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逆势强劲增长,全面盈利,达势股份(01405.HK)-达美乐中国成餐饮界的黑马?
go
lg
...
净利润为5089.0万元,去年同期则为
净亏损
1744.5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090.7万元,去年同期为875.1万元,但主要得益于约1.2亿元一次性、非经营性的可转换优先普通股公允价值收益,意味着这一指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转正,同比增长24.6%。 在门店层面,达势股份稳步推进扩张步伐,提质提速。 截至上半年,其已在国内33个城市开设914家门店,2024年上半年净增加146家新店,新市场门店占比超60%。截至2024年7月,在达美乐全球超2万家门店的首30日销售额排行榜中,达美乐中国占据排行榜的前30中的28个席位,几近包揽。 达美乐中国第900家门店开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SSSG(同店销售增长),期内达势股份的SSSG为3.6%,取得了连续28个季度的正向SSSG。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达势股份在较高的基数下仍能维持正增长,表明其在市场中保持着良好的竞争力。 此外,达势股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增强其运营效率,通过三大中央厨房的统一生产和配送来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了门店的利润率。 上半年,达势股份门店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3.5%增至14.5%;门店EBITDA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8.7%提升至19.3%。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达势股份在比萨市场中仍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新门店的陆续开张,这不仅仅是增加营业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些新门店的建立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品牌形象,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更为关键的是,达势股份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精细化管理,公司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为股东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截至8月,达势股份已锁定全年240家新店开业目标的95%。展望全年,达势股份有望于今年四季度迈入千店俱乐部,年度业绩亦具有较强的支撑。 高质价比+宽消费群体,叠加业绩确定性 在这背后,除了比萨市场的不断增长,关键在于达势股份长期战略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拓宽品牌的消费群体。 归根结底,如今大众消费理念日趋理性,追求质价比,高质价比也成为主导餐饮行业竞争的核心逻辑之一。同时,高质价比意味着要以高效率消化高成本,真正能够从中受益、创造可持续的利润的餐饮企业并不多,达势股份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随之提升。 达势股份基于其前瞻性的“4D战略”,即高质量的门店开发、高性价比的美味比萨、卓越外送和数字化领导力,早早地确立了其差异化的定位,并率先走上了这条道路。 达势股份选择开平均面积为130㎡的小店型,并通过中央厨房的把控和供应链支持实现门店产品的标准化,在力求保障所有门店的比萨美味好吃、品质如一的同时,也降低了门店的租金、设备等成本。这种模式为达势股份带来了竞争优势,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达势股份还持续拓宽消费群体,开启消费新空间。对于拓宽消费群体往往需要餐饮企业在产品、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需要构建丰富的产品矩阵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达势股份每6-12周会在现有的招牌和本地化菜单中推出新产品,包括新的比萨风味和饼底,开发了金沙咸蛋嫩鸡、小龙虾酥香嫩鸡、照烧牛肉土豆等广受好评的比萨口味,并完成多品类全价格覆盖。其近期推出的新品“火山”饼底,给消费者带来不同以往的震撼体验。 达美乐中国新品——“火山”饼底 达势股份在每周推出的“接二连三”(每周二和周三比萨七折优惠)、及每年开展2-3次传统的Mega Week(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中,均提供了高质价比的产品,持续提升复购率。同时,达美乐中国还与腾讯游戏白荆回廊、Hello Kitty等流行品牌合作,推出限时促销活动,吸引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结语 总的来说,达势股份所运用的保障其持续增长的经营逻辑,既有快速扩张期带来的成长红利,也有基于消费者的选择、青睐所带来的成长红利,故而质价比竞争对其来说反而可能是一种机遇,助力造就了达势股份整体抗风险能力较高。 在如今无法预计的市场中,增长意味着企业必须具备较以往更稳的底盘、更强的韧性,这样的企业无疑是稀缺的。达势股份的新价值或许仍待被市场挖掘。
lg
...
格隆汇
2024-08-29
极光(JG.US)核心业务实现收入同、环比双增长,连续四季度盈利!
go
lg
...
