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亚
盛
医药
:获FDA许可进行lisaftoclax相关临床试验
go
lg
...
亚
盛
医药
港交所公告,公司获得美国FDA的许可,允许进行lisaftoclax (APG-2575)针对过往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的全球注册3期临床试验
lg
...
金融界
2023-08-07
金融界“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活动走进上海 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新增15名成员
go
lg
...
威生物、泰格医药、平安健康、乐普医疗、
亚
盛
医药
、汇纳科技、华东医药、广汇汽车、海立股份、上海临港、环旭电子、东方明珠、逸仙电商共15家上市公司成为联盟成员单位。联盟成员在现场发起了夏季空调提高1℃”活动倡议,得到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 投资者如何通过企业ESG信息了解企业发展潜力? 在“双碳”政策落地以及科技创新赋能的双重推动下,ESG信披已经成为了当今的大热话题。金融界副总裁卢雨迅在代表主办方致辞中指出,ESG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两者之间关系不可分割,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恰恰是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增加企业价值的关键。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在现场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与ESG报告的披露率成正相关,在百亿市值以下的企业中,ESG相关报告的企业仅为22%。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市值门槛的逐步提升,这一披露率也逐渐攀升。由此表明,ESG报告正逐渐成为高市值、好公司的一个必备条件。 但当前,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ESG生态尚未现雏形。随着未来更多政策的出台,整个市场必将更为广泛地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暂且“无序”的背景之下,ESG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两者的“必备”属性要如何相辅相成、有效结合?ESG理念要如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融合,更好的宣扬公司价值观、展示公司可持续发展潜力? 基于以上困惑,卢雨迅表示:“当下正是各方积极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时期。金融界作为在行业中最早关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与评价的媒体,我们愿意邀请各方力量,搭建平台,凝聚共识,高效对接,从产、学、研、资各方面推动务实交流,真正赋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ESG工作。 图为卢雨迅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郁波在致辞中亦表示:“今天ESG话题确实是非常热烈的话题。我国在2003年就倡导上市公司进行IR管理,ESG理念的萌芽甚至可以追溯至1993年的《公司法》,但真正把ESG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和重视程度则是近来,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ESG报告披露的队伍里,带动了更多的市场主体对ESG的重视。在投资者眼中,怎么去选择一家好的上市公司,ESG成为其中的一个衡量指标,这才是它具有的特殊意义。” 图为侯郁波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企业面对碳挑战: 应不畏艰难,发挥影响力 如上所述,当前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ESG理念也尚在襁褓之中。ESG披露数据规模庞大、格式多样、形式不统一,涉及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数据搜集和维护的难度较大,对此,邱慈观教授从企业碳挑战——碳披露、碳中和标准讲述了ESG的标准与策略。 邱慈观教授坦言:“我应该是目前全中国从事ESG研究最久的人。从2006年便开始在海外从事ESG研究,2013年回到上海的时候,当时全中国基本上没有人谈到ESG,彼时在课上跟我的MBA、EMBA学生讲ESG的时候,学生都用质疑眼光看着我,几乎要被他们从台上赶到台下,这是十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如今十年过去,一切都悄然生变。” 图为邱慈观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邱慈观谈到,目前大概有30%的上市公司有披露ESG(可持续发展)证书。虽然上市公司对ESG披露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关键指标的披露仍然是不足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指标是温室气体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披露比例,国内上市公司5000家披露比例只有5.3%,这个数字可以与国际情况相比相差甚大。更糟糕的是,对于价值链二氧化碳的披露,国内披露比例低于0.1%,国际上披露是20%。 当下,国家建立了“碳中和”的目标,而“碳中和”标准在国际上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明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先按照国际上企业净零标准为自己制定一个碳中和的目标,包括制定短期的科学碳目标、长期的科学碳目标、超越价值链的减缓行动和对于不能以自然消减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利用一些方法让它能够融合这四个关键要素。 最后,邱慈观提到,对于企业面临的谈碳挑战,要期勉企业不畏艰难,发挥影响力,迎向未来! 