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银行业消费者投诉透视:2023年一季度处理投诉超10万
go
lg
...
年第一季度,外资法人银行中,汇丰银行、
东亚
银行和花旗银行消费者投诉总量位列前三位,分别为63件、62件和50件。 图6:2023年第一季度外资法人银行消费投诉量排名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2023-06-27
波罗的海货运指数跌破1300美元/FEU 创2019年11月以来新低
go
lg
...
2019年11月以来新低。其中,中国/
东亚
至北美西岸航线指数价格下降15%至1209美元/FEU,中国/
东亚
至北美东岸航线指数价格下降8%至2298美元/FEU。
lg
...
金融界
2023-06-25
温哥华航班遭遇严重延误!加拿大迎150万新移民 入籍率创历史新低!原因唏嘘…
go
lg
...
年至2016年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
东亚
的移民入籍率大幅下降。在这期间,所有
东亚
移民的入籍率从83%下降到45%。
lg
...
加拿大乐活网
2023-06-25
波罗的海货运指数跌破1300美元/FEU,创2019年11月以来新低,中国/
东亚
至北美西岸航线指数价格大跌15%
go
lg
...
2019年11月以来新低。其中,中国/
东亚
至北美西岸航线指数价格(FBX1)下降15%至1,209美元/FEU;中国/
东亚
至北美东岸航线指数价格(FBX3)下降8%至2,298美元/FEU。
lg
...
金融界
2023-06-25
盛松成:目前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有限
go
lg
...
97年至今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
东亚
金融危机时期(1997年至1999年),我国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伴随着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国内金融风险逐渐暴露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艰难等问题;(2)高速增长时期(2000年至2007年),我国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通胀水平逐步走高;(3)平稳增长时期(2008年至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都较平稳;(4)疫情及疫后时期(2020年至今),我国经济增速大幅波动并有所下滑,通胀水平出现较明显下行。阶段一和阶段四可看作是经济下行期,阶段二和阶段三可看作是经济上行期。 经测算,在以上四个阶段,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月度增量变动趋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45、0.44和0.02[1]。这表明,在经济上行期(阶段二和阶段三),储蓄利率弹性较高且显著,而经济下行期(阶段一和阶段四)储蓄利率弹性较低且不显著。一般来讲,在经济上行期,居民收入增加较快、投资意愿强烈。伴随着利率走高,居民更愿意追求投资收益,储蓄利率弹性的“替代效应”较明显,从而表现为储蓄利率弹性较高。储蓄增加同时带来消费降低,由此消费利率弹性也较高。在经济下行期,居民收入预期转弱、更为厌恶风险。伴随着利率走低,居民预期未来存款收益减少,选择增加储蓄以提高未来收入水平,从而延迟当期消费,储蓄利率弹性的“收入效应”较明显,因此储蓄利率弹性和消费利率弹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表1 经济上行期和下行期储蓄利率弹性和融资利率弹性的测算结果 在以上四个阶段,实际贷款利率与贷款月度增量变动趋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40、-0.68和0.33。由此可见,在经济上行期(阶段二和阶段三),贷款利率弹性较高并显著,这符合一般理论规律,而经济下行期(阶段一和阶段四)贷款利率弹性较低且不显著,这或与一般理论规律相悖。总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企业资本回报率较高、投融资意愿较强,企业融资需求对利率较敏感,由此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较高。而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资本回报率较低、投融资意愿不强,加之国企与民企融资环境存在差异(将在下文进行分析),企业融资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投资利率弹性并不高。 除经济基本面外,市场主体对未来利率走势预期也将影响利率弹性。在经济上行期,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以持续加息,而且理论上加息是可以没有上限的。市场也将随之调高未来利率预期,从而调整即期消费和投资需求选择,于是货币政策调控呈现明显效果。而在经济下行期,中央银行利率工具将面临“零利率下限”的限制,这意味着央行无法持续调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市场主体基于这一预期也就对当下提高消费和投资有所顾虑,致使经济复苏较缓慢,表现为货币政策调控出现“推绳子”的局面。 二、目前避险情绪降低了居民部门消费利率弹性 近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存款利率(包括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步入下行通道。同时,数据显示,居民消费增速在疫情后明显放缓。其中,2023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5.8%左右,这与疫情前的增速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至2019年增速中枢在9%左右)。4月和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恢复,但环比(季调后)仅分别增长0.2%和0.42%。利率下行与消费降速同时存在,这意味着单单依靠降低存款利率可能难以带来居民消费的提升,其中有诸多原因。 首先,预期收入下降和物价下行导致即期消费需求不足。在经济下行期,当预期未来收入下降时,居民会审慎考虑当下的消费选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收入预期指数仅为104.3,为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同期历史最低位,这会对即期消费产生一定冲击。与此同时,2023年1月至5月CPI同比增速分别为2.1%、1%、0.7%、0.1%和0.2%,增速下降并持续在低位运行。人们对未来物价继续下行的预期可能随物价下行时间变长而更加固化,甚至推迟消费以等待更合适的价格,尤其是非必需或耐用品的消费。这可能会引致物价的进一步下跌,从而出现“预期自我实现”。 其次,资产价格低迷将强化居民降杠杆意愿,进一步抑制消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较为低迷,这会推动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最终影响消费。居民通常选择中长期按揭贷款购买住房。