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杭州银行:归母
净利润
增长
26.11%
go
lg
...
近日,杭州银行披露了2022年年报。 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营收及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资产方面,杭州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贷款总额保持增长。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6165.38亿元,同比增长16.25%;贷款总额为7022.03亿元,同比增长19.31%。2018年至今,该行不良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历史数据显示,该行利息净收入保持增长,但自2021年以来,该行利息净收入的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另外,需注意的是,近两年杭州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持续上升。 近两年,杭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9家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上市城商行相比,杭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排名末位。 营收净利润保持增长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的城市商业银行。2016年10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其他市县。历史数据显示,杭州银行自2016年上市以来,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增长。 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29.32亿元,较上年增加35.71亿元,同比增长12.16%;实现归母净利润116.79亿元
lg
...
面包财经
2023-05-04
石头科技:2022年扣非
净利润
增长
0.63%,近5亿研发投入远超行业
go
lg
...
4月26日晚间,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的石头科技(688169.SH)发布了2022年度报告,石头科技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6.29亿元,同比增长13.56%,营业收入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作为科创板15家沪深300企业之一的石头科技,公司注重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4.84亿元,研发费用占比超过7%。 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11.98亿元,逆势增长0.63% 石头科技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6.29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5-04
华西证券:给予赛腾股份买入评级
go
lg
...
户,销售规模持续处于增长态势;扣非归母
净利润
增长
大于收入增长主要原因系 23Q1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 3.84pct 至 10.36%所致, 盈利能力随着收入规模扩大而进一步增强。 另外, 公司 23Q1 收到约 2388 万元的政府补助,导致归母净利同比显著高增。 半导体设备订单预计充足,国产替代加速打开成长空间。 1)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晶圆检测(边缘检测、针孔、缺陷/污染等)等前道无图形检测设备及激光打标、激光开槽等封测端设备, 客户主要有 sumco、 sksiltron、samsung、 memcKorea、 waferworks、 globalwafer、奕斯伟、中环、金瑞泓、沪硅、中欣晶圆等。 根据公司 2022年 12 月 6 日的投资者问答显示,公司半导体业务目前订单饱满。 2) 根据 VLSI Research 的统计, 2020 年全球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7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其中,检测设备占比为 62.6%(即约 47 亿美元),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掩膜检测设备等。 3) 根据 VLSI Research,2020 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均为境外企业,市场份额合计高达 76.6%。其中,半导体检测设备基本被美国科磊(KLA)等海外巨头垄断。国内方面,无图形检测竞争对手较少,主要有中科飞测、睿励、精测等,但各家公司产品侧重点略有不同。 受美国制裁升级影响, KLA 在华业务受到影响,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公司充分受益。 受益于苹果产品更新迭代及新品发布, 公司消费电子设备增长预计加速。 公司消费电子设备主要客户是苹果,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龙头地位稳固,且机型不断更新迭代带动 3C 设备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中关村在线等报道,2023 年我们预计苹果有重大产品推出或革新, 包括可能的苹果 MR 设备和进一步升级的 iPhone15 系列产品, 有望加大公司消费电子设备的需求。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苹果在乔布斯剧院已经向 100 位苹果最高级别管理人员展示了首款 MR 头显设备,同时据金融时报(FT) 报道, 库克 6 月将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上推出混合现实(MR) 头显。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获得巨大突破,应用场景有望快速落地。若人工智能与 M R 设备结合,有望带动苹果 MR 设备销量提升,进而使公司受益。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3-2025 营收分别为 41.62/50.14/61.7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4/5.22/6.55 亿元, EPS 分别为 2.17/2.73/3.43 元。 对应 2023 年 4 月 28 日 46.4 元/股收盘价,23-25 年 PE 分别为 21/17/14 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苹果产品更新迭代不及预期、 苹果 MR 设备发布时间延迟、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公司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9.19。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XD赛腾股(603283)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存货/营收率增幅。该股好公司指标3星,好价格指标3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5-03
五一假期要闻重磅出炉!特斯拉新一轮全球大涨价,美国区域性银行危机继续发酵,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
go
lg
...
