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
美元指数走势分析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8月份 美元指数 出现明显下跌,累计跌幅约为2.18%,整体呈现出L形长尾跌势。在纽约尾盘交易中,ICE美元指数 微跌0.02%,报97.792点。此前受美联储青睐的PCE通胀数据影响,一度上升至98.134点,但随即快速回落。
与此同时,彭博美元指数持平报1201.12点,8月份累计下跌1.67%,整体交投区间为1198.45-1224.64点。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通胀数据的反复,可能导致美元在短期内维持震荡偏弱格局。
日元市场表现与趋势
在日元方面,8月份表现相对强劲,累计上涨约2.45%。纽约尾盘,美元兑日元微涨0.07%,报147.04日元,本周累计上涨0.06%。
金融分析师指出,日元的升值主要受市场避险情绪和日本央行政策微调预期的推动。此外,近期日元对美元的走势与全球资本流向变化密切相关,呈现一定的反向波动特征。
人民币离岸汇率变化
离岸人民币在8月份表现稳健,累计上涨约1.20%。纽约尾盘,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7.1223元,较周四纽约尾盘下跌21点。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走强得益于经济基本面稳定以及外汇市场流动性改善。同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对人民币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汇率上涨。
主要货币汇率对比表
货币 | 8月份累计涨跌幅 | 当前汇率/指数 |
---|---|---|
美元指数(ICE) | -2.18% | 97.792 |
彭博美元指数 | -1.67% | 1201.12 |
美元兑日元 | -2.45% | 147.04 |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 | -1.20% | 7.1223 |
编辑总结
整体来看,8月份全球主要货币呈现分化走势。美元指数持续下跌反映出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相比之下,日元与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体现了投资者对避险资产和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短期内,汇率波动仍可能受宏观经济数据及国际资本流动影响,需关注各国央行政策和地缘政治事件。
常见问题解答
问:美元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美元指数下跌主要受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不确定性、通胀数据波动以及全球资本流向变化影响。PCE通胀数据发布后虽短暂上涨,但整体走势仍呈下行趋势。
问:为什么日元在8月份表现强劲?
答:日元升值受市场避险情绪、日本央行政策预期以及全球资本流向变化的共同作用。投资者倾向将日元作为避险资产,从而推动其升值。
问:人民币离岸汇率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外汇市场流动性改善以及国际投资者信心恢复,导致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汇率上涨。
问:彭博美元指数和ICE美元指数有何区别?
答:ICE美元指数和彭博美元指数都反映美元走势,但计算方法不同。ICE美元指数更侧重六种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加权,彭博美元指数覆盖范围更广,包含更多货币和不同加权方式。
问:短期内汇率市场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短期汇率波动可能受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政策、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影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对市场的冲击。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