当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时,居民资产端预期收益开始下降,甚至可能低于负债端成本(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虽降但幅度有限),同时居民储蓄收益也在走低,因而缩减负债规模(降杠杆)可以有效减轻居民利息负担,人们提前还贷意愿上升。这意味着部分居民储蓄被用来偿债,而不是增加消费。对于经济状况不佳的居民而言,房地产价格走低还可能引发资不抵债甚至是还贷违约,进而直接挫伤消费需求。从居民住房贷款规模数据来看,近一年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住户每月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平均为2170亿元,较2020年至2021年间(不考虑2022年春疫情影响)每月平均少增加2843亿元,这不仅反映出当下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疲软态势,也与居民大量提前还贷有关。同物价下行预期的“自我实现”一样,资产价格下行亦可能带来预期的自我实现,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最后,居民风险偏好逐渐降低,预防性储蓄持续累积,也会拖累当前消费。疫后实体经济的复苏尚需时日,经济循环阻滞摩擦未消,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居高不下。在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居民选择加大预防性储蓄,持币数量持续上升。从数据看,从2020年初至2023年5月,居民每月新增存款规模平均为1.2万亿元,较2017年至2019年间每月平均多增加近0.6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占比已从2020年1月的63.3%升至2023年4月的71%。对预防性储蓄需求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资金安全性和便利性,而并非利息的高低。因此,降息并不会带来预防性储蓄规模下降,因而难以实现刺激消费增加的预期目标,反而可能促使人们进一步增加储蓄。这与经济下行期消费缺乏利率弹性的现象是一致的。上世纪90年代
东亚
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央银行采取连续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但最终收效甚微——在储蓄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居民仍然坚持选择预防性储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群体居民的储蓄利率弹性存在差异。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其消费支出多为必需品,相对刚性,且缺乏投资和保险工具,抗风险能力弱,因此更偏好将收入进行储蓄。尤其是经济低迷时,储蓄利率弹性自然较低。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则相对较低。因此,如果降息不能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加消费,那对整体消费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 三、民企融资供需双弱,融资难以转化为有效投资,降低投资利率弹性 疫情以来,我国央行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商业银行整体资金供应也较充足。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增速一直维持在10%左右。今年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95%,较去年同期下降0.41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新低。尽管如此,利率下降并未带来投资增速明显提升。今年1月至5月,全社会固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更为明显,累计增速仅为-0.1%,增速较去年同期更是下滑4.2个百分点。目前进一步降低利率对刺激投融资的边际效果可能有限。 从融资需求看,民营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冲击能力较弱,在经济下行时期投融资需求缩减程度较大型企业更为明显。加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客观存在,其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贷款,而非利率水平。因此,利率调整对中小和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会有太大影响。大企业,尤其是国企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抵御冲击能力较强,同时利率水平并非国企投融资决策的核心考虑因素,因此其贷款决策本身对利率水平亦不敏感。国企在今年一季度仍获得1万多亿元的利润(同比增长12.4%),在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融资需求表现稳定。 从资金供给看,在经济下行期通常伴随着资产价格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供给方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意愿,造成企业融资能力下降。具体而言,当资产价格下降时,企业净值资产的减少会带来外部融资溢价的上升,企业外部融资受阻的情况下往往会缩减投资,由此出现产出下降、失业上升。经济活动萎缩推动企业净值进一步下降,投资继续缩减。这便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提出的“金融加速器”机制,也是日本泡沫经济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具体表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融资(包括债券融资、信用贷款等等),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数为抵押贷款,且抵押品多为房产、土地等不动产,上述机制在其经营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国企和民企贷款规模缺乏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从债券融资数据看出些许端倪。2023年1月至5月,民营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缩减843.2亿元,信用利差(AAA级)抬升59个基点;国企债券净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仅缩减57.4亿元,信用利差(AAA级)仅抬升4个基点。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与民企融资状况不佳不无关系。 四、持续降息的分配效应和副作用值得关注 我国目前消费和投资弹性不高制约了政策利率工具的效果发挥。