亿元;超8成公司实现盈利,5成公司归母
净利润
增长
,49家公司增幅翻番。科创板全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数由18.15亿元上升至23.44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平均数由2.08亿元上升至2.20亿元,稳中向好的趋势显著。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和56%,超3成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9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刷屏 在4月底年报披露的最后时期,一批业绩不佳的股票业绩“千呼万唤始出来”,最终还是躲不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戴帽)的命运。Wind数据显示,剔除ST变为*ST的,从无帽到有ST帽的股票,5月5日一天实施戴帽的就高达29只。而5月4日也有11只要被戴帽。对于不少股票来说,突然戴帽ST可能引发股票下跌甚至跌停。 5家公司退市已成定局 步入年报季末期,部分公司退市情况已明朗。截至2023年4月29日,5家公司退市已成定局。其中,*ST必康、*ST银河、*ST深南、*ST顺利4家公司,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而*ST宜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陈杭:离职是想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利 对不实信息已经报警 针对有关事件,原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陈杭表示“本人第一时间对谭珺的不实信息已经报警,警方正在收集证据,积极处理中。”陈杭还表示:“第一,谭珺所述自己炒股亏钱,系自己行为,因为知晓谭珺是证券从业人员不能买卖股票,怎么可能给她推股票?她所述的所有内容都是对我的侮辱诽谤。第二,从浙商证券离职是想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因为谭珺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本人已经报警。 在职身份要求我的一举一动都要向合规汇报备案,不利于事件的快速处理,所以为了避免前雇主被无辜波及,故主动提出离职,专心处理此事。第三,谭珺近期对我的大面积抹黑和不实信息,已经诉诸于法律武器,相信法律会给一个公道。由于谭珺一直通过媒体抹黑方式来制造舆论,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报道要讲究证据,不能捕风捉影,被坏人带节奏,被利用当枪使。” 浙商证券:陈杭所涉事件均与本公司无关 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 据悉,原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新科技首席陈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辞职,目前浙商证券内部通讯录、中证协公示信息中,均已无陈杭信息。 今年4月,陈杭先后被前同事、投资者投诉,称其此前在方正证券担任科技首席分析师期间,没有基于基本面研究,推荐“博傻接盘”股票,给投资者造成巨大亏损。对此,浙商证券回应称,“陈杭所涉事件均与本公司无关。陈杭于2022年11月入职浙商证券,还在试用期。陈杭因个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离职,目前已批准其离职申请。”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商证券并未第一时间要求陈杭离职,只是重新对他的入职程序、背景调查、入职以后的研报合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由于舆情反复发酵,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陈杭最终不得不选择离职。 科技新闻: OpenAI完成103亿美元融资 估值达到270亿-290亿美元 据TechCrunch报道,OpenAI完成10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270亿-290亿美元。参与本轮融资的风投公司包括老虎全球管理、红杉资本、加州Andreessen Horowitz、纽约Thrive和K2 Global。据了解,Founders Fund也参与其中;风投的总体投资金额略超3亿美元,本轮投资与早先微软入股属于同一轮。今年稍早,微软对OpenAI的投资规模据称大约100亿美元。 七国集团部长同意对人工智能采取“基于风险”的监管 七国集团(G7)数字与技术部长会议的参会者4月30日同意对人工智能采取“基于风险”的监管。但七国集团部长同时表示,此类监管还应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保持开放和有利的环境”,并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 IBM:可能用人工智能取代7800个工作岗位 当地时间5月1日,IBM宣布,将暂停招聘人工智能(AI)可以胜任的职位,可能用人工智能取代7800个工作岗位。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力资源等后台职能部门的招聘将暂停或放缓,这些非面向客户的岗位大约有26000名工人。“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在接下来5年的时间里,其中3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 三星电子:员工停止使用ChatGPT和Bard等生成式AI工具 据外媒周一报道,三星电子已在内部备忘录告知员工,停止使用ChatGPT和Bard等生成式AI工具,理由是担心会带来安全风险。报道称,内部备忘录表示,三星电子担心传输到谷歌Bard和微软Bing等人工智能平台的数据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上,难以检索和删除,最终可能会泄露给其他用户。 楼市动态: 上海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家庭最高可贷144万元 5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其中明确,多子女家庭在上海市购首套房,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即家庭最高贷款限额可达144万元。
lg
...
金融界
2023-05-03
上交所:2022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突破万亿和千亿
go
lg
...
亿元;超8成公司实现盈利,5成公司归母
净利润
增长
,49家公司增幅翻番。科创板全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数由18.15亿元上升至23.44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平均数由2.08亿元上升至2.20亿元,稳中向好的趋势显著。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和56%,超3成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9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lg
...
金融界
2023-04-29
上交所: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净利润4.16万亿元 同比增长2%
go
lg
...
