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阿里巴巴以16亿美元出售高鑫零售控股权,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电商,释放资源应对市场竞争
go
lg
...
在中国的数百家大卖场。近年来,高鑫零售
业绩
增长
显著,股票价格一年内上涨了85%,远超恒生指数20%的涨幅。 交易细节 根据阿里巴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显示,公司已同意以122.98亿港元(约合16亿美元)将其所持有的78.7%高鑫零售股份出售给中国私募股权公司DCP Capital。这些股份主要由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持有。 市场反应与意义 高鑫零售股价的强劲表现表明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此次出售将帮助阿里巴巴优化其业务组合,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电商业务,同时释放更多资本以应对更广泛的市场竞争。 未来战略调整 阿里巴巴目前还计划出售其中国百货业务银泰,即使这可能导致亏损。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进行业务重组,进一步聚焦其电商主业,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 编辑观点 阿里巴巴此次出售高鑫零售股份,是其战略优化的重要一步。面对日益激烈的电商竞争,资源的重新分配将帮助公司在核心领域保持竞争力。同时,出售低效资产也是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明智选择。 名词解释 高鑫零售:一家主要运营大卖场的零售企业,在中国拥有多家门店。 DCP Capital:中国一家知名私募股权公司,专注于投资与收购优质资产。 恒生指数:香港股市的重要指数,反映香港股市整体表现。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出售高鑫零售控股权,交易金额16亿美元。 2025年1月2日:阿里巴巴计划进一步出售银泰百货,以专注核心电商业务。 2025年1月5日:市场分析师预计,阿里巴巴的战略调整将对其股价形成长期利好。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1-03 00:10
市场回调后,如何挖掘高成长高弹性的ETF?
go
lg
...
,凭借该指数多数成分股已经展现出较好的
业绩
增长
态势,预计后续分化率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市场表现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对比上证5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50指数,创业50指数在市场环境弱势时处于中等水平,然后在大行情来临时,表现能相对脱颖而出,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阿尔法弹性。 作为一个创新成长类的指数,创业50指数能同时兼具出色的成长性、分红性,以及较好的攻守兼备特性。 这样的一个指数,把它当做我们的投资风向标,也毫不为过。 当然,我们很难去预测在未来会有什么新技术、新产业引流时代变革,这个指数新的核心成分股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但这个指数通过一年两次调整成分股名单,并将市场交易因子纳入筛选模型,就能及时、准确捕捉到真正优质的科技龙头,维系指数稳健增长的生命力,我们并不用担心未来它的成长趋势会被打断。 那么普通投资者可以如何去跟踪配置这个成长性极强的指数呢?场内投资者不妨关注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创业50ETF(159682),对于场外投资者,则可关注它的联接基金(A类017949,C类017950)。 “924”行情以来,创业50ETF展示出了强劲的反弹能力。拉长时间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实现22.31%涨幅,同期基准为21.07%,并显著跑赢绝大多数其他同类宽基ETF。 近期,创业50相关ETF迎来大扩容,多家机构上报相关产品,有望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跟踪创业50的ETF市场称为9.24行情爆发以来“锋利的矛”,但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得有跟踪其指数的ETF工具存在。 翻阅数据我们看到,景顺长城旗下的创业50ETF(159682),在2023年1月3日就上市了,彼时A股正处于震荡的行情中,可谓逆市布局之举。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ETF规模达到了56.57亿元。 此外,从ETF的投资成本来看,指数基金之父人约翰·博格尔曾旗帜鲜明提出指数基金挑选的标准之一就是“低费率”。创业50ETF(159682)及其联接基金(A类017949,C类017950)的管理费、托管费分别为0.15%/年、0.05%/年,也是现有同类产品中费率处于最低档的。 04 尾声 “924”行情以来,A股历经一波罕见集体大涨之后,重新步入回调并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行情。但无论市场风格如何切换调整,股市里的核心优质资产依旧会一直都是最热门的主线。 决策层持续超大力度的政策及市场增量资金支持,为A股带来长期稳增长的底气,这些核心资产在后续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短期波动反而可能成为干扰噪音,想要抓住新一轮投资大机遇,那么创业50ETF,值得关注。(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1-02 16:17
线下门店回暖、户外运动火热及并购重组加速推动 ,服装板块活跃,戎美股份20CM涨停
go
lg
...
运动仍被视为流量高地,带动相关服装企业
业绩
增长
。 三、并购重组预期升温近期服装行业并购重组事件频发。雅戈尔联手银泰管理团队以74亿元收购银泰百货100%股权,有望拓展时尚产业版图。行业整合加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优势。 四、新渠道带来增长机会微信小店开启"送礼物"功能测试,有望给服装家纺行业带来新的
业绩
增长点
。分析认为,如果微信小店通过社交+送礼物实现快速增长,将为服装企业提供新的渠道机会。 受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包括: 海澜之家:线下门店加速扩张,三季度末门店数较年初净增252家。 雅戈尔:收购银泰百货,有望拓展时尚产业版图,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安踏体育:主品牌门店及儿童门店较去年同期增加271家,户外运动赛道布局领先。 骆驼股份:加大户外运动布局,7-8月连开8家线下门店,包括超3000平米的户外运动城。 嘉欣丝绸:预计2025年一季度服装出口形势会好于上年同期,内销品牌金三塔发展势头良好。
lg
...
金融界
01-02 09:48
维海德:东北证券、亚太汇金基金等多家机构于12月27日调研我司
go
lg
...
