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财政部:
中国经济
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go
lg
...
年及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情况? 今年是
中国经济
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成功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同季度之间经济恢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持续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对
中国经济
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预测都显示,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 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
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潜力很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将推动
中国经济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lg
...
金融界
2023-12-05
中国又一家影子银行“爆雷”!万向信托陷入重大财务困境 房地产等投资产品款项“违约”
go
lg
...
了他们的不满,并质疑万向资金的用途。#
中国经济
# (来源:CNN) 万向信托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的万向集团。截至2022年底,信托公司管理的相关资产价值892.5亿元人民币,约合126亿美元,其中58%投资于房地产。 两周前,另一家主要影子银行中植企业集团因未能向投资者付款而宣布自己“资不抵债”。目前,中植企业集团正处于警方刑事调查的中心。 惠誉评级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信托行业的问题凸显了“房地产溢出”到金融领域。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9月份也警告称,在当前房地产低迷时期,中国信托业可能面临流动性挑战。 彭博社周二(12月5日)最新报道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将中国主权债券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突显出全球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债务水平的担忧日益加深。 中国的信托业向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大量贷款,自2020年政府打击鲁莽借贷以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陷入了困境。#中国房地产危机# 据中国媒体报道,在万向的问题产品中,其中一个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有关,该公司于2021年违约。 另一款产品投资于西南部贵州省的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该平台已拖欠部分贷款。 据媒体称,这两款医疗信托产品与贵州省的一个医院项目有关,贵州省是中国负债最重的省份之一。 传统上严重依赖卖地收入的地方政府财政因房地产低迷而受到打击,今年早些时候,贵州承认在解决财务问题方面失败,并向中国中央寻求帮助以避免违约。 11月,在十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层强调了更系统地应对金融领域风险和维护总体稳定的重要性。
lg
...
颜辞
2023-12-05
财政部:对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感到失望
go
lg
...
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
中国经济
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lg
...
金融界
2023-12-05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go
lg
...
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
中国经济
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lg
...
金融界
2023-12-05
中国资金出逃是对最高领导人的公投!《纽约时报》:越来越多人冒险进入美国南部边境口岸
go
lg
...
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自由的社会。随着
中国经济
在2000年代初起飞,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一些控制,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毕业后返回祖国。中国的工资水平快速上涨,就业机会丰富。 但《纽约时报》引述受访者所称,今年3月,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有关中国人通过达连海峡到达美国的帖子。他和女儿申请了护照,几周后他们飞往伊斯坦布尔,然后飞往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大多数中国人从那里开始前往美国的旅程。 报道提到,受访者目前和他的女儿正在旧金山定居,但他们的生活也并不容易,文章称他们搬到了收容所的一间单间公寓。随后,受访者拿到了工作许可,买了辆车,开始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送货。每个包裹他赚2美元,他交付的越多,他赚的就越多。
lg
...
圈内人
2023-12-05
中国突发重磅消息!穆迪突然对中国动手: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 中方回应来了!
go
lg
...
刺激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做法给
中国经济带
来下行风险。 彭博社称,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发生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深化引发政府转向财政刺激之际。 (截图来源:彭博社) 中国已经加大借贷规模,将其作为提振经济的主要措施,这引发人们对中国债务水平的担忧。中国政府今年的债券发行量有望达到创纪录水平。 穆迪上一次将中国的信用评级从Aa3下调至A1是在2017年,原因是中国整体经济债务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这是该机构自1989年以来首次下调中国债务评级。
中国经济
今年一直在努力寻找动力,新冠限制被取消后的经济反弹弱于预期,房地产危机加剧。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双双萎缩,强化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支撑疲弱复苏的信念。 在今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不会容忍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和持续存在的通缩风险,同时政府将总体赤字提高到30年来的最高水平。 2023年,中国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3.8%,远高于长期坚持的3%上限。这一该修订允许中央政府在年内额外出售1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以支持救灾和建设。地方政府还在出售特别再融资债券,以交换一些成本较高的表外债务。 (截图来源:彭博社) 穆迪表示:“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政策挑战,中央政府的重点是防止金融不稳定,可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尽管如此,在避免道德风险和控制财政支持成本的同时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今年早些时候,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Fitch Ratings Ltd.)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说,该机构可能会重新考虑中国的A+主权信用评分。该公司最近将这一评级定为“稳定展望”。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自2017年下调中国评级以来,一直将其评级维持在A+,展望稳定。 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据中国财政部12月5日最新发布的新闻稿,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问: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对此,我们感到失望。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
中国经济
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与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相适应,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9%。这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农林水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1%,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这些事实均表明,
中国经济
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
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穆迪对
中国经济
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截图来源:中国财政部网站) 记者问:穆迪指出了我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如何看待今年及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情况? 答:今年是
中国经济
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成功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同季度之间经济恢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持续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对
中国经济
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预测都显示,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 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
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潜力很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将推动
中国经济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问:地方债务问题一直受国际评级公司高度关注,这次穆迪又特别提出这方面的担忧,请您谈谈相关看法? 答: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持续努力,我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扩张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121.02万亿元计算,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是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监管,加强数据比对校验,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三是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四是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出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省级政府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继续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从执行情况看,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记者问:穆迪提出了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问题,您怎么看? 答:我们高度重视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多措并举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一是积极安排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有力支持。二是督促地方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避免损失浪费,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税税制,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地产相关税收有所下降,但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没有大幅回落。总的看,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
lg
...
tqttier
2023-12-05
中国不再是全球经济的最后支出者!财新11月服务业PMI升至51.5,就业形势出现恶化
go
lg
...