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利率市场化仍在推进、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人民币国际地位还不高、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有待提升、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将长期坚持等,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持续和大幅降息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基础。 从更深层次看,由于利率弹性较低,持续下调政策利率对消费储蓄和投融资规模的影响并不强,反而将表现为经济主体间的利润分配。尽管政策利率下调会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一贷款定价基准利率下行,带来企业利息支出减少,但这终究只是局部、静态、短期的现象,我们亟需从全局、动态、长期的视角去思考,持续降息背景下,企业、商业银行和居民部门间利润分配情况。 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流向国企,表面上看降息可以降低利息支出,提高国企向财政上缴的利润。但是,持续降息引导LPR下行会缩小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导致银行利润下降。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六大商业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同样有向财政上缴利润的义务,财政部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也是我国的惯例做法,是统筹财政资源、跨年度调节资金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持续降息可能导致“国家账本”出现“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结果,并不能实现充实国库资金的预期效果。与此同时,我国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由商业银行持有(数据显示,2023年5月末,我国国债中68.8%由商业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中85.5%由商业银行持有),持续降息虽能减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息负担,改善财政状况,但这同样会使银行作为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债券利率下行对财政状况的改善程度。从这也看出,我国财政状况改善的关键和根本在于提振经济增长,而非降低政策利率水平。 另一方面,为维持一定的存贷利差,商业银行也倾向于缓慢调降存款利率,此番操作将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下降压力转嫁至居民,从而导致居民存款收益减少。这不利于刺激居民消费,进而难以提高企业投资意愿。 此外,持续降低政策利率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是不利于银行体系稳健经营,并损伤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持续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利率,LPR也将大概率随之持续下行,而作为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存款利率也有所下降,当然变动相对缓慢,银行存贷利差和收入都不容乐观,这将对银行积极性和稳健性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经济仍在回暖过程中,亟需避免金融风险和不稳定的发生。二是可能带来金融体系流动性淤积。当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而银行信贷额度较充足时,持续降息可能会导致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金空转”。一旦短期资金面出现意外波动、监管政策调整或突发事件发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就会受到冲击。三是增加潜在通胀风险。长期保持过低利率会加大未来通胀风险,而日常消费支出占其收入之比较高的中低收入群体对通胀尤为敏感。四是可能加重产能供大于求的问题。我国生产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均较强,长期保持过低利率可能会延缓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这不利于我国形成有效供给并与有效需求相匹配,从而延缓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主体预期不稳、风险偏好下降和资产价格低迷,目前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并不高,持续下调政策利率对推动居民降低储蓄、增加消费的效果有限,对刺激实体企业扩大投资和融资的边际效果也不强,反而会呈现较明显的分配效应,导致“国家账本”出现“左口袋进、右口袋出”,以及居民向商业银行和企业进行转移支付的现象。长期保持过低的利率水平还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并加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这些都说明,货币政策是“有效而有限”的。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常态化运行的过程中,未来需要推出和落实各项改革、创新的政策举措,解决导致利率弹性不高的深层次问题,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环境,提振经济主体信心。 [1]实际存款利率为3年期名义存款利率减去通胀水平。考虑到我国政策利率制度变化,2015年10月之后我国存款基准利率未再调整,但作为新的政策利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有多次调整,这将通过利率传导影响居民储蓄收益。因此,这里的存款利率结合了两种利率,2015年10月之前为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之后则为7天期逆回购利率。 为了合理测算储蓄变动,考虑到储蓄存款存在长期上涨趋势,我们先用滤波法计算出储蓄存款的周期性变动。由于储蓄存款周期性变动还存在着一定月度效应,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滤波法计算出储蓄存款周期性变动的趋势,作为“储蓄月度增量变动趋势”。 实际贷款利率和贷款月度增量变动趋势计算方法类似。其中,2015年10月前使用1至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为《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作者盛松成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作者何雨霖系上海黄金交易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022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入选者。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lg
...