等一批实力强劲的零部件龙头企业分别实现
净利润
增长
51%、70%。汽车产业链资源集聚的同时,也发挥细分行业外溢效应,新能源汽车带动半导体等相关产业实现联动增长。其中,IGBT龙头斯达半导新能源业务快速放量,净利润同比增长105%,连续两年实现业绩翻倍增长。 四、高端制造增速强劲,房地产出现企稳迹象 沪市主板以轨交装备、航天航空装备、通信设备、新能源电力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发展驱动力。轨交设备、工控设备、能源重型设备、航空航天装备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9%、12%、19%、17%。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通信线缆铺设加快推进,通信设备净利润同比增长113%。与此同时,光伏设备、电网设备受益于能源结构调整,净利润分别增长117%、59%,新能源消纳也推动储能设备企业提质增效。南网储能聚焦抽水蓄能的技术攻关,净利润同比增长33%。 房地产行业业绩筑底,经营情况出现边际改善。2022年,沪市主板房企的业绩整体承压,营收同比下降9%、净利润出现亏损。从杠杆情况看,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71%,较上年基本持平。2023年以来,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支箭”政策持续发力,销售端出现明显反弹。保利发展、金地集团等大型房企销售签约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4%、33%,2023年第一季度,房企净利润同比略有增长,环比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转正。总体看,沪市房企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意愿出现边际修复,行业底部逐渐形成,景气度正在逐步恢复。 五、消费景气度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步入扩张区间 伴随各项扩大内需政策渐次落地见效,消费潜力渐进释放。2022年,沪市主板消费板块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必选消费方面,食品饮料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农林牧渔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0%。可选消费方面,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家用电器、建筑装饰全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1%、8%,促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值得一提的是,沪市主板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保持较快增长,邮政业、装卸搬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3%、19%、48%,对消费复苏形成了有力支撑。 在市场信心持续修复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亦步入扩张区间。2022年,沪市主板实体公司购建长期资产支出合计2.76万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制造业增幅达18%,化工、电气机械、汽车表现较为突出,同比分别增长37%、24%、22%。同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9大龙头基建公司全年新签订单合超15万亿元,同比增幅超14%。2023年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实体公司购建长期资产支出增幅达9%,龙头基建公司新签订单增幅达15%,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六、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坚定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体类公司合计研发投入841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中国建筑、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中车、长城汽车等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9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大额研发投入为相关公司带来不俗的市场表现。截至2022年年末,研发投入金额超1亿元且研发强度超5%的高研发投入公司平均市盈率、市净率分别达46倍、3.59倍,高于其他公司36倍、3.15倍的平均估值水平,研发创新实力已成为支撑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要素。 随着科技研发不断深入,各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新兴动能日益提升。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5G渗透率突破60%,云业务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为全社会多产业数字化提供技术保障;工业企业智能化布局更加深入,中远海控旗下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投产运营,中铁工业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造桥机“共工号”成功实现了从工厂化预制到智能化架设的新型桥梁建造模式。另一方面,新技术突破持续涌现,中国海油年内完成国内首套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应用,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打破了境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新能源领域亦频频出现技术革新,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81%,东方电气新型储能装备研制成功,建成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 七、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外资保持净流入 2022年,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沪市主板公司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港口数据显示,上港集团、宁波港、青岛港等三大港口运营公司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2亿吨,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11475万标箱,同比增长6%。956家披露海外业务收入的企业在境外创收6.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创利5919亿元,同比增长23%。一批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海外业务持续发展壮大。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2万辆,同比增长46%,创历史新高;国机重装投资运营的柬埔寨达岱水电站年发电12亿度,碳减排57万吨,为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民生做出了贡献。一批沪市公司依托扎实的核心技术积累实现产品出海、技术出海。万华化学坚持自主创新,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MDI制造商,市占率达27%,全年海外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净利润破百亿;隆基绿能深耕光伏行业,全年单晶硅片出货量达85GW,连续3年位列全球出货量第一。 伴随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外资保持对境内市场高关注度。一方面,境内资本市场对于境外资本的吸引力不减。2022年末,沪市主板以沪港通、QFII、RQFII为代表的外资持仓规模达1.64万亿元,全年外资净买入合计约928亿元,外资增持公司数量达892家。另一方面,沪市主板公司积极拓展境外融资渠道。2022年,共有19家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发行海外债1621亿元;16家沪市主板公司披露发行GDR公告,明阳智能、杉杉股份、科达制造和健康元等公司先后完成GDR发行并分别在英国和瑞士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13亿美元,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走出去”步伐稳步加快。 八、直接融资保持稳定,并购重组推动优化产业布局 2022年,沪市股票、债券市场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为沪市主板公司融资提供保障。