个月高点,但仍低于长期系列平均水平。#
中国经济
#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11月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同步扩张,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消费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扎实推进,市场预期亦有所改善。不过,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内外部需求仍有不足,就业压力仍然偏大,经济回升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分析师们表示,不同的调查规模和受访企业构成,或许可以解释财新PMI数据与官方PMI数据之间的差异。 财新/标普综合PMI(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从10月份的50.0升至51.6,为8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11月份,服务提供商对未来一年的商业活动持乐观态度,积极情绪的程度在5个月来首次上升。 受访企业反映,市况基本面改善,新订单增加,但客户数量不足,制约整体增长。同时,外需维持扩张,11月服务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回落。 然而,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Louise Loo表示,虽然中国进入2024年的政策设置相对宽松,但该国私营部门的信心受到房地产悲观情绪的制约。 房地产销售、投资和房价延续了10月份的跌势,给政府加大了压力,要求其加大力度防止危机蔓延至整个金融领域。 中国央行行长上周表示,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以支持经济增长,但同时敦促逐步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减少经济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依赖。 根据财新服务调查,尽管服务业供需同步扩张,就业形势出现恶化。由于一些公司对招聘保持谨慎态度,就业人数自2023年初以来首次下降。 数据显示,11月服务业就业指数跌至临界点以下,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调查显示,当月部分企业为支持新业务增长而增加人手,但也有不少企业实施结构重组,导致用工收缩。 展望未来,王喆称,政策层面仍需围绕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促进就业、稳定预期做文章。考虑到三季度经济增长略超预期及四季度低基数效应,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在望,着眼长远、夯实经济长期增长基础的政策措施应加强力度,持续培育市场主体长久信心。 “中国不再是全球经济的最后支出者,因此不要指望强劲的再通胀,”牛津经济研究院的Loo表示。
lg
...
风起
2023-12-05
习近平确认重大金融改革!河南130家信贷大洗牌 高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明年3大事
go
lg
...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盛认为明年
中国经济
,将围绕着3件大事来展开。 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道称,在现金危机引发中国中部河南省储户罕见不满后,农村小型贷款机构合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贷款利率。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于10月成立时注册资本为60亿元人民币,约合8.472亿美元,是农村信用体系改革中设立的第4家此类机构。据官方媒体报道,它的任务是充当防范金融风险的“压舱石”。 (来源:SCMP) 2022年的危机涉及该省4家村镇银行以及邻近安徽省的1家村镇银行,涉及金额约400亿元人民币。多名高级金融官员和农村贷款机构因此受到调查,一个犯罪团伙被捕。随后,中国发布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命令。 河南省的洗牌之际,习近平在10月底再次确认防范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 文章提到,这项备受瞩目的任务,在管理小型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方面最迫切需要,预计将继续成为年度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重要议程。 分析师和官员表示,希望这一变化能够恢复稳定并解决当地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问题,该部门一直受到治理不善、腐败、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和影子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困扰,这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数量的质量的一大难题。 中国国家金融监管局局长李云泽周日(12月3日)接受官媒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重点是加大改革力度,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他补充说,各省应该制定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一刀切。 惠誉国际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主管Elaine Xu表示:“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和地方政府相关风险,可能会继续影响整体贷款需求和资产质量。” 她表示,尽管近年来努力减少影子银行活动,但与大型国有机构相比,中小型银行的此类风险通常更高。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在2022年11月曾表示,金融风险“总体趋同、总体可控”。截至今年6月,中国有300多家高风险银行,但其资产占整个银行业的比例不到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该行业累计占中国所有金融机构44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3万亿美元总资产的9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1%,低于去年同期的1.66%。 9月末,城市商业银行的比率为1.91%,村镇银行的比率为3.18%,远高于国有机构的1.27%。 不良贷款率衡量特定时期内违约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是贷款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用于控制信用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它很容易受到数据操纵,因为中国最高立法者在10月份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报告罕见地发出警告,称他们的数据“过于夸大,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惠誉评级的Xu表示,报告的资产质量指标,包括总体不良贷款率,没有考虑银行表外风险敞口或非贷款资产。 她补充说,针对某些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宽容,暂时停止付款或允许小额付款,也可能低估报告的资产质量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可能不会报告为不良贷款。 她继续指出:“经济中仍然存在风险,特别是如果长期的房地产压力持续到2024年之后,并更广泛地蔓延到不同行业的话。”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11月的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溢出效应总体可控。”他也解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是个人住房贷款。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Ding Shuang表示,尽管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总体较小,但前提是房价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他补充说,由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遭遇流动性危机,一些地方政府最近提高了对房价下跌的容忍度,以推动更多交易。 “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市场可以清理库存的价格,但又要避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更多人抛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他说道。 他继续提到,房地产开发商现有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过去两年银行不再发放额外贷款,但潜在的危机在于银行信贷支持的缺乏。 高盛预计,预计制定2024年经济目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将“温和、促增长”。 他们在周五报告中表示:“我们还预计,政策制定者将继续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任务,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这些任务包括通过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项目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中国经济
# 尽管中国方面誓言要“满足开发商的合理融资需求”,但经济学家表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银行仍因涉及信用风险而不愿放贷。 野村证券首席
中国经济学家
陆挺表示,中国最终可能需要扮演所谓的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拯救一些陷入困境的大型开发商,以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并增强金融稳定性。 他在11月份表示:“在房地产行业崩溃和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受到信贷影响的情况下,购房者在等待购买的新房交付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 “明年某个时候,送货上门问题可能会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危及社会稳定,中国最终可能需要大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24宏观展望#
lg
...
