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Web3 社交再起波澜 friend.tech、Telegram 等谁能成为下个现象级应用
go
lg
...
础设施的应用数量和种类增多(包括游戏、
元
宇宙
、NFT 市场、内容发布、媒体、社交应用等类别中的应用),用户可以带着自己的资产数据、身份以及社交图谱关系在多个 DApp 中「漫游」。 BBS Network:去中心化论坛 如果说 friend.tech、Lens 等像是 Twitter 那样的产品,那 BBS Network 就是一个「Web3 版」的 公众留言板(论坛),类似于贴吧、Reddit: 它由潜在的无数论坛组成,用户不仅可以自由创建论坛,决定论坛的主题、运营管理等,还可以发起或者参与任意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观点、创作内容。 总的来看,BBS Network 拥有四种角色:Developer(开发者)、Operator(运营者)、BBS owner(论坛所有者)、User(用户): - 开发者可以基于底层数据构建更符合用户体验的前端; - 运营者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 论坛所有者可以创建论坛(通过BBS.market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论坛); - 用户创作内容并对内容做出反应。 BBS Network 将所有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每一个帖子都被制作成 NFT,由用户进行买卖与收集,这样就通过 NFT 的形式将内容的所有权交还给创作者,从而完成对传统应用收益模式的更新。 总的来看,目前的 friend.tech、Lens 等的内容机制其实与传统内容平台并无本质区别,更多是加入Token模型的因素: 一方面将创作者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和创造力更直接地转变为一种现金流收入; 另一方面去除传统互联网「中介平台」的掣肘,使得创作者无需通过任何中心化平台或受到任何中心化平台的限制与「盘剥」(当然像 friend.tech 也有抽水)。 02 Telegram 的新尝试 Telegram 与以上所述的 Web3 原生社交项目相比,则可以视为另一条相反路上的尝试。 区块链世界向来缺乏真实的增量用户,这是公认的痛点和难点。头部CEX/DEX之外,像业内流量靠前的 Brave 等 Web3 项目虽然都号称千万日活,但在坐拥数以 8 亿计活跃用户的全球最大加密通讯软件 Telegram 面前,恐怕都难以相提并论。 而上文提到的 Lens、CyberConnect 等 Web3 社交项目自然更是不在同一个数量级,这种拥有广泛用户基础且足够开放的特性,也是 Telegram 相比许多原生 Web3 项目最大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自从 2018 年开始推出 TON 的Token融资计划以来,Telegram 也确实就一直在向加密项目和区块链靠拢。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Telegram 正在尝试基于其广泛的用户基础,试图完成从通讯协议到社交平台,最终成为超级应用的三级跳。 譬如近期的 Telegram 机器人,撑起了一条单独的赛道,各种新生的项目与仿盘不断涌现,其中 TON 基金会还在今年 8 月份上线了 Telegram Apps 应用中心,集成了 Telegram 当中各种各样的应用,从游戏、钱包到实用工具。 得益于 Telegram 客户端的开源特性、各种丰富的 SDK 和官方为开发者提供的完善的 Bot API,无数开发者可以自己创建各种服务机器人,并且自由的与官方应用程序公开竞争。用户已经可以很轻松的在 Telegram 上找到类似音乐、影视、图书和游戏等各种服务功能。 TON 基金会主席 Steve Yun 和 Telegram 首席信息官 John Hyman 在 TOKEN2049 也发表了「使用 Toncoin 将 Telegram 转变为 Web3」的演讲,表示目标是将 TON 集成到现有 Telegram 应用程序中,鼓励项目利用小应用程序作为用户层,以扩大影响力和采用率。 03 Web3 社交向何处突围? 其实回归根源的话,社交的本质上是个人价值的彰显,而在区块链的加持下,这种价值能够以金钱(Token)的形式直观表现——用户通过将自己的社交影响力金融化,以 Token 形式直接方式获得收益, 无平台等第三方抽成等问题。 这也是 NFT 一直与 Web3 社交媒体渊源颇深的核心原因——借助 NFT 非同质化的特性,完全可以映射一条条与众不同的创作内容,将其上链,从而用 NFT 作为 Web3 社交的基础载体。 就像上文提到的 Lens,它将单个地址的所有社交活动(Post、Follow、Comments、Mirrors 等)记录并铸造为 NFT,通过内容 NFT 化来确权,且 Lens 功能的可组合性与无须需可都是以 NFT 为中心,通过 NFT 的属性来保证该功能。 而底层协议就可以对每条 NFT 推文收费,帮助创作者在每次的查看、转发中直接获利,将内容创作者的小费或用户的支付形式Token化。 所以之前马斯克收购推特时,才会有那么多人期待他能使用狗狗币或其它加密货币实现推特的 Web3 化。 只不过「社交金融化」这条路到目前都还没有大规模走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去中心化与用户体验难以两全;用户基础与体量限制,增量迟迟找不到入口;玩法鲜有创新。 从这个角度看,Telegram 目前是最有希望的突围方向之一——Telegram 中账户与账户之间的社交场景本质上都可以插入金融化的功能,当然 Telegram 也是在这么做的: - Unibot 推出稳定币兑换功能,用户只需使用主菜单中的标准买入和卖出选项即可使用该功能; - 在 Telegram 上推出自托管钱包; - EthSign 与 TON 合作推出 EthSign 机器人,支持在 Telegram 内签署合同; - 加密支付解决方案 Wallet Pay 支持用户在 Telegram 界面向商家内支付比特币、Tether 和 Toncoin; - TON 引入加密消息传递功能,采用端到端加密,确保只有发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消息内容。 这也意味着将所有的金融场景(转账、交易、支付等)社交化,实现转账交易、资金流动、资产托管等社交+金融功能场景,叠加 8 亿的用户体量,想象空间巨大。 这也是 Web3 社交颇具想象空间的未来方向——在底层协议层面将支付、打赏、交易等结清算模块自动化、Token化,那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全新 Web3 社交图景。 END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3
解读Foresight Ventures投资的项目(三)
go
lg
...
在“链游和
元
宇宙
”这个赛道,Foresight Ventures罗列了下面几个项目: 1. Magic:ARB的链游平台,全流通市值排名为175 2. AGLD:以太坊生态,开发LOOT链,做全链游戏,全流通市值排名43 3. YGG:以太坊生态,去中心化游戏公会,全流通市值排名220 4. MC(Merit Circle):以太坊生态,从游戏公会发展到孵化器、风投基金和交易市场,全流通市值排名190 5. RLB(Rollbit Coin):以太坊生态,菠菜平台龙头,全流通市值排名529 6. HALO(HALOnft.art):BNB生态,提供
元
宇宙
中的可视化DID协议,全流通市值排名15 他选择的这些项目在我看来,有下面这几个特点: 1 大部分项目都是以太坊生态(包括第二层扩展) 这6个项目中,除了最后一个是BNB生态,其它全部都在以太坊或者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中。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在这个赛道目前以太坊生态(包括其第二层扩展)还是占主要优势。可以展望的是,如果第二层扩展平台发展得更顺利,未来更多项目或者平台会大概率在第二层扩展爆发。 2 覆盖的面较广 作者在这个赛道选取的项目覆盖的细分领域较广,包括平台、游戏公会、可视化DID协议。从这个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围绕游戏/
元
宇宙
发展起来的生态涵盖的细分领域是比较多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赛道目前都还不够完善,因此链游/
元
宇宙
这个赛道出现爆款的项目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3 项目基本以服务或者平台类型为主,没有一个具体的游戏项目入选 有意思的是,赛道是“链游”赛道,但是作者所选取的项目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具体的链游项目。作者选取的全部是围绕链游服务的项目或者支撑链游发展的平台或者公会。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这些项目中AGLD曾经是我关注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原本是计划发展成Loot的治理项目,AGLD作为治理代币。但在Loot上线后,它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我大概在几个月前看到项目方转型希望做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但至今没有太多新进展的报道。 对AGLD的这个转向,我持谨慎的态度。一是目前的第二层扩展平台实在太多了,竞争太过激烈;二是目前没有看到AGLD打算做的这个二层扩展平台与其它家到底有什么较大的比较优势。如果这样,即使做出一个第二层扩展其优势又在哪里呢? RLB这个项目比较特别,是个菠菜平台。对这个细分领域,很多人是抱有一定负面印象的,但我个人对它持中性态度,我反而认为在区块链生态中,它起码能够做到中心化平台不具备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另外,人性这个东西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未来也不会变,这个细分领域就是满足释放人性的。所以只要它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它就能颠覆传统的中心化平台,那它也值得被关注。 对现有的绝大部分DID类的项目,我一直存疑(虽然我自己也持有一些项目),为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现在绝大多数DID项目都发展成了半中心化,也即是说它们都希望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中通过引入中心化的元素来确定人的身份。我对这种不伦不类的方式不太看好。 其次,即便还有一些一直秉持去中心化做法的项目,大家的雷同点也太多,似乎看不到区别和差异。 另外,我也总感觉会不会目前的DID类项目没有真正抓到加密生态中的痛点,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可要可不要的,这导致它们没有一个能够火起来? 作者没有选任何一个具体的链游项目,这个做法值得我们注意。 坦率地说,我对目前存在的链游项目,尤其是一些老的,以P2E发家的链游项目也持谨慎态度。它们绝大多数似乎还没有找到能够继续扩展生态的思路。如果以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它们中大部分很可能会被淘汰。 参考链接: 《Foresight Ventures: 捕获百倍币之归零基金计划》: https://news.marsbit.co/20230927113254971974.html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3
从讲概念到出业绩 人形机器人的“春天”到了?
