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云学堂发布2024年财报:推出回购计划 拓展智能业务版图
go
lg
...
,云学堂实现总收入3.31亿元人民币,
净亏损
大幅收窄至0.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61.8%。 云学堂董事长、CEO卢睿泽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机遇。2024年,公司的人工智能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切实成果,大大减少了公司
净亏损
,同时提高了客户和股东的价值。我们的新的三个人工智能业务线已经进入客户验证阶段,并将很快推向市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们的业务组合。同时,我们在积极准备全球化扩张战略,YXT.com处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行业转型的前沿,准备为公司客户和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2024年
净亏损
大幅收窄 推出股份回购计划 从业绩表现上来看,通过持续聚焦大型企业客户的战略转变后,云学堂在2024年加速“质变”,距离实现盈利再近一步。 财报显示,2024年,云学堂实现总收入3.31亿元人民币,
净亏损
大幅收窄至0.92亿元,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从去年的54.1%进一步提升至61.8%。 同时,云学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通过对人力资源体系优化和AI驱动的运营效率提升,成本费用得到持续管控。公司的销售与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41.0%、3.1%。 卢睿泽表示,我们利用AI技术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组织优化、运营升级和岗位赋能,各个关键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运营效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公司通过智能客服系统覆盖了100%用户,智能客户服务系统针对用户问题的自主解决率达到94.8%。 客户数量方面,剔除中欧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2024年云学堂的订阅客户数量较去年减少139家,这一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司战略性聚焦大型企业公司所致。事实上,大型企业每年都有企业学习的经常性预算,聚焦大企业客户的企业培训市场,将为云学堂带来更加稳定的收入,有助于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4年底,云学堂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长期银行存单总计为人民币4.18亿元,保持了稳定的现金流储备。 值得关注的是,在年度业绩发布的同时,云学堂还发布了1000万美元股份回购计划,目前,董事会已授权公司采取股份回购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可以在两年内以美国存托股(“ADS”)的形式回购高达1000万美元的普通股(“股份回购计划”)。股份回购计划的推出也传递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更名绚星智慧科技 拓展智能业务版图 在年度业绩发布后,云学堂举行了首次投资者交流会,针对市场较为关注的“AI技术对企业培训行业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卢睿泽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培训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在AI技术的加持下,企业学习中的一些关键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AI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在拜访客户前,AI可以帮助员工进行模拟对话练习;在撰写方案时,自动推荐优秀案例;在紧急情况下,AI能即时提醒关键要点。这种智能陪练深度融入工作流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工作场景中,极大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在此之前,云学堂在3月27日举办了战略焕新发布会,已对外发布全新的AI战略,并宣布将正式更名为“绚星智慧科技(Radnova)”。公司定位于企业智能生产力建设服务商,专注于推动企业组织与生产力的智能化革新。卢睿泽在发布会上表示,绚星智慧科技将以人力资源科技为根基,横向拓展服务企业智能生产力建设。此次战略升级也标志着绚星智慧科技从数字化学习领军者向AI科技企业的全面进化。 会上,绚星智慧科技展示了AI推动的原有业务创新成果:绚星智慧科技打造了更具个性化、实时交互能力的智能学习平台,提升了多个业务场景的智能化能力,完成学习平台从数字化学习到智能化学习升级。此外,公司还推出了AI驱动的智慧人才管理平台,完成了企业以人才管理为核心的“选、育、用、留“的完整闭环,强化了业务核心竞争优势。 卢睿泽在活动上表示,升级后的两款产品将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产品价值,这将有效保持我们在AI时代企业学习领域的竞争优势。智慧人才管理平台将会强化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客户购买模块,这对未来客单价提升将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绚星智慧科技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利用AI技术横向拓展三项新业务:企业级智能体平台,是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能帮助企业客户低成本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企业智能私域知识库,能为企业客户提供私域知识库建设、训练和场景化落地服务,帮助企业将知识转换成生产力。智能销售助手,销售岗位的智能工作助手,能智能分析会话数据,提炼拜访要点、挖掘商机、识别客户风险以辅助决策,还能评估销售表现、萃取优秀案例,提升团队效率与业绩。 卢睿泽表示,上面提到的三类新业务都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并将很快推向市场,这将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版图。 整体来看,2024年,云学堂持续贯彻聚焦大客户战略,在客户数量有所波动的背景下,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和AI驱动的运营改进举措,实现了业绩端相对稳定的表现。随着AI技术带来的业务拓展,以及计划在海外市场展开一系列重要布局,加速国际业务拓展,未来,品牌焕新后的绚星将有望打开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lg
...
