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美国经济基本面与股市之间的“脱节”愈发明显:就业与通胀数据持续释放警示信号,而金融市场却不断刷新纪录。分析人士指出,标普500指数本周再创历史新高,恰逢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去年就业增长下调近一半——这是该机构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修。这一反差凸显出市场与宏观经济背离的现状。
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逾 11%。然而,关键经济指标却显示就业增长放缓、通胀依旧顽固,同时企业和消费者普遍担忧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为何在经济面临挑战之际,美股仍能节节攀升?市场人士给出了五大原因。
1. “坏消息”可能是“好消息”
美国就业数据疲弱无疑反映出经济健康状况的恶化,但对投资者而言却带来利好。
利率预期转向宽松:就业市场降温将推动美联储考虑降息,即便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更低的利率意味着融资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通常对股市构成支撑。
AI替代效应:部分就业放缓可能源于企业加速采用人工智能以取代劳动力。这对求职者不利,但却说明AI投资开始兑现回报,利好AI芯片制造商和相关科技股。
2. 美元走弱反成助力
自今年1月以来,美元兑主要货币贬值约 10%。虽然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市场对美国经济信心下降的表现,但弱势美元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美股企业盈利。
高盛经济学家Ronnie Walker在报告中指出,标普500成分股企业拥有较高的海外营收敞口,美元走弱使其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从而带动出口和利润改善。
3. 企业正积极应对关税冲击
高盛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企业在财报中不再强调“关税不确定性”,而是采取切实行动缓解冲击:
* 约75%企业正在与供应商重新谈判或调整供应链;
* 超过一半企业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 近一半企业则在寻找内部成本节约空间。
这表明企业正在逐步适应新一轮关税政策,削弱了其对股价的负面影响。
4. 历史规律:股市创新高并非罕见
从长期趋势来看,股市在大多数年份里都有可能触及新高。根据MAI Capital Management的数据,自金融危机结束(2013年)至新冠疫情冲击后的2021年间,标普500有15%的交易日创下收盘纪录。
换言之,除非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创纪录本就是“常态”。
5. 股市与经济脱钩
专家提醒,股市和经济并非同义。经济指标旨在反映居民生活水平与整体福祉,而标普500仅代表美国约3300万家企业中的500家大型公司。二者的走势往往并不同步。
PIMCO经济学家Tiffany Wilding在评论中写道:“必须牢记,经济和股市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当前政策环境下,这一区别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策可能正在扩大二者之间的鸿沟。”
编辑点评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就业和通胀双重挑战,但宽松的政策预期、AI投资红利、弱势美元以及企业的自我调节能力,共同支撑了股市的持续上涨。这种“经济疲软、股市繁荣”的格局,或许将继续考验投资者对“股市不等于经济”的理解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