比上均取得良好增长; l 第四,我们的
净亏损
环比和同比分别收窄50和95%。” 一、 EngageLab 和 GPTBots.ai在国际市场越站越稳,各项业务齐头并进 1、EngageLab累计客户环比增长75%,成为全球知名产品 第二季度,极光旗下面向全球范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EngageLab、GPTBots.ai齐头并进,使其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享誉国际。 其中,EngageLab表现强势,逐渐成为全球知名的海外消息服务平台,客户不仅涵盖科技、互联网、手机、视频、媒体、汽车、金融等行业,还遍布全球多个国家。最新数据亦显示,EngageLab的业务触角延伸至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较上一季度增加7个,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EngageLab海外客户分布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还可以看到,第二季度EngageLab的客户数量扩张至390家,环比增长近75%,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增长290%;累积合同金额3100万元,环比增长近30%,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增长210%,进一步体现其业务版图正在不断地扩大。 (EngageLab出海的阶段性成果;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在业务布局上,这一季度EngageLab平台中国香港数据中心正式部署完成,即其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数据中心之后推出第四个数据中心;EngageLab的AppPush特别针对亚太地区用户互动的情况对Android推送策略进行了优化,有望进一步增强极光在亚洲的服务能力,满足全球不同企业的合规要求及运营需求,更好地支持业务拓展。 GPTBots则是一个专为企业打造的无代码AI Bot构建平台,凭借易用且强大的功能成功降低企业应用AI的门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截至2024年3月末,GPTBots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9,000,环比增长90%,其中超85%的用户来自海外。并且有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数量已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证明其全球化布局全面铺开。 同样不难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将在多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I赋能也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元素。GPTBots锚定这一庞大而确定的市场需求,较早实现市场占位,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2、订阅服务收入同、环比增长19%和14%,业务增势如虹 第二季度,极光的总收入迅速反弹,达到7940万元,同、环比分别增长8%、23%。这也实现了极光连续5个季度以来的最佳收入水平。 (集团总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同时,拆解收入构成可以看到,极光的压舱石业务订阅服务继续向好,在高基数基础上仍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他业务均迎来明显修复,展现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二季度,极光开发者服务业务整体实现收入5640万元,占总收入的约71%。其中,订阅服务收入为4810万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9%、14%;增值服务收入为830万元,环比大增245%,达近4个季度以来峰值。 (集团开发者服务业务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究其原因,订阅的本质是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关系,随着极光开拓市场、升级产品与服务,带动客户数量快速扩张并不断增强客户粘性,大幅扩大客户基本盘。特别是,极光从海外拓展中深入获益。 增值服务方面,这一业务与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联动较为紧密,随着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恢复而重启成长。参考 QuestMbobile数据,二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恢复增长至1593.4亿元,同比增速8.1%。 3、行业应用收入同、环比增长8%和16%,展现强劲动力 第二季度,极光的行业应用业务收入为2300万元,同、环比分别增长8%、16%,其中金融风控业务持续增长,收入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28%,亦充分展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极光行业应用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在这背后,二季度经济运行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可能结构性增加客户数据调用需求。极光凭借数据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响应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如二季度月狐数据受邀出席第八届FMCG零售消费品数字化峰会并发表演讲,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二、毛利率维持66.4%的高位,保障高盈利能力与稳健发展 第二季度,极光的毛利率为66.4%,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环比有所下降,但相对维持在较高水平。 参考安永出具的报告,极光的毛利率明显高于中国SaaS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22年,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国SaaS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57.8%、53.6%、57.8%,而极光为68.7%。极光首席财务官黄尚能亦在采访中透露,根据目前所看到的趋势,相信在2023年类似的报告或分析发布时,极光也将处于领先地位。 最新一季的毛利率同比增长则体现出极光维持领先地位,也为2024年整体表现奠定较好的基础。 此外,得益于收入端的明显增长,极光的总毛利润达到5280万元,实现同、环比双增。 (极光毛利润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三、Adjusted EBITDA连续四个季度盈利,彰显坚韧而稀缺的经营能力 这一季度,极光也在继续积极控制成本支出,从而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确保整体盈利能力稳定。其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约为160万元,已实现连续4个季度盈利。 (极光Adjusted EBITDA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如开篇所述,这基本验证极光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在SAAS企业普遍仍未实现盈利的背景下,持续盈利即是稀缺能力。这亦将持续增强极光的品牌力,有助于其稳健经营,包括吸引更多客户、合作伙伴。 此外,结合净利润指标进一步验证,也可以看到极光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的趋势。这一季度,极光
净亏损
130万元,同、环比均大幅收窄。据此,极光全面实现盈利的时间或许已经不远。 (极光净利润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1、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5%,成本精细化管理,驱动效率增长 第二季度,极光总运营费用为5480万元,同比下降15%,环比有所增长,但增幅远远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这反映极光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水平推动市场开拓,具有一定市场话语权。 并且,极光的研发费用占比持续居高,运营费用的降低主要来自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收缩,表明极光获客及客户维护成本有所降低,提升了费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在这背后,极光实行了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比如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费用控制措施,积极控制各项成本支出,驱动费用投入产出比的提升。 (极光总运营费用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Adjusted OPEX (即运营费用的现金部分)方面,同样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一季度的数据为5150万元,同比减少约6%。 (极光Adjusted OPEX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2、递延收入连续17个季度稳居亿元之上,稳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季度,极光代表客户预付款的递延收入为1.35亿元,环比持平。这也是极光递延收入连续超过1亿元的第17个季度,持续巩固其经营向好的发展态势。 (极光递延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一方面,递延收入作为SaaS领域的先行指标,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其稳健的表现为极光未来收入带来更多确定性,同时表明市场认可极光的产品和服务,愿意长期与公司合作并为此提前付费。另一方面,递延收入的增加为极光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有助于极光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结语 整体看到,极光的基本面愈发优质,不断释放收入、利润两端的潜力。海外市场持续扩张、订阅服务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以及运营费用、递延收入的持续优异表现,无不印证极光的商业模式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一个更稳健、更具未来想象力的极光已经成型。接下来,极光或许有望进入价值创造新阶段。
lg
...