金融界
2023-06-24
金色早报 | 加密货币总市值过去24小时上涨5.7%
go
lg
...
南,并强调香港在Web3发展方面落后于
东亚
和海湾国家的担忧。它特别指出了日本的Web3国家战略、新加坡对区块链用例的关注以及韩国的元宇宙战略作为值得考虑的例子。该研究呼吁提供更多的法律明确性,以创造一个有利于Web3技术的环境,包括解决与DAO、NFT相关的问题。 它还敦促香港立法会赶上其他国家虚拟宇宙相关的发展,并探索如何将类似虚拟宇宙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各个行业。 ▌Ripple已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上批准主要支付机构许可证的申请 金色财经报道,Ripple已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上批准主要支付机构许可证的申请。这将Ripple Markets APAC Pte Ltd(Ripple 在新加坡的业务分支机构)在新加坡提供受监管的数字支付代币产品和服务。 Ripple在声明中表示,该批准还将允许Ripple公司进一步扩大客户对其支持加密的按需流动性服务的使用。 Ripple CEO Brad Garlinghouse表示,新加坡在建立明确的道路规则以承认数字资产的创新和现实实用性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好处方面继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旗下资产服务部门已获批提供加密货币托管服务 金色财经报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和桑坦德银行Santander的资产服务部门CACEIS,已在法国监管机构注册,提供加密货币托管服务。根据监管机构的网站,CACEIS Bank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服务,该银行于6月20日在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 (AMF) 注册。 它与法国兴业银行的Forge和AXA Investment Managers等其他传统金融公司一起,在欧洲加密货币监管框架下得到认可,因为欧盟准备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加密货币许可规则(MiCA)。 ▌万事达卡将“Engage”计划重点放在加密货币上 金色财经报道,万事达卡宣布扩大Engage计划,该计划将潜在的发卡机构与能够提供适当技术专业知识的合作伙伴联系起来,以帮助将加密货币卡计划推向市场,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公司能够利用信用卡巨头的全球网络发布。万事达卡表示,扩展的网络有助于将新的加密卡程序推向市场,并创建加密货币到法定货币的转换功能。 重要经济动态 ▌美联储7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6.9% 金十数据6月23日讯,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在5.00%-5.25%不变的概率为23.1%,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概率为76.9%;到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8.7%,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6.7%,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4.6%。(金十数据APP) ▌纳指收涨近1%,法拉第未来跌近6% 美股收盘,道指平收,标普500指数收涨0.37%,纳指收涨0.95%。特斯拉(TSLA.O)、谷歌(GOOG.O,GOOGL.O)均涨超2%,法拉第未来(FFIE.O)收跌5.7%。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微跌。(金十数据APP) 金色百科 ▌同态加密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是一种特殊的加密方法,允许对密文进行处理得到仍然是加密的结果,即对密文直接进行处理,跟对明文进行处理再加密,得到的结果相同。从代数的角度讲,即同态性。 免责声明:金色财经作为区块链资讯平台,所发布的文章内容仅供信息参考,不作为实际投资建议。请大家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务必提高风险意识。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23
一波减薪潮来袭!?中国金融业要求员工不穿名牌衣服 不住五星级酒店
go
lg
...
薪酬与公务员持平。 伦敦国王学院中国和
东亚
商业高级讲师孙鑫(音译)表示:“在经济增长势头低迷、政府整体预算增长不如以前的时候,如何在政权内部分配资源和利益是党的一个关键政治优先事项,也是当前紧缩政策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不平等程度一直很高,”孙鑫(说,并补充说,政府现在通过削减“金融精英”的利益,旨在平息政权内部的不平等,以实现政治稳定。
lg
...
财经风云
2023-06-20
券商研报核查风暴渐入高潮!大佬黄燕铭被罚,卖方研究正处“水深火热”中,面临佣金派点和降薪等多重压力
go
lg
...