迎来国内ESG投资元年是上市公司的机遇 从投资机构角度谈,陈添奕认为:“最近几年ESG发展有目共睹,也相信ESG在国内会迎来黄金时段,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企业披露意愿愿意参与企业践行中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相信今年或者未来三五年是国内ESG投资的元年。” 图为陈添奕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陈添奕还提到,数据安全问题也是ESG非常重要的指标和话题,数字化本身目的是为了降低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当跟减碳目标相结合之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绿色化的目标,所以是非常天然的孪生兄弟,彼此之间就是相互融合补充不足的事。 胡光则分享了对ESG标准的探讨和境内外上市公司ESG披露的比较。他还特别指出,ESG披露对上市公司能够带来的好处包括:一是助力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吸引投资者;三是提升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四是增加客户的粘度;五是有利于国际合作,固链强链。 图为胡光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从企业战略角度,张翼飞以复星国际的实际案例分享了上市公司如何做好ESG工作的经验。他称:“过去六、七年,我们参与了很多国际评级机构的评分,MSCI ESG评分每年有提升,一直到目前的AA。ESG的每个评分体系其实给了我们一把尺子,告诉我们怎么往下走。我们一项项看得分差距在哪里,不断调整企业的努力方向。正是在这样的倒逼机制下,我们能够不断改进,快速提升。” 张翼飞还表示:“ESG披露和评价指标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是很多企业用自己的血泪总结出来的,因此,做好ESG工作归根到底要去整合自己企业业务及ESG相关的各方面资源,让它更适应全球发展需求,只要坚持,它终会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图为张翼飞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上海站活动上的发言 壮大ESG交流平台 发起“夏季空调提高1℃”色环保公益活动 在开放式讨论环节,围绕“ESG类报告披露,能否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什么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有效途径?”两个话题,环旭电子董事会秘书史金鹏、上海临港董事会秘书金莹、广汇汽车证券事务代表兼董事会办公室副总经理董昊明、华宝基金创新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咏青等展开了热烈交流,既分享了ESG的实践、投资方面的心得,也提出了建议想法,提出了希望、方向。 金融界上市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邢静在现场分享时指出,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成立之后,将围绕“ESG披露、ESG评价、ESG投资”三方面,助力上市公司更加有效地开展ESG相关工作。 联盟成立以及扩容后的第一个重磅活动,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联合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共同发起了“夏季空调提高1摄氏度”倡议。根据国家电网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实验数据表明,一栋八层、1万平米的办公楼,使用中央空调,温度调高1℃,日间、晚间12小时平均功率分别降低17.68%和25.96%,整栋大楼分别省电67.8度和71.04度。以一个夏季90天计算,该大楼共可节约1.2万度电,相当于减排12吨二氧化碳。如果按照家庭常用的1.5匹空调进行测算,温度提高1℃,一台空调24小时约可节省4.5度电,一个夏季减排约108千克碳。金融界董事长助理、上市公司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虽然调高空调1摄氏度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节约的能耗和减少的碳排量相当可观。因此我们共同倡议上市公司群体积极行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正确使用习惯,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理念。金融界愿意积极传播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本次活动得到了复星国际、林清轩、上海贵酒的大力支持。
lg
...
金融界
2023-07-02
亚
盛
医药
-B:耐立克®在中国拟获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go
lg
...
2023年5月31日,
亚
盛
医药
-B(06855.HK)宣布,公司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曾用名耐克替尼;商品名:耐立克®)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被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治疗既往经过一线治疗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 这是耐立克®第二次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此前于2021年3月,该品种首次获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和 ╱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患者。此外,耐立克®已获得两项CDE授予的优先审评资格。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31
ASCO大会召开在即 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催化
go
lg
...
相关创新药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
亚
盛
医药
以及百利天恒等。
lg
...
金融界
2023-05-17
亚
盛
医药
任命朱益飞先生为首席商务官,加速商业化进程
go
lg
...