go
lg
...
期的呢? 从讲概念到出业绩 最近几年,
元
宇宙
、AI、人性机器人等板块都在短期内出现了巨大涨幅。但与大部分热点概念不同的是,人性机器人板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维持住了向上增长的趋势。 和上半年大热的AI做对比,AI受AIGC的驱动短短机个月整个板块涨超50%,但随后开始回调,年内涨超15%。而机器人板块基本没有回调,至今都是持续向上的趋势,年内涨超40%。 人形机器人走势强于其它概念,是因为人形机器人几乎可以确定,其量产时点渐行渐近,产业链公司将实质性获得利润,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换句话说,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完成从讲概念到出业绩的转变。 具体来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已经提到日程。特斯拉机器人作为领头羊,目前处于B样阶段,24年底有望开始小批量生产。而在国内,9月26日傅利叶智能公司发布消息,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已经开启了预售。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也即将带动了上游供应商的业绩。供应链上的核心公司给出了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积极指引。比如,拓普集团公司表示:“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项目要求自 2024 年一季度开始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初始订单为每周100台。为满足客户要求,公司需要本年度完成 4 套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形成年产10万台的一期产能,后续将年产能提升至百万台。” 从概念到落地,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痛点的突破。具体来说,机器人由运动模块、传感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三个关键技术模块组成。对于一般的传统机器人来说,只需要其中一种技术往往就能具备使用价值。比如,工业机器人主要侧重于运动控制技术,扫地机器人则侧重于导航传感技术。 而人形机器人则不然,它必须在应用场景上具备通用性,而不是特定场景下的单一任务。这样一来人形机器人就需要更高的技术集成和融合,需要对更大的数据集建模,也需要对语言和指令有更强大的理解力。但之前,AI数据和模型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且迭代速度很慢,人形机器人很难做到感知、决策与运控的高效结合。 但大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大模型正在从文本、语音、视觉等单一模态大模型向多种模态融合的通用AI方向发展。由此便可将语音、视觉、决策、控制等多方面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直接结合,全面提升机器人性能。由此,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运控也得到了有效结合。 那么,随着人形机器人的逐渐落地,哪些产业链环节值得重点关注呢? 人形机器人投什么? 参考2019年开始飞速发展的电动车,整车厂作为产业链价值最高的环节牛股频出。但除整车厂之外,壁垒较高、格局较好汽车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电池、隔膜、电解液等都跑出了大牛股。 回到人形机器人投资,人形机器人进入门槛高,需要较强的一体化软硬件能力且行业空间大,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人形机器人厂商自然也是重点押注标的。 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厂商中,特斯拉有着明显优势,其既具备机械硬件能力也在视觉感知、算法、虚拟仿真等软件方面领先优势明显。并且特斯拉汽车工厂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应用场景。 相比特斯拉这张“明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具备高附加值、高壁垒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或许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差机会。 按照东吴证券测算,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价值量占比依次为:核心控制系统占比39%、电机占比19%、减速器占比14%、行星滚柱丝杆占比9%、传感器占比3%左右。 从零部件价值链看,核心控制系统似乎是最值得投资的环节,但其竞争格局对零部件企业并不友好。核心控制系统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主要采用自研控制系统,其控制系统由自研FSD系统+D1超算芯片组成。在性能对比上,特斯拉自研的Dojo D1超级计算芯片在实际应用中,与业内其他产品相比同成本下性能提高4倍,同能耗下性能提高1.3倍,占用空间降低5倍。 相比之下,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附加值虽不及核心控制系统高,但投资机会可能更为确定。以电机为例,电机在人形机器人成本占比中仅次于控制系统达到19%,且主要机器人厂商以采购为主。更重要的是,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中也能够拉开一定的性能差距,以伺服电机为例,其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的心脏”,一般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处,为工业机器人提供精准的控制效果,头部厂商可依靠精准的控制效果形成竞争优势,进而获得确定的业绩增长。 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作为即将开放的明日之花,需要长期跟踪与关注,找到那些关键企业,等待巨大机会的降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2
Big Demo Day VII在香港数码港成功举行
go
lg
...
verse SuperApp 无缝地将
元
宇宙
融入日常生活的基础结构中。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个个体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凭借对
元
宇宙
转型的全身心投入,我们专门协助企业和机构突破界限,使它们能够将其营运、产品和服务扩展到 World@Meta 平台的多彩编织中。 第七届Big Demo Day的成功举办,为香港Web3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业内创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而在这场大型线下路演的活动中,来自全球的项目方、VC和媒体们在香港的市场上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链接,以及更多市场的曝光! 据悉,第八届Big Demo Day 将于 10 月在香港数码港举行,现已开通项目报名管道。欢迎大家报名:https://forms.gle/bsknEfiH3t3SXpKB8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2
一文读懂 Polygon(MATIC)和MATIC DAO
go
lg
...