金融界
03-28 14:10
从规模化扩张到盈利质变,沛嘉医疗-B(9996.HK)拐点已来?
go
lg
...
亏损2.39亿元,同比下降44.4%;
净亏损
2.28亿元,同比收窄41.8%。其中,神经介入业务率先实现全年盈利,分部利润5209万元,迈过关键盈利里程碑。 此外,公司现金流充裕,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发展。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08亿元。公司经营性现金支出仅5.2百万元,大幅降低99.2%,转正在即。 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在瓣膜业务领域,公司凭借差异化、梯队化的产品组合构建起强劲竞争壁垒,持续向中国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第一品牌目标迈进。 2024年公司TAVR植入量突破3400台,同比增长达37%。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提升至约25%,较2023年增长5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TAVR植入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仅2025年2月单月即实现66%的同比增幅。 从产品进展上来看,公司2.5代TAVR产品TaurusMaxTM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上市,至此,公司TAVR领域商业化产品矩阵扩容至三款:TaurusOne®,TaurusElite®和TaurusMaxTM。此外,公司在研管线进展显著,TaurusNXT®和TaurusTrioTM已完成各自注册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和一年随访,预计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中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根据规划,Taurus系列TAVR产品组合将在未来1-2年内实现三大战略突破:全面覆盖主动脉瓣狭窄治疗需求、革命性提升生物瓣膜使用寿命、建立经股动脉主动脉瓣反流临床治疗新方案。 图表二: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以及前沿技术业务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在神经介入领域,公司通过差异化创新战略成效显著,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正式迈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其中,出血类产品实现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1.6%。弹簧圈类产品在全国集采中除河北省外全面中选,销售量同比增长39%,显著领先行业平均增速(25%)。作为国产龙头企业,公司凭借卓越产品质量在深化医改背景下保持稳健增长,同时通过BD合作获得YonFlow®密网支架大中华区独家分销权,进一步强化出血产品线布局。 而在缺血类产品中,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全年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3.7%。急诊取栓与颅内狭窄类产品依托高性能优势叠加创新术式,销售量分别实现93%和60%的同比增幅,市场份额持续快速提升。 血管通路类产品收入达1.33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DCwireⓇ微导丝自2024年1月商业化以来,首年单品销售额突破3700万元,成功打破外资品牌长期垄断的微导丝市场格局,实现国产替代突破。该产品已启动FDA 510(k)注册申报,有望开启国际化进程。 截至目前,公司神经介入业务已累计取得16项NMPA注册认证。子公司加奇生物依托完整的产品矩阵与显著的技术优势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该业务板块的盈利贡献已构建起战略性资源储备,为集团应对多元化市场竞争提供坚实保障。 图表三:神经介入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未来怎么看? 首先,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深化医改进入关键阶段,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呈现常态化推进态势,这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既是发展契机也是转型升级考验。 高值耗材领域仍具显著增长空间,国内治疗渗透率与国产替代率双低现状并存。以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领域为例,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中国TAVR市场规模预计于2030年达到113.6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32.4%。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国内TAVR治疗渗透率仅为1%,较美国市场15%以上的渗透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从市场竞争格局上来看,目前全球医疗科技巨头仍占据多数细分领域主导地位,依旧掌握“话语权”。集采政策实施实质上构建了公平竞争平台,给予国产玩家“上桌”机会,使具备临床价值的优质优价国产产品得以突破市场壁垒。对于通过严格质量评价中标的头部本土企业而言,这将成为拓展市场份额的战略窗口。 