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三部门:鼓励各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支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go
lg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意见》和“十四五”有关规划部署,现就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对象 文物主题游径的资源对象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体,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类型。围绕文物游径主题,可串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可包括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老字号、水利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可纳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文化馆、非遗馆等文化场馆。 文物主题游径分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相衔接,主题具有国家意义、民族代表性,重在增强中华文化民族向心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以区域重要战略、重大工程或跨省域重要山川、道路为依托,重在彰显区域历史文化特征,凝练区域文化遗产旅游标识品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重在关联各级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激活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与旅游需求。鼓励省域、市域、县域间加强合作联动、携手探索创新。 二、工作任务 (一)挖掘凝练游径主题。主题是游径的主线,要系统梳理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归纳历史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人物、乡土文化特色、物质文化特征,根据文物价值内涵,凝练主题,形成关联。可因路成径,以历史路网、水陆通道、香道茶路为径,串联水乡古镇、桥涵码头、驿站会馆、关隘仓廪,走入山水胜迹,重现古道风采。可因时成径,以同一时期文物古迹、考古遗址、革命旧址为径,感知特定阶段文明进程、历史场景。可因物成径,以文物建筑、农耕景观、灌溉水工、工业遗产、老字号为径,展现特定领域历史成就、人地关系独特智慧。可因事成径,以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史迹、纪念场馆为径,揭开尘封历史,感受历史脉动。可因人成径,以名人故居、祠堂书院、摩崖石刻为径,呈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昭显人格魅力,弘扬爱国情怀。 (二)合理释放文物资源。文物是游径的核心资源要素,要调查分析保护管理状况,建立可开放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清单,将条件成熟和有潜力建设文物主题游径的文物资源充分纳入,实行动态更新。对于已开放的不可移动文物,要进一步改善开放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开放服务水平。提质升级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语种展示内容、服务指南和智能解说系统,提升世界遗产服务设施和景观环境。对于尚未开放但具备安全基础、适宜参观游览的不可移动文物,要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出一批,创造条件部分开放、限时开放、预约开放,逐步提高开放率。对于因产权、使用功能等原因不具备开放条件、但与游径主题相符的不可移动文物,可展示外观风貌、增加标识说明,纳入游径节点。对于由各级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不可移动文物,要主动谋划纳入文物主题游径,逐步做到“应开尽开”。 (三)做好价值阐释展示。价值阐释是建设文物主题游径的关键环节,要深入研究文物的历史、时代、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审美多重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坚持价值导向,文物主题游径应着重体现真实性、公益性,让文物说话,塑造历史认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坚持实物实证,保护好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持续提高展览展示水平。坚持挖掘史实,以信实可靠的文物、史料、地方志、档案文献等为依据,准确研究和解读文物信息,多层次、全方位挖掘展示历史事实、文化内涵。坚持通俗准确,讲解员、导游要掌握运用研究成果,用游客喜闻乐见的语言与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做到通俗不媚俗、大众不从众,严禁用野史替代史实,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应对展陈大纲、版式稿、讲解词、导游词审核把关。 (四)丰富游径利用方式。有效利用是文物主题游径发挥价值、产生效益的实现路径。鼓励形式创新,可依托游径开展“访文物知家乡”“触摸身边的历史”“文物打卡”“古迹寻根”等研学活动;可依托游径设计徒步、骑行、自驾、露营等游览方式;可结合游径开展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民俗展演、体育赛事等特色活动。鼓励业态创新,依托文物游径,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乡村遗产酒店、特色民宿、夜间经济、老字号传统技艺体验等新型业态,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本地居民就业创收,以现实效益激发群众保护动力。鼓励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可视化互动展示、沉浸式体验,以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呈现方式,增强文物主题游径的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建成人文游径、智慧游径、快乐游径。鼓励传播创新,建立标识统一、风貌协调、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主题游径视觉识别与导览系统,强化文化赋能,塑造地域文化品牌,打造本土文化标识。 (五)统筹保护开放利用。加强保护管理是文物主题游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保护第一,正确处理好保护、开放和利用的关系。坚持安全为先,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明确文物安全责任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文物安全。坚持适度开放,根据《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规范》,测算游客承载量,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确定开放区域、内容、方式,做好开放服务。坚持合理发展,鼓励通过建设文物主题游径,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整治不协调景观,延续历史风貌。设施建设应依法依规、合理选址、规模适当、外观协调,杜绝拆真建假、拆旧建新、贪大求洋、喧宾夺主。坚持完善制度,在资源要素开放基础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完善文物开放利用法律法规、配套政策、标准规范、操作指南,系统稳定推进文物开放利用,统筹好安全与发展。 三、工作安排 (一)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国家文物局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立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与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好衔接,明确牵头省份,指导开展试点建设工作。相关省级文物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加强资源联动,确立游径路线,共同推进游径建设。对于涉及自然保护地的主题游径,应符合自然保护地的相关规定要求。游径建成后,向社会发布中国文物游径名录、编绘中国文物游径地图。“十四五”时期试点建设3—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 (二)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鼓励相关区域省级文物部门主动谋划游径主题,制定建设方案,建立合作机制,合力推进工作。鼓励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建设省域文物主题游径。 (三)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各地县级文物等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国家文物局统筹负责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与财政、自然资源部门加强政策对接,与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商务、林草、中医药等部门加强资源融合。日常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省级文物、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开展区域性和省域内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与财政、自然资源、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市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二)明确责任分工。