出了各种项目,链游、DeFi、NFT、
元
宇宙
的用户更是屡创新高,目前大约70%的DeFi 项目都是在以太坊上运行的,全球更是有超过百万的DeFi 和以太坊钱包用户,用户暴涨给以太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以太坊只有一条链,所有的项目都要对等的跑在这条区块链上,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会引发拥堵。而以太坊TPS(每秒钟处理业务的数量)最高为15笔/秒,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以太坊区块链变得异常拥堵。例如当年大热的Crypto Kitties,因为游戏火爆,用户交易量一度占据了整个以太坊交易量的25%,直接把以太坊挤瘫痪了。 大家的交易都被堵在链上,为了能获得更快的交易速度,有些人便开始提高手续费(Gas fee),这样矿工会优选处理收费更高的交易。一来二去,大家都开始提高手续费来提升执行速度,结果以太坊的手续费就越来越贵。 此外,在2016 年THE DAO 项目遭遇黑客攻击,黑客盗取了约370 万个以太坊(Ether),最后以太坊不得不通过硬分叉来来挽回损失,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目前以太坊存在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a、交易吞吐量低,以太坊TPS(每秒钟处理业务的数量)最高为15 笔/秒,远远达不到用户的需求。 b、糟糕的用户体验,目前以太坊只有一条链,所有的项目都跑在这条链上造成了极大的拥堵,手续费(Gas fee)越来越高。 c、没有自治权,所有的项目都依赖于一个统一的网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团队都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希望开发出兼容以太坊的区块链来缓解以太坊的压力,同时还可以继续使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这其中就包括polygon。 Polygon 旨在围绕以太坊区块链来做加法,目的是为了帮助以太坊把生态做强做大,而非取代以太坊,也可以被称为以太坊的帮手。 二、Polygon & MATIC 简介 Polygon & MATIC 是由三个印度年轻人创立而成,Polygon 的使命愿景是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大规模采用Web3.0 技术的区块链生态系统。 Polygon 是一个建立在以太坊上的Layer2 扩展解决方案上的公链,和以太坊比起来,polygon 的速度、可扩展性、可用性和gas 费都更加有优势。现在Polygon上部署的智能合约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太坊。以太坊的交易速度为15TPS,Polygon 的交易速度达到了7200TPS。从单日交易量看,Polygon 现在每天有500多万笔,而以太坊只有120 万笔左右。反映在成本上,Polygon 的交易手续费只有以太坊的0.01%。目前,Polygon 上已经生成了1.3 亿个地址,达成了18 亿笔交易,平均每天帮以太坊用户省下1.5 亿美元交易费。 Matic 是Polygon 区块链上的原生代币,在Polygon 链上所有操作都需要支付Matic 代币作为的Gas 费,每笔Gas 约需要等值$0.01-0.02 美元左右的MATIC代币。2019 年4 月发行,全球共识度非常高,用户数量非常庞大,长期位列全球10 大热门主流加密货币行列。未来上涨空间巨大,有望成为下一个以太坊级别的明星代币。 三、Polygon & Matic 币的未来前景 Polygon 属于目前最备受瞩目的Layer2 解决方案,亦是链上应用吸收能力最强的方案之一,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对于开发者们,或是DApp、智能合约等项目而言,Matic 无疑提供一个相当友好生态环境,而这也就大大地提升Polygon 平台的可用性。 像是根据Polygon 官网资料所示,Polygon 平台上目前已拥有超过37,000 个DApp 应用程式。 而这些应用程序自然就包含了像是DeFi、GameFi、NFT 等项目,那既然这么多可应用的项目,都搭建在Polygon 平台当中,那想必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用户进入到Polygon 平台,加上Polygon 具备的交易效能与低廉的交易费用,自然让平台的用户参与数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不得不说,关于Polygon 的未来前景,感觉就十分具有发展的潜力,而这也自然可以带动Matic 币价的涨幅。 四、MATIC DAO 概述 为了让更多人使用Plygon 和持有推广MATIC 币,Polygon 团队成立不同的去中心化组织(DAO),在技术应用和社区推广等方面打造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MATIC DAO 是由印度众多Polygon & MATIC 信仰者共同发起,其使命价值观: 为普通加密货币玩家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长久的平台,帮助不懂技术的普通玩家进入Web3.0,在Polygon & MATIC 中创造财富。 MATIC DAO 完美融合MATIC、DEFI、DAO 三大优势,用MATIC 质押挖矿产出MATIC,释放完质押额2 倍后,需重新质押挖矿(小循环),也可以通过社区布道的方式加速挖矿速度。万一矿池挖完了,自动启动DEFI 补贴机制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后,合约重启,所有新老玩家又开始重新质押挖矿(大循环)。双循环双涡轮驱动,安全、稳定、长久、生生不息。 MATIC DAO 现在刚处于初始公测阶段,就迅速获得了广大MATIC 币爱好者的认可和信赖,现在印度、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少MATIC 币爱好者都在积极参与。特别是那些长期看好MATIC 币的信仰者,不仅可以通过DAO 的模式优势拿住手中的MATIC 币,不被波动变化的短期行情洗下车;还可以通过质押和布道的方式不断的增加手中的MATIC 币,相信未来MATIC DAO 会越做越好,也会有更多MATIC 币爱好者在MATIC DAO 中创造财富收获财富。 五、MATIC DAO 优势 1、采用MATIC 币作为布道标的,Polygon 公链应用广泛、可拓展性强、速度快、Gas 费低等优势必定会促使MATIC 币价格不断上涨,同时项目发起方也不用担心MATIC 币的市值管理。在下一波牛市中MATIC 币很有可能会涨到50U/枚以上,保守会涨到10U/枚,这样所有参与者都能赚钱。 2、零泡沫、安全、稳定、长久:所有互联网金融项目的死穴就是泡沫无法消除,MATIC DAO 采用矿池万一挖完了,自动启动DEFI 补贴机制,进行清算补贴,清算完毕后,合约重启,科学消除泡沫,彻底解决行业泡沫痛点,实现安全稳定长久赚大钱。 3、多重补贴保护机制,不伤人脉:以往金融项目一旦崩盘,都是最后参与者买单,甚至血本无归,布道推广者也大伤人脉。MATIC DAO 全球首创福利合约和DEFI 补贴机制,让后面参与的玩家有可能赚更多,只要MATIC 币上涨,所有参与的玩家都赚钱,真正做到没人垫底,不伤人脉。 4、重启机制、生生不息:所有的项目都会从生到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很多投资者参与一个项目、只想项目生时的收益,不想项目死时的风险,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时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投资心理。MATIC DAO 提前告知所有参与者潜在风险和重启规则,万一矿池挖完了就会立即启动福利合约和DEFI补贴机制进行补贴清算,然后合约重新启动,生生不息。长线布局主流币才是王道:用过往的经验总结,千倍币、万倍币可遇不可求,唯有认真分析代币背后的应用逻辑和商业价值,长线布局有潜力主流币,不断增加手中的筹码,在牛市来临的时候才能赚大钱。 参与MATIC DAO 将是在下一轮币圈牛市来临之前,获得百万枚MATIC 的绝佳选择!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2
一文读懂Polygon(MATIC)和MATIC DAO
go
lg
...
出了各种项目,链游、DeFi、NFT、
元
宇宙
的用户更是屡创新高,目前大约70%的DeFi 项目都是在以太坊上运行的,全球更是有超过百万的DeFi 和以太坊钱包用户,用户暴涨给以太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以太坊只有一条链,所有的项目都要对等的跑在这条区块链上,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会引发拥堵。而以太坊TPS(每秒钟处理业务的数量)最高为5 笔/秒,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以太坊区块链变得异常拥堵。例如当年大热的Crypto Kitties,因为游戏火爆,用户交易量一度占据了整个以太坊交易量的25%,直接把以太坊挤瘫痪了。 大家的交易都被堵在链上,为了能获得更快的交易速度,有些人便开始提高手续费(Gas fee),这样矿工会优选处理收费更高的交易。一来二去,大家都开始提高手续费来提升执行速度,结果以太坊的手续费就越来越贵。 此外,在2016 年THE DAO 项目遭遇黑客攻击,黑客盗取了约370 万个以太坊(Ether),最后以太坊不得不通过硬分叉来来挽回损失,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目前以太坊存在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a、交易吞吐量低,以太坊TPS(每秒钟处理业务的数量)最高为15 笔/秒,远远达不到用户的需求。 b、糟糕的用户体验,目前以太坊只有一条链,所有的项目都跑在这条链上造成了极大的拥堵,手续费(Gas fee)越来越高。 c、没有自治权,所有的项目都依赖于一个统一的网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团队都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希望开发出兼容以太坊的区块链来缓解以太坊的压力,同时还可以继续使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这其中就包括polygon。 Polygon 旨在围绕以太坊区块链来做加法,目的是为了帮助以太坊把生态做强做大,而非取代以太坊,也可以被称为以太坊的帮手。 二、Polygon & MATIC 简介 Polygon & MATIC 是由三个印度年轻人创立而成,Polygon 的使命愿景是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大规模采用Web3.0 技术的区块链生态系统。 Polygon 是一个建立在以太坊上的Layer2 扩展解决方案上的公链,和以太坊比起来,polygon 的速度、可扩展性、可用性和gas 费都更加有优势。