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私人信贷噩梦:神秘的第一品牌创始人、120亿美元债务与急速崩盘

2025-10-17 00:00:15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这篇调查报道刊发在金融时报,作者是罗伯特·史密斯、奥滕卡·阿利亚和埃里克·普拉特。

最近风波的焦点第一品牌(First Brands)公司创始人帕特里克·詹姆斯,早已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

十多年之前,早在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以惊人速度崩塌、震动华尔街高层之时,这位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商人就曾在法庭上与债权人缠斗,因数百万美元的违约债务而面临欺诈指控。

詹姆斯始终否认这些指控,最终与对方达成和解并继续前行。不久后,他便启动下一个项目,重新找到一批放贷人,从遍布宾夕法尼亚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火花塞、刹车零件和雨刷器的工厂中,拼凑出一个企业集团。

然而这一次,詹姆斯的疯狂举债恰逢美国风险债务新一轮热潮,还吸引了美国金融界一些最知名的品牌加入。

他在摆脱传统融资方式后,在几乎没有受到公众监督的情况下募集数十亿美元资金,这个故事不仅关乎詹姆斯过往的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和诉讼,也揭示了近2万亿美元的私人信贷行业的现状,这一由非银行机构主导、通常不透明的借贷市场,以及带来的更大风险。

2010年代,詹姆斯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时,大量资金正涌入私人信贷市场,新兴的金融家愿意对某些警示信号视而不见。

放贷人已经不再是给他数百万美元,而是向他的企业转账数十亿美元。

随着时间推移,詹姆斯也成了亿万富豪的象征。几十年前以一位来自马来西亚、几乎一无所有的移民身份,现在拥有遍布俄亥俄州乡村的农庄和美国东西海岸的海景豪宅。

一支私人安保队伍严密守护着他的地产,而一些精英律师甚至放弃了数百万美元的律所合伙人身份,转而成为他的高级助手。

一切却在一瞬间崩塌。

随着外界对詹姆斯这个并购成瘾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提出越来越多质疑,第一品牌公司仅在几周内便从计划再借60亿美元转为申请破产。

就在本周一,詹姆斯辞去了公司职务。

这位行事低调的高管的发言人对《金融时报》表示:“不幸的是,由于关税、利率波动以及行业普遍面临的阻力叠加影响,第一品牌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他还表示,这位创始人“一直以道德方式行事”,目前“正全力支持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为客户、员工和债权人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些人担心,第一品牌公司的崩盘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在过去数年美国金融界放松放贷标准后的预兆。

著名做空者、曾在2000年代初预言安然倒闭的吉姆·查诺斯认为,这一事件揭穿了私人信贷是“点石成金魔法机器”的神话。

破产申请只是对公司债权人而言噩梦的开始。很快披露出的信息显示,第一品牌公司去年亏损了1200万美元,却背负了接近120亿美元的传统贷款和表外融资,这比许多债权人此前了解到的金额多出数十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作为破产调查的一部分,相关调查人员开始审查:公司用于融资的大量发票和库存,是否曾被“重复抵押”或在不同贷款人之间“混用”。

美国司法部检察官也在调查,这么多资金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凭空蒸发。

如今,许多债权人开始担心自己可能落入了空壳游戏之中,涉及隐藏的表外实体和虚假抵押品。一名律师本月在德克萨斯州一间法庭上表示,他的客户也是“受害者”,不仅仅是债权人。

另一方则声称,贷款人提供的20多亿美元“就这么消失了”。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塑美国工业腹地之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对发票融资的依赖,也正受到日益严格的审视。

从Blackstone和CarVal等私人资本巨头与先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设备租赁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正蔓延开来。

从苏黎世到东京的金融机构,都因与一家此前几乎不为人知、只在信用市场的阴影角落活动的公司发生业务往来,而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甚至还有保险公司,可能因承保了这些为第一品牌融资的复杂金融产品而承担损失。

许多人困惑的是,詹姆斯这样一个背后有一连串失败企业记录的人,怎么能轻易借到数十亿美元?

