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升至350万桶/日 创四个月新高
go
lg
...
出口量增加使俄罗斯政府每周的石油出口
关税收入
达到今年以来的新高。数据显示,四周平均收入连续第12周上升,创下自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上周,俄罗斯炼油率的复苏陷入停滞,在截至10月18日的七天内,每天的炼油量仅比前一周增加了1万桶。分析师预计,炼油量下一次激增将在11月中旬到来,届时将有更多炼油厂完成季节性维护。
lg
...
金融界
2023-10-25
东方金诚:6月财政收支两端同步走弱,下半年财政政策有发力必要和空间
go
lg
...
相关的契税、土地增值税,以及进口相关的
关税收入
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背后是企业盈利较弱,房地产市场持续底部徘徊,以及进口额的连续负增。6月汽车购置税收入同比高增19.7%,小幅低于前值21.7%,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令基数偏低。此外,6月主要税种中,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表现相对较好。其中,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8.5%,增速较前值加快14.7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4.0%,增速小幅高于前值3.1%。 从上半年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6.5%,非税收入下降0.6%。上半年税收收入高增的背后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税、疫情反弹等因素带来的低基数效应。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口径下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显示受经济修复偏缓、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实际表现疲弱。 二、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增速不及全年预算支出增速,其中前4个月支出增速较快,5-6月增速大幅放缓,且6月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转负,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以来实际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约束支出端扩张速度。 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5%,前值为增长1.5%,为去年5月以来首度转负。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长3.9%,要低于5.6%的全年预算支出增速。其中,前4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较快,累计增速为6.8%,但5-6月增速大幅放缓,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以来实际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约束支出端扩张速度。 从分项表现来看,6月各分项财政支出增速多数下滑。民生类支出中,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加快至5.2%(前值1.0%),其他分项则均处不同程度的负增状态,其中,社保和就业支出在基数走高影响下同比下降0.5%(前值为增长8.1%),在民生类各分项中支出降幅较浅。基建类支出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速转负至-20.1%(前值为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速回正至2.8%(前值-9.7%),交通运输支出降幅收窄至-8.8%(前值-34.0%)——基建类三项支出加总后,6月同比下降7.9%,要好于上月的下降10.7%,但仍处较弱水平。 从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重民生、轻基建”特征。1-6月累计,各分项中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速最快,达7.9%,背后是就业压力较大,“稳就业”在宏观政策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是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6.9%,另外教育支出增长5.0%。而基建类支出方面,1-6月累计,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3.1%、3.7%和-7.4%,仅农林水事务支出实现增长,三项合计同比下降1.5%,显示一般公共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减弱。另外,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长5.5%,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 三、1-6月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继续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之专项债发行放缓,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收缩。 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6.0%,降幅较1-5月的-15.0%进一步扩大,原因是同期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0.9%(前值-20.0%)。在去年下降23.3%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继续深度收缩,背后是楼市仍处底部徘徊状态,土地市场持续低迷。 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下降21.2%,降幅较前值-12.7%大幅下探。这一方面受土地出让金支出累计同比大降21.3%(前值为-18.7%)拖累,另一方面也因专项债发行不及去年同期——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量2.24万亿元,大幅低于去年上半年的3.32万亿元,其中,6月发行量3722亿元,比去年6月少发9791亿元。 四、下半年财政政策有发力的必要性和空间。 整体上看,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仅增长1.0%,既因疫后经济回升期财政政策有所蓄力,也受土地市场低迷以及二季度以来经济转弱拖累收入端制约。目前市场对财政政策发挥稳增长作用有较高呼声,但对于政策会否发力存在分歧。“呼声高”主要源于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有限,在当前市场利率已明显低于政策利率背景下,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反而容易引发流动性陷阱,因此市场认为提振经济增长需要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相配合,缺一不可;对财政政策会否发力存在分歧,则源于今年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化解债务风险会制约地方进一步加杠杆,同时,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仍在底部徘徊,地方土地财政不见起色,这些因素会抑制财政稳增长的空间。 那么下半年财政政策会否发力?我们认为,在内需修复羸弱、外需下行的情况下,如果不依靠政策加力,仅凭经济内生动力或无法实现增长动能的转强,财政发力是必然选项。从发力方向上看,我们判断,首先是用好用完已有政策,这个主要指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今年上半年财政定力比较强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专项债发行进度远不如去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量占全年新增限额的60.5%,大幅低于去年上半年的93.3%。此外,上半年国债净融资额为9633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还有2.2万亿左右的净融资空间。因此,预计后续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将会提速。其次,在用好已有政策的前提下,后续增量财政政策也有加力的空间。我们判断,增量财政政策将主要由中央来加杠杆,主要方式或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加量,此外也不排除再度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或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但目前来看加发专项债和新发特别国债的可能性并不大。
lg
...
