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阿里巴巴2025财报解析:云收入增速回升 淘宝闪购助力用户增长

2025-08-31 00:11:04
今日美股网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 导读目录季度业绩概览淘宝闪购发展及市场表现阿里云与AI业务分析资本投入与战略布局关键财务指标表编辑总结常见问题解答季度业绩概览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展现出强劲韧性: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降18%,而阿里云收入实现26%的增长,淘宝闪购推动平台月活跃用户增长25%。美股盘中,$BABA.US$大涨近12%。指标本季度同比变化亮...
阿里巴巴2025财报解析:云收入增速回升 淘宝闪购助力用户增长

导读目录

季度业绩概览

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展现出强劲韧性: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降18%,而阿里云收入实现26%的增长,淘宝闪购推动平台月活跃用户增长25%。美股盘中,$BABA.US$大涨近12%。

指标 本季度 同比变化 亮点说明
总营收 2477亿元人民币 核心电商及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非GAAP净利润 -18% 受即时零售扩张投入影响
阿里云收入 333.98亿元人民币 +26% AI应用驱动外部客户收入增长
淘宝闪购月度交易用户 3亿 +200% 上线四个月,实现首阶段目标超预期

淘宝闪购发展及市场表现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自上线四个月以来,在用户运营、商户供给、物流建设及市场推广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 日均订单量达1.2亿单,八月周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

  • 闪购月度交易用户达3亿,同比增长200%。

  • 日均活跃骑手数达200万,比4月增长三倍,创造超过百万就业机会。

  • 预计未来三年,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约1万亿人民币新增成交额(GMV)。

蒋凡指出,即时零售不仅推动淘宝整体DAU增长,也改善用户购买频次和广告及客户管理收入(CMR),短期虽仍在投资阶段,但长期将产生正向经济效益。

阿里云与AI业务分析

阿里云在AI驱动下重回快速增长轨道。吴泳铭表示:

  • 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收入占比超过20%。

  • 过去四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人民币

  • 发布升级版Qwen 3及多款开源模型,支持企业AI应用开发。

  • 与SAP建立全球云与AI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企业级客户生态。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计划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及云基础设施建设,并准备多元化供应链保障计划。

资本投入与战略布局

阿里巴巴明确两大战略支柱:

  1. 打造综合消费平台,通过淘宝、天猫、盒马等整合用户、会员及供应链资源。

  2. 构建“AI+云”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及消费者AI应用,加速业务增长。

管理层强调,短期即时零售和AI业务均处于高投入阶段,重点关注长期战略回报,而非单季度利润最大化。500亿元人民币增量投资用于即时零售,预计将提升GMV及用户粘性,同时带动CMR增长。

关键财务指标表

业务板块 收入(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幅 EBITA变化
中国电商集团 1401 +10% 调整后EBITA下降21%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 +19% 亏损大幅收窄,接近盈亏平衡
云智能集团 333.98 +26% 调整后EBITA利润率8.8%
其他业务 -28% 亏损14亿元,主要因AI等创新业务投入

编辑总结

阿里巴巴本季度财报体现出强劲韧性。淘宝闪购推动用户及订单快速增长,为电商整体活跃度和收入增长提供动力;阿里云和AI业务回归高增速,长期战略投资明确。公司在即时零售和AI+云两大历史机遇上均保持高投入节奏,强调长期回报和战略布局。整体来看,阿里巴巴正通过“消费+技术”双引擎,构建长期增长能力,同时为未来三年创造新的收入和利润空间。

常见问题解答

问:淘宝闪购在四个月内增长迅速,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在于用户运营优化、商户供给扩充、物流能力提升及市场推广,同时结合即时零售场景带动淘宝整体DAU和消费频次增长。
问:阿里云收入增长的关键原因?
答:AI应用需求快速上升,推动计算与存储产品销售,外部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收入占比超过20%。
问:3800亿元AI投资如何分配及保障执行?
答:投资将用于AI及云基础设施建设,单季度投资可能波动,但总体节奏不变,并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和合作伙伴保障投资计划执行。
问:即时零售的长期经济效益如何?
答:短期仍在高投入阶段,但通过用户增长、订单量提升和CMR拉动,将长期对电商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回报。
问:AI智能体和企业应用未来机会?
答:智能体应用对云基础设施需求大,阿里云提供Agent Bay沙盒环境及开源模型,帮助企业构建智能体应用,形成新的商业化机会。

来源:今日美股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