值得期待的是,伴随着神经介入、瓣膜治疗等领域的集采实施,将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进程,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先企业有望实现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其次,从公司层面来看,沛嘉医疗后续产品管线丰富,创新迭代加速,业绩有望持续兑现。 目前,公司在瓣膜领域核心在研产品取得重要突破,产品矩阵逐渐丰富,公司有望成为瓣膜市场头部企业。 其中,反流型TAVR(TaurusTrio™)、干瓣TAVR(TaurusNXT™)及二尖瓣修复夹(GeminiOne®)均已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患者入组,预计将于2025年末至2026年上半年陆续获批上市。根据中金预测,至2026年公司有望持有约6项TAVR产品注册证,并实现二尖瓣修复产品商业化落地。 除了自主研发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外部技术合作。2024年7月,爱德华生命科学宣布拟全资收购公司授权合作伙伴JenaValve,重点获取其主动脉瓣反流(AR)治疗技术。全球顶尖企业的战略布局印证了AR技术的临床价值,显著增强市场对相关疗法商业化前景的信心。公司目前持有该技术大中华区独家授权,TaurusTrio™产品即将启动NMPA注册申报,有望快速推进本土商业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也在创新体系升级,实施战略级研发架构调整。根据公告显示,公司将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MonarQ TTVR®系统及ReachTactile™机器人辅助TAVR系统三大高潜力创新项目划归新设的前沿技术事业部独立运作。该架构通过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细分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为持续技术创新构建战略级孵化平台。 放眼在医疗大健康行业来看,沛嘉医疗此举并非首创。近年来,不少biotech在出海时选择NewCo模式,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各个潜力管线的价值。沛嘉医疗管理层在其业绩发布会中强调,沛嘉医疗将原有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中分拆前沿技术业务,将其每个产品形成独立技术子公司运营,分拆目的不是拆分子公司上市,而是类似于中国biotech公司出海的NewCo模式,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推动MedTech出海战略。 最后,从估值情况来看,沛嘉医疗内在价值与当下市场估值存在错配,投资性价比凸显。 2024年的成绩单,其实也是一个重估沛嘉医疗的时机。集采的出现,导致市场对于内卷带来的利润情况担忧,外加公司被移出港股通名单,资金流动性受限,成为短期压制股价最大因素。 然而从业绩上来看,集采中标后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公司神经介入分部业务板块开始盈利,财务状况持续边际改善。横向对比同业市场估值而言,沛嘉医疗在WIND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子行业的总市值中位列第11位,当前公司市值存在明显的被低估。 广发证券指出,考虑到公司主导产品处于放量初期,TAVR多样化组合未来值得期待,给予公司25年PS 4X,对应合理价值为5.57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浦银国际指出,当前股价未能反应公司真实价值,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5港元/股。 图表四:沛嘉医疗估值比较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数据截止2025年3月27日收盘 小结 医改已经迈入第二个十年,市场竞争内在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价格内卷,到如今回归理性的温和集采,顶层设计更倾向于让更多创新企业开发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产品为王。而这个要求也使得企业不仅要价优,更要质量好。 从结果倒推来看,沛嘉医疗已经做到,不仅成功入标集采,更是在加速国产替代,快速放量,其中神经介入领域更是已经开始规模化盈利。而这一切边际改善,也正在向外界释放信号:是时候重新审视沛嘉医疗了。
lg
...
格隆汇
03-28 12:50
云迹科技港股IPO:主营服务机器人,腾讯、阿里等参投
go
lg
...
扭亏成功。2022年至2024年,公司
净亏损
分别达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经调整
净亏损
分别收窄至2.34亿元、1.2亿元、2756万元,亏损规模呈缩减趋势。 研发支出方面,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776.1万元、6944.3万元、5738.6万元,占同年总收入的42.0%、47.8%、23.4%。 腾讯、阿里、联想等机构参投 招股书显示,2022年2月,云迹科技与中信证券订立辅导协议,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5年3月,经双方同意,辅导协议终止。 云迹科技自2014年以来,先后进行了8轮融资至D轮,投资机构包括安徽人工智能、腾讯、阿里、联想等。 2021年8月,云迹科技完成C轮融资,每股成本分别为38.86元及43.15元,合计对价约2.65亿元,投后估值约22.89亿元。同年12月,公司完成D轮融资,每股成本为66元,合计对价约5.8亿元,投后估值约40.8亿元。 图4:云迹科技融资情况 目前,公司董事长支涛控制约36.52%的投票权。沸点资本持股10.7%、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林芝腾讯持股9.09%。上市后,支涛仍将为公司控股股东。 【看新股】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03-28 10:10
协鑫新能源(00451.HK)的突围:战略转型成效卓越 全球化打开价值重估“天花板”
go
lg
...