格隆汇
2024-08-29
饮料乳品行业半年报:逾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go
lg
...
.06亿元,同比下滑29.39%;归母
净亏损
1647.42万元,亏损规模同比收窄。看单季度表现时,品渥食品营收已连续4个季度出现下滑,二季度归母
净亏损
1198.06万元,亏损规模环比进一步扩大。 熊猫乳品今年上半年营收3.6亿元,同比下降19.47%;归母净利润4738.72万元,同比增长0.43%。二季度,公司营收1.75亿元,同、环比均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2082.11万元,连续3个季度出现下滑。 过半数公司上半年利润下滑 天润乳业、三元股份降幅居前 2024年上半年,14家饮料乳品行业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合计约18.26亿元,同比下降8.39%。 其中,有1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七成。 有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妙可蓝多、养元饮品增速相对靠前。天润乳业由盈转亏,泉阳泉、三元股份等归母净利润同比降超40%。 二季度数据显示,1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天润乳业、欢乐家、三元股份、均瑶健康降幅超过60%。另外,品渥食品、香飘飘、天润乳业出现利润亏损。 天润乳业主要从事乳制品制造业及畜牧业,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乳制品销售收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加3.89%。然而,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90.77万元,由盈转亏,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低生产价值牛只淘汰力度,根据市场因素计提奶粉减值及牛只减值,以及合并新农乳业增加亏损所致。 2024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收38.52亿元,同比下降9.0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40.69%。对于同比业绩下滑,公司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公司于2023年5月转让首农畜牧部分股权,增加了去年同期净利润、本期收入同比减少。仅看今年二季度时,三元股份实现营收18.11亿元、归母净利润0.55亿元,环比分别下滑11.27%、24.99%,业绩依旧承压。
lg
...
面包财经
2024-08-29
港股午评:恒指跌超百点、科指跌0.71%,汽车股普跌理想汽车跌超10%
go
lg
...
23.95亿元,同比减少15 .9%;
净亏损
约2.73亿元,同比盈转亏。 赣锋锂业(01772):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7.59亿元,同比盈转亏。 华宝国际(00336):上半年股东应占盈利2966.2万元,同比减少80.7%。 山东黄金(01787):上半年归母净利约13.83亿元,同比增长57.24%。 上海复旦(01385):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减少22.52%。 机构观点 中泰国际:当前港股大盘仍然缺乏积极的向上催化剂,但国内财政政策逐渐发力,8月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预计有利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经济增速托底。 中金公司:海外方面,降息周期即将启动,仅就这一点而言,港股的弹性更大,尤其是长久期的成长板块。但仍然强调,对于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中国市场而言,美联储降息的意义在于提供内部政策的操作空间,这才是决定A股和港股市场走势的核心,而非美联储降息本身。未来美联储降息提供了国内政策可以进一步宽松的窗口,如果届时宽松力度可以强于美联储(中国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高于美国),则可以对市场提供更大提振,尤其是港股;反之若同样宽松但力度持平甚至偏弱,则不改变整体震荡结构市格局。 中信证券:从估值水平、交投和资金行为等多重指标来看,港股当前再次呈现明显的底部特征。而随着中报季业绩的逐步披露,港股权重股的盈利也频超预期,尤其互联网企业今年以来大量回购,预计将显著抬升股东现金回报率。往后看,在外部扰动阶段性缓和、港股底部特征凸显,以及业绩预期差逐步兑现的背景下,判断主动型外资将回流港股市场;同时,被动型外资在8月底MSCI季度调仓的时点或也有回补港股头寸的需求。因此,判断港股将迎来月度级别的估值修复行情,而估值性价比且业绩预期差较为显著的互联网及消费行业更有望受益。 银河证券:8月港股中报处于集中披露期,业绩利好带来的催化效果值得关注。随着美联储降息步伐临近,关注受益于降息预期的科技板块,特别是分母端和分子端双重改善预期的细分行业有望更多受益,具体包括互联网头部、消费电子、创新药等板块。中长期来看,港股基本面更多依赖于国内经济,关注国内政策面的积极信号。同时,由于地缘因素与美国大选扰动持续,国内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转型期,在AH股溢价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备吸引力,重点关注港股央企。
lg
...