现在Polygon上部署的智能合约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太坊。以太坊的交易速度为15TPS,Polygon 的交易速度达到了7200TPS。从单日交易量看,Polygon 现在每天有500多万笔,而以太坊只有120 万笔左右。反映在成本上,Polygon 的交易手续费只有以太坊的0.01%。目前,Polygon 上已经生成了1.3 亿个地址,达成了18 亿笔交易,平均每天帮以太坊用户省下1.5 亿美元交易费。 Matic 是Polygon 区块链上的原生代币,在Polygon 链上所有操作都需要支付Matic 代币作为的Gas 费,每笔Gas 约需要等值$0.01-0.02 美元左右的MATIC代币。2019 年4 月发行,全球共识度非常高,用户数量非常庞大,长期位列全球10 大热门主流加密货币行列。未来上涨空间巨大,有望成为下一个以太坊级别的明星代币。 三、Polygon & Matic 币的未来前景 Polygon 属于目前最备受瞩目的Layer2 解决方案,亦是链上应用吸收能力最强的方案之一,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对于开发者们,或是DApp、智能合约等项目而言,Matic 无疑提供一个相当友好生态环境,而这也就大大地提升Polygon 平台的可用性。 像是根据Polygon 官网资料所示,Polygon 平台上目前已拥有超过37,000 个DApp 应用程式。 而这些应用程序自然就包含了像是DeFi、GameFi、NFT 等项目,那既然这么多可应用的项目,都搭建在Polygon 平台当中,那想必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用户进入到Polygon 平台,加上Polygon 具备的交易效能与低廉的交易费用,自然让平台的用户参与数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不得不说,关于Polygon 的未来前景,感觉就十分具有发展的潜力,而这也自然可以带动Matic 币价的涨幅。 四、MATIC DAO 概述 为了让更多人使用Plygon 和持有推广MATIC 币,Polygon 团队成立不同的去中心化组织(DAO),在技术应用和社区推广等方面打造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MATIC DAO 是由印度众多Polygon & MATIC 信仰者共同发起,其使命价值观: 为普通加密货币玩家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长久的平台,帮助不懂技术的普通玩家进入Web3.0,在Polygon & MATIC 中创造财富。 MATIC DAO 完美融合MATIC、DEFI、DAO 三大优势,用MATIC 质押挖矿产出MATIC,释放完质押额2 倍后,需重新质押挖矿(小循环),也可以通过社区布道的方式加速挖矿速度。万一矿池挖完了,自动启动DEFI 补贴机制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后,合约重启,所有新老玩家又开始重新质押挖矿(大循环)。双循环双涡轮驱动,安全、稳定、长久、生生不息。 MATIC DAO 现在刚处于初始公测阶段,就迅速获得了广大MATI 币爱好者的认可和信赖,现在印度、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少MATIC 币爱好者都在积极参与。特别是那些长期看好MATIC 币的信仰者,不仅可以通过DAO 的模式优势拿住手中的MATIC 币,不被波动变化的短期行情洗下车;还可以通过质押和布道的方式不断的增加手中的MATIC 币,相信未来MATIC DAO 会越做越好,也会有更多MATIC 币爱好者在MATIC DAO 中创造财富收获财富。 五、MATIC DAO 优势 1、采用MATIC 币作为布道标的,Polygon 公链应用广泛、可拓展性强、速度快、Gas 费低等优势必定会促使MATIC 币价格不断上涨,同时项目发起方也不用担心MATIC 币的市值管理。在下一波牛市中MATIC 币很有可能会涨到50U/枚以上,保守会涨到10U/枚,这样所有参与者都能赚钱。 2、零泡沫、安全、稳定、长久:所有互联网金融项目的死穴就是泡沫无法消除,MATIC DAO 采用矿池万一挖完了,自动启动DEFI 补贴机制,进行清算补贴,清算完毕后,合约重启,科学消除泡沫,彻底解决行业泡沫痛点,实现安全稳定长久赚大钱。 3、多重补贴保护机制,不伤人脉:以往金融项目一旦崩盘,都是最后参与者买单,甚至血本无归,布道推广者也大伤人脉。MATIC DAO 全球首创福利合约和DEFI 补贴机制,让后面参与的玩家有可能赚更多,只要MATIC 币上涨,所有参与的玩家都赚钱,真正做到没人垫底,不伤人脉。 4、重启机制、生生不息:所有的项目都会从生到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很多投资者参与一个项目、只想项目生时的收益,不想项目死时的风险,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时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投资心理。MATIC DAO 提前告知所有参与者潜在风险和重启规则,万一矿池挖完了就会立即启动福利合约和DEFI补贴机制进行补贴清算,然后合约重新启动,生生不息。长线布局主流币才是王道:用过往的经验总结,千倍币、万倍币可遇不可求,唯有认真分析代币背后的应用逻辑和商业价值,长线布局有潜力主流币,不断增加手中的筹码,在牛市来临的时候才能赚大钱。 参与MATIC DAO 将是在下一轮币圈牛市来临之前,获得百万枚MATIC 的绝佳选择!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10-01
Meta年度大会上讨论最多的词是“苹果” 巨头身份或带来一种不断烧钱的合理性
go
lg
...
ect大会上,焦点全都聚集在虚拟现实和
元
宇宙
上,而大家讨论的核心反而是“苹果”。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展示了全新的Quest 3虚拟现实头显装备,起价为499美元,将于十月开始发货。同时赞扬了虚拟现实应用商店Quest Store的增长,自2019年首次推出以来已经创造了20亿美元的销售额,较去年会议期间宣布的15亿美元有所增长。 与2022年的活动相比,今年的最大区别在于与会者对苹果即将进入虚拟现实市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苹果于六月宣布将于明年发售其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戴式设备,售价高达3499美元。虽然这是苹果首次大规模进军虚拟现实领域,但该公司长期以来在高端消费设备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其在硬件领域的赢得声誉,令整条虚拟现实赛道有望获得大幅拓宽。 当然,考虑到技术问题,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小众市场,但与数十名参加Meta位于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总部的与会者的对话显示,开发者和虚拟现实公司对行业扩展的潜力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英国虚拟现实公司Immerse的首席执行官汤姆·西蒙兹表示:“苹果进入市场肯定会引发好奇。”他说:“苹果一直能够将硬件和软件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在苹果宣布Vision Pro之前,虚拟现实行业正在经历一段身份危机,风险投资家们在Web3和相关加密项目的减少以及投资的撤回之间摇摆不定。与此同时,Meta每季度损失数十亿美元,构建其
元
宇宙
愿景,而扎克伯格并不打算减速,这让许多华尔街投资者感到沮丧,他们只看到不断上升的成本。 尽管苹果的产品几个月后才上市,尚不清楚有多少人会想购买,或者能够购买,但该公司的进入为Meta的某些努力赋予了一种合理性。 除了本周展示最新的头显设备外,Meta还推出了与EssilorLuxottica合作开发的最新版本Ray-Ban智能眼镜。这款新眼镜将于10月17日上市,售价299美元,使用Meta的人工智能软件,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在观看各种物体时识别地标或翻译标志。 社会影响公司Baltu Technologies的混合现实开发人员Josette Seitz表示,苹果可能会有一个优势,吸引已经使用其产品的企业,比如那些使用iPad进行维护和其他相关服务的企业。目前供应给现场工人iPad进行检查或类似任务的公司可能会因为这些设备的互操作性而轻松过渡到更沉浸式的Vision Pro。 Seitz说,由于高昂的价格,Vision Pro很可能更多地面向企业。无论如何,市场上需要更多的参与者。 她说:“不应该只有一个公司。”她说:“我们不能让这个成为一个垄断体系。” 虚拟现实公司Coal Car Studios的开发人员Gaspar Ferreiro称Vision Pro的价格“疯狂”,并表示苹果正在进行“大胆的赌注”。 Ferreiro说:“企业绝对会冒这个险。”他指出,一些企业将会因为苹果公司的声誉和威望而花大钱购买苹果设备。 与上一版本相比,Quest 3最大的改进之一是其所谓的“透视”的功能,将一个人的视野转化为数字格式,从而允许计算机视觉叠加在现实世界上。使用Quest 2观看周围环境被证明是模糊的、缺乏色彩的体验,但使用Quest 3,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使用起来更加愉快。 Ferreiro说,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能够创建更引人入胜的内容和视觉吸引人的体验,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整合起来。 Litesport VR健身服务的首席执行官杰弗里·莫林表示,Quest 3的价格“刚刚超出了我对给孩子买圣诞礼物的舒适区”。 但他同意改进的透视功能非常有价值,对于公司为Xponential Fitness创建的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应用非常重要,该应用将允许用户在家里与虚拟投影的个人教练一起锻炼。 至于与苹果合作,莫林表示,随着Vision Pro的演进和未来价格可能降低到1000至1500美元之间,Litesport将寻找为其开发的方法。最初,价格太高,Vision Pro将需要用户携带一个电池包,这在锻炼过程中会增加麻烦。 苹果提供的优势是拥有“更有可能付费订阅”的客户群体,为公司提供了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他说。根据莫林迄今为止的经验,大多数目前的Quest用户都是游戏玩家,更习惯于一次性购买应用程序。 莫林表示,尽管苹果的产品尚未上市,但他注意到一旦它被宣布,使用Litesports的虚拟现实健身应用程序的人数增加了,突显了虚拟现实社区的整体兴奋。 他说:“他们启动了他们的头戴设备,他们说,让我看看有什么新东西。”莫林说。 最终,苹果进军虚拟现实领域证明了这不仅仅是Facebook的一个雄心勃勃的附属项目。 莫林说:“这不再是马克的小玩具了。”他说:“现在它是大家的了。”
lg
...