11.08亿元,同比增长33.2%;
净亏损
收窄63.7%至4.24亿元,每股亏损同比减少67.8%。 今次财报核心亮点总结如下: (1)LNG业务爆发式增长,重塑收入结构 当中,LNG贸易收入达 7.3 亿元,同比激增 8420%,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65.9%,成为绝对主力。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协鑫天然气(新加坡)完成首船 LNG 进口,并布局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构建从国际采购到国内分销的“站贸一体化”业务闭环。2024年,公司LNG贸易量达44.5万吨,签约总额17.5亿元,显示出协鑫新能源在天然气市场的快速渗透能力。 (2)光伏轻资产转型成效显著,运维服务成稳定器 公司彻底剥离重资产光伏电站,全球持有容量仅剩50兆瓦,其在光伏赛道的布局将全面转向电站运维服务。2024年管理光伏电站总装机达12.5吉瓦,同比增长74%,运维服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0%。依托 “鑫翼连” 综合能源管理平台3.0,公司实现电站效率提升3%-5%,服务溢价能力持续增强,客户覆盖央企、地方能源集团及海外市场。 (3)财务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行业领先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23.2%进一步降至2024年末20.8%,较转型初期已大幅下降逾63个百分点,公司目前财务杠杆水平处于行业低位。 且银行结余及现金达2.85亿元,流动资产净额15.68亿元,流动性指标稳健。行政开支同比减少36.6%,融资成本下降88.4%,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三、从三大重点布局到未来三大战略,展现清晰的增长路径 从财报资料来看,2024年,协鑫新能源围绕 “战略转型、国际化加速、技术升级” 三大重点展开布局,并明确未来三大战略方向,展现出清晰的增长路径。 协鑫新能源通过三大重点布局实现了“筑基与突破”。 首先,公司基本彻底退出光伏电站持有业务,LNG贸易在2024年走过了“从0到1”阶段之后实现爆发,LNG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超六成,双主业格局彻底成型,战略转型成效释放。 其次,公司国际化布局呈现加速。比如新加坡公司落地、首船LNG抵港、如东接收站收购等一系列举措,基本构建起覆盖“采购-储运-分销”的全球化天然气贸易网络,确立“站贸一体化”模式。 再者,实现了技术升级。协鑫新能源通过发布“鑫翼连”3.0平台——集成AI诊断、无人机巡检等技术,电站效率提升3%-5%,服务溢价能力增强,为其运维服务在国内市场市场份额提升及未来全球化扩张打好了深厚基础。 在此布局基础上,协鑫新能源进而提出未来三大战略,推动公司在全球的两大赛道行业(天然气+光伏)取得“深化与扩张”。三大战略简述如下: (1)“站贸一体化”战略 依托如东LNG接收站,连接国际气源与国内的城市燃气、工业用户,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生态。从收购如东接收站股权开始,“站贸一体化”战略正式确立,也意味着公司在天然气产业链布局深化与打通,透过协同,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如东接收站一期设计年处理量300万吨,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投产后将成为公司天然气业务的核心支点。 (2)光伏轻资产模式出海 以 “鑫翼连” 3.0平台为技术底座,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输出电站运维服务,目标覆盖更多全球电站容量。 (3)技术驱动双主业协同 平台的AI Agent能力用于优化运维效率,探索电力交易、储能等增值服务,培育新利润点,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增强天然气贸易的资源调配能力。 协鑫新能源的未来增长逻辑紧密围绕能源转型趋势,其战略布局蕴含多重机遇。 而根据其已形成“LNG贸易+光伏运维服务”双支柱模式,分别拆分为天然气和光伏行业两大赛道来研究。 在天然气行业,我们认为目前该行业在中国仍处于红利释放期。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过渡能源,天然气需求持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4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突破 40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7.7%。《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指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底已达8.5%,且未来十年消费量有望保持年均 7%的增速,协鑫新能源的LNG业务正受益于这一行业红利释放。 政策方面,我国“十四五”规划支持LNG接收站建设,协鑫如东项目作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项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的重大项目清单,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储运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预计投产后将受益于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未来,公司可通过“站贸一体化”锁定国际低价气源,对接国内分销网络,有望在天然气贸易中获取稳定收益。 在光伏行业这边,全球光伏装机量数据仍保持正增长,2025年预计累计装机超2000吉瓦,由此可推导出,运维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协鑫新能源凭借持续实现技术升级的“鑫翼连”3.0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和AI Agent能力,已形成“运维 + EPC”协同模式,未来有望通过全球化复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若把公司未来业务收入来源进一步划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国内市场之外,协鑫新能源的业务出海,已经从探索逐渐演变成为现实。财报资料提及,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布局国际天然气资源池,同时在东南亚、非洲推广光伏运维服务,双主业协同出海,而在出海过程中落地的本土化经营策略,可帮助降低地缘政治风险,为出海业务的长期增长奠定基础并带来保障。 