金融界
2024-08-29
百奥赛图-B(2315.HK):营收持续增长,亏损大幅收窄,经营现金流转正,成功上岸在即
go
lg
...
.5%。 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
净亏损
亦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
净亏损
为5067.3万元,同比收窄73.3%。 除了各业务快速增长以外,公司业绩改善的背后还依托于两大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公司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已经结束,研发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其次,公司持续提升资产利用率和经营效率,加强成本和费用控制,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6亿元,同比下降34.8%;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0亿元,同比下降12.7%。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百奥赛图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实现转正,达到2960.8万元,不仅预示着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强化,更是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的直接体现。对于后续的增长,百奥赛图更是给出积极的预期,“相信2024年度下半年有望实现盈利,全年可以实现接近盈亏平衡的目标。” 上半年经营现金流转正,亏损大幅收窄至约5000万元,下半年有望实现盈利,结合上半年末在手现金超4亿元,可以说百奥赛图已成功上岸,有望成为继复宏汉霖,归创通桥,亚盛医药,百济神州等之后又一靠业务持续增长实现盈利的18A生物技术公司。 2、抗体授权业务进入爆发期,驱动业绩的支撑逻辑 那么,百奥赛图能够给出这一盈利目标的底气何在? 这就要看到公司近来的战略布局和业务进展。 简单来说,百奥赛图过去几年在业务端的布局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创新和出海两个策略。持续创新,具有全球技术竞争力的抗体授权业务和创新动物模型服务,已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持续耕耘海外市场进入收获期,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业绩增长的最大贡献来源。 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价值增长潜力的业务,无疑是抗体分子授权业务。 原因在于,目前公司依托其独有的RenMice技术平台开展的规模化抗体药物开发项目——“千鼠万抗”计划已阶段性完成,成功建立了超过40万条现货型抗体分子库和40多种潜在临床候选化合物分子。 公司已明确不再进行药物的自主研发,而是转向通过授权或转让的方式,与合作方一起推进研发。经过三四年的开拓,百奥赛图抗体分子授权合作遍及亚太和欧美重点国家和地区,得到国内外药企客户的广泛认可。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签署约15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其中,24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50项,增长迅猛。 伴随更多合作产品的研发推进,除首付款外,百奥赛图将获得不同阶段的研发或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伴随合作交易数量快速增长,当前可披露交易总额约达上百亿元,这些潜在的收益对于未来整体业绩的提升将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意味着,公司的抗体药物开发项目正迈入一个密集的成果兑现期,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未来逐步释放。 单看到2024年公司披露合作金额的项目,就足以体现出其创新研发技术以及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例如,在ADC领域,公司与SOTIO达成协议,授予SOTIO选择权来获得利用百奥赛图专有的RenLite®平台产生的多种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的许可,SOTIO将利用这些抗体进行靶向实体瘤的下一代ADC开发。协议还包括允许SOTIO使用百奥赛图专有ADC平台的一项选择权。潜在交易总额高达3.255亿美元(约23亿元人民币),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低个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百奥赛图授予IDEAYA Biosciences (Nasdaq: IDYA)有潜力的同类首创B7H3/PTK7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效载荷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BsADC)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选择权。潜在交易总额达4.065亿美元(约2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临床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 除了领先的抗体分子转让开发,百奥赛图的创新动物模型业务也具备全球竞争力,共同构筑公司双轮驱动的业绩增长点,持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 在创新动物模型领域,公司依托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持续自主开发了3300多种高质量的全新动物模型,并依托高于全球最高生产标准的超一流动物房,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基因编辑创新动物模型。未来,百奥赛图有望成为满足国内外药企客户最前沿研发需求的首选创新动物模型供应商。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亦在不断扩充和调整海外销售团队,中国,美国,欧洲和亚太区域市场并重,确保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提升全球市场的覆盖率和渗透率。 3、结语 显而易见,过去两年间,伴随国内生物技术行业的调整,百奥赛图审时度势,果断应对,大踏步的扭亏,即将实现盈利。公司已迈入其价值实现的新阶段,盈利潜力正得到迅速的体现和释放。 随着公司各项业务板块的稳健发展以及市场潜力的持续挖掘,可以预期的是,百奥赛图实现盈利的前景已愈发明朗,有望带动估值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lg
...