保持一致。Q2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
业绩
增长
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公司此前持续加大了对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展底层技术平台的运用领域,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随着市场需求释放,销售有所上升。Q3公司主要芯片及镜头采用情况如何?贸易摩擦是否会影响公司芯片的采购?(1)目前公司采用的芯片主要为瑞芯微、地平线、高通和安霸等品牌;主要镜头供应商为舜宇光学、中润光学等。(2)为了防范市场风险,早在 2018年,公司就已经开始选择各个品牌的芯片进行图像处理方案设计和开发,已实现多个品牌芯片的图像算法和产品化应用,全系列产品均可通过其他品牌的芯片替代单一品牌芯片,实现与单一品牌芯片开发的产品相同或相似功能,摆脱了对单一品牌芯片的依赖。因此,在贸易摩擦升级时,公司通过采购其他品牌芯片替代单一品牌芯片,一定程度上规避单一品牌芯片供应受限带来的经营风险。Q4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面临新一轮关税冲击,对于公司的在美业务是否有影响?公司的视频会议产品对美国而言是广泛应用的民用产品,美国政府并没有禁止这类产品的进口,如果美国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的措施,公司应对举措如下(1)公司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凭借优异的产品特性和高性价比,获得国内外众多视频会议品牌厂商、系统集成商的认可。面对关税加征可能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公司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以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方案和制造能力取得客户的信任和持续的订单,增强客户的粘性,推动美国地区及总体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2)在保持与美国客户沟通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加强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市场开拓,以降低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争整体销售总额保持较为迅速的增长趋势。(3)公司出口产品的美国进口关税均由客户自身承担。同时,公司通过 ODM模式给客户进行深度的产品定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客户替换供应商的成本较大。(4)公司已在海外设立孙公司,逐步实现品牌、人员本地化,并在老挝建设生产基地,以保障产品供应。Q5公司自有品牌业务与 ODM 业务是否有所冲击?公司自有品牌业务和 ODM 客户的产品定位、销售渠道、应用场景等存在较大差异,不易形成直接竞争。Q6公司目前对外投资情况如何?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向围绕产品上下游展开,目前已投资控股 2家子公司,深圳点扬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汉隆科技有限公司,均是拓宽公司产品线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善公司产品矩阵。 维海德(301318)主营业务: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 维海德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52亿元,同比上升25.72%;归母净利润8817.99万元,同比上升12.11%;扣非净利润7891.72万元,同比上升32.49%;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95亿元,同比上升34.1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527.41万元,同比上升8.8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354.34万元,同比上升24.72%;负债率9.35%,投资收益934.18万元,财务费用-964.67万元,毛利率45.5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01-02 09:08
十大核心ETF2024年涨超15%,纳指ETF年度涨幅第一,科创100ETF华夏蓄势待发
go
lg
...
加,纳指ETF中的科技成分股可能会迎来
业绩
增长
和估值提升。 结合美国自身增长路径以及海外收入的增长预期,美股2025年盈利增速或达到10%,略高于今年的9%,AI产业趋势依然维持乐观情绪与高利润率。 纳指ETF紧密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包含100家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科技领域优质公司,覆盖互联网、软件、半导体、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望受益于市场整体的上涨趋势。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美国经济目前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但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例如美联储降息步伐放缓,导致较高的中性利率对经济端和金融系统端的潜在压力、通胀预期的不确定性等,尤其是,特朗普新政存在不确定性,其税收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扰乱经济市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企业盈利可能受到冲击。 03、牛市旗手“证券ETF”凭借924行情翻身 牛市旗手“证券ETF”也凭借924行情一马当先,积累了29.71%的涨幅。 随着宽货币宽财政政策的逐步发力,市场流动性将更加充裕,有望带动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在市场行情向好的情况下,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将显著增加,投资者交易频繁会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同时,市场回暖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为券商带来新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经纪业务规模。 从证券行业本身来看,券商的各项业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协同效应,在资本市场改革的推动下,这种协同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政策鼓励券商进行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提高券商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A股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但市场行情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调整,券商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等将受到直接影响,收入和利润可能会出现下滑。
lg
...
格隆汇
2024-12-31
两年猛飙80%!明年还能投么?