金融界
2023-07-24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美国考虑“终止”中国进口关税豁免 取消800美元最低包裹限额
go
lg
...
保护局将其资源集中在为联邦政府带来更多
关税收入
的大宗商品上。近年来,受益于最低限度规则的进入美国的产品数量猛增。2016年,国会将美国政府加急免税待遇的门槛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 此后,此类进口量从当年的约2.2亿包增加到2021年的7.71亿包,2022年为6.85亿包。据政府称,中国约占60%。 特朗普政府期间的前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上个月对众议院小组表示:“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弄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 “没有人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现在我们每天有200万个包裹进来,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我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价值几何。” 莱特希泽敦促国会完全废除最低限度规则,或者将其降低到更低的水平,比如50或100美元。他说,外国公司正在利用这个“漏洞,让人们在商店失业,他们让人们在制造业失业”。 2022年,众议院民主党人推动禁止中国制造的商品享受低成本商品的特殊待遇,此举是增加半导体制造和研究投资的更大措施的一部分。 “这种想法反映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当前世界潮流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合作、共赢、开放,但美国却逆潮流而行。”宁波新东方电气首席执行官Zhu Qiucheng提到说。 业界从2022年开始就注意到这样的消息,如果美国通过新法案取消最低限度规则,将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从事电商行业约20年的Zhu来说,直接影响将是中国企业失去价格优势。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5月12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美国受益于最低限度规则的包裹进口量为3.95亿件,占包裹进口总量的76.54%。2022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来自中国的包裹约占其进口微量货运量的60%。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免税,由于消费疲软和通货膨胀,今年美国市场的销售将会很困难。大多数中国卖家反映,过去两个月通过电子商务对美国的出口正在下降,”Zhu解释说。 目前,中国综试区内有超过10万家跨境电商企业,以及约69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商务部表示,跨境电商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总额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9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4.9%。 2022年美国是最大的电商出口目的地,占比34.3%。它还占中国跨境电商进口额的17.9%,仅次于日本的21.7%。
lg
...
颜辞
2023-06-26
俄罗斯收入断崖式下降!制裁和出口减少带来压力,石油和天然气收益暴跌36%
go
lg
...
om)限制输往西方的管道后,天然气出口
关税收入
下降81%。 面对收入下降,俄罗斯政府今年4月对本国能源企业推出了一种新的税收机制,其税率以价格较高的布伦特(Brent)原油基准价格为基础,减去固定折扣。 七国集团估计,从长期来看,这项税收将使能源行业付出代价,因为它剥夺了该行业为未来发展提供资金的能力。 能源收入下降的同时,俄罗斯还面临着其他经济困难。历史性的劳动力短缺正在拉低工业产出,4月份工业产出较上月下降5%。 芬兰央行表示,俄罗斯正在经历“逆向工业化”,可能面临有限的增长和黯淡的未来。
lg
...
风起
2023-06-06
加拿大将援助乌克兰1.15亿加元用于修复电网,资金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商品关税
go
lg
...
