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牛乳业(2319.HK)披露公告称将分批回购的742.8万股进行注销。自公司2024年8月披露回购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回购超3100万股,合计耗资逾4.99亿港元。
根据年报数据,蒙牛乳业2024年营收下滑10.1%至886.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97.8%至1.05亿元。2024年的利润大幅下滑与公司计提贝拉米公司超46亿元商誉减值有关。
乳品龙头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同样在2024年出现业绩下滑。分析发现,多家乳品公司在近1年进行股份回购,其中伊利股份、维他奶国际的回购规模相对靠前。
液态奶贡献超八成收入,海外地区收入持续增加
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产品类型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拥有特仑苏、纯甄、冠益乳、优益C、每日鲜语、蒂兰圣雪、瑞哺恩、贝拉米、妙可蓝多、爱氏晨曦、迈胜等诸多品牌。
液态奶是蒙牛乳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液态奶收入达730.66亿元,占总收入的82.4%。同期,冰淇淋、奶酪、奶粉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8%、4.9%、3.7%。从近几年的占比来看,液态奶持续保持在80%以上,呈逐年下滑趋势;奶粉业务缩量较为显著。
从地区来看,2024年中国大陆、海外地区分别占总收入的94.7%、5.3%。其中海外地区的营收贡献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毛利率方面,蒙牛乳业自2022年以来维持增长,2024年达到39.6%,创近10年新高。
对比蒙牛乳业的可比公司时,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在2024年均出现营收、利润双降问题。伊利股份的2024年收入达1157.8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滑18.94%。光明乳业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78亿元、7.2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33%、25.36%。
巨额商誉致利润大跌
2020年至2023年,蒙牛乳业营收从765.99亿元上升至990.95亿元,2024年营收下滑10.1%至886.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2023年出现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9.31%至48.09亿元,2024年下降97.8%至1.05亿元。
分析发现,2024年的利润大幅下滑与公司计提超46亿元商誉减值有关。
2019年,蒙牛乳业以每股12.65澳元收购澳洲奶粉公司贝拉米全部股本,收购代价总额14.6亿澳元(约人民币71.4亿元)。收购日,公司形成商誉及无限使用年期商标分别为5.5亿澳元及11.32亿澳元。
2021年以来,贝拉米业绩表现较差,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称决定对贝拉米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1.547亿元及34.901亿元。目前,贝拉米的商誉余额为0,无限使用年期商标减计至16.118亿元。
截至2024年末,公司商誉余额约76.78亿元,其他无形资产余额约88.29亿元,合计约占公司总资产的15.5%。
近一年回购近5亿港元
截至2024年末,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为中粮集团,持股24.24%。此外,三菱日联金融、瑞银集团等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2024年8月,蒙牛乳业披露股份回购计划,计划未来12个月内最高回购20亿港元。自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公司已累计回购3152.4万股,约4.99亿港元。
同期,在A、H股上市的乳品类企业中有不少公司在进行回购。伊利股份、维他奶国际的回购金额分别达到7.08亿元、2.28亿港元,规模靠前。此外,皇氏集团、均瑶健康、中国旺旺、贝因美、李子园等回购金额达到数千万元。
(文章序列号:1958805279051223040/PLH)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