go
lg
...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外,更为各大公司的
业绩
增长
带来新动力。 换句话说,不管是美国经济基本面、股市整体流动性,还是科技股的
业绩
增长
,都有不错的预期。 当然,纳指也并非事事完美,目前的估值略显高位。 不过,目前美股正处于盘整状态,纳指估值也有回撤。虽然尚无法确定盘整何时结束,但鉴于美股的长线价值,若指数继续回撤,性价比就会重新凸显。待市场步入新一轮上升趋势,纳指就有可能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在基本面和流动性没有利空的情况下,纳指的下跌有可能提供新的低位介入机会,投资者需要及时跟进。 投资者也可以关注纳指相关的ETF,这是国内投资者参与纳指比较好的渠道之一。 美股领涨,纳指ETF富国(513870)年内涨幅31.42%。 纳指ETF富国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该指数由纳斯达克股票市场100家上市规模最大、最具创新性的非金融公司组成,前十大权重股中包括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亚马逊、特斯拉等科技巨头。 受投资者追捧,纳斯达克100ETF溢价频频。纳指ETF富国(513870)的溢价率4.44%,是目前同类溢价率较低的,同类最高9.55%;其管理费0.5%,托管费0.1%,费率属于同类最低。 03 结语 自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革命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就一直是全球科技股的前沿阵地,吸收着全球最大量的投资科技公司的资本。 尽管发生过2000年泡沫破裂的问题,但前提却是,整个1990年代,纳指翻了10多倍。即使泡沫破裂后哀鸿遍野,但纳指相对1990年,涨幅仍然有3倍。 截止2024年末,纳斯达克指数相较30多年前,涨幅将近7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可以说,纳斯达克在过去30多年里,是美股三大指数中名副其实的C位,也是美股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 何以做到? 一是,纳斯达克指数始终紧跟科技产业发展,能够将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纳入其中,从计算机时代的微软、苹果,到互联网的亚马逊、谷歌、meta,再到电动车的特斯拉,以及AI时代的英伟达,等等。 二是,彻底执行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纳斯达克指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基业长青。 现在美股市值最高的8家公司,也是唯“8”过万亿美元的公司,全部在纳斯达克。这些公司从当初IPO时,只有数亿美元、数十亿美元的市值,发展至今达到万亿美元规模,回报率百倍、千倍。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在,优质的科技公司,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也是巨大商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的来源地。 过去数十年的长阳,纳斯达克指数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证明。 现在又恰逢AI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出现,这是比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长的坡,更厚的雪,始终处于AI中心位置的纳斯达克,有能力复刻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AI才刚刚步入应用阶段,未来的叙事还很充分,投资回报还会源源不断。 2025年,纳斯达克依然不容错过。(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2-31
2024最惨淡的十大消费龙头
go
lg
...
93亿元,同比增长9.72%。 然而,
业绩
增长
的背后,是持续增加的库存压力和一直持续的价格倒挂。 自2020年开始,泸州老窖库存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已达较高水平,与此同时,泸州老窖价格倒挂现象长期存在,公司长期存在100亿左右的长期借款,这些均让投资者对于泸州老窖的财务状况产生担忧。 不过,泸州老窖自身的竞争力是一方面,高端白酒行业面临整体的压力则是另一方面。 今年以来,整个白酒行业均面临库存压力。茅台股价最低跌破1300元,山西汾酒年内跌幅近20%,洋河股份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 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有超过60%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30%表示面临现金流压力,超过40%表示实际销售价格的倒挂程度有所增加,超过50%表示利润空间有所减少。 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白酒消费场景也发生变化,数据显示,到2025年,白酒的总消费量或将下降13%。 面临整个行业的下行,泸州老窖本身已经处境艰难,就更加难以独善其身。 而对于整个白酒行业来说,如何培育年轻群体的白酒心智,或许是更为迫切的问题。 02 “免税茅” 中国中免 年内跌幅16.49% 作为曾经的“免税茅”,中国中免今年以来股价跌幅已经达到16.49%,市值跌去两百多亿。 2021年达到最高点之后,近几年来,中国中免的业绩和股价,都遭遇了极为猛烈的下跌。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中免营收430.2亿,同比下降15.4%。扣非净利润为38.73亿,同比下降25.4%,相比2021年,已经跌去一半。 尽管营收双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中免的赚钱能力还是相当厉害,公司账上现金320亿,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1.04亿。 且目前中国中免估值仅剩20多倍PE,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并不算贵。 但是,整个免税行业面临的环境变了。 中国中免的核心业务是海南免税店,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然而2024年上半年,尽管海南省旅客吞吐量实现了同比增长,但海南离岛免税的销售额同比却减少了30%。 这是因为,随着疫情后旅游业逐渐恢复,消费降级风潮席卷,海淘以及电商的发展,传统免税店的优势逐渐消失。 尽管中国中免也在通过谈判等降低门店租金,但面临整体中产消费的低迷,以及电商价格战的冲击,公司曾经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面临新的时代,中国中免也需要拓展业务,恢复增长。 03 黄金珠宝领军品牌 周大福 年内跌幅37.81% 今年,金价不断走高,黄金企业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 今年以来,周大福股价下跌近40%,跌去近300亿港元市值,而股价跳水的元凶是业绩下跌。 