TwentyOne
2023-10-01
2023 AI给游戏行业带来了哪些新机会?
go
lg
...
mangic创始人,之前在字节跳动担任
元
宇宙
孵化负责人,也曾担任过《恋与制作人》的主策划。她创办的Funmangic正在做一款游戏内容驱动的AI社交产品。 无锋, Funmangic CTO,前网易风雷工作室负责人,前网易伏羲人工智能平台产品负责人。网易伏羲服务了一系列大IP,如《倩女幽魂》《逆水寒》《永劫无间》等等,这些游戏在AI领域做了非常多的探索。 羊老师, 头部电竞端游品牌发行负责人,资深游戏行业从业者。 范铭望,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关注消费、TMT、文娱三大方向。 他们谈到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 为什么说 “AI和游戏早就开始结合了”? 《蛋仔派对》月活跃用户破亿,它做对了什么? AI技术的引入,是在给游戏从业者 叠“buff”还是加“bug”? 大模型的记忆力已经很惊人了,为什么 让AI跟个体拥有长记忆 还是个难题? 为什么说“ AIGC在科幻维度可以变成 内容的永动机”? 当生产力供应、分发方式和内容维度 这三件事在AI的影响下同时发生变化时,会给游戏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我们将他们的部分讨论编辑成文,期待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欢迎跟我们一起持续观察和探讨。 01 追根溯源,AI和游戏早就开始结合了 范铭望:目前在游戏行业, AI技术的应用 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它的现状和发展又是怎么样的? 无锋:其实人工智能和游戏结合不是从今年开始的,但在今年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快。我们讲, 睡个午觉起来,世界就变了。 举个例子,网易伏羲在 2017年 就成立了, 在国内率先做人工智能+游戏的尝试。 《逆水寒》手游让大家看到了它的成绩。但成绩背后离不开五年来网易在MMO领域 (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线游戏) 的扎根和努力。因此,网易才能在AI火热的时候,将人工智能和游戏结合,迅速地在应用端做出来。 游戏《逆水寒》。图片来源:网易 最早游戏里就有电脑驱动的NPC (Non-playercharacter,非玩家角色) ,我们把这些 NPC的行为引擎叫作AI。但它是确定的、预先编程的。 我们玩 《超级玛丽》 时,所有非玩家控制的单位都叫NPC。比如游戏里的小乌龟,会原地来回走动,它有自己的行为模式。 游戏《超级玛丽》。 图片来源: 360游娱司 这就是AI在游戏应用的 第一个阶段。 基于行为树或状态机的 预编程的逻辑单元, 我们也叫它AI。 第二个是“深度学习”阶段。 比如,游戏《永劫无间》里是高运动性、全3D的游戏环境,怎么能让NPC机器人对手和人一样有出色的表现?我们用了强化学习的方法来驱动高对抗性、高拟人性的竞技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 让游戏里的NPC在战斗机制和玩法上更像人。 比如说在 《王者荣耀》《英雄联盟》 中,让人机操控的英雄和我们操控得一样灵动、有战略和战术。或者说AlphaGo,实际上也是典型的深度学习的对抗型机器人代表,它用强化学习的手段,在围棋盘上拥有和人类一样的竞技能力。 游戏《王者荣耀》。图片来源:王者荣耀官网 第三个阶段追求的是NPC的言行举止像人。 语言是人工智能最难的部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后,我们开始有能力在游戏里面打造有性格、有目的、有自己行为模式的,更拟人、更人格化的NPC。 《逆水寒》就是这一游戏玩法的典型代表。NPC开始有自己的目的、情绪、性格,他能够自如地和玩家对话,甚至还能跟你产生一段恩爱情仇。每个玩家和NPC的体验都不一样,并且是无法预置和编码。 总结一下,AI在NPC方面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行为树或 状态机、偏编码的 人工智能。第二个阶段是引入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 的偏对抗和决策型的机器人。第三个阶段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出现后,像《逆水寒》智能NPC这样的人格化机器人。 我们可能正处在“暴风雨”之下,接下来市场里会出现 更多明星级的游戏,我们的生产关系也会迎来更剧烈的变化、冲击 。但我们比较乐观,相信这其中有很多新的机会。 羊老师:补充一点,在刚才提到的三步里,第二步中AI除了做好对抗型机器人, 还利用了大数据帮助我们去了解游戏。 比如Dota2有会员系统,它会通过大数据推荐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学的技能、选的天赋和买的道具,对玩家帮助很大。 范铭望:有个问题想请教无锋老师。一些玩家在跟AI培养了感情之后,后来上线的时候发现这个NPC不记得自己跟他的对话了,非常失落。我不知道未来 技术能不能帮助AI更好地记住跟人的交互, 这方面有什么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说技术的路径吗? 无锋:这肯定是可以做的。长期记忆、更细腻的情感分析、安全性,这些是AI应用赛道上比拼的硬实力,这也是我们Funmangic想做的, 有情感、情绪和灵魂的NPC社会和AI社交的游戏体验。 但它背后的取舍,无非是我们是否有足够多调试的关键词,有足够的算力和足够好、足够大的模型,能真正做到工程化落地。 当然我个人会更有野心一点,觉得通用人工智能会更快地来临,人工智能和AI有机会把有灵魂、有人格的NPC和社会带到游玩体验里。 虽然它仍然是 “缸中之脑” (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想要探究如果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虚拟现实,则此大脑能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 ,不会像 《西部世界》 一样,从火车上走下来,就能物理地参与到小镇的游玩中去。 《西部世界》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但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能突破图灵测试了,你可能比较难区分和你交流的是人还是AI。更长远的意义在于,AI未来可能具有长期的记忆、细腻的情感,成为同样有人格化和灵魂化的存在,这些是我们从业者想要做得更好的点。 白芷:像GPT等通用型AI,更偏工具类,很难在情感上和用户产生由浅及深的联系。我们希望用游戏化的形式去做AI社交,创建有灵魂的AI虚拟角色,去陪伴用户,它确实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它能够更多有情感的呼应, 可以让一些社恐、内向的人,可以携带自己用AI创造的NPC去社交。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大多围绕着文字去做。那我们在有3D虚拟形象时,也希望NPC能够言行一致,行为模式和对话系统背后是同一套的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 大语言模型。这样的话,NPC跟玩家发生交互的过程中,可以持续学习及训练,有一套更加自洽的逻辑。如此一来,它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就是一个 有灵魂的AI了。 关于长记忆,我们内部讨论过很多次。我们认为长记忆其实是一个数字生命的必要前提。它要能根据用户的亲密度去展开7天以上的记忆。我们希望用户再来到这个虚拟世界或产品时,NPC还拥有一年前、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记忆,能够记住那些跟玩家真正相关的 有特殊纪念意义瞬间,甚至可能会跟玩家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 无锋:刚才我讲到人工智能是一个“缸中之脑”,其实在游戏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语言模型是认知模型,有很多的知识和常识,是个概率预测的模型,但它没有对错的概念,它不知道物理世界的正确和错误,也没有物理的规则。 但是在游戏世界,我们把决策模型和决策因子引入到认知模型的训练当中,就能让认知和决策互补,让它们在充分数字化的世界里互相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通用人工智能和游戏一定是先结合、先落地、先发展的,因为 它可以同时把决策能力和认知能力放在一起, 这一点是传统单一的语言模型做不到的。 羊老师:AI不应该比我们正常人记忆力更好吗?为什么会担心AI的长记忆问题? 无锋:其实它有不同的含义。现在大语言模型,其实记忆力非常好,它几乎把我们人类所有的文明知识都记在里面了,这是一个层面的记忆, 这个记忆跟个体无关。 但是在海量的记忆里,刚才白芷说的两个人之间的发生的事,如果放在基础模型里去训练的话,它会被海量的人类历史知识淹没。它不是一个可以从基础模型里的角度解决的问题, 而是需要从中间件和上层应用的角度去解决。 羊老师:是因为它本身不具备情感,所以当它要找正确答案时,会被他储存的大量信息迷惑住? 