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尽管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避免了最严厉关税的最坏情况,但全球奢侈品企业仍面临一个微妙局势:在消费者需求低迷的背景下,继续提价恐怕将步履维艰。
近年来,Chanel(香奈儿)与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旗下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和Dior(迪奥)等大牌,依赖大幅涨价推动利润增长。然而,Digital Luxury Group中国区董事总经理Jacques Roizen指出,美国总统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周日(7月27日)达成的协议虽然为奢侈品在美国这一关键市场带来了急需的确定性,但加价策略必须谨慎,以免疏远年轻消费者和偶尔消费群体。
尽管最终敲定的15%关税低于特朗普数周前扬言的30%,但仍远高于布鲁塞尔原本力争的“零关税”协议。而当前,中国这一曾经的增长引擎出现乏力,全球销售放缓,奢侈品行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甚。
“关税肯定会影响我的购买行为,视加征幅度而定,”53岁的纽约顾客Abida Taher在Saks Fifth Avenue(第五大道萨克斯百货)选购Valentino(华伦天奴)时表示,“我可能不会那么轻松就买下手。”
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伯纳德·阿尔诺)近期启动了密集游说行动,希望缓和与美国政府的紧张关系,并于上周宣布将在得克萨斯州建立一家新的Louis Vuitton工厂。但业内人士警告称,对于大多数欧洲品牌来说,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既复杂又昂贵,且需数年时间积累的本土工艺难以复制。
部分高端品牌声称有能力通过提价抵消关税成本,但多位分析师与业内从业者警告,经过近年来的大幅提价后,许多品牌已没有太多加价空间。
根据RBC资本市场估算,2019至2023年间,奢侈品牌平均提价达33%。Chanel的经典菱格翻盖包价格在2015年至2024年间涨幅超过三倍;Lady Dior(戴妃包)和Louis Vuitton Keepall旅行袋也已涨价超过一倍。
奢侈品“失联”:价格飞涨,客户流失
UBS瑞银指出,自2019年以来,奢侈品行业一半的销售增长来自于价格上涨,而2016至2023年期间,这一比例仅为三分之一。
但据Bain & Company(贝恩公司)数据,去年该行业流失了约5000万名消费者,因经济压力与价格疲劳削弱了人们对奢侈品牌的兴趣。
GAM投资奢侈品策略经理Flavio Cereda指出,那些“加价策略失衡”的品牌正是当前表现最疲弱的企业。“经历过一段狂热时期后,当前动能的显著放缓是一种自然调整。”
在疫情后大幅提价的浪潮中表现相对温和的Hermès(爱马仕),如今业绩跑赢同行,分析师预计其本周三发布的第二季度销售将同比增长10%。
瑞银估算,若要抵消对美出口15%的关税,品牌平均需在美国提价约2%、全球提价约1%,否则将面临营业利润(EBIT)下降约3%的冲击。但当前奢侈品牌的财报尚未显示出强劲复苏信号,这一提价策略的可行性堪忧。
LVMH第二季度销售未达市场预期,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表现疲软;羽绒服品牌Moncler销售同比下滑1%;Gucci(古驰,隶属Kering开云集团)也被预期将继续承压。
Pictet Asset Management(百达资产管理)旗下高端品牌主管Caroline Reyl指出,过去四年,某些奢侈品的定价与其“品质与创意价值”之间出现了“明显脱节”。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37岁心理治疗师Precious Buckner上周在纽约曼哈顿Saks百货看中了一只香奈儿经典翻盖包,但表示若因关税而继续涨价,“那就不值得了”。
“我来看包的尺寸和样式,是为了去二手市场买更划算的。”她说,自己宁愿在The RealReal或Fashionphile等平台以8000美元入手,也不愿花1.2万美元在专柜购入。
Bain预测,2025年全球奢侈品销售将下滑2%至5%,而去年则已下降1%,为除新冠疫情外近15年来最大跌幅。
为应对下行压力,各大品牌纷纷招募新一代设计师,包括Chanel、Gucci、Dior、Celine、Givenchy、Loewe(罗意威)以及Versace(范思哲)等。
但业内人士警告,打造更合理的价格与产品价值匹配体系并非朝夕可成。
“这不是打个响指就能解决的事。”Reyl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