今年第三季度,周大福零售值同比下降了21%。其中,中国内地零售值同比下降19.4%,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同比下降了31%。 销售额的持续下降也导致周大福门店接连关闭,截至9月末,周大福有7113家零售店,与6月末相比净减少了145家。而整个上半年,周大福在内地累计关闭了180家门店。 除了周大福,老凤祥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腰斩,中国黄金第三季度营利双降,整个黄金首饰行业均在今年陷入低迷。 这是因为,随着金价高企,人们对于黄金饰品的热情逐渐消退。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为2454亿元,同比下降3.1%。同时,9月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增速为-7.8%,在16类消费类目中排名倒数第一。 黄金过高的价格抑制了消费需求,进而导致销量下降。同时高涨的金价也使得公司采购成本飞速增长,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进而削弱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降级的需求逐渐蔓延,加工费更高,毛利也更高的K金镶嵌类、一口价黄金首饰需求减弱,也对黄金珠宝的销售带来不小的影响。 在狂涨的黄金行情之中,黄金珠宝企业反而被浪潮拍倒。 04 国货护肤品龙头 珀莱雅 年内跌幅11.78% 作为曾经国货护肤品的绝对龙头,珀莱雅市值一度站上500亿的高峰,但今年以来,珀莱雅股价跌幅超过10%,今年年初更是跌跌到74元/股,跌出近三年来的最低值。 从公司表现来看,珀莱雅表现并不算差。 2023年,珀莱雅已经成为国货化妆品中营收规模最大的公司。 今年双十一,珀莱雅销售额同比增长更是远超海外大牌如欧莱雅和雅诗兰黛,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珀莱雅将成为首个超百亿营收的国产化妆品企业。 但在营利双双增长的同时,珀莱雅利润增速已经开始下降,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3.95%,相比去年同期50.6%的增速大幅下滑。 然而,近几年来,珀莱雅虽然仍旧保持70%左右的毛利率,净利率却一直在10%左右徘徊,这和公司“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路线不无关系。 在飞速增长的利润之外,珀莱雅的销售费用也同比飙升41.39%,甚至超过了营收的增长速度。 因此,珀莱雅的业绩引来不少质疑。 不仅如此,面临消费降级的压力,化妆品类的竞争也在变得激烈。在最新公布的11月社零数据中,化妆品类下滑26.4%。 因此,珀莱雅尽管是国货化妆品龙头,也同样要面临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05 最大保健品上市公司 汤臣倍健 年内跌幅23.38% 上市以后连续十四年保持营收增长的汤臣倍健,正在迎来上市之后的至暗时刻。2024年年内跌幅超过20%。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7.34亿元,同比下滑26.33%,归母净利润8.69亿元,同比下滑54.31%,已经腰斩。 单季度来看,这也已经是汤臣倍健连续第四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更是已经连续下滑了5个季度。 如果趋势持续,2024年或将成为汤臣倍健上市以来第一次营收同比下滑。 在此之前,从2010年上市时的3.46亿元,汤臣倍健的营收在这14年间稳步上涨至94.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8.92%。 面临消费环境的变化,近一段时间以来,汤臣倍健逐渐开始注重核心产品的打造,然而作为公司营收主力的“汤臣倍健”,前三季度收入31.94亿元,同比下降29.2%。 主力跛腿的同时,汤臣倍健旗下的“健力多”和收购的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也没能成长,健力多”收入5.91亿元下降16.81%,lifespace”国内收入2.1亿元下降24.79%。 尽管汤臣倍健号称要打造“强科技型企业”,但近几年间,汤臣倍健研发投入均不超过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也仅为2%。 对比之下,2023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超过了40%,2023年一年的营销投入已经超过11亿元,几乎等于公司过去十年的营收。 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仍保持增长,但竞争也相当激烈。尽管汤臣倍健在国内市占率第一,但市场份额也仅为10/4%,第二名、第三名则分别为7%和5.4%,市场较为分散。 随着线上渠道竞争愈发激烈,汤臣倍健仍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走出差异化。 06 加工食品龙头 安井食品 年内跌幅17.48% 作为加工食品龙头,安井食品是国内头部餐企如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真功夫、老乡鸡、瑞幸咖啡等的供应商,年内跌幅达到17.48%。 然而今年以来,安井食品争议不断。 过去五年,安井食品的营收从2019年的52.67亿元,逐步增长至2023年的140.45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同期的3.73亿元增至14.78亿元,每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然而今年第二季度,安井食品营收增速同比降至2.31%,归母净利润甚至同比下滑2.51%。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36.78%。 相比业绩增速下降,更大的质疑来自于安井食品高管套现。 年初,安井食品宣布拟赴港上市,随后股价遭遇一字跌停,此后更是接连下跌。近日,安井食品再次公告,宣布赴港上市,最后股价再度暴跌。 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来自于上市以来安井食品高管的多次减持。 2020年至2023年间,安井食品披露8条股东减持公告,减持总金额超过48亿元。 放眼整个预制菜行业,味知香今年内都下跌近20%,千味央厨年内下跌接近40%。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预制菜行业也受到更多关注,对于预制菜行业的要求在逐渐提高,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变大。 安井食品作为其中龙头,必然受到更多关注,也承受更多压力。 07 调味品行业前三 千禾味业 年内跌幅 20.95% 在健康饮食的风潮下,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一度成为市场新宠,业绩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然而今年以来,海天味业从“科技与狠活”的风波中崛起,千禾味业业绩却就此失速,年内跌幅超过20%。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营收22.88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滑了9.19%。 行业前二的海天伟业和中炬高新都迎来营收净利的高速增长,作为行业老三,千禾味业为何营收双降? 实际上,如果对比酱油添加剂事件之前的营收和净利润,千禾味业的营利均有了不小的增长,今年的营收双降,很大程度是受到去年业绩高基数的影响。 然而对于千禾味业本身而言,随着酱油添加剂的影响过去,短期红利消退,越来越多酱油企业也加入了零添加行列。 目前,海天、李锦记、厨邦、欣和、加加、鲁花、丸莊、莲花、东古等调味品企业均推出了零添加酱油产品,“零添加”带到的竞争愈发白热化。 对于千禾味业来说,“零添加”能否成为企业护城河,将其转变为
