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在美联储准备金跌破3万亿美元、逆回购工具(RRP)用量降至四年新低的背景下,金融体系正从“流动性充裕”迈向“流动性紧张”。
本周三,美联储的常备回购便利工具(SRF)被突然启用,总规模达67.5亿美元,创下自疫情以来非季末的最高水平。这一异常操作反映出市场短期资金链出现缺口,叠加财政部发债压力与SOFR利差扩大,市场对下一轮流动性危机的担忧迅速升温。
美联储在9月FOMC会议上虽宣布降息,但主席鲍威尔并未明确未来宽松节奏,引发市场对“鹰派降息”的担忧。随后,联储体系内的银行准备金总额首次跌破3万亿美元,这一数值被视为“充裕准备金”与“紧张准备金”的关键分界线。
分析人士指出,当准备金水平跌破这一门槛,银行间融资链条会承压,回购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可能失效,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历史上,2019年9月的回购市场危机正是因流动性过快回撤导致,堪称前车之鉴。
关键指标 | 当前水平 | 风险含义 |
---|---|---|
银行体系准备金 | 2.99万亿美元 | 逼近紧张区间 |
SRF使用量 | 67.5亿美元 | 疫情后非季末最高 |
SOFR利差 | 扩大至4个基点 | 反映市场资金吃紧 |
流动性紧张的另一信号来自逆回购机制(RRP)。该工具原本用于吸收疫情时期的过剩资金,其余额在2022年底高达2.5万亿美元。但截至本周,仅剩35亿美元,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市场“被动流动性池”正在干涸。过去两年,美国财政部能够平稳发行短期国债(T-Bills),部分原因在于RRP余额充足。如今,随着这一资金来源枯竭,财政发债压力正重新压向银行和资金市场。
时间 | RRP余额 | 市场影响 |
---|---|---|
2022年底 | 2.5万亿美元 | 流动性充裕 |
2024年中 | 5000亿美元 | 回落阶段 |
当前(2025年10月) | 35亿美元 | 资金池枯竭 |
面对市场紧张情绪,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BE)年会上承认,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接近缩表的停止点”。这意味着,联储或将提前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QT)进程。
高盛随后下调预测,预计缩表将在2025年2月结束,而非此前预期的3月;巴克莱甚至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12月宣布停止缩表,并于2025年1月正式执行。
然而,多数市场观点认为,仅仅“暂停缩表”并不足以缓解压力,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重新启动流动性注入操作,包括量化宽松(QE)或更多的临时回购措施。
从两个主要工具的变化可以清晰看出趋势:RRP余额的持续下滑代表流动性“库存”消耗殆尽,而SRF使用量的激增意味着市场已开始“主动求助”。
根据彭博社报道,周三上午市场机构在首轮SRF操作中借入67.5亿美元,交易区间集中在4.30%-4.34%,显著高于联储政策利率。这说明临时资金压力已超出市场自身调节能力。与此同时,SOFR-ON RRP利差升至4个基点,为近年非季末的最高水平。
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是流动性由“宽松”向“紧张”转折的早期信号,若未来几周继续放大,美联储或将被迫提前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午SRF操作爆量,但下午1:30至1:45的第二轮拍卖无人申购,这被视为短暂的缓和迹象。部分机构认为,上午的资金紧张主要源于临时结算因素,市场结构性风险尚未全面爆发。
不过,多位市场观察者提醒,若SOFR利差与SRF需求在未来几日未能回落,或持续攀升,将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紧张进入“实质阶段”。届时,美联储可能被迫提前停止缩表甚至启动新的QE,以防止短端利率体系失衡。
当前,美联储面临自疫情后最复杂的流动性拐点。一方面,准备金跌破3万亿象征资金链趋紧;另一方面,SRF使用量暴涨与RRP余额骤降揭示出流动性结构性失衡。虽然短期警报似有缓解,但系统性风险仍在积聚。未来,美联储的应对节奏——尤其是缩表终点和流动性注入机制——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问1: 什么是SRF(常备回购便利工具),为何突然被大量启用?答: SRF是美联储为银行提供短期融资的应急机制,允许机构以国债等优质资产换取现金。其被大量启用说明市场临时资金需求激增,流动性趋紧。
问2: 为什么准备金跌破3万亿美元被视为警戒线?答: 3万亿美元被普遍视为银行体系维持流动性平衡的底线。跌破此水平意味着银行间资金余量下降,回购市场调节能力减弱。
问3: RRP余额下降代表什么?答: RRP机制用于吸收市场超额流动性。余额下降说明资金已被市场重新吸收,流动性“缓冲池”在枯竭,增加了短期融资市场的波动风险。
问4: 鲍威尔为何考虑提前结束缩表?答: 因流动性收紧过快,若继续缩表可能造成金融市场资金断裂。提前结束缩表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防止短期利率失控。
问5: 下一步美联储可能采取哪些措施?答: 若流动性紧张持续,美联储可能提前暂停缩表、加大短期回购操作,甚至重启QE。政策重点将转向“防风险”,以避免重演2019年的回购市场危机。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