格隆汇
2024-08-29
进军美妆领域,关注开拓药业-B(9939.HK)背后的边际变化和价值升维
go
lg
...
开拓药业发布2024年中期财报,上半年
净亏损
大幅减少66.3%,研发成本和行政开支分别同比下降76.1%和33.8%。同时,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约为3.4亿元,在手现金充沛。 透过财报可以看出,作为深耕创新药领域多年的Biotech,开拓药业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进军美妆赛道、聚焦皮科药物研发等关键性动作,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积极边际变化。 从投资视角而言,如今开拓药业亦正逐步摆脱单一的创新药估值逻辑,开启“创新药+美妆”的发展新局面。 切入美妆赛道,首款化妆品全球上市 7月,随着开拓药业自主研发的KX-826获得国际命名化妆品成分(INCI)命名后,公司以KX-826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已经成功在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6个国家/地区实现销售,是公司全新高端化妆品品牌KOSHINÉ的首款针对雄激素脱发(AGA)的外用防脱液。值得注意的是,8月公司已经开启了独立站上线销售,将持续将拓展该产品的全球化布局。 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是KX-826在皮科领域的首次商业化尝试,更象征着公司从纯粹的研发阶段成功转型至商业化运营阶段。 然而,留意到市场对于KX-826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仍存在一些疑问。这些疑虑主要源于公司先前发布的公告,指出KX-826(0.5%浓度)在III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效果。 深入探究下来,可以肯定的是,KX-826在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上有一定效果。 据III期数据显示,0.5%浓度的KX-826相较于基线,能使患者全毛增加超过10根/平方厘米,并且效果持续优于安慰剂。与米诺地尔相比,0.5%剂量的KX-826在基线变化上也显示出类似的效果区间。此外,KX-826也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据悉,今年2月和5月,KX-826与米诺地尔联合治疗成年男性脱发的Ib/III期临床试验,和KX-826外用治疗中国成年男性脱发的临床试验(1.0%浓度),均已获NMPA批准,更是侧面印证了KX-826在针对成年男性脱发上的效果。临床前研究显示,相比于0.5%浓度剂型,1.0%浓度剂型的KX-826在人体头皮细胞上的留存浓度显著增加,有望提升临床效果。 此外,在今年8月的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毛发学术会议上,公司也参会并展示了KX-826(0.5%浓度)在治疗成年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方面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 该研究已于去年11月完成所有受试者的招募。据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6日,大约80%的受试者在使用KX-826后,头发数量相比基线有所增加或至少没有进一步减少。受试者的毛发生长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KX-826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方面,KX-826(0.5%浓度)用于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显示出良好的整体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从产品的商业价值兑现角度来看,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防脱发这样一个价值数千亿的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研报预测,到2030年,全球脱发治疗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60.2亿美元。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超过2.5亿人面临脱发问题,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受此困扰。 可以预期,开拓药业凭借KX-826这一外用防脱液,成功进军美妆领域,还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欧洲和日本市场的拓展。这不仅有望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还能为其未来增长提供积极的预期,或将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双重增值。 怎么看当前的开拓药业? 那么回到投资视角来看,开拓药业的基本面究竟如何? 笔者认为,开拓药业将创新药物研发与化妆品业务深度融合,差异化的布局和丰富管线储备为公司穿越行业寒冬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目前,这些产品也正即将步入商业价值的兑现阶段,预计将逐步为开拓药业带来业绩贡献。 据悉,公司8月26日已经在天猫国际上线销售Pro版防脱产品,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将陆续上线5款适用于美白、祛斑和消除黄褐斑的939系列产品以及826脱发和祛痘膏系列产品。 其中, 939系列产品的核心成分KT-939已于今年申请化合物专利,展现出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显著优于已上市美白化妆品原料,不仅能高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同时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展现出较好的体内安全性。 随着这些美妆产品在今年内陆续上市,无论是KX-826还是KT-939,作为开拓药业自主研发的专利化合物,它们一旦在国内外市场成功实现销售,或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现金流,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水平。 一方面,化妆品业务的强劲销售不仅能够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还能反哺公司在创新药物研发上的投入,从而边际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加速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公司主要聚焦皮科双核心产品KX-826和GT20029的研发,今年重点推进的临床试验包括KX-826治疗脱发的长期安全性试验、KX-826(1%浓度)治疗脱发的III期临床试验和GT20029的II期痤疮临床试验。 小结 总的来说,开拓药业的高端美妆业务已经实现落地,正成为公司业务的全新增长极。 今年7月,开拓药业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童友之博士先后三次增持公司股份,以自有资金102.65万港元合共增持99.55万股股份,足以彰显出公司管理层对于后续业绩及价值增长的信心。 归根于投资视角来看,公司估值的核心底层逻辑也已转为“化妆品+创新药”逻辑,或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lg
...