业绩
增长
,或许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08 “衣中茅台” 比音勒芬 年内跌幅31.74% 作为曾经的“衣中茅台”,国产高尔夫生活男装品牌比音勒芬2023年市值一度超过200亿元,然而今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超过30%。 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比音勒芬营收10.64亿元,同比下降4.37%,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17.32%。 营收双降的同时,比音勒芬库存水平也有所上升,截止第三季度,比音勒芬存货余额为8.88亿元,同比增长28.2%,存货周转天数也同比延长了8天至304天。 尽管如此,比音勒芬仍旧保持超高了近75%的超高毛利率,尽管相较2023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仍旧傲视几乎所有国产男装品牌。 然而,超高毛利率也难以抵挡纺织服装领域的冷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微增0.2%。 在此背景下,一众男装品牌如雅戈尔、报喜鸟、七匹狼等男装品牌前三季度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 然而在一中男装品牌中,比音勒芬也是其中跌幅最大的,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从去年开始,比音勒芬接连收购和巨额投资总部大楼等种种逆势扩张的举动。 去年,比音勒芬计划打造国际品牌形象,收购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两大国际奢侈品牌,然而2024年上半年,这部分业务亏损达到7000万。 今年6月,比音勒芬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投资不超过23亿元分期投资建设比音勒芬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此后,比音勒芬股价更是一泻千里,公告发出的三个月内股价跌幅近50%。 相比创始人“10年10倍增长”的豪言壮语,眼前的困境或许比远方更重要。 09 “卤味第一股” 绝味食品 年内跌幅34.09% 作为曾经的“卤味第一股”,近日刚刚宣布终止港股上市进程的绝味食品,今年内股价跌幅达到了34.09%。 最新财报显示,绝味食品前三季度营收50.15亿元,同比下降10.95%。而作为公司业务主力的卤制食品销售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下降9.4%。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绝味食品已连续三个单季营收同比下滑,分别下降7.04%、12.35%和13.29%,为上市以来首次。 在卤制品整体需求缩水的情况下,绝味食品门店大量关闭。仅今年上半年,就关闭了近1000家,目前,绝味鸭脖的在营门店数量仅12397家。 除了绝味,整个卤味食品行业均面临业绩下滑、门店收缩的危机。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卤制品门店数约为24万家,近一年净关店约2.3万家。 今年上半年,周黑鸭也面临营收双降的危机,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的3816家减至目前的3166家。 近两年来,年轻人不再吃卤味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卤制品市场需求下滑明显,绝味食品也已经暂缓新产能的建设,因为现有产能尚有富余。 食品餐饮行业面临低价内卷之时,卤制品行业也同样未能幸免。 对于绝味食品来说,过往跑马圈地的扩张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生存和调整或将成为主线。 10 A股纸巾龙头 中顺洁柔 年内跌幅29.77% 作为A股纸巾龙头,中顺洁柔的业绩和股价2021年以前维持多年稳定增长,然而2021年之后就陷入了连年下跌。 相较于2021年最高34元/股的高点,如今中顺洁柔股价已经跌去近80%,业绩也大不如前。 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59.55亿元,同比减少12.72%,归母净利润5358.23万元,同比减少67.61%。 若第四季度业绩再度拉胯,中顺洁柔全年又将迎来营收负增长。 且中顺洁柔2022年的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为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10亿元。 想要完成目标,中顺洁柔第四季度营收需要超过50亿元。几乎接近前三季度总营收,可谓相当艰难。 不仅如此,2021年至2023年间,中顺洁柔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滑,今年或将迎来第四年。 对于净利润的下滑,公司曾做出回应,给出几点原因,如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包材价格上涨,公司生产成本上升等。 今年以来,纸浆价格持续上涨,造纸公司成本不断提高已成为不争事实,不少纸企如太阳纸业、晨鸣纸业已经纷纷宣布涨价。 反映到中顺洁柔的财报上就是,2023年中顺洁柔主营业务生活用纸成本同比增加12.48%,毛利率下滑一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纸巾行业门槛较低,中小型纸业公司大量涌现,目前行业前四名金红叶、恒安、维达、中顺洁柔营业额合计占比也仅为约33%。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价格内卷也由此兴起,中顺洁柔利润也随之逐渐缩水。 也是因此,2021年以来,新董事长刘鹏上任后,多次提到“洁柔不止于纸”。 官方信息显示,除了洁柔,公司旗下目前还有太阳、朵蕾蜜、洁仕嘉、太阳、悦已柔等七大品牌,产品涵盖个人护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中顺洁柔的营收占比中,生活用纸占比仍旧超过98%。 也是因此,近几年来,洁柔接连涨价,意图布局高端,然而,面临原材料的受制于人和纸品消费的增长减缓,如何在行业中长久生存,或许才是洁柔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2-31
上海建科:12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大成基金、中海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go
lg
...