对于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而言,国际化布局战略,无疑为协鑫新能源再次打开了全新的增长空间。对于未来目标,协鑫新能源重新提出了要致力于成为一家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清洁能源服务商,这个目标定位亦较为符合其香港上市公司平台特性。 随着“站贸一体化”战略落地深入,公司重新把握了天然气产业链价值创造机会,同时其以AI化数字化等运维技术持续提升光伏服务溢价能力,两者合力确保了协鑫新能源或可在未来全球能源转型中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双重增长,协鑫新能源的出海与全球化之路值得期待。 四,价值重估潜力凸显 在港股市场,协鑫新能源的估值仍处于低位。当前公司市销率PS仅为 0.69倍,显著低于 LNG业务成长期的同业公司(市销率PS一般处于2-4倍区间)。随着未来如东LNG接收站投产、LNG贸易量增长及光伏运维服务的全球化扩张,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再深一层思考,该公司的轻资产模式降低了经营风险,双主业布局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技术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为其长期增长提供支撑。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协鑫新能源正从传统且单一光伏企业快速蜕变为一家拥有潜力的国际化清洁能源服务商,其价值重估空间也跟随其突破持续扩张,这一点或值得投资者关注。 综合来看,协鑫新能源2024年的业绩不仅展现了战略转型的成功,或许也预示着在AI+能源革命浪潮中,公司有望凭借清晰的战略路径、扎实的执行能力和领先于同业的技术优势,进而跻身为港股市场中新能源服务商中的成长型标杆企业。
lg
...
格隆汇
03-28 09:50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百济神州(06160.HK)公布年度业绩 产品收入增加约72.6% 预计2025年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实现经营利润
go
lg
...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
净亏损
较上年度减少约236.9百万美元或约26.9%至约644.8百万美元。经调整后(即不包括该加速折旧),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品销售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83.2%上升至85.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26亿美元。自2023年以来,当前产品组合和核心产品收入已增长73%,且公司预计2025年及以后产品收入还将显著增长。公司在2024财年大幅收窄了GAAP经营亏损,并首次实现非GAAP经营利润。在多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后,公司首次于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产生了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 研发费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8亿美元,增加1.747亿美元(或9.8%),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0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内部研发费用从上一年同期11亿美元增加9,760万美元(或8.7%)至12亿美元,主要归因于公司的全球研发团队扩张、临床及临床前候选药物增加,以及对内部研究与临床开发活动的持续投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内部研发费用包含2,710万美元加速折旧费用,主要归因于将临床生产升级至更大规模、更高效的生产线。 公司全年业绩取得强劲增长,充分彰显了公司作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导者的实力。这得益于百悦泽的持续成功以及公司在肿瘤领域开发的最丰富的实体瘤管线之一,预计2025年将有多个项目进行数据读出。目前,百悦泽在美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新增患者治疗领域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所有BTK抑制剂中拥有最广泛的适应症。作为公司血液学管线的基石药物,百悦泽与后期管线BCL2抑制剂sonrotoclax和潜在同类首创BTKCDAC还展示出巨大的联合治疗潜力。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多特异性抗体、蛋白降解剂和抗体偶联药物等在内的研发平台,加速推进未来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癌等治疗领域的布局。2025年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公司预计2025年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下实现经营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重大事项】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01071.HK)携手鲁中控股等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布局抽蓄项目 奇点国峰(01280.HK)与迈富时就人工智能项目合作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财报业绩】 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2024年度营收超4205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11.4%至1379.36亿元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2024年实现净利润567.81亿元 同比增长84.3% 海尔智家(06690.HK):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达187.41亿元 同比增加12.9%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238.54亿元 末期息每股0.16161元 潍柴动力(02338.HK)公布年度业绩 净利润上升约26.5%至约114.03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06066.HK)2024年净利润72.23亿元 同比增长2.68% 江西铜业股份(00358.HK)2024年度净利增7.03%至69.62亿元 拟派末期息每股0.7元 奈雪的茶(02150.HK)公布2024年度业绩:实现收入49.21亿元,进入泰国、新加坡等境外市场 上海医药(02607.HK)2024年度纯利增20.82%至45.53亿元 拟10派2.9元 微创机器人-B(02252.HK)2024年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146%,