美国资本主义奠基人之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曾说,信贷的第一原则是“人品”。但一些第一品牌公司的债权人表示,他们对这个庞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背后的人知之甚少。

詹姆斯在网上的信息如此稀少,以至于两名雇佣外部调查人员进行尽职调查的投资者发现,这位注重隐私的商人似乎请人专门将他的照片和个人资料从互联网上清除。

“坦率而简单的人”

詹姆斯的故事始于马来西亚,距离俄亥俄州广袤平原近1.6万公里。他1964年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印度裔家庭,曾就读于由德拉萨兄弟会开办的学校,位于吉隆坡卫星城八打灵再也。

在第一品牌公司破产后,一些债权人甚至怀疑这位大亨是否曾改过名字。但他中学1983年的毕业纪念册上,确实以帕特里克·詹姆斯的名字配着一张笑容满面的青少年照片。

之后,他前往美国,在俄亥俄州的伍斯特学院就读。在1984年的新生年鉴中,他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自己是个“坦率而简单的人”,“一个外向的人,喜欢派对、跳舞、音乐和结识新朋友”。

不久后,他就开始经营校园酒吧Ichabod’s,并计划进行全面整修。《伍斯特之声》形容他当时的计划“雄心勃勃”。

另一份年鉴显示,他还是一个投资社团的成员,学生们在其中用真金白银投资真实的股票。

詹姆斯留在俄亥俄州,开始重塑自己的身份,成为产业资本家。尽管这个州的制造业早已不复昔日辉煌,但在飞机、火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方面,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与一些咄咄逼人的行业巨头不同,詹姆斯的外表朴素,戴着金属边眼镜,头发修剪整齐。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他与多位商业伙伴通过Viking Industries和Hawthorn Manufacturing等投资平台,陆续收购了一家又一家金属加工厂。

法庭文件显示,詹姆斯的公司有时彼此之间进行业务往来。他还从旗下多个企业中提取管理费用,后来的诉讼中,这些费用被描述为“丰厚”或“数额巨大”。

一位自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詹姆斯的俄亥俄工业高管说:“这个人有一套自己的套路。”

随后他列出一长串在詹姆斯接手后倒闭的公司名称。

2000年代的诉讼记录和地方报纸充斥着工厂关闭和破产的报道,愤怒的债权人通过法院追查他的资产。

俄亥俄州大型钢铁制造商Worthington Steel声称,2005年詹姆斯曾用120万美元的个人资产作抵押,以换取对一次违约行为的“暂缓追责”。

在他的企业再次违约后,Worthington对他提出欺诈指控,称他曾“指示员工销毁账簿和记录”,以掩盖他的“严重管理不善”。

詹姆斯表示,自己是“被欺骗签署了担保协议”,坚决否认所有指控,并提出反诉。他的发言人称,关于他下令销毁证据的说法“极其恶劣”,“荒谬至极”。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案件被撤销。

2009年,另一家贷款机构指控詹姆斯的公司在构成担保资产时存在“虚假陈述和遗漏”。发起诉讼的地区性银行声称,即便相关企业“已完全停止运营”,詹姆斯仍在继续领取管理费用。

2011年,又有案件指控詹姆斯创建了一个“公司网络”,转移资金,“试图欺骗债权人”。

他的发言人将这些“复杂争议”归因于金融危机后的余波,并指出,就连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当年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强调“有关詹姆斯有不当行为的所有指控完全是虚构的”。

这些案件最终都以和解告终。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詹姆斯准备再度出发,他将目光转向整合分散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并再次借债投入。

那位俄亥俄高管称,詹姆斯的违约历史让他很难从本地银行获取贷款。

“在资产抵押贷款领域,这些人看我们时都像戴着橡胶手套,”他打趣道,经验丰富的银行即便面对信用记录完美的企业,也会像做肠镜一样彻查一遍。

詹姆斯的发言人反驳称,他曾“在无数次审查中顺利通过,接受过上百家交易对手——包括银行和客户——的全面尽调”。

他也迎来了关键的好运。詹姆斯的下一步行动正好与新一代私人贷款人崛起的浪潮契合,这些机构资金充足,且不受银行监管约束。

灵活的贷款人

随着私人贷款形式不断发展,一家知名的华尔街银行在詹姆斯的新融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杰富瑞长期以来以向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销售高风险债务的激进风格著称。在掌舵近25年间,首席执行官里奇·汉德勒将这家银行打造成其“朋友、导师和英雄”迈克尔·米尔肯(上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之王)的翻版。