格隆汇
2024-08-29
港股早訊丨中海油田服務上半年營收224.97億元,高盛予中國電信“買入”評級
go
lg
...
34.71亿元,同比减少18.46%;
净亏损
20.18亿元。 众安在线(06060.HK):收入合计达约160.35亿元,同比增加12.7%;净溢利5546.7万元,同比增加113.08%。 阳光保险(06963.HK):上半年收入424.49亿元,同比增加8.9%;净利润约31.43亿元,同比增加8.57%。 国内外要闻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91.7亿元,同比增加3.6%。其中,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1%,增速比6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7月,中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5.3%,其中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 湖南省邵阳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提出提高现房销售项目开发贷款额度、延长开发贷款期限、降低开发贷款利率等措施。 美国6月FHFA房价指数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5.1%;6月S&P/CS20座大城市未季调房价指数同比上涨6.5%。 大行评级 高盛:予中国电信(00728.HK)“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5.4港元。 野村:予国药控股(01099.HK)“买入”评级,目标价30.33港元。 高盛:予希慎兴业(00014.HK)“中性”评级,目标价升至15.2港元。 大摩:予友邦保险(01299.HK)“增持”评级,目标价升至88港元。 花旗:重申光大环境(00257.HK)“买入”评级,目标价降至4.4港元。 编辑总结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港股在昨日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涨态势,尽管科技板块表现不佳,但银行保险、油气煤炭等高股息板块受到避险资金青睐,表现较为稳健。随着主要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业绩逐渐发布完毕,市场的观望情绪有所加重,但这也为高股息板块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光伏板块在近期因矽片价格上涨和企业减产计划的推动下,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名词解释 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计算。 中概股:指在中国大陆以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主要包括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 PE(TTM):市盈率(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衡量股票价值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股票当前价格相对于每股收益的比率。 相关大事件 2024年8月26日:隆基绿能宣布上调矽片价格,N-G10L产品价格从1.06-1.08元上调至1.15元。 2024年8月27日:TCL中环宣布上调矽片价格,调整后的G10N产品价格为1.15元/片,G12RN产品价格为1.3元/片。 2024年9月1日:湖南省邵阳市实施《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08-29
健世科技-B(9877.HK)财报解析:海外临床持续突破,稳健资金助力蓄势待发
go
lg
...
有力保障。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归母
净亏损
为1.02亿元,同比大幅收窄41.8%。同时,截至6月30日,公司的货币资金储备保持在9.22亿元的高水平。 透过财报可以看到,健世科技通过严格的现金流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开源节流策略,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将重点放在了支持公司核心产品的全球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进程上。这一战略性资源倾斜,既加速了公司产品的国际化步伐,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多地区临床试验捷报频传,全球化布局战略稳步展开 从发展战略来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不仅仅是中国,各海外地区对高效、微创治疗方式的需求也正日益增长。 洞察市场趋势,健世科技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开发出针对三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及心源性卒中等不同类型结构性心脏病的一系列治疗解决方案。 其中,公司最大的亮点,便是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置换系统LuX-Valve系列产品。 首先在结构特性上,LuX-Valve系列产品以全球首创的“室间隔锚定”和非径向支撑力设计理念,为三尖瓣反流疾病治疗树立了一大标杆。而二代LuX-Valve Plus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全面升级的经血管输送系统,实现了更为先进的经颈静脉入路方法,更是展现出极高的临床价值。 其次在临床进度上,LuX-Valve Plus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初现轮廓,展现出公司在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中国,LuX-Valve Plus已经完成一年期的随访,预计将在近期递交注册,即将迈向收获期。 据7月公布的TRAVEL II研究的六个月期随访数据显示,LuX-Valve Plus展现出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器械成功率约为97%,平均器械操作时间为35.56分钟。 