净亏损
大幅收窄 达势股份(01405.HK)公布年度业绩 经调整净利润增长1394.2% 计划于2025年开设约300家门店 上海实业控股(00363.HK)2024年净利28.08亿港元 同比下跌18.0% 卫龙美味(09985.HK)2024年营收增长28.6%至62.66亿元 拟派息比率高达约99% 毛戈平(01318.HK)公布年度业绩 净利润增长32.8% 准备战略性地进军海外市场 永利澳门(01128.HK)2024年净利同比增加173.0%至32亿港元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HK)2024年净利20.74亿元 同比增加48.3% 猫眼娱乐(01896.HK)公布2024年度业绩:电影与现场娱乐双丰收,未来三年股息政策明确 【医药创新】 乐普生物-B(02157.HK):MRG003临床试验数据入选2025年ASCO年会的LBA口头汇报 【收购出售】 皇冠环球集团(00727.HK)拟3000万元收购四川天府金盆地酒业集团的100%股权 【增减持】 安德利果汁(02218.HK):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公司股份触及5% 【回购注销】 腾讯控股(00700.HK)3月27日耗资5.01亿港元回购98.1万股 汇丰控股(00005.HK)3月26日耗资1.88亿港元回购209.84万股 郑煤机(00564.HK)3月27日耗资1.1亿元回购711.2万股A股 快手-W(01024.HK)3月27日耗资6983.84万港元回购123.96万股 阿里巴巴-W(09988.HK)3月26日耗资999万美元回购60.24万股 渣打集团(02888.HK)3月26日耗资1371.94万英镑回购115.63万股 贝壳-W(02423.HK)3月26日耗资800万美元回购115.3万股 保诚(02378.HK)3月26日耗资218万英镑回购26万股 太古股份公司A(00019.HK)3月27日耗资2588万港元回购37.5万股 复星医药(02196.HK)3月27日耗资1500.5万元回购60.35万股A股 名创优品(09896.HK)3月27日耗资1999.4万港元回购53.06万股 信星集团(01170.HK)3月27日注销146.2万股 美高梅中國(02282.HK)3月27日注销37.47万股购回股份 浩森金融科技(03848.HK)3月27日注销4万股购回股份
lg
...
格隆汇
03-28 08:30
A股头条:光刻机重大突破!“新凯来”横空出世;国家出台方案,七箭齐发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小商品城抢跑季报行情
go
lg
...
2.70亿元 百济神州:2024年年度
净亏损
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6.9%至约6.45亿美元 中国海洋石油:2024年净利润1379亿元 同比增长11.4% 泰格医药:2024年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 新乡化纤:2024年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682.52% 新华保险: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262.29亿元,同比增长201.1% 微光股份:2024年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82.16% 太平鸟:2024年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38.75% 杭州解百:2024年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4.92% 光华股份:2024年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9.1% 节能风电:2024年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12.02% 益生股份:2024年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6.84% 省广集团:2024年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下降34.07% 华安证券:2024年净利润为14.86亿元,同比增长16.56% 国药现代:2024年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56.62% 海尔智家:2024年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12.92% 淮河能源:2024年度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2.17% 莱茵生物:2024年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97.56% 辽港股份:2024年净利润11.44亿元,同比下降14.83% 金雷股份: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0.96%至91.47% 莱茵生物: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7.56% 中国国航:2024年
净亏损
2.37亿元 中信建投: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8% 拟10派1.65元 【增减持】 凌志软件:股东周颖、梁启华拟减持不超过0.272%、0.204%公司股份 星湖科技:股东铁小荣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芯海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1071844股已回购股份 恒锋信息:董事、副总裁陈朝学计划减持不超过0.1207%公司股份 格尔软件:监事任伟拟减持不超过0.0678%公司股份 【回购】 海尔智家:拟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永吉股份:实控人提议回购5000万元-1亿元公司股份 交易提示 【新股申购】 泰鸿万立(沪市主板) 申购代码:732210 股票代码:603210 发行价格:8.60 发行市盈率:18.60 【可转债申购】 太能转债 【可转债交易提示】 沿浦转债赎回,进入最后交易日 亚药转债、威派转债、精测转债进入最后交易日 【限售解禁】
lg
...
金融界
03-28 07:39
全球富豪榜揭示财富增长趋势:科技AI成造富新引擎!中国富豪榜亮点盘点
go
lg
...