与。 具体内容如下:问:公司2024年
业绩
增长
整体比较稳健,工程咨询业务和检验检测业务的具体情况如何?四季度和全年的业绩如何展望?答:公司检验检测与技术服务新签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工程咨询业务受各省市固定投资放缓影响,新签订单较去年有所下降。公司目前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经营良好,后续会持续加强业务拓展,具体业绩数据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和相关公告。问:公司工程咨询业务主要覆盖哪些领域?未来是否会向其他领域拓展?答:公司工程咨询业务主要包括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招标和造价咨询等服务,业务覆盖房建、市政、机场、铁路、能源、化工、环境、工业等多领域。公司将紧抓基础建设、城市更新、绿色低碳、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深化市场空间开拓,积极拓展石化、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问:公司工程咨询服务有哪些竞争对手,公司主要有哪些优势?答:公司在工程咨询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浙江江南、中咨咨询、北京铁建、浙江五洲等企业。公司在工程咨询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具备综合的专业技术服务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特别在承接“高、大、深、难、精”等大型复杂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具备完善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高学历、高级职称及注册人员占比高;3、具备完善的内控运管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4、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在各战略区域具备属地化服务优势。问:公司的检测业务包括哪些?检测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看待未来检测业务的市场情况?答:公司检测与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检测监测、材料部品检测认证、健康安全检测评价、城市更新技术咨询、绿建生态技术咨询等细分产品。检测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1、作为国有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长期为政府项目、标志性工程提供全过程服务,承担国抽、市抽等重要任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较高,客户认可度好;2、检测综合能力强,在建设工程及建筑材料检测领域门类齐全,业务范围涵盖建设工程中材料、结构、节能、环境、消防、装饰装修、职业卫生等专业,以及产品流通领域的进出口验货、产品认证、产品评价等,已经初步形成TIC领域一体化服务的基础;3、具备专业的检测队伍,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占比高,具有多名行业领军人才、行业专家。检测检验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检验的业务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建设工程、交通、水利、环境、产品流通、城市运维等众多领域,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总体市场前景看好。问:环境低碳技术服务近年来拓展顺利,营收占比持续升,主要包括哪些?答:环境低碳技术服务主要面向生态环境、建筑节能、工业减碳、企业治理等领域,为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从前期咨询、中期监测到后期治理的技术服务,助力实现环境品质提升及节能减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保监测、环境调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平台建设;节能检测评估、节能咨询、能效监测、碳核查、节能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等。问:公司半年度和三季度的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升,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各项业务毛利的趋势如何?答: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加强业务拓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带来经营业绩提升;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努力提升运营效率,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在保障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控制各项成本支出,逐步实现降本增效。未来毛利率情况请持续关注公司披露的相关公告。问:前三季度现金流压力较大,对于现金流管理是否有采取一些措施?四季度的现金流情况是否有改善?年内能否实现回正?答: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随着经营规模扩大不断增长,同时经营款也持续增长。公司业务款存在季节性特点,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通常工程验收及收付款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公司第四季度应收账款的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且逐年增加。为有效防范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潜在风险,公司在制度上完善了应收账款管理办法,通过制度规范催收流程、加强款与考核关联性。具体行动上,保持与客户积极沟通,做好各项目收款跟踪工作,通过定期对账、函件催收、法律诉讼等多种形式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今年的具体财务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问:公司收购上咨集团是出于什么考虑?上咨集团全年的业绩情况如何?是否会对公司年报产生影响?答:收购上咨集团是落实公司战略规划,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咨询服务企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首先,上咨集团的投资决策期咨询服务与公司建设运营期咨询服务有机融合,能够快速实现“主营业务互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从前期策划、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产业链,推动策划、投资决策、建设与运营融为一体,满足建设单位一体化服务需求,增强工程建设过程的协同性,形成更加综合的一体化咨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过程咨询服务能级。其次,公司与上咨集团将充分借助双方现有的市场优势,实现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协同。通过将公司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全国化的市场网络与上咨集团智库专家资源、政府机构、大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全国客户服务能力和工程咨询领域市场份额,显著增强公司服务支撑上海和全国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综合咨询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第三,通过发挥上咨集团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咨询的前端研究、策划和把关优势,导入行业战略客户资源,推动公司业务从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机场港口向电力通信、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水利水务、医药健康等行业领域拓展延伸,并带动检测检验和环境咨询业务发展。第四,上咨集团担任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菲迪克)成员以及菲迪克全球副主席,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咨询服务单位短名单,在咨询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下一步,公司可在已有国际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上咨集团的行业地位和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咨询服务企业。上咨集团经营情况请持续关注公司披露的相关公告。问:公司目前在上海地区的业务占比较高,半年报上海市业务营收占比91%、省外占比66%,对于上海内外业务如何规划?进一步聚焦上海还是加强其他地区拓展?上海内外区域业务占比的目标是什么?答:公司始终坚持立足上海,深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挖掘市场潜力,建立适宜公司的市场协同机制和属地化管理方式。问: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目前有哪些进展?答:今年上海市国资委在确定国企领导人员新一轮任期考核目标时,已经将市值管理绩效纳入考核体系,公司正在落实相关市值管理工作,也在积极响应上交所“提质增效重报”行动倡议,比如每年持续进行分红,开展资本运作,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实施股份购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等。 上海建科(603153)主营业务: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和特种工程和产品销售。 上海建科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5.88亿元,同比上升2.66%;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上升9.27%;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上升31.72%;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9.38亿元,同比上升0.1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576.35万元,同比上升1.8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160.6万元,同比上升9.55%;负债率21.09%,投资收益131.86万元,财务费用-1736.27万元,毛利率29.51%。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12-31
2024年十大港股!
go
lg
...
