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公募最新数据,在可测算部分中,公募与保险等机构的“子弹”可能并没有想的那么多。截至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已经达到30.8%的历史新高,假设年内比重提升至35-40%(基金名称不带“港股”的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考虑到当前主动偏股型基金1.5万亿元的整体规模,后续空间约750-1,500亿港元。险资部分,假设权益占其资金比例提升至15%且港股占权益比例提升至20%,同样考虑新增保费,我们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来源于中金公司20250428《中金:公募买了多少港股?》) 招商证券表示,从细分行业来看,南向资金的购买行为呈现“哑铃策略”。春节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499亿港元,并且主要分布在科技(专业零售、软件服务、生物科技与汽车)和红利(银行与其他金融)两个方向。(来源于招商证券20250318《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ETF流出规模缩窄——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0318)》) 【短期市场波动下港股红利股息、估值优势凸显】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短期维度,港股红利股息、估值优势凸显,且市场环境也利于其表现。目前港股红利和A股红利之间的折价和股息率之差处于历史中位左右,即使考虑红利税后,港股红利板块的股息率仍有优势。结合市场环境看,短期美国关税政策或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修复或受到关税扰动,这或加剧市场波动。在此背景下,港股红利资产或仍表现稳健。(来源于国泰海通证券20250428《国泰海通策略:关于港股红利资产的三个问题》) 【中长期分红监管强化+低利率环境支撑港股红利资产表现】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中期维度来看,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叠加低利率环境下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港股红利仍具备配置价值。随着“新国九条”等政策的逐渐落实,我们认为A股乃至港股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持续性有望提高。同时,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对红利资产有较高的配置需求。当前红利资产的股息率相较于国债利率的配置性价比持续凸显,春节以来南下资金主要增配了银行、电信服务等行业的高股息资产。另外,近年来险资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更追求绝对收益的险资对于高股息类资产的配置需求也有望提升。(来源于国泰海通证券20250428《国泰海通策略:关于港股红利资产的三个问题》) 买红利,更多“聪明投资者”选择“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 高股息率:标的指数股息率同类领先,最新股息率达8.17%,居所有主流红利类指数前列。 估值“比价优势”凸显:港股估值相比于A股更低,安全边际更加充分。 3、稳定可预期的高水平分红:全市场首只“每月分红评估”的港股红利类ETF,一年可最多分红12次。自2024年7月以来连续10月分红,纳入此次分红在内,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每10份累计分红0.29元。 4、行业平衡、成份股聚焦:行业分布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优质高股息龙头。 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低利率背景下,跟随长期资金寻求配置线索,不妨关注“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股息收益相对确定,安全边际更充分,两融标的,玩法升级!更有联接基金(A:501305;C:501306)方便场外投资者7*24申赎、定投。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