将来自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商品征收的
关税收入
。 方慧兰说:“普京和他的追随者是战争罪犯,他们试图用寒冷作为武器,打击乌克兰优秀人民的精神。” 她补充说,加拿大的支持“将有助于确保乌克兰能够确保其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并度过即将到来的艰难冬季”。 这笔钱来自对进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商品征收的
关税收入
。今年春天,加拿大政府取消了这两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如果没有这种WTO成员国通常相互给予的地位,从这些国家进口到加拿大的任何商品都要缴纳35%的关税。 近几个月来,俄罗斯向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发射导弹,破坏了输电线和发电厂,导致乌克兰许多人断电。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内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周一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举行了虚拟会议。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表示,他们将建立一个多机构平台,协调对乌克兰的援助,支持乌克兰的修复、恢复和重建。 加拿大副总理办公室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到目前为止,加拿大已经在2022年向乌克兰提供了20亿加元的直接财政援助,并在本月早些时候通过乌克兰主权债券承诺再提供5亿加元。 加拿大、美国和其他西方盟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其他形式的财政、情报和军事援助,以应对俄罗斯的入侵,同时对莫斯科实施了多项制裁。
lg
...
Sue
2022-12-14
怎么回事?俄罗斯对中印原油出货量骤降近30% 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大肆增购俄原油
go
lg
...
为止,昂贵的原油价格提振了俄罗斯的出口
关税收入
,并帮助缓解了市场萎缩的影响。不断飙升的油价让克里姆林宫得以在制裁收紧的情况下继续为战争提供资金。 据Vortexa的数据,自战争开始以来,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从每天几乎为零增加到今年6月的每天近100万桶。 中国也大幅增加了进口,在2月至6月期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据彭博社报道,出货量已较高点下滑约30%。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莫斯科每周的原油出口关税净额约为1.6亿美元,比战前几个月高出约25%,但与4月份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约相同的数额。 据彭博社计算,自6月中旬以来,俄罗斯海上原油流量连续四周平均出口下降。截至7月15日,原油日产量已降至324万桶,此前四周均有所下降。 尽管自普京下令入侵乌克兰以来,流向亚洲的原油占俄罗斯总原油流量的一半以上,但截至7月15日,对亚洲的原油出货量已降至近4个月来的最低4周平均水平。 不过,要让莫斯科的石油收入受到冲击,就需要全球需求下降。分析人士说,全球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仍不太可能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向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增加石油供应的要求收效甚微,增产份额料不会太大。 上周,国际原油基准布伦特原油录得连续第五周下跌,也是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跌势。全球范围内不断飙升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并加剧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与此同时,能源市场正面临持续的动荡。 沙特增购俄原油 据路透社报道,尽管制裁旨在阻断莫斯科的能源流动,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在第二季度增加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路透社查阅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沙特从俄罗斯进口了64.7万吨石油。沙特阿拉伯从俄罗斯和爱沙尼亚港口获得了石油,迄今为止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比2021年的水平多了32万桶。 沙特越来越愿意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这与全球大国的立场相左,后者试图谴责克里姆林宫,并切断其出口,以回应其在2月份入侵乌克兰的行为。有报道称,拜登的沙特之行不太可能达成石油协议,尽管油价连续20天下跌,但美国的物价压力仍进一步加大。 沙特阿拉伯的电网使用石油,在炎热的夏季尤为重要。沙特的许多大城市远离天然气田,这使得它们对石油的依赖更加严重。沙特阿拉伯夏季通常每天消耗60万桶石油,冬季大约每天消耗30万桶。
lg
...
夏洛特
2022-07-19
上一页
1
•••
4
5
6
7
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中国“意外”暂缓新一轮刺激措施 押注特朗普关税先退缩
lg
...
中美还没有突破性进展、野村发出骇人警告!全球企稳迎财报洪流,黄金急跌直逼3300
lg
...
中美贸易战升温!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进口、拒绝特朗普谈判 A股表现跑赢美股
lg
...
中国突发重磅!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路透: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传递这一信息
lg
...
全球都等首个贸易协议:黄金3300附近不敢轻举妄动!突破这一区间就能找到方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2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