4亿港币,创下历史记录! 在巨额回购、
业绩
增长
和牛市加持之下,腾讯顶住大股东减持的压力,股价一度重回482港币,较年初大涨66%! Top3:阿里巴巴 与小米集团、腾讯控股的意气风发不同,阿里巴巴今年的股价依然低迷,年涨幅只有11%,不仅落后于恒生指数,更远低于其他互联网巨头! 股价低迷的背后,既有阿里巴巴战略转型带来的痛苦,也有消费低迷和电商内卷带来的压力。 好在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在今年剥离了银泰百货,虽然这笔交易带来巨大亏损,但也让阿里巴巴从激烈的传统零售行业中抽身,并聚焦于自己的电商核心业务。 重新聚焦的阿里巴巴,2025年或更有看头。 Top4:中芯国际 2024年中美芯片战再度升级,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三年来第三波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将136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纳入管控清单,任何美国供应商在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之前,都不得向这些公司出售产品。 临近年底,拜登政府基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基础半导体发起调查,中美芯片战范围从高端芯片扩展至全方位! 脱钩压力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奋发图强,投资者下注国产替代,中芯国际迎来爆发,年内涨幅高达60%。 Top5:万科企业 今年,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的百强房企的销售总额为38516亿元,同比下降32.9%! 重压之下,刺激楼市的政策频出,今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度引爆地产股,万科企业短短数日的涨幅高达200%! 但是,政策刺激效应消退后,万科的危机依然没有解除,有消息称,内地银行监管机构已开始要求大型保险公司上报对万科债务的风险承担,以评估万科需要获得多少支持,才能避免违约。 Top6:中信证券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拳”,包括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设立股市支持工具等。 9月26日,政治局会议罕见地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等,从最高层确认了整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大转向。 受此影响,中国资产大爆发,港股、A股、中概股迎来疯牛行情! 在这波牛市中,券商股是最靓的仔,中信证券短短数日暴涨158%,股价逼近历史最高点! Top7:理想汽车 2024年,理想汽车在波折中前景。 年初,理想汽车发布首款MPV车型——MEGA,虽然科技感满满,但因独特的造型引发争议,销量不佳,叠加华为汽车的竞争,理想汽车月销量一度降至2.5万辆,引发股价大跌! 但此后,理想汽车重整旗鼓,吸取经验教训,在随后推出的L6车型中,大获成功,月销量节节攀升,单月销量突破5万大关,股价重回上涨。 Tpo8:农业银行 从年初到年末,如果说哪个板块表现最佳,非高股息莫属。 以农业银行为例,今年股价暴涨58%,创历史新高! 一同暴涨的还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海洋石油等,它们是高股息的代表。 高股息受追捧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宏观经济低迷,多数行业净利润下滑,为刺激经济,央行多次降息,国债收益率不断创历史新低。 此种背景下,业绩稳定、股息率较高的股票受到资金的追捧,以南下资金为例,今年买入金额最多的股票之一就是银行股。 Top9:泡泡玛特 2024年,消费股一片哀鸿遍野,消费降级、平替成为热词! 但在极度悲观之下,泡泡玛特却走出了逆天的步伐,年内涨幅高达347%,逼近历史最高点! 泡泡玛特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新消费,小小的盲盒,可以让消费者得到精神满足,同时,泡泡玛特海外扩张十分成功,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13.5亿,同比暴增255%! 2025年,能够出海的消费股或值得投资者关注。 Top10:毛戈平 随着港股市场回温,IPO市场也迎来久违的盛宴! 今年港股新上市70家公司,募资总额达到878亿,较2023年增长90%! 其中,毛戈平是投资者最受欢迎的新股,获得了826倍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孖展总额达到了1738.14亿港元,成为了年内港股新股“冻资王”! 毛戈平上市首日不负众望,大涨76.5%,为港股IPO市场注入强心剂! $腾讯控股(00700)$ $小米集团-W(01810)$ $毛戈平(01318)$ $泡泡玛特(09992)$ $理想汽车-W(02015)$
lg
...
老虎证券
2024-12-31
2024年月度妖股风云录,1万起步,年终斩获168个小目标!
go
lg
...
机电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强调公司的
业绩
增长
主要源于原有业务,
业绩
增长
的基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股价波动。 3月:金盾股份,月度涨幅200% 3月,金盾股份(300411.SZ)在股市上表现抢眼,月度涨幅高达200%,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波上涨行情的催化剂是工信部等部委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并展望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 在这一广阔的发展空间下,涉及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金盾股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成为了市场资金追逐的目标。自3月5日起,该股股价正式启动,一路上涨,期间多次登上龙虎榜,显示出市场资金对该股的强烈兴趣和认可。到月底,金盾股份的累计涨幅已经达到了200%,充分展现了市场对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以及对公司在该领域潜在价值的肯定。 4月:正丹股份,月度涨幅361.72% 四月,正丹股份(300641.SZ)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惊人的涨幅大戏,月度涨幅高达361.72%,成为当月表现最为抢眼的股票之一。随后,在5月、6月,该股继续震荡拉升,走势相对稳健,进一步巩固了其趋势牛股的地位。2024年前三季度,正丹股份的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收25.96亿元,同比增长130.28%;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8.25亿元,同比暴增2949%。这样优异的业绩表现,为公司的股价上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今年上半年,海外TMA生产厂家供货不稳定,导致供应偏紧,而海外市场对中国TMA的需求却显著增长。正丹股份作为TMA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其产品销售数量及单价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这一市场变化,无疑为正丹股份的
业绩
增长
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当时,市场对该股的良好预期不断升温,推动其股价持续上涨,正丹股份也因此成为了投资者追捧的热门股票。 5月:英力股份,月度涨幅178.31% 5月,英力股份(300956.SZ)在资本市场上迎来了一波猛烈的涨幅,月度涨幅高达178.31%。这一波上涨行情的催化剂是微软推出的新款人工智能电脑Copilot+PC(AIPC),微软将其描述为新一类Windows PC,有望引发新的换机需求。 AIPC的出现,迅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对AIPC概念的炒作热潮。英力股份作为与AI PC结构件相关的企业,自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从5月21日开始,英力股份的股价正式启动,一路飙升,到月底累计上涨了178.31%。 6月:逸豪新材,月度涨幅90.28% 6月,逸豪新材(301176.SZ)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色,月度涨幅达到了90.28%。这一波涨幅的背后,主要得益于AI技术的加持以及PCB景气度的上行,共同推动了HDI赛道的走热。 逸豪新材的12μm超薄铜箔在HDI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英伟达今年9月量产的GB200芯片所采用的高密度互连(HDI)技术,正是使用了逸豪新材的这种超薄铜箔。