文物部门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梳理本行政区域内文物资源,形成文物资源清单及简介,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使用人和参与文物游径建设工作相关机构宣讲政策法规,提供文物价值阐释等专业指导,加强监管与服务。协调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政策对接,协调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商务、林草、中医药等部门加强资源供给,推动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纳入游径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动文物游径参与国内外主要旅游交易展会及相关旅游推广活动,指导旅游企业规范参与文物主题游径策划、运行等工作,支持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经营者为文物主题游径提供平台服务。发展改革部门通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文物主题游径相关设施建设项目。 (三)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支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做好文物保护、环境改善、旅游服务基本保障和游径宣传推广。鼓励纳入游径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符合条件的展示陈列项目可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符合条件的服务设施改善项目可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方式投入资本、技术、创意,全过程参与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利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旧厂房等存量房产、土地或生产装备、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可在5年内保持土地原用途、权利类型不变。鼓励将文物主题游径纳入当地促进消费政策范围,吸引人民群众走进古迹,感悟历史,留住乡愁。 (四)做好总结推广。各省级文物部门应认真组织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提出政策建议,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年度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情况及下一年工作计划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与十佳案例推介活动,发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典型做法、先进经验。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5月4日
lg
...
金融界
2023-05-07
中央财经委员会: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
go
lg
...
据新华社,
习近平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lg
...
金融界
2023-05-05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go
lg
...
习近平
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2023-05-05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 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go
lg
...
习近平
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lg
...
金融界
2023-05-05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 防止脱实向虚
go
lg
...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
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lg
...
金融界
2023-05-05
习近平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go
lg
...
据新华社,
习近平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lg
...
金融界
2023-05-05
米尔肯会议上的疑问:到底投资不投资中国?
go
lg
...
说,中国正在发生 "真正的重置",现在
习近平
已经获得了历史性的第三个国家领导人任期,并选择了他的新领导团队。 "过去三年中发生的事情当然是令人失望的。我们直接感受到了这种影响,但这确实被视为一种暂时的反常现象,"胡说。"因此,现在我们正回到一个更正常、更长期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中国有一个支持增长、支持私营部门和支持技术的长期记录。" 并非每个与会者都对中国和卷土重来如此乐观。 "中国仍然有它的潜力,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太复杂了,我们现在无法看清它,"一位来自美国大型养老基金的与会者告诉日经亚洲。"这很不幸,但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 另一位来自美国的投资者称,周一的中国问题小组是一种 "宣传",目的是向外国投资者灌输信心。 "当然,这在纸面上听起来很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全是阳光和玫瑰,"这位人士说。 中国在上个月末大大扩展了反间谍立法的范围,限制了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转移,使人们担心中国会加强对外国个人和公司的镇压。 小组成员张懿宸是中信资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四届委员,他被问及中国政府加强对外国企业数据控制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看看美国的TikTok就知道了。" 与中国脱钩,或者至少使供应链多样化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似乎是许多西方公司的方向,因为美国制定了政府激励措施,如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的半导体补贴。 胡祖六说,尽管一些脱离中国的多样化是 "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可取的",因为有助于企业和行业建立一个更具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但这不同于脱钩,这是一个由 "对商业一无所知 "的政治家推动的概念。 半导体是与中国脱钩趋势的先锋,美国正在扩大其国内制造能力,并限制对中国的相关技术出口。 但将中国从芯片供应链中切断是 "有问题的 "和 "错误的",胡在场外告诉日经亚洲。 "在短期内,中国可能会陷入困境。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将实现自给自足,"胡说。"这意味着英特尔、AMD、三星、英伟在和台积电将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这将削弱利润率和研发。因此,它给这些美国公司在10年、20年后是否仍然拥有最尖端的技术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一些投资者认为,脱钩使中国更有吸引力。 "全球大部分经济,尤其是西方国家,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同步,而现在这显然正在降温,"张懿宸说。"但是中国,另一方面,因为COVID,因为贸易战和所有这些,中国处于周期的不同点。" 他说:"中国没有通货膨胀,利率实际上正在下降,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这将是西方国家不相关回报的最大来源。" 张懿宸的观点得到了桥水基金联合首席投资官卡伦·卡尔尼奥尔-坦布尔的赞同。 "对于在座的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现实是我们的投资组合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卡伦·卡尔尼奥尔-坦布尔周一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小组会上说。"中国是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最大的多样化来源。" 她说:"冲突越是激烈,中国实际上就越是......有自己的宇宙,有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此,我认为,多样化的好处将继续吸引人们,因为你还能把你的资本放在哪里,获得不同的东西?" 完全脱钩,可能不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寻求的方向。 "我从中看到的是,中国并不想自我隔离。他们实际上认为有必要与美国、与(七国集团)的所有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周一的会议开幕式上说。 她指的是她最近与中国新任总理李强和北京新领导层其他成员的会晤。 米尔肯研究所首席全球战略家凯文·克洛登在周一下午的小组讨论中,就全球供应链现代化的话题发表了讲话。 "值得记住的是,完全脱钩并不对世界有利,"他说。"这对中国没有好处,对美国没有好处,对欧洲没有好处,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lg
...