这些新业务在2024年出现了62亿元的
净亏损
,但整体来看,小米的业务扩张和研发投入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小米在手机及汽车电子领域的合作,这也表明消费电子与互联网科技行业仍然是推动中国富豪财富增长的重要动力。 2.医疗健康行业 钟睒睒:作为农夫山泉的创始人,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饮用水和健康食品行业。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医疗健康行业成为了财富增长的新热点。钟睒睒能够重新成为中国首富,部分原因在于其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布局。 3.新能源汽车行业 虽然具体的信息没有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富豪,但是小米集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投资以及与华为、小米合作的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暗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成为新的财富增长点。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预计这一行业将继续吸引大量投资,从而推动相关企业家的财富增长。 综上所述,消费电子与互联网科技、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富豪榜中增长最快的几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这些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lg
...
金融界
03-27 21:49
财报展现强劲盈利趋势,雍禾医疗(2279.HK)被低估了吗?
go
lg
...
盈利数据持续向好。2024年,雍禾医疗
净亏损
为2.27亿元,对比2023年的5.47亿元,大幅收窄;EBITDA为1.41亿元,去年同期为1.84亿元。同时,公司毛利润达到了10.84亿元,同比增长8.7%,对应毛利率为60.1%,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雍禾医疗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的最大质疑来自于盈利能力。从投资角度来看,边际变化比静态数据更加重要,近年来不断收窄的亏损率透露出雍禾医疗盈利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运营层面也可圈可点。 一方面,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闭和整合了部分低效门店,将资源向盈利能力强以及具有区位优势的核心门店。这一调整推动单店运营效率提升,推动了“雍享”等高端服务的进一步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植发业务中接受高端服务“雍享”的患者人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6.3%。鉴于高端服务往往拥有更高的溢价,这意味着公司植发业务毛利率将会因此获得提升。 另一方面,雍禾医疗利用其自主研发的连锁医疗管理系统“禾帆”,并引入AI大语言模型赋能业务全生命周期,在日常运营中大幅提升了接诊能力和效率。此外,公司还通过实施精细化营销策略及强化管理团队效能,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0.44亿元进一步降至9.02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大幅下降23.8%至2.85亿元。 可以说,雍禾医疗在2024年实现了全方位、有质量的增长。更深入来看,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背后的商业逻辑才是对雍禾医疗感兴趣的投资者应该关注的事情,这也是今后雍禾医疗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所在。 二、专业化+好服务,有望打开更多增长空间 首先,雍禾几乎已经成为植发的代名词,这是雍禾在过去通过长期品牌建设做起来的品牌势能。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对于已经建立品牌心智的先发龙头来说,这是几乎不可复制的优势。 但品牌势能的领先只能解决让用户“来”的问题,最终用户能否“选择”雍禾上,取决于另外两项:专业性和服务能力。 专业性是雍禾医疗赖以生存的重要抓手,且公司还在持续夯实这一能力。截至2024年12月底,雍禾医疗拥有一支由1401人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 一方面,雍禾医疗建立了完善的医生分级体系,对医生质量、级别晋升等进行量化管理,以确保医生团队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公司还通过考核与认证、分层集训、OMO成长带教模式等措施,不断提升医生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多家知名医学院校及三甲医院持续深化合作,并与多家医药企业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其在毛发医疗服务领域的研发和诊疗能力,也彰显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服务能力或许才是雍禾医疗真正的撒手锏。 归根到底,消费医疗首先的定义是消费,这也就决定了雍禾医疗机构的服务属性。 因此,在政策导向下,雍禾医疗积极开展“好医生+好体系”的品牌战略升级,将好医生战略作为稳固基石,利用分层服务、智能化诊断等方式,持续深化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雍禾医疗还在持续创新其服务模式。例如,发起创新的“好医生在身边”巡诊活动,使患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持续深化“一口价”定价策略,减少信息差降低用户决策难度等等。 值得重视的是,公司并不仅仅聚焦于植发,还将业务进一步延伸到养发、假发等,并提出“一体化诊疗”理念,将诊疗、植发与养护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当前,公司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包括“雍禾植发”、养固品牌“史云逊”、专注女性美植发的“雍禾发之初”以及医学假发品牌“哈发达”等,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的毛发服务。 可以看到,雍禾医疗通过多品牌实现对毛发健康市场的精准卡位。一般来说,多品牌矩阵可以覆盖客户毛发全生命周期需求,随着客户毛发状况的变化,雍禾医疗旗下不同品牌可以满足其需求的变化。 三、结语 若站在当前节点继续往后推演,雍禾医疗能否长期保住如今的市场地位?笔者认为大概率是可以的。 毕竟通过多年的战略布局,雍禾医疗在强化运营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注重智能化创新上面均建立起自身核心竞争力,不断收窄的亏损也初步验证了其转型成效与成长潜力。 尽管近些年来,受制于整个港股市场流动性问题,雍禾医疗的估值持续受到压制。但今年以来,伴随着市场情绪的提振,公司累计涨幅已经超过30%,成长速度远远跑赢大盘。 后续,政策的乐观表态为消费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叠加业绩方面的持续正增长,雍禾医疗价值修复的确定性理应随之提升。
lg
...