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生物医药企业——
亚
盛
医药
(6855.HK)今日宣布,朱益飞先生即日接替祝刚先生担任首席商务官一职,全面负责公司商业化运营,并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杨大俊博士汇报。祝刚先生计划于2023年9月退休,过渡期间他将作为公司顾问协助杨大俊博士和朱益飞先生共同推进商业化进程。 朱益飞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医药领域深耕20余年,拥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 ,先后在西安杨森、百济神州、齐鲁制药集团、天境生物担任商业化核心高管,涉及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皮肤、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同时在血液肿瘤领域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曾经负责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治疗领域的商业化布局。他在跨国公司、本土药企及创新药公司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建立扩大商业化团队、推动商业化战略实施方面成绩斐然。
亚
盛
医药
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耐立克®首战告捷,交出首份完整财年的靓丽业绩。在此,我们非常感谢祝刚先生在以上商业化进展中做出的具有开拓性的贡献。他自2020年加入亚盛,带领公司从0到1建立商业化团队,并在耐立克®上市的元年实现开门红,验证优秀的商业化能力。我们再次致以衷心感谢,并祝他一切顺利! 未来如何扩大产品的商业化、进一步提高产品可及性的命题,将公司推进到全新的关键发展阶段。朱益飞先生职业生涯横跨跨国药企、本土药企及创新药企业,在商业化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和深厚的积淀。我们相信朱益飞先生的加入,是
亚
盛
医药
扩大商业化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一步,将进一步垒实公司在血液肿瘤流域的商业化实力,并推动从biotech向biopharma成功跨越,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使命,造福更多患者。"
亚
盛
医药
首席商务官朱益飞先生表示:"
亚
盛
医药
是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并真正具有全球创新实力,公司丰富的产品管线均具备‘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潜力,未来整体发展值得期待。特别是作为国内独家品种的首个商业化产品耐立克®的发展潜力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更令人兴奋的是,耐立克®以合理价格成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未来可惠及更多患者。我十分荣幸加入
亚
盛
医药
,非常期待与公司优秀管理团队合作,共同推动耐立克®的加速放量以及公司商业化进程,为亚盛的biopharma之路做出贡献。"
lg
...
美通社
2023-04-03
港股生物医药股走强 诺诚健华涨近6%
go
lg
...
-B(02256.HK)涨2.99%、
亚
盛
医药
-B(06855.HK)涨1.66%。
lg
...
金融界
2023-03-28
亚
盛
医药
公布2022年度业绩:耐立克®销售强劲,向Biopharma稳健迈进
go
lg
...
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生物医药企业——
亚
盛
医药
(6855.HK)今日公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原始创新"与"全球创新"的理念,在商业化、临床开发及企业发展等方面均获得里程碑式进展。其中,公司首个上市产品耐立克®(奥雷巴替尼)作为国产重大创新药代表,在今年1月获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大幅提升用药可及性,放量可期。 2022年是
亚
盛
医药
开启商业化的元年,业绩实现稳健增长,耐立克®商业化收入展现巨大潜力。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获得大幅增长,录得收入人民币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2%,主要来源产品销售及商业化合作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从耐立克®获批上市至2022年12月31日,该产品实现累计含税销售额为人民币1.82亿元(经审计含增值税金额)。同时,公司现金流持续获得改善,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约为人民币15亿元。2023年1月,公司成功完成融资,货币资金现约为人民币18.8亿元(截至报告日)。 获纳入医保耐立克®商业化再提速,全球开发捷报频传 作为中国目前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
亚
盛
医药
核心产品、原创1类新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耐立克®填补了国内临床空白,打破了携T315I突变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此前无药可医的生存困境,具有重大价值。从耐立克®获批上市至2022年12月31日,该产品实现累计含税销售额为人民币1.82亿元(经审计含增值税金额)。2023年1月,耐立克®作为国家重大创新药代表,获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将得到极大提升。
亚
盛
医药
持续加速推进耐立克®的商业化落地。目前,公司已成功组建一支在血液肿瘤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商业化团队,并与信达生物深度合作,共同进行耐立克®在国内肿瘤领域的商业化推广。在双方合作推动下,已与117家经销商形成合作,覆盖177家DTP药店、800多家医院。同时,该产品已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明确推荐,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为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亚
盛
医药
正加速耐立克®的完全批准上市。其用于治疗一代和二代TKIs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的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有望让更广泛的CML患者获益。 耐立克®的国际影响力也获得持续提升,并展现出极大的临床探索潜力。耐立克®的中国临床数据获两项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进一步验证了该品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CML领域的巨大治疗潜力,这也是耐立克®连续第5年获ASH年会口头报告;其海外研究结果也首次在会上公布并获口头报告,数据表明耐立克®有望克服ponatinib耐药,且在难治性CML和Ph+ ALL领域也具有较大治疗潜力。 坚守全球创新战略,差异化管线布局引领前沿 2022年,
亚
盛
医药
研发支出约为7.4亿元人民币。公司高效推进产品管线的全球化临床开发,现有9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加拿大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在"原始创新"与"全球创新"的理念指引下,
亚
盛
医药
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2项快速通道以及2项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同时还获得了16项美国FDA及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持续刷新中国药企的创新纪录,彰显公司卓越的全球化创新能力。 同时,公司始终坚持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布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拥有235项授权专利、600余项专利申请,其中约171项专利已在海外授权。 报告期内,
亚
盛
医药