2014年,杰富瑞为詹姆斯收购密歇根州雨刷器制造商Trico Products的交易提供贷款,这笔交易为第一品牌的雏形奠定了基础。

汉德勒在上周末强调,第一品牌“在过去十年与多家银行和华尔街机构开展合作”。但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他的银行与这家总部在俄亥俄州的集团完成了大量交易。

杰富瑞不吸收存款,通常也不承销这类贷款,而是将风险转移至银行体系之外的结构中——如担保贷款债券(CLO),这类投资工具通过证券化手法将高风险贷款转化为评级极高的债券。

多位CLO经理告诉《金融时报》,在将詹姆斯公司的债务打包为可交易证券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只是草草审核了詹姆斯的商业背景。

除了通过杰富瑞发售风险贷款外,詹姆斯还大量使用供应链融资——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手段,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替企业支付供应商费用,但会计上不计入债务。

此外,第一品牌还利用与资产、库存和发票挂钩的其他融资形式,同时也保留传统银行贷款。

第一批为詹姆斯融资的是Greensill Capital,这家公司在2015年开始向他旗下控股公司Crowne Group提供数千万美元的发票融资。

Greensill在2021年自身陷入金融丑闻并倒闭。尽管这一事件使投资者对这种相对不透明的融资模式更加谨慎,詹姆斯依然从私人信贷公司那里筹集到数十亿美元。这些公司声称,“资产支持型”贷款相对安全。

在这些发票融资安排中,出面谈判的是詹姆斯的哥哥艾德·詹姆斯,他成了第一品牌所谓“营运资金解决方案”的关键人物。

这些融资,将詹姆斯的公司与更大规模的金融机构联系起来。

瑞银集团位于芝加哥的对冲基金部门O’Connor买下了Raistone的股份,这是一家为第一品牌提供供应链融资的科技平台。O’Connor还直接投资了第一品牌的发票,与日本三井物产和农林中金银行的合资企业一样。

杰富瑞也通过旗下专注发票融资的私人信贷基金Point Bonita Capital参与其中,这个基金声称自己进行“深入研究和信用分析”。

随后是总部位于犹他州的私人贷款机构Onset Financial,声称在第一品牌破产前,库存支持型债务敞口已达19亿美元。在一份在线案例研究中,这家设备融资公司承认,虽然公司最近进行过重组,财务状况“难以评估”,但他们仍决定向其提供资金。

文件显示,贷款机构经常从第一品牌的表外发票和库存融资中获得两位数的收益率。

一些基金投资者称,他们此前并不清楚自己投资组合中,有多少风险与詹姆斯那拼拼凑凑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有关。瑞银O’Connor和Point Bonita等公司则表示,风险主要来自第一品牌发票中列出的众多蓝筹客户,例如沃尔玛。

但破产之后,Raistone和Point Bonita才透露,他们从未直接收到这些客户付款,相关资金是通过第一品牌再返还给他们的。

一些专注资产支持融资的专家表示,他们曾拒绝与第一品牌合作,或削减了授信额度,因为公司无法提供所需文件。

其他贷款人称,在询问其财务报表中的简单问题时,得到的答复令人不满。很多人指出,第一品牌报告的利润率远高于同行。

一位资产支持贷款专家表示,艾德·詹姆斯曾打电话给他,推销一项新的库存支持贷款,但当他提出团队需要实地到公司查看库存时,气氛立即紧张。

他回忆说,艾德当时简短地回应:“我们不让贷款人进仓库。”

转折点

到了2020年代,詹姆斯已掌控一家企业价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国际企业集团。他将帝国重新命名为第一品牌集团,并招募熟悉华尔街大型放贷机构的人担任高管。

2021年,加拿大律师迈克尔·贝克加入公司,出任首席企业战略官。在此之前,他是保尔·黑斯廷斯律所的合伙人,被认为是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债务律师之一。

贝克不仅进入第一品牌高管层,还成为桑多基金会的受托人。这家基金会由詹姆斯夫妇于2005年创立,主要资助与天主教相关的机构。

桑多基金会的数百万美元捐款流向了一家非营利组织及一座教堂,后者与罗伯特·斯特克神父有关。斯特克自2005年起担任俄亥俄州圣安布罗斯教堂牧师。公开文件显示,斯特克在七年内还因担任慈善顾问而获得近100万美元的报酬。