格隆汇
03-27 17:40
首批公募基金2024年业绩出炉:华夏利润超21亿元,信达澳亚利润同比跌逾40%
go
lg
...
司甚至出现亏损。南华基金由盈转亏,全年
净亏损
1048.51万元,成为行业尾部机构生存压力的缩影。富安达基金净利润仍亏损3499万元,显示中小机构即便在市场回升期也难以快速扭转盈利困境。 行业结构加速优化,精品化机构现雏形 行业层面,2024年公募基金总规模同比增长18.93%至32.83万亿元,被动投资占比持续提升。部分公司正加速拓宽护城河:华夏基金将ETF作为核心增长点,招商基金发力REITs和跨境产品,交银施罗德则通过养老Y份额深化普惠金融布局。中小机构亦在调整战略,如信达澳亚推进“固收+”第二增长曲线,万家基金强化投研能力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行业展望:分化持续,创新与效率定胜负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将面临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头部机构凭借资源禀赋有望进一步巩固优势,而中小公司需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监管层推动的费率改革和养老金第三支柱扩容,既带来长期资金入市机遇,亦考验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服务能力。如何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7 14:40
港药猛涨!高纯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大涨超6%,涨幅领跑全市场!盘中再获净申购3200万份!
go
lg
...
多数飘红:信达生物绩后涨超16%,年度
净亏损
同比收窄90.8%,达伯舒等主要产品保持收入强劲增长。三生制药涨超12%,联邦制药涨超10%,百济神州、药明合联涨超6%,药明生物、康方生物涨超4%,石药集团涨超3%,药明康德涨超2%。 资金涌入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近60日“吸金”超8.4亿元,融资余额刷新历史纪录,反映杠杆资金布局意愿!最新份额14.45亿份创上市新高,1个月实现规模翻倍! 【哪些创新药企正加速出海?】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创新药企出海热度走高。据机构统计,2020-2024年我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至少发生262项,合计交易总金额在1500亿美元以上。2025年截至3月17日,国内已发生至少19项License-out交易,累计交易总金额超过126.1亿美元。 湘财证券表示,国内创新药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近几年,国内创新药不断融入国际市场,多款创新药达成高额海外授权交易,创新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得到确认。 与此同时,国内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政策落地转折年。首先首版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其次在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近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落地新举措,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持续深化,加快推进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融入国际市场。 此外,当前优质创新药公司逐步进入盈利周期。一方面产品商业化及海外授权推动业绩持续释放,另一方面行业受益于支持政策深化和AI赋能,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追踪产业发展变化及市场周期波动,推荐创新和复苏两大主线:(1)创新源动力主线:锚定临床需求,甄选技术平台和产品力优势显著的投资标的,布局基本面与资本市场存在一定错配的投资机会。(1)复苏边际改善主线:关注部分底部资产,目前具备显著的安全边际优势,需求改善下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建议关注企业运营周期与政策周期复苏存在共振的 投资机会。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超68%,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高达84%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最高); 更低估的创新药(截至3月26日,近5年市销率分位数37%)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7 14:10
上一页
1
•••
14
15
16
17
18
•••
84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然拒绝“关税豁免”,究竟怎么回事?
lg
...
没人想看特朗普悬念片、全球又跌了!小心反向亚洲货币危机,美联储来者不善
lg
...
突发重磅!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 金价暴跌50美元、离岸人民币短线急涨
lg
...
黄金暴涨的背后原因找到了!金价强势冲击3400,小心美联储当头一棒
lg
...
大行情来了!黄金强势逼近3400关口,原因是TA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