无锋:对,如果你想要这个信息在语言模型里能被记起来,需要用大量数据训练它, 但个体的数据和整体的数据不是一个量级。 02 “AI纺织机”如何让游戏行业发生“工业革命”? 范铭望:我们今年也看到了《倩女幽魂》《逆水寒》等游戏围绕AI衍生出一系列新玩法。此外,《蛋仔派对》采用了AIGC技术来降低用户创作门槛。 目前在游戏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UGC内容玩法的时长,超过游戏内置的主玩法时长的情况。各位怎么看待 AI技术对游戏行业的生产力供给产生了哪些冲击和影响? 白芷:《蛋仔派对》它是一款休闲轻度的角色扮演类社交游戏,也是网易历史以来DAU最高的产品,近期月活跃用户破了一个亿。它的UGC内容生态跟AI有比较深度的结合,形成了用户共创的内容生态。 游戏《蛋仔派对》。图片来源:蛋仔派对官网 这个游戏有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门槛低。 用户无论会不会玩游戏,都可以参与到《蛋仔派对》中去。游戏提供了UGC创作的工具,会玩游戏的玩家可以自创地图,不太会玩游戏的玩家可以去体验其他玩家创造的地图。 玩家制作的地图。 图片来源:蛋仔派对官网 《蛋仔派对》在迭代UGC地图编辑功能的过程中,也新增了AI辅助地图创作的功能。它本身创作人数是千万量级,每周更新UGC的地图就达百万级。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创作者愿意去用AI辅助创作。 羊老师:可能还有一个意义, 如果没有AI,UGC永远是UGC,PGC永远是PGC。 AI进去后,UGC门槛就下来了。AI加入后,PGC可以不产出内容,只提供“可能性”。更多作者可以借由开发者提供的内容,利用AI更容易地创作UCG内容。 现在的UGC内容是中心化的,一些人创作,更多人只是游玩。而AI加入后,创作门槛降低, 用户可以自行解决对游戏的需求,而不是坐等有能力的作者做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范铭望:对于游戏从业者来讲,尤其是原画师 (原画是动画、电子游戏制作过程中由手绘的描述角色关键造型、动作的画,用于加工后期作品) ,他们会怎么看AI工具及越来越多AIGC机制嵌入到游戏中的趋势? 无锋: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深一点看,这是 生产关系的变化 ——玩家从纯粹的消费者身份,往创作者去转变。游戏行业中的创作者,确实会受到冲击。 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特别像 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把纺织工人替代掉的时候。 虽然纺织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但是当时珍妮纺织机被成千上万失业的纺织工人愤怒地砸毁、烧掉。 画师没法把AI烧掉,但这个冲击的确是在发生的。我们可以看到,AI绘画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画师社区就有不小的反弹。前段时间,《奥本海默》电影上映时,好莱坞的编剧和演员在罢工、游行、抵制AI创作。 对于从业者而言, 这个变化肯定是把双刃剑, 它到底是个工具还是在取代人类?回想珍妮纺织机,它取代的是体力工人,但是谁也没想到,现在AI取代的第一波人竟然是脑力劳动工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取代, 而是大家一起来适应它。 比如画师也要学习AI创作,学习模型的训练。 范铭望:在未来的艺术、创意创作的工作过程中, 现有的岗位会不会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而发生迭代和演变? 羊老师: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AI会和写字、画画的人抢工作,但到未来,肯定会出现新职业。以后可能有 AI训练师 之类的职位,然后这个职位可能也需要专业细分。 我最近回学校,发现很多环材专业的同学读完研究生、博士之后, 都开始做“码农”。 未来读艺术的同学可能变成AI训练师,但不是说成为AI工作者后就没有办法再画画了。我对这问题比较乐观。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可能会选择反抗,后来就会接受,然后改变自己。 范铭望:也就是说,AI作为生产力供给和生产力关系的彻底变革的因素,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基建,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去。 白芷: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变革能给人类带来整体往前的动力。人类就是擅长使用工具,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手机,现在甚至用GPT完成一些基础工作。AI是一种新的工具,只要用好它,就会拥有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范铭望:AI技术的应用对于你们团队或游戏公司本身来讲,会不会产生一些影响? 比如会改变你们公司本身的形态、组织文化, 或者说产能效率会变化? 白芷:从游戏研发角度, 今年年初,很多原画同学用几条线勾勒成草图,就可以很快生成一些概念设定了。文案同学也开始用关键词生成一些自己脑海里构建的世界观图景,这是美术的方面。 至于3D美术及自动编程领域, 我们从2月到9月一直在尝试,但离能呈现在玩家面前、可工业化还是有一定差距。 无锋:从技术的角度来讲, 我抱着最大的热情在参与这件事情。 刚刚讲了那么多工具,包括辅助创作,以前其实是降本增效的议题。AI来了之后,它从降本增效的本质,到有机会连接到UGC和用户创作,成为桥梁。 第二点,我刚刚提到珍妮纺织机,它也不是开始就定型了,也经历了从人力到水力再到蒸汽、电气的阶段。我们现在觉得这个“AI纺织机”还不够好,我们也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它变得更好, 改善研发流程和生产关系,最后会达到用户共创的理想生态。 羊老师:补充一个发现,我们一直在讨论AI加入到整个创作流程后会不会引发对从业者的冲击, 但《逆水寒》没有导致任何这样的反应。 我分析,首先因为它不是提前生成的AI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最早游戏里只能做简单动作的NPC) ,玩家不会觉得任何人在这个工作流程里面偷懒,反而能够感受到有很多辛苦的码农为游戏体验付出了很多,比如大数据以及创意内容层面。 是不是只要是临场生成的AI,就是对职场没有攻击性的AI?或者说 能够让玩家来参与创作的AI, 包括对话创作,就能解决我们在市场里观察到的AI导致的一些问题? 无锋:特别同意。不管是编剧,还是之前的 “NO AI”(禁止AI) 的运动,都像在做一场 零和的事情。 比如有个卡牌游戏的卡面,它原来是人手绘的,我可能花好几个648元 (648元是不少手游单次充值的上限) 才拿到,现在你告诉我AI生成,可能就消耗了点电力,消费者便难以接受。 2023年5月,好莱坞的罢工行动。图片来源: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逆水寒》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游戏体验,是以前通过静态的方式无法提供的。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创作者,他们都在接触全新的东西。 羊老师:无锋老师说的挺有启发。我甚至能想象到,当玩家对AI的认知逐渐定型,我作为文案策划, 对一些回答的关键词进行更有创意、差异化的包装, 能够让玩家惊叹“还能说出这样的话”,能够进一步提升游戏体验。 实际上,我们做这一切是为了游戏服务,而不是为了AI这个概念服务,我觉得这就是非零和的操作。 另外,像刚才我们说的AI训练师,在这样一个工作中,其实我们更好地去为每个场景中的NPC设定好它的语言框架,也是有工作量的,也是能够被认知的,玩家们也能感受到策划们背后的辛勤劳动,我觉得这都是非零和博弈的很好的启发。 范铭望:刚刚提到的内容,我想到一个非常接近的概念,叫做 无限游戏。 传统意义上游戏都是有明确界限的。在一个零和的竞争关系里,我们去争输赢或者去比名次,这是很多重竞技的游戏类型框架。 但是当引入AI,更多NPC加入到游戏生态后,我们确实感受到游戏玩法在逐步地从有限游戏向无限游戏发展。不少人说《逆水寒》是个 “超级缝合怪”, 很难解释它的核心玩法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在这个生态里能够获得他想要的乐趣。 游戏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包容感的平台或者世界,每一个玩家,包括NPC,它的独特性和个性都获得了充分的尊重。这也是刚刚提到的 “AI向善” 的那一面。 我们也看到这一两年来涌现出了大量围绕着AI结合游戏玩法的创新。从玩家角度,AI加入到游戏之后,带来哪些新的内容体验上的变化和挑战? 无锋:《逆水寒》算是比较早期的很好实例, 它扫清了一些迷雾, 比如,玩家到底会不会在手机上和NPC聊天?这一过程到底有多少障碍?这条技术线有没有事实上的一些壁垒? 《逆水寒》也吃了AI和游戏结合的红利。大家都在焦虑《西部世界》会不会很快就成为现实。