在有效性上,所有受试者三尖瓣反流等级得到改善,97.62%的患者显示无中度及以上反流;于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改善方面,91.86%的患者由术前III/IV级提升到术后I/II级;于生活品质改善方面,患者堪萨斯市心肌病变问卷(KCCQ)评分平均提升20分。在安全性上,六个月期复合事件发生率仅为8.33%。 TRAVEL II研究六个月期临床随访结果展现了LuX-Valve Plus在中期的优异临床表现,在进入更长的随访观察期后,未出现明显增多的安全性事件,并且有效性持续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品质也进一步得到改善,带来了持续的临床获益。 在海外地区,LuX-Valve Plus同样也取得显著进展。 此前公司在美国纽约瓣膜会上发布的TRAVEL II研究六个月期的随访结果,展现出LuX-Valve Plus能够安全有效的实现较短的器械操作时间,较低的复合事件发生率,并在6个月期时带来反流等级的显著降低,以及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的明显改善,得到了与会专家与学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 在美国,LuX-Valve Plus的早期可行性研究以获得美国FDA的试验性器械豁免批准,目前该研究已正式启动,公司将持续推动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应用。 在欧洲,LuX-Valve Plus进行的以获得CE认证为目标的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环节已接近尾声,来自全球七个国家的多临床中心均给予一致好评。 在2024年欧洲心血管介入医学大会上公布的一项LuX-Valve Plus在全球的同情救治使用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晚期三尖瓣反流,尤其是有着大尺寸右心室的患者,该产品作为TTVR系统不仅安全,还能有效降低反流等级,验证了其在更广泛患者群体的适用性和临床价值。 显而易见,LuX-Valve Plus在创新性和临床价值方面的表现,都充分证明了健世科技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实力。目前,LuX-Valve Plu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地区完成一系列商业化准备活动。为满足全球三尖瓣反流患者庞大、急迫的治疗需求,公司也将继续在全球范围推动产品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其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地位。 创新步伐持续提速,为增长再添确定性 然而,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的快速更迭,也给健世科技等创新医疗器械厂家带来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健世科技不仅需要持续加大研发,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动产品商业化,以维持其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还需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变化。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立足于全球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悉,健世科技持续推进旗下创新产品的临床进程和全球化应用,以满足全球市场庞大且急迫的临床需求,预计下半年将有多个突破性进展。 以核心LuX-Valve系列产品为例,据公司中期业绩公告披露,LuX-Valve Plus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分别在欧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入组,以及在中国大陆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注册审批申请,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在美国完成EFS临床试验入组。 当然,除了LuX-Valve系列产品以外,健世科技其他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商业化步伐也在稳步加速。 例如,公司预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Ken-Valve当前处于上市注册申请审评阶段;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JensClip已经完成确证性临床试验全部入组以及一个月期随访,临床结果优异。 预计随着未来这些产品的陆续获批上市,健世科技的商业化产品组合也将随之丰富和完善,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更全面的治疗方案,也将为公司带来更多元的收入来源,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结语 回到资本市场视角来看,各大券商机构对创新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增长趋势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例如,方正证券表示,医疗器械,尤其是创新型、高端化医疗器械,在国内创新扶持政策密集推出支持下,随着产品的逐步获批和上市销售,医疗器械“科特估”板块的价值将有望得到市场重新认可,修复估值水平。 光大证券指出,国内器械企业出海水到渠成,器械出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探索国际市场已初见成效,国际化进程中也诞生了许多优质企业,建议关注具有全球化布局和较强研发迭代能力。 在这一大环境下,健世科技所展现出来在创新研发和全球化战略布局方面的优势,或预示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可以相信,随着公司逐步挖掘并释放市场潜力,其业绩有望得到显著改善,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的重估和提升。
lg
...
格隆汇
2024-08-28
恒大汽车预警:上半年预计爆亏202亿!股价已跌去了99%
go
lg
...