加美财经
2023-05-04
中国修改征兵法为冲突作准备,重点征召经验丰富的士兵和精通技术的学生
go
lg
...
》,明确了军人享有的福利。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敦促中国公民尊重军人。
lg
...
加美财经
2023-05-02
加强粮食安全!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增加大豆产量,未来需求持续下降成主要问题
go
lg
...
的最新举措。与之前几代中国领导人一样,
习近平
将中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视为国家安全问题,而大豆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商Sitonia Consulting的联合创始人兼市场研究总监Darin Friedrichs说:“食品安全变得更加重要。当涉及到玉米、小麦和大米等基本谷物时,它一直很重要。但是现在,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延伸到了大豆上。” 去年,根据当地农业局的建议,中国农民在种植常规玉米作物的同时种植了大豆,但一些人在大豆上使用的除草剂杀死了玉米。 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平衡涉及粮食生产的各种需求。如今中国超过80%的大豆消费依赖进口,这些采购集中在以巴西和美国为首的几个关键国家。中国政府表示,从动物饲料到食用油,中国玉米的自给率很低,这被视为一个严重的弱点。在小麦和大米等主食方面,中国总体上能够自给自足,尽管小麦进口一直在飙升。 为了使计划奏效,政府需要大豆价格高到足以吸引种植,但又要便宜到足以吸引大豆压榨商从当地农民手中购买。然而,截至今年4月,进口大豆比国产大豆便宜20%以上。由于猪肉生产商的国内需求疲软,大豆压榨商甚至在加工进口大豆方面也一直难以盈利。 中国去年生产出来的多余大豆很难找到市场。由于2022年大豆产量飙升逾20%,国内大豆价格自收获季节以来下跌了15%,目前仍处于低位。政府将价格下跌归咎于国内产量高于预期和需求疲软。 由于政府的储备预计已于4月结束,未来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每种植一公顷大豆就意味着更高产的玉米作物种植减少,从而需要更多的进口。 中国的大豆产量平均为每亩130公斤(0.07公顷),远远低于美国或巴西的产量,而同样大小的一块玉米的产量为430公斤。中国政府正与不同地区合作开发大豆品种,希望以此提高生产率,但要实现具有竞争力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lg
...
白兔捣药秋复春
2023-05-01
格上宏观周报:美联储5月加息在即,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
go
lg
...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
主持会议。重点如下: 1、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2、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3、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4、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5、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6、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7、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8、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9、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10、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新闻四:央行公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数据!利好袭来! 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48.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78万亿元。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少增946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末高2.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65万亿元,同比多增2.69万亿元。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5.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15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比上年末高5.6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72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16万亿元,同比多增7771亿元。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季度增量创新高 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各项贷款高1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06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季度增量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2023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38万亿元,同比多增8236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29亿元,同比增长16.5%;助学贷款余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21.2%。 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一季度增加514亿元。 四、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2余额2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9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19和7.47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09、6.26和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32.1%和53.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比年初增加51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年初增加3113亿元。 五、涉农贷款增速持续增长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87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 2023年一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5.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017亿元,同比多增276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末高3.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4356亿元,同比多增1552亿元。 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 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3%,比上年末增速低0.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718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6.3%。 2023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4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 七、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力度较大 2023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15.08万家,获贷率445.9%,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 八、住户经营性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7.48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6亿元。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高6.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78亿元,同比多增3480亿元。 5、下周重要事件 1)中国:3月国内信贷数据; 2)美国:4月PMI数据,5月美联储利率决议; 3)欧盟:4月PMI数据,3月失业率数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3-04-30
上一页
1
•••
338
339
340
341
342
•••
43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欧美风投走访中国后得出“不可投资的”西方资产清单
lg
...
美联储新任理事“语出惊人”!金价暴涨62美元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美国政坛“黑天鹅”正在逼近!特朗普发出重大警告
lg
...
多头又发力:黄金再创历史新高直逼3730!ETF持仓释放重大信号
lg
...
黄金刚刚突然大爆发!金价大涨近3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