这一合作使得逸豪新材成为了英伟达最先进AI芯片的间接供应商,无疑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一利好消息的推动下,逸豪新材的股价持续上涨,6月累计涨幅高达90.28%。这一表现不仅体现了市场对HDI技术前景的看好,也反映了投资者对逸豪新材在AI和PCB领域发展潜力的认可。 7月:大众交通,月度涨幅260.58% 7月,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大众交通(600611.SH)作为涉足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凭借其与大萝卜快跑的紧密合作关系,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大众交通旗下的大众出行APP上线了“大众出行x萝卜快跑”无人驾驶体验模块,这一举措标志着双方在无人驾驶网约车领域的合作已经正式落地。这一合作不仅为大众交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市场地位。在市场的热烈追捧下,大众交通的股价在7月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累计涨幅高达260.58%。 8月:深圳华强,月度涨幅191% 8月,深圳华强(000062.SZ)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惊人的涨幅大戏,月度涨幅高达191%。这一波涨幅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华为海思即将推出新产品的市场预期。 华为海思作为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其新品的推出总是能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期待。9月,华为海思将陆续推出新产品,这无疑为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深圳华强作为华为海思的代理商,自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预期深圳华强将在海思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这一预期推动了深圳华强股价的持续走高,整个8月,深圳华强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91%。 9月:银之杰,月度涨幅285.09% 9月,银之杰(300085.SZ)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惊人的涨势,月度涨幅高达285.09%。这一波涨幅主要受益于金融科技概念的强劲催化。当月,金融科技板块表现尤为强劲,特别是软件开发行业迎来了广泛的市场关注。银之杰作为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其向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结算、风险控制等软件产品及服务,成功吸引了市场的眼球。此外,银之杰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也为其股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对银之杰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前景给予了高度认可。 从9月19日开始,银之杰的股价走出了8天7板的强势行情,进一步推动了其月度涨幅的攀升。整个9月,银之杰的股价累计上涨了285.09%,充分展现了市场在金融科技概念下的热烈追捧和对银之杰发展潜力的高度看好。 10月:光智科技,月度涨幅338.54% 10月,光智科技(300489.SZ)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惊艳的涨幅大戏,月度涨幅高达338.54%。这一波涨幅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并购重组以及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 当月,光智科技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先导稀材、先导电科100%的股份。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光智科技提升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一步,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市场对此反响积极,纷纷看好光智科技的未来发展。此外,证监会提出的“并购六条”政策也为上市公司的并购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一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市场对并购重组的信心,也为光智科技的并购计划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11月:日出东方,月度涨幅393.88% 11月,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炒妖”热潮,资金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带有“东方”字眼的股票,日出东方(603366.SH)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焦点。在资金的热烈追捧下,日出东方的股价大幅上行,11月累计涨幅高达393.88%,一跃成为全年最耀眼的“牛股”。 12月:中百集团,月度涨幅215.94% 12月,随着高层定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零售行业迎来了政策春风。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零售业优化调整,注入新活力。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引发了市场对零售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百集团作为零售行业的佼佼者,备受市场瞩目。12月2日至30日,中百集团的股价在震荡中持续拉升,累计涨幅高达215.94%。市场分析认为,中百集团股价的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政策预期对零售行业的积极影响。随着消费提振和国内需求的扩大,零售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中百集团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此轮政策红利,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综合来看,2024年的A股市场无疑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一年,多个行业在政策的催化和市场的热烈追捧下快速崛起,月度牛股以其犀利的短期涨势频频成为市场焦点。从年初的深中华A到年末的中百集团,每一只妖股的诞生都伴随着市场的狂热和资金的涌动。假设有投资者能精准捕捉这些妖股,其收益之丰厚令人咋舌,但这样的假设毕竟带有极大的理想化色彩。 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黄金和新能源赛道的持续火热、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TMA市场的供需紧张、AIPC概念的炒作热潮、HDI赛道的走热、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趋势、金融科技概念的强劲催化,以及并购重组和政策支持对股价的巨大推动。每一只月度牛股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行业逻辑和市场热点作为支撑。 总之,2024年A股市场火爆异常,妖股频现,涨幅惊人。但牛股每月都有,及时收手才能全部带走收益。投资者在享受股市带来的刺激和乐趣的同时,也要时刻铭记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道理,理性投资,稳健前行。
lg
...
金融界
2024-12-31
上一页
1
•••
80
81
82
83
84
•••
49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小心特朗普一句话引意外惊吓!美联储突然放鹰降息一次,黄金急跌失守3200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愿意前往中国与习近平会面 就经济问题等进行会谈
lg
...
美国重大突发!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美国失去最后一个顶级信用评级
lg
...
【比特周报】特朗普家族突发重大“承诺”!比特币10.4万遇强阻 三大利空压境
lg
...
半年来最糟一周:黄金又失守3200关口!美联储鹰声再起:今年恐降息一次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0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