在研品种的临床开发快速推进,特别是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产品管线已形成较完备布局,其他领域梯队管线动力十足。除了在国内填补治疗耐药CML临床空白的耐立克®,公司细胞凋亡管线重磅在研品种Bcl-2抑制剂APG-2575也进展迅速。报告期内,APG-2575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19项临床研究,其中包括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的关键注册II期临床试验,是全球第二、国内首个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且具有明确疗效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此外,APG-2575在中国新获多项临床试验许可,将在联合治疗领域展开多种探索,其中包括与公司另一细胞凋亡在研品种MDM2-p53抑制剂APG-115的联合。 值得一提的是,
亚
盛
医药
备受瞩目的全新品种—首个中国原研胚胎外胚层发育蛋白(EED)抑制剂APG-5918,在2022年正式进入临床阶段。该品种正在中美同步推进针对晚期实体瘤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是公司"中美双报"策略的又一重大成果。此外,该品种也将开启非肿瘤领域探索,在中国已获批开展针对贫血相关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深耕优势赛道,重点品种进展屡获国际认可 作为聚焦原始创新、在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中处于全球最前沿的公司之一,
亚
盛
医药
多个在研品种临床研究进展令人瞩目,频频亮相国际学术大会,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发实力与临床开发水平,并进一步验证多个重点品种"First-in-class"与"Best-in-class"潜力。 作为全球第二、国内首个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且具有明确疗效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在2022 ASH年会的口头报告中展现了该品种治疗r/r CLL/SLL强劲的单药和联合治疗潜力,其中联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高达98%。同时,公司在2022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展示的APG-2575治疗中国r/r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研究数据显示ORR达87.5%,进一步验证APG-2575在全球的"Best-in-class"潜力。 此外,
亚
盛
医药
更多在研品种如MDM2-p53抑制剂APG-115、FAK/ALK/ROS1三联络氨酸激酶抑制剂APG-2449、IAP拮抗剂APG-1387、Bcl-2/Bcl-xL抑制剂APG-1252等相关临床进展都在多个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公布,展现了
亚
盛
医药
的创新能力与临床开发实力。 加速迈向全球创新制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2022年,
亚
盛
医药
创下多个重大里程碑。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准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代表着全球产业基地的正式启用。
亚
盛
医药
全球产业基地按欧美和中国的cGMP要求完善并执行质量管理,将支持公司生产具有全球知识产权和全球市场潜力的创新药,进一步实现由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向全产业链企业的高质量转型。 2023年1月,
亚
盛
医药
成功公开配售新股融资约5.5亿港元,充分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近期,公司还获上海证券交易所纳入"首批新增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单",该调整自2023年3月13日正式生效。本次调整后,
亚
盛
医药
成为A股沪深两市港股通"双纳入"股票,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股票的流通量和流动性。
亚
盛
医药
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过去一年,公司又获得多项重大里程碑进展,意义非凡。最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的核心品种耐立克®作为国家重大创新药代表被纳入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极大地提升患者可及性。同时,耐立克®的强劲销售表现,为我们带来极大信心。此外,耐立克®完全批准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有望为更广泛的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耐立克®的成功源于
亚
盛
医药
对‘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使命的践行,即以患者的临床需求为起点,开发前沿疗法。公司多项临床进展也在2022年多个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屡获认可,展现全球创新实力 。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全球产业基地正式启用,进一步实现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跨越。同时,公司在新年伊始成功融资近5.5亿港币,将更好地助力公司运营。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推动耐立克®医保落地,不断提升该产品的可及性及临床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惠及更多患者。我们也将继续坚守全球创新战略,加快包括APG-2575在内的产品管线在全球层面的临床开发,始终致力‘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懈努力!" 关于
亚
盛
医药
亚
盛
医药
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19年10月28日,
亚
盛
医药
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55.HK。
亚
盛
医药
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前沿。公司已建立拥有9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抑制Bcl-2、IAP 或 MDM2-p53 等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抑制剂;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目前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耐药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核心品种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曾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并已在中国获批,是公司的首个上市品种。该品种还获得了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6项FDA和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以及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包括1项"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及4项"创新药物研发",另外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项。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
亚
盛
医药
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并与UNITY、MD Anderson、梅奥医学中心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领先的生物技术及医药公司、学术机构达成全球合作关系。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原创新药研发与临床开发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同时,公司正在高标准打造后期的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团队。
亚
盛
医药
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
lg
...