暴中,目前已有多名券商分析师“倒下”。
东亚
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等均被处罚。 截至发稿,此轮研报整顿中罚单至少涉及17家券商,包括信达证券、中天证券、华安证券、中原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山西证券、西南证券、申港证券、野村东方国际、民生证券、申银万国、粤开证券、招商证券、英大证券、
东亚
前海证券、国泰居安。 卖方研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近,券商卖方研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除了监管的压力之外,还有面对卖方研究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降薪的巨大压力。 目前,机构交易佣金即将下调成为证券行业的关注焦点。近几年该项收入增长显著,公募分仓佣金总规模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这部分交易成本由基民承担,因此机构交易佣金下调符合普通投资人利益,日益成为降费的焦点关注。 券商的研究表明,全市场公募佣金分配比例大约是研究和非研究4.5:5.5,市场表现不好也会变成3.5-4:6.5-7。多位券业人士认为,如果机构交易佣金下调甚至“腰斩”,将直接导致证券公司的分募佣金收入大幅缩水,过度依赖研究服务取得分仓佣金的中小券商被冲击程度显然最大。 6月初,光大证券和国盛证券的派点改革一度发酵,是光大证券近期正酝酿起草的分析师派点答辩方案,对连续两个季度派点占比不到1%的分析师进行答辩考核,该方案目前并未落地。同样被热议的还有国盛证券的版本,各研究团队人数占比与派点占比严格挂钩,否则将实行末位淘汰机制。 如此形势之下,分析师收入进而下降成为可能。目前中证协注册的分析师人数超过4000人,产能过剩的分析师或将面临洗牌。 走过20年历史的卖方研究,如今已是暗流涌动。
lg
...
金融界
2023-06-19
2023格隆汇中期策略会《新时代·新科技·新变革》首日完美收官!
go
lg
...
的潜力和方向 最后是大消费圆桌会议,由
东亚
前海证券研究所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兼大消费组长-汪玲女士作为主持人,另三位圆桌嘉宾为广东温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毕少刚先生、中汇集团(0382.HK)投融资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监-印国庭先生、格隆汇消费首席研究员-周阳女士。 其中,毕少刚先生分享了近几年一级市场消费品投资的变化,并从资金端和资产端来分析投资的估值逻辑。 印国庭先生表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就业,而就业跟消费有绝对的关联。 周阳女士表示,未来企业更多的是比拼自己的内功,在做投资时一定要看增量。 至此,今天的圆桌会议到这就结束了,这是一场精神与思想的盛会,也是一个投资者们进行沟通和分享的绝佳平台。相信在场的所有人士以及今天观看直播的朋友都有满满的收获。 2023年,格隆汇将继续通过一系列的盛典活动,促进机构、企业与投资者的深度沟通,引导市场投资者发掘行业价值。 同时,格隆汇作为中国领先的全球投资研究平台,首次在国内提出“全球视野,下注中国”的投资理念,集财经媒体、研究、投行、数据库等角色于一身,为中国投资者出海投资及中国公司出海融资,提供数据、行情、资讯、研究、投资顾问、社交等一站式服务。
lg
...
Cherry
2023-06-19
德国政府于英特尔就芯片制造工厂展开谈判,补贴金额或高达99亿欧元
go
lg
...
厂。目前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中心主要集中在
东亚
,但马格德堡在竞标中击败了欧洲其他城市,成为了英特尔欧洲计划中的领头羊。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政府愿意向英特尔国公司提供更多的国家补贴,但前提是英特尔必须大幅增加对这家工厂的总体投资。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政府援助将通过多种机制提供,包括价格上限。 英特尔最初估计,德国的项目将耗资170亿欧元,但现在预计将耗资300亿欧元。知情人士透露,与大多数将通过欧盟《芯片法案》获得政府资助的项目一样,英特尔预计其项目的大约40%将获得补贴。
lg
...
迪星妮
2023-06-16
上一页
1
•••
101
102
103
104
105
•••
14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联储早已“嗅到风险的气息”?“金先生”警告:全球或重演2008金融危机
lg
...
突发!一则数据搅乱降息押注,美元短线跳水黄金重返4000
lg
...
特朗普政府突传重磅!英媒:美国在亚洲贸易协定中加入“毒丸条款”以对抗中国
lg
...
【黄金收评】劲爆行情!金价暴涨47美元 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相当罕见!特朗普内阁官员出席最高法院辩论 高盛最新预测出炉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4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3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