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在以141亿美元完成对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的收购仅三个月后,便遇上了来自美国政府的强硬干预。原本计划关停位于伊利诺伊州格拉尼特城的工厂因“黄金股”机制被迫搁浅,美国政府首次直接行使了对美钢经营的否决权。
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格拉尼特城工厂的两座高炉自2023年以来长期闲置。今年9月初,美钢已通知约800名工人,工厂将在11月停产。然而在白宫获悉消息后,美国商务部长直接告知美钢管理层,该计划不会获批。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明确表示,将动用“黄金股”权限,禁止工厂关闭。随后,美钢于9月19日宣布撤回停产决定,工厂继续维持运营。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首次实际介入日铁—美钢的经营事务,引发外界对企业自主性的担忧。
日本制铁在收购过程中与美方签署了国家安全协定,除支付141亿美元外,还承诺至2028年向美钢追加约110亿美元投资。协议要求公司不得更改名称、迁移总部、外包生产或裁撤工厂岗位。作为保障,美国政府无偿获得一股特殊的“黄金股”,在涉及工厂运作等重大事项上拥有一票否决权。
特朗普在对工人演讲时强调,新日铁必须保证未来十年维持高炉产能,不得裁员或转移生产。这一政治承诺,如今正通过“黄金股”机制得到兑现。
自收购落地以来,日本制铁股价三个月内上涨超过15%,市值接近3.42万亿日元。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政治干预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新风险。对强调自由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美国政府直接掌控企业经营的先例,可能动摇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美钢并非孤例。近期美国政府也介入芯片和资源领域,例如持有英特尔约10%股份,并与英伟达、AMD建立销售分成安排;同时,国防部还成为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的股东。特朗普公开表示,这是“对美国有利的生意”。
今年初,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公司曾联合起诉时任总统拜登,指控其在收购过程中的行政干预违法。这是日本大型企业首次对美国总统提起诉讼。尽管诉讼尚未平息,但在“黄金股”机制下,日铁的自主权显然进一步受限。
美国钢铁公司创立于1901年,曾是美国工业化的象征。如今其产量与市值早已被全球竞争对手超越。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23年日本制铁位列全球第四,美国钢铁仅排在第24位。
日铁收购美钢的目标是将全球产能从6500万吨提升至8500万吨,接近长期冲击年产1亿吨的战略规划。但如今看来,这一雄心必须在美国政府的政治博弈下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