两名与詹姆斯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称,斯特克经常到詹姆斯在俄亥俄州查格林福尔斯的庄园做客。詹姆斯甚至在庄园内建了一座小教堂。庄园还包括五栋房屋和两个网球场。

他的房地产版图遍及全美。地产记录显示,他在2010年代还购买了俄亥俄州的两座农场,配有赛马用马厩。随后他又在马里布和汉普顿购入海景豪宅,其中2021年斥资1875万美元购买汉普顿别墅引起媒体关注,尽管买家身份未对外公开。

一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安保团队昼夜值守,负责保护这批豪宅和古董车队。

2025年夏天,杰富瑞正牵头为第一品牌公司推进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一项6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重组现有债务。几个月前,审计公司BDO曾给予公司账目“完全正常”的评价。

但这一次,投资者的态度明显更加谨慎。

在面对比以往更多关于财务状况的质疑时,杰富瑞决定暂停交易流程,同时,第一品牌聘请了另一家审计公司德勤,出具一份关于公司表外融资使用情况的报告,以安抚贷款人。

公司高管对外宣称,这笔交易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阻碍”,并在8月底向贷款人表示,公司账面现金超过8亿美元,正考虑重新设计交易结构。

但在幕后的实际情况却是,第一品牌已经陷入困境。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重塑美国工业腹地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对发票贴现的高度依赖正受到外界审视。

第一品牌已经拖欠了对其主要库存贷款方Onset的数亿美元利息。詹姆斯私下提出将公司15%的股份作为质押,以换取宽限时间。而其他资产抵押贷款方也开始对抵押品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金融时报》9月的一篇报道引爆了危机。报道披露,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悄然建立了大规模的空头头寸,针对的正是第一品牌的债务。

这一举动让投资者高度紧张,纷纷猜测:是什么促使华尔街最精明的私募债务机构押注詹姆斯的公司即将崩溃?

没多久,公司债务开始自由落体式暴跌。

最大的贷款方迅速抛售敞口,因为他们意识到,这家去年营收达到50亿美元的企业很可能将不得不申请破产。

为了发工资,第一品牌在多个账户之间转移了2700万美元,但资金最终被某位债权人扣押。

到詹姆斯签署破产申请文件时,公司账户中只剩下略高于1200万美元。破产申请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条款提交,时间是9月28日星期天深夜,地点是在德克萨斯州一座以处理复杂企业破产案著称的法院。

公司之所以避免了彻底清算,全靠最大债权人提供的一笔11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一位代表这些债权人的律师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向这个“黑匣子”继续注入资金,以维持运营。

直到那一周,很多第一品牌的主流贷款人还不知道,这家公司通过表外“特殊目的实体”发行的、以库存为抵押的融资已高达数十亿美元。

但即便是这些资产支持型贷款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破产几天后,Raistone的律师向公司法律顾问发出邮件,询问近20亿美元发票融资资金中,仍留存在原本应被隔离的账户中的金额是多少。收到的答复令人大跌眼镜:“0”。

如今,数十亿美元似乎不翼而飞。詹姆斯从一位鲜为人知的亿万富翁,变成美国近年来最大企业丑闻的主角。

他的发言人回应称,詹姆斯在第一品牌“没有被指控任何不当行为”,并对“董事会的独立调查将为他正名”充满信心。

这场风波已经引起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监管者急于厘清,第一品牌到底是个案,还是反映了华尔街最受欢迎的金融创新方式所潜藏的系统性风险。

面对令人尴尬的损失,贷款人只能以黑色幽默自嘲。

第一品牌在8月开始动摇时,一位债务基金经理开玩笑说,他们考虑去詹姆斯在马里布的豪宅外蹲守,只为一睹那位可能骗了整个信贷市场的神秘人物。

近年来,詹姆斯始终像谜一样。他借来数十亿美元,最终却不仅输掉了资本,也失去了创造自己财富的公司控制权。

这样的轨迹,是他在马来西亚中学时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的。

但就在那时,他已经在毕业纪念册上留下了一句如今回响在债权人耳边的玩笑:“我破产了。”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