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录得综合
净亏损
约202.54亿元同比增长 194.69%。 截止发稿,恒大汽车跌3.51%,报0.275港元,总市值29.82亿港元。自2021年以来,股价已累计跌超99%。 上半年亏损超200亿 8月27日恒大汽车发布最新公告表示,预计恒大汽车集团2024年上半年录得综合
净亏损
约202.54亿元,而截至2023年同期则录得
净亏损
约68.73亿元,同比增亏194.69%。 恒大汽车表示,亏损增加主要由于中国恒大集团已被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公司增加了对中国恒大集团子公司及联营公司应收款项的减值拨备,2024上半年全额计提拨备约167.37亿元。 恒大汽车在公告表示:公告所载资料仅以本公司管理层就目前所得财务资料作出之初步审阅为基础,且并非基于任何经本公司核数师或审核委员会审核或审阅之数据或资料得出。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务请细阅预期将于8月底刊发的上半年度业绩公告。 尚未签署买卖协议 据此前报道,5月26日,恒大汽车曾在港交所公告称,31.45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0%)将即时被收购,及32.03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5%)将成为潜在买方于买卖协议日期后一定期限内的一项可行使选择权的标的。 针对股份转让事项,8月26日,恒大汽车更新披露信息称,截至目前,“潜在卖方、潜在买方及本公司之间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但潜在卖方与潜在买方尚未订立买卖协议,潜在买方及本公司尚未订立授信协议”。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强调 , 由于潜在交易尚待进行进一步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潜在买方的资金证明及有关本集团的资产、负债、业务、财务及法律事宜的尽职调查)以及买卖协议及授信协议获得签署后作实,并受限于该等协议的条款及条件,故潜在交易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进行且潜在交易的讨论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导致根据收购守则规则26.1提出全面要约。本公司强烈建议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股份时分外审慎。 陷债务泥潭 目前,恒大系公司均深陷债务泥潭。中国恒大的子公司恒大汽车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和经营压力。7月28日,恒大汽车曾发布有关附属公司收到的通知书,目前有了新进展。 恒大汽车表示,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于8月2日就相关附属公司破产重整进行听证,相关地方人民法院裁定相关附属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据公告,其附属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及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于7月26日收到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下发通知书,主要内容公告如下:相关附属公司的个别债权人于7月25日向相关地方人民法院申请对相关附属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恒大汽车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尽管
净亏损
有所减少,但公司仍面临巨额债务和经营压力。 截至2023年年末,恒大汽车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负债远超资产总额。其中,借款264.84亿元;同期,恒大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亿元,远不足以覆盖借款。
lg
...
格隆汇
2024-08-28
50后创业做氢能装备年入超5亿,江苏又走出一家新能源IPO
go
lg
...
元、3.59亿元、5.22亿元,对应的
净亏损
分别约0.75亿元、0.96亿元、0.7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2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 业绩亏损之下,公司2021年和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新技术和开发推出新产品,国富氢能预计未来其经营成本及开支还会持续增加,日后可能继续录得亏损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 2021年、2022年、2023年,国富氢能的毛利率分别为9.6%、10.9%、17.9%,尽管公司的毛利率呈上升趋势,但如果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需要通过降低产品售价来维持竞争地位,或者未能有效控制销售成本,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03 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氢具有分布广泛、低碳排放、应用广泛等优点,随着各国努力实现减排目标,实现能源转型,氢能成为重要解决方案。 近年来,氢消耗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3年全球和中国的氢消耗量分别达到约6780万吨、3660万吨,预计到2028年将分别达到约8730万吨、4780万吨。 其中,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0.4%及12.9%,2024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将降至5.5%、5.7%,可见未来全球和中国的氢消耗量增速可能出现放缓趋势。 图片来源:招股书 氢能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氢的制取、中游氢的储存、运输及加氢以及下游氢的应用三大环节。国富氢能的业务涉及水电解法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客户包括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氢能汽车制造商、城市公交运营公司及能源公司。 氢能产业链,图片来源:招股书 国富氢能较为依赖前五大客户。2021年至2023年,公司向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44.8%、53.5%及56.7%,占比较大,未来如果主要客户需求减少或客户流失,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在车载供氢系统及加氢站成套装备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3年,按国内车载高压供氢系统的销量来算,国富氢能以30.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按中国车载高压储氢瓶的销量计算,公司以29.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但国富氢能等氢能企业的发展受中国及全球氢能源市场周期影响。目前我国氢能核心装备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技术、政府法规、行业标准及市场需求都处于不断变化中,如果出现替代产品或新产品,可能会危及公司市场地位及前景。
lg
...
格隆汇
2024-08-28
上一页
1
•••
107
108
109
110
111
•••
88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警告中国必须做到这一点 否则将面临200%的关税
lg
...
重磅!特朗普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立即生效 美元跳水、金价短线暴涨近35美元
lg
...
史无前例!特朗普突宣将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 分析人士最新解读来了
lg
...
特朗普政府突发大动作!美国关键矿产清单迎来2018年来最重大调整 TA们被加入清单
lg
...
【直击亚市】库克回应“不会辞职”!特朗普威胁限制芯片出口,美元走弱黄金反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1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