美通社
2023-03-23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危机不断发酵,多家上市公司回应,诺亚控股、云顶新耀有损失,加科思上演逃出生天
go
lg
...
团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保持正常。
亚
盛
医药
在港交所公告称有鉴于近期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被勒令关闭的事件,公司特此声明,公司自成立以来未曾与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发生过业务合作。此外,截止本公告日期,公司未在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有任何存款。
lg
...
金融界
2023-03-12
亚
盛
医药
:未在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有任何存款
go
lg
...
亚
盛
医药
在港交所公告,有鉴于近期美国硅谷银行被勒令关闭的事件,公司特此声明,公司自成立以来未曾与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发生过业务合作。此外,截止本公告日期,公司未在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有任何存款。
lg
...
金融界
2023-03-12
亚
盛
医药
获纳入沪港通,3月13日起生效
go
lg
...
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
亚
盛
医药
(6855.HK)今日宣布,公司获上海证券交易所纳入"首批新增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单",该调整自2023年3月13日(周一)正式生效。此前,
亚
盛
医药
已获纳入深港通下港股通,本次调整后,公司将成为A股沪深两市港股通"双纳入"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发布的《关于沪港通标的范围扩大后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首次调整的通知》显示,此次调整源于《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证发〔2023〕53号)的有关规定。此前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旨在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持续推动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此次是沪深港通股票标的范围扩容后的首次调整,同时代表
亚
盛
医药
继2020年12月28日纳入深港通股票名单后,进一步打开面向中国大陆机构投资人的渠道。 根据新调整的标准,符合条件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将被纳入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对股票稳定性、流动性均有一定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公司自身产品管线实力、业绩成长性和市场前景必须经得起考验。 成为沪港通标的是对
亚
盛
医药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知名度及影响力的肯定,也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对流通量、流动性产生正面作用。 作为港股市场原创小分子新药第一股,
亚
盛
医药
自上市以来,始终坚持"原始创新"与"全球创新"两大战略,并实现首个商业化产品上市,不断攀升企业发展高峰。今年伊始,
亚
盛
医药
已创下多个重大里程碑,彰显了公司显著的创新研发、商业化能力以及资本市场对公司的高度认可。公司首个上市品种耐立克®今年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作为国产重大创新药代表,在医保局官宣文件中被重点提及。3月1日,耐立克®开出了首批"医保处方",标志着其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得到了切实提升。此外,
亚
盛
医药
在1月还成功公开配售新股融资约5.5亿港元,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
亚
盛
医药
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此次
亚
盛
医药
作为新政后首批新增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的18A企业,在公司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创新实力及发展前景的认可与信心。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及提升股票的流动性,促进在资本市场获得良好表现。未来我们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市产品耐立克®的可及性,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同时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lg
...
美通社
2023-03-07
上一页
1
•••
28
29
30
31
32
•••
3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最新重量级表态!美财长贝森特:下轮中美贸易谈判料有“相当大的突破”
lg
...
【黄金收评】究竟发生了什么!?金价惊人巨震近78美元 接下来如何交易?
lg
...
外汇市场重大信号!美国政府停摆后美元怎么走?预测最准分析师这样说
lg
...
暴风雨将至?!美联储官员放“鹰”施压,金价创新高后暴跌近80美元
lg
...
中美突发!中国对美国提出严正交涉 向驻香港总领事提出“四不”要求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3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