在阿根廷决定取消出口税后达成的,”一位交易商表示,“这清楚地表明,中国不需要美国大豆。”
“在美国出口窗口期,中国正试图回避美国,”芝加哥 Zaner Ag Hedge 首席市场策略师Ted Seifried说,“这个时机对他们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上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但未传出任何农产品相关消息,使恢复中美大豆贸易的希望破灭。
“展望未来,需关注的关键因素是阿根廷大豆的实际采购和到港情况,以及中美谈判的结果,以及它们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大豆进口的影响,”首创京都期货分析师Wan Chengzhi表示。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和玉米期货也因收割季供应压力而承压,不过对产量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市场。根据美国政府数据,截至周日,美国玉米收割进度为11%,大豆收割完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