《逆水寒》一方面开创了新的游戏体验,能够在智能体 (人工智能领域的概念,指能自主活动的软件或者硬件实体) 的小社会中和不是脚本写死的NPC自由交流, 甚至玩家还能和NPC产生爱恨情仇 :有些玩家会去调戏逆小寒,然后会跟她订婚,有长线的情感交流,也会因为被NPC忘了而伤心难过,然后产出同人文、视频在网上流传。 这些体验是大家早就有所期盼的, 不管是电影《头部玩家》,还是《西部世界》这样的电视剧, 都是一个预先的表达。当产品能够提供击破体验的黄金线之后,它自身就会产生很好的营销效果。 03 AI对游戏发行及分发带来了什么影响? 范铭望:羊老师拥有丰富的海内外游戏发行经验。 从发行的角度或者从市场端来讲, 你认为AI对整个游戏的发行是不是也带来了影响? 羊老师:我们可以从 买量 以及 游戏发行 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AI在买量上有很多的应用。简单地说, 买量 可以拆分为 用什么投放 (即素材) ,以及 怎么做投放 (即途径) 。 对于 素材 而言,人们现在把卖点输入进大模型,就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AI视频、AI的banner图,简化工作流程。这是投放买量方面发生的变化。 途径 不是游戏行业在做,是流量主在做,如Google,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AI算法来优化广告投放逻辑。数据好了,广告主才会继续投流。数据分析方面,如今有了大模型,人们会了解得更多、更透彻, 比如“打篮球的用户可能会更喜欢打魔兽世界”, 这一认知是之前靠数据很难获得的。大数据、大模型帮大家进一步细化用户人群。 然后在 游戏发行 方面,《逆水寒》是临场生成的AI,玩家们不反感,就说明我们一直担心的游戏口碑问题得到了解决。如果有个游戏粗暴地使用AI,然后导致业内画师或其他职能的人觉得这游戏不尊重人的劳动,那它带出来的话题也会影响玩家对游戏的观感。很多游戏从业者一直都在规避这一问题。 04 AI社交游戏,会影响现实中的社交关系吗? 范铭望:以往我们在给玩家推荐朋友的时候,都是用的社交关系去维系社交的推荐算法。不知道AI技术引进后,整个游戏内部的关系分发会否出现新的变化? 白芷:我们内部有一套自己的 社交网络算法, 它的原理是基于 价值流网络的实体价值评估算法。 该算法将个体之间的互动看做是一种价值认同关系,在考虑互动行为的同时,也会关注个体特征。在社交网络中,算法会对实体之间的价值进行协同评价,为游戏化激励体系提供底层支撑。 我们希望AI可以不断地构筑新内容, 让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内容升温, 甚至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我们也希望亲密度有数值量化的指标,可以把双方喜欢的内容记录下来。 我们的OpenRank算法也可以反哺到现实社交关系,可以在两人聊天的时候抛一个梗,这个梗可能是从算法里抽取,跟两人都相关的。在这个层面,基于社交网络的机器学习能够更好地从关系中抽取一个实体特征,然后在高维空间进行相似度的匹配。我们会通过算法构筑更多 看似萍水相逢,却能跟你聊得来的人。 范铭望:浅显地理解一下,无论是OpenRank算法还是Funmangic运用的新AI驱动算法,事实上都是帮助提取玩家在游戏内部留存的社交资产,然后通过这种提取,帮助两个陌生玩家或者不同背景的玩家建立交流。所以听起来,技术再一次扮演了促进的作用,是吗? 白芷:对,直白讲这是一种 “人工智能算法红娘” ,只不过游戏里的社交不只是1V1的,还可能就因为一种兴趣爱好就聚在一起。 无锋:在偏社交和语言的游戏里,语言模型天然有互补作用。不管是长期记忆还是个人的兴趣爱好, 都变成了可理解、可概括、可复盘和抽象的数据。 语言模型和生成式模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 范铭望:刚刚提到的这个功能,让我想到了美剧 《黑镜》 里面有一集是每个人的社交资产都是被量化的,这些资产可能悬浮于头顶,可以作为社交货币流通。 从这一点展开,将有更多关于个人特征、性格的数据被游戏或各种形态的产品多终端记录下来,它会不会能够真正反哺到游戏以外的社交中?抽象一点来说,虚拟游戏世界里面沉淀下来的社交资产, 最终会不会反过来塑造真实世界中的关系? 羊老师:你说到AI收集这些数据然后反哺到现实生活时,我脑子里没有好的画面,全是别人伪造了我,然后跟我爸妈要钱之类的。 关于后半部分的“电子社交行为会不会反哺到现实社交”,我认为没有AI,这个事情也在发生,尤其像《倩女幽魂》《逆水寒》这样社交性非常强的游戏,每年促成了不少姻缘。我有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好兄弟,当时也是从魔兽的公会里慢慢发展的,这个倒是一直在发生。 我这个时候不那么支持AI了,我感觉虚拟世界能够为我们做的好事情差不多了,能够帮我们交朋友、找对象和在闲暇之余找到玩伴,如果把自己审视得更透彻一点,能够想象的事情好像都不是太棒。 白芷:我觉得羊老师的观点有点局限。举个例子,比如带有林志玲声音的导航,体验就会比纯粹的机器人声要好。人工智能加入到线上产品过程中, 本身是既可以有功能,又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 我们做一个AI助手、AI管家,他可能就是小闹钟、备忘录,在你玩得忘记时间时告诉你有什么正事。这个过程中,AI是集娱乐、实用性和情绪价值于一体的。 第二,在没有人工智能时,线上虚拟产品确实已经承载了线下交友甚至找对象的桥梁功能。如果在这个产品里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模式,把它的功能性、情绪价值跟线上线下联通,就能做一个更好的助手。只要我们把羊老师想的那种风险规避掉,不往那个方向做,总有更好的地方。 无锋:我对这方面的看法稍微中立一点,但也会偏乐观。 第一,不管我们乐不乐意,这件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抖音早已知道你的喜好,在上一代的互联网革命里面,我们的隐私就已是个被关注的话题, 如今隐私问题在AI世界里会变得更加敏感, 更应该被关注。实际上这方面不管是工程标准和政策标准都挺高的,尤其是如果要把产品发行到欧洲,要面临极其严格的隐私标准和法律法规。 第二点就是说情绪价值,现在技术对于人类情绪上的探索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羊老师可能是自己非常自洽,不需要AI的帮助。但我接触到的一些社恐,对他们来说用来自我了解的工具远远不够, 我觉得AI有机会在这扮演一个从未有过的支持者的角色。 范铭望:确实我们也看到了 利用AI帮助弱势人群交流的工具, 比如说通过听障或者是聋哑人士的声音片段,拟合和生成他们真实讲话的声音状态,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发声。 我相信像这样向善的应用,在未来各种社交产品、游戏形态中,能够尽可能地去掉每个人的原生差异,让每一个人在社交中,尤其在虚拟世界中,都可以更自在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形态去表达自我。这是我觉得AI能发挥它最大价值的地方。 羊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AI社交是不是社交? 因为我是其实挺内向的,需要有人来接管我,才能在舒适状态多说一点话。我觉得AI很难完成这个工作。那跟AI社交是不是社交?或者说,“仿生人梦不梦见电子羊不重要”,白老师想让我们梦见仿生人? 白芷:我希望通过AI社交这个产品,把AI做成人与人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破冰工具,希望把AI社交定位成 一种桥梁,而不是完全替代。 范铭望:白芷在游戏里应该有做特殊的设置,对不对?AI与玩家、玩家与玩家、AI跟AI之间,他们到底是明确区分的还是混在一起的? 白芷:我们还是有明确区分的,会区分清楚真正的羊老师还是羊老师托管的AI分身。人终究还是一个碳基生物,要吃饭、吃饱、睡觉, 也要有线下相应该有的各种生活。 05 当生产供给、分发方式和内容因AI变化时,会给游戏行业带来哪些新机会? 范铭望:我们今天沿着生产力的供给、内容和分发的方式,讨论了AI对游戏行业的影响。很早的时候,我们在内部曾做过一张图,讨论过整个数字内容的演变。丰叔之前也在高能量的节目中从信息数据化的角度,探讨与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 从今天这个节点来看, 当生产供给、分发方式和内容维度这三个变量 都在AI的影响下同时发生变化时,会给游戏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机会和新的内容产品形态? 白芷:我把这个新的机会概括成数字文化的拓展。人工智能确实促进了内容生产及用户共创。比如,《蛋仔派对》借助UGC地图编辑器,激励玩家制作一些 与公益环保、文化传承、航天科普等相关的内容。 《蛋仔派对》也会联合“爱海洋”这种专项基金,举办公益活动。 其实游戏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变成寓教于乐且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游戏中有角色扮演的部分,如果把教育跟游戏结合,有人扮演老师,有人扮演学生,也能起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无锋:我听到过一句话:“所有的SaaS服务都会被AI重写”。再看宽一点,我觉得所有的专业性和工作门槛都会降低,我特别看好Copilot (人工智能辅助工具) 。AI会帮我们更容易地去画画、设计游戏关卡、创作剧情等。 我们要做的Funmangic 有点像社交领域的Copilot 。