圈内人
2023-12-05
中国经济
头等大事!本月两场关键会议来袭 中国领导人料设定雄心勃勃的2024年增长目标
go
lg
...
分析师和投资者将密切关注本月召开的两场中国高级官员会议,以寻找中国将更加积极地设定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迹象。外界对中国领导人将讨论制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目标抱有高的期望,这个目标与今年约5%的增长目标类似。由于基数更高,明年保持这一目标将显得更加有雄心壮志。
lg
...
风枫
2023-12-05
“外资最好的选择就是关闭”!瀚亚、霸菱传缩减中国对冲基金 彭博社:数千只基金恐撤资……
go
lg
...
场。由于此事未公开,他们要求不具名。#
中国经济
# (来源:Bloomberg) 知情人士称,管理着3470亿美元资产的马萨诸塞互助人寿保险公司(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旗下的霸菱资管公司,也根据其国内私募基金管理牌照缩减了团队规模。霸菱计划通过所谓的合格国内有限合伙人计划更加重视境外业务,该计划从本地客户那里筹集资金投资海外资产。 过去两年,中国股市的暴跌给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许多基金的业绩带来了压力,加剧了本土竞争激烈、品牌认知度和分销有限等挑战。尽管桥水基金已将其管理的本地资产增加到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大多数外资企业的管理资产仍低于5亿元人民币,这是支付成本所需的最低水平。 霸菱在给彭博社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示,“截至目前,其在岸团队资源保持相对稳定”。该公司补充说,其对中国包括境内和离岸业务的承诺保持不变。 上海咨询公司Z-Ben Advisors Ltd董事总经理彼得·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表示,大多数外国平台都面临着增长速度足以覆盖开支的“挑战”。他说:“我们的评估是,许多人需要从家庭办公室寻求额外的资金。考虑到地缘和经济因素,总部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更好的选择就是关闭。” 瀚亚基金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管理着2160亿美元的资产,五年前在中国注册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这家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4110万美元。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拥有17名员工,管理资产不到5亿元。 据基金业协会称,霸菱的对冲基金部门拥有14名员工,管理的资金不到5亿元人民币。其QDLP业务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 知情人士指出,裁员表明一些全球管理公司正在转向QDLP,将中国客户的资金投资到海外,这些公司在海外比国内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一位知情人士补充说,他们还需要赋予当地团队更多权力,让他们在中国做出决策,而不是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或欧洲进行管理。 霸菱在回复中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投资策略,以满足境内和境外客户的需求。” 该公司在中国从事跨境投资十多年,“积累了本地投资管理和境内产品发行的经验”。 回报追踪指数 深圳市排排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瀚亚基金于2019年4月推出的第一个股票基金,自成立以来截至8月25日已下跌13%,是中国主要沪深300指数跌幅的2倍。 2021年10月推出的一个债券基金已数据显示,年化增长率为4.6%。 据拍拍网称,霸菱四年前推出的股票基金截至11月10日亏损12%。一款固定收益产品自2019年5月推出以来上涨了13%。 随着中国修改行业规则,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 据彭博社8月份报道,由于监管机构对产品实行新的1000万元资产最低限额以及其他限制措施,数千只基金可能会被关闭。 2016年中国放宽规定后,约有38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全资对冲基金部门。截至12月31日,它们管理的资产总额达670亿元人民币,但其中许多资产由桥水基金和量化巨头等大型企业持有Two Sigma Investments LP、DE Shaw & Co和Winton Group Ltd.。 亚历山大预计,多家全球集团将退出国内私募基金业务,但他拒绝透露任何公司的名称。“经营状况依然困难,许多公司都面临资金紧张。”
lg
...
圈内人
2023-12-05
上一页
1
•••
644
645
646
647
648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股天天说】特斯拉(TSLA)股价抹平7个半月跌幅 核心业务以外才是背后推手
lg
...
贺博生:黄金原油下周一行情涨跌趋势分析及操作建议附解套
lg
...
九月降息即将来袭!黄金要跌了?下周走势分析
lg
...
江沐洋:9.15周一现货黄金走势分析操作建议
lg
...
李槿:9/14黄金小区间震荡待破局,美联储决议成关键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