AI让社交的门槛更低,让人们更愿意开口,更愿意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羊老师:我来说点科幻的,如果我们把生产力当作供给,把内容当作产出的话,另一个相似的讲供给、产出的就是能源。让能源的供给和产出达到最高的平衡就是永动机。AIGC最终呈现结果可能达不到,但在科幻维度可以实现 内容永动机。 永动机的概念就是只要有需求,就可以供给。我想要什么样的内容AI都可以给我供给,而且它会自己无限迭代。可能我想看个奇怪的东西,比如说 一群长得像可乐瓶的福瑞 (英文单词furry的音译,一般用来指代毛茸茸的、拟人化的动物角色) 在踢足球,之后这个奇怪的东西变成了生产力供给的内容,不再奇怪,然后会刺激更多产出,这产出又回过头来变成供给。 到那时候,AI游戏就会变成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东西,创作者做的游戏又变成一种奢侈品,就像现在的手工包包。 范铭望:事实上白芷在创立Funmangic时,定位就是生产供给、分发方式和内容这三者交叉的一种新产品形态。不知道白老师你怎么去定义你们现在在做的这件事情?难点在哪里? 白芷:我们依旧是想以游戏的形式驱动AI社交。 从生产力供给的维度, 除了我们自己产出的优质内容,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我们自研的AI引擎,实现用户共创。 从内容维度, 我们希望产品既能提供1V1的陪伴,也能让玩家跟其他人交朋友、社交或者发展亲密关系,或者是在内容领域上有更好的展现。 分发方面,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网络的分发算法能够更好地服务虚拟线上社交,让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用户都找到舒适的生态。 我们也希望把之前相应的积累应用到Funmangic里,探索出一个新的产品形态。 范铭望:其实无论从技术的角度、玩家的体验还是分发关系的变化, “人”才是目的。 AIGC技术成熟可能会让个性化、差异化、互动性强的游戏体验成为现实。每个人虽然打开的是同一个游戏,但玩法、故事、体验、情感都不相同。每个人可能都不只是玩家,还是创造者,在其中创造新的故事、玩法和游戏内容。 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一个包容无限可能性,包容每个人个性和需求的平台产品出现。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9-30
第11届世界WEB3峰会暨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香港站)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go
lg
...
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亚洲区块链学会、世界
元
宇宙
发展联盟、贝库支付集团Pay.Cool主办,WBA世界区块链联盟、WDEA世界数字经济联盟、天使元道联合主办。 大会举行了第11届世界WEB3峰会暨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香港站)启动仪式与
元
宇宙
媒体联盟、
元
宇宙
社区联盟启动仪式。萨尔瓦多前交部长菲戴尔博士、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区块链标准协会主席李鸣、亚洲区块链学会会长蔡志川、世界
元
宇宙
发展联盟创会会长王键诚、贝库支付集团董事长Paul Liu、Pay.Cool 贝库支付CEO Dora Tang博士、天使元道联合发起人潘高、亚洲区块链学会秘书长张卿鸿、布隐社区 联合创始人 应曦颉、MMC
元
宇宙
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杜丹等参与启动仪式。 萨尔瓦多前外交部长Fidel Chavez Mena博士做开幕致辞、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区块链及分布式记帐专业委员会主席李鸣、亚洲区块链学会会长蔡志川、世界
元
宇宙
发展联盟创会会长王键诚分别致辞。贝库支付集团董事长Paul Liu及CEO Dora Tang博士、天使元道联合发起人潘高、香港超越极限
元
宇宙
大学副校长伊森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诸多重量级专家、投资机构出席会议。 会上,Fidel Chavez Mena博士介绍了萨尔瓦多的国家新面貌,比特币作为法币,数字国债发行与比特币城建设规划,政府律师Sara Iglesias女士就萨尔瓦多数字资产相关法律作了详细介绍。贝库集团董事长Paul Liu及CEO Dora Tang 博士分别就萨尔瓦多比特币城建设愿景规划及萨尔瓦多数字国债作了精彩演讲,深受欢迎。FAB公链社区成员从世界各地奔赴香港参加峰会,同时吸引了全球近200万
元
宇宙
直播线上观众观看,许多人对萨尔瓦多这个中美洲国家有了更清晰的印象,并对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及比特币城产生了极大兴趣。 萨尔瓦多数字国债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的数字国债。萨尔瓦多数字国债系十年期美元计价国债,分100美元面值及15000美元面值两种,$100面值债券年息7.5%, $15,000面值债券年息8%。同时,萨尔瓦多数字国债附移民奖励方案,投资15万美元全家可获绿卡资格,投资37.5万美元全家可获公民资格。 此次大会立足美国与加拿大的FAB公链及Pay.Cool贝库支付集团与萨尔瓦多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数字国债发行及比特币城建设合同,萨尔瓦多比特币城方案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起面向未来下一代新型城市。贝库支付集团联合中国大型央企与萨尔瓦多政府达成多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意向。 为进一步推动萨尔瓦多数字国债项目,WBA世界区块链联盟策划“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系列活动,将在全球举办城市站点系列活动,首站于9月24日在中国郑州成功举办。香港作为全球行第二站,后期将在阿联酋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成都、南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推进“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系列活动。 世界
元
宇宙
发展联盟、亚洲区块链学会、贝库支付集团Pay.Cool特别发起成立“
元
宇宙
社区联盟”与“
元
宇宙
媒体联盟”,助力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建立更为广泛的社区以及媒体传播联盟。联盟将协助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的落地执行与传播开展全面工作。 作为WMA生态优质项目募资平台,天使元道也将首发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并将联合
元
宇宙
社区联盟、
元
宇宙
媒体联盟建立全球销售网络,为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提供品牌与行销服务。 此次大会恰逢中秋佳节,祝福所有参会嘉宾与
元
宇宙
直播近200万粉丝朋友中秋快乐!大会在WMA世界
元
宇宙
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央视与深圳电视台主持人容子的激情主持下,集合了众多参会人士进行了大合影,一起喊出“萨尔瓦多数字国债全球行圆满成功”的祝福口号。下一站,10.24国际区块链节,我们成都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9-30
【比特周报】2023年比特币现货ETF申请无望 香港将公布加密货币牌照申请名单 分析师:小心比特币价格“牛市陷阱”
go
lg
...
行列,被誉为是新一代狗狗币。 NFT与
元
宇宙
消息: 【小萧说币】从深度熊市走出来!NFT罕见反弹一幕:竟与全美2000家沃尔玛商店有关? 在深度熊市中,胖企鹅NFT地板价7天内罕见上涨至8250美元,升幅达到12.55%,已超越多个经典蓝筹项目。团队宣布虚实整合,正式将胖企鹅玩具上架全美2000家沃尔玛商店,为其他新创项目开辟一条新道路。
lg
...
一禾
2023-09-30
上一页
1
•••
250
251
252
253
254
•••
70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股天天说】特斯拉(TSLA)股价抹平7个半月跌幅 核心业务以外才是背后推手
lg
...
贺博生:黄金原油下周一行情涨跌趋势分析及操作建议附解套
lg
...
李槿:9/14黄金小区间震荡待破局,美联储决议成关键
lg
...
许浩:9.14黄金下周行情趋势分析及黄金独家操作建议
lg
...
0912市场综述:美股普跌,但科技股推动纳指再创新高,黄金继续向上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