首发融资方面,全年新增上市公司合计31家,融资规模1068亿元;再融资方面,全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合计104家,融资规模2706亿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合计54家,融资规模1361亿元;债券融资方面,上交所债券市场全年为沪市主板实体公司发债融资规模约3020亿元。在多元融资渠道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实体公司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合计融资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直接融资金额1.32万亿元。 与此同时,沪市主板公司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共计披露56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合计交易金额2366亿元。传统产业通过并购重组积极布局新业态,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重组标的占比约23%。同时,多家央企集团公司加快资源整合步伐,通过重组改善经营效率。如,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机电系统的深度融合;中国建材旗下的宁夏建材和祁连山分别通过资产出售和置换方式调整各板块业务,推动“两材重组”后的业务整合并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九、现金分红大幅创新高,增持回购成为稳定市场重要手段 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持续用真金白银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投资者,全年共有1194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7%,现金分红总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具体来看,分红金额方面,161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26家派现100亿元以上。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082亿元、973亿元和821亿元。分红比例方面,864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占比72%,287家公司分红比例超50%,635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股息率方面,以整体法下的年末收盘价为基准,2022年平均股息率3.6%,较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113家公司股息率超过5%,34家公司连续3年股息率稳超5%,现金分红的市场文化日益浓厚。 回购增持保持高位,成为上市公司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174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679亿元,新增计划实施金额合计约348亿元。其中,中国平安、宝钢股份、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11家公司回购斥资超10亿元。增持方面,全年新增重要股东增持计划129家次,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342亿元。中国移动、上汽集团、贵州茅台、恒力石化等行业龙头公司大股东纷纷实施大额增持,体现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长期价值的信心。从效果来看,回购增持信息对公司股价起到了有效提振,在公告发布后的5个、1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相对大盘的累计涨幅偏离度均值分别达1.7%、2.1%。近7成公司在公告发布后的下一个交易日股价上涨,平均涨幅3.2%。 十、绿色发展成效显著,ESG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沪市主板公司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年有870余家公司披露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超1300家公司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机制,报告期内投入资金合计近1500亿元,超1200家公司积极采取减碳措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超8亿吨。化工、装备、汽车等工业行业减碳降碳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化学优化绿色生产流程,能源消耗总量60.37万吨标准煤,同比减少9%;中国中车研发绿色生产装备,节省底漆用量约30%;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五大乘用车企业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70万辆,同比增长57%。此外,绿色金融亦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沪市债券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752亿元,同比增长9%。 沪市主板公司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与所处行业的特点,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年度报告显示,约有750家公司深入扶贫一线,合计投入近800亿元,通过资金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人才振兴等多种举措,促进当地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这之中,各行业龙头公司各施所长,中国联通在定点帮扶地区选派帮扶干部1552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3亿元;东航物流为双江、沧源两地提供520吨免费航空运力额度,无偿运输8021件物资;中国建筑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为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线上培训15.6万人次。 十一、常态化退市格局更趋稳固,上市公司风险呈现收敛态势 2023年年初以来,已有11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其中,4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3家公司预计重大违法退市,4家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此外,还有17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触及“营业收入+净利润”组合指标、净资产为负、审计意见类型触及*ST的分别有6家、9家和5家,3家公司同时触及多项情形。总体来看,多元化退市制度彰显威力,退市渐趋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更趋稳固。 另一方面,沪市主板公司在巩固现有化解成果的基础上,各项风险实现进一步收敛。清欠解保方面,截至年末仍存在占用担保公司17家,较上年末减少13家,占用担保余额合计12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5%。股票质押方面,年内股票质押总市值减少3762亿元,下降22%,合计待偿还余额减少431亿元,下降6%,质押规模持续收敛;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高比例质押公司家数年内继续减少约3成,存量仅占沪市公司总数的2%。 十二、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加速修复拐点已现,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2023年第一季度,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积极变化有所增多。沪市主板公司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16万亿元,净利润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 具体而言,前期调整幅度较深的接触消费类行业第一季度实现加速回暖,住宿餐饮、旅游、影视院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5%、139%、200%;主要消费产品(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增速较上年第四季度有所加快,同比增速分别加快10个和4个百分点。部分前期亏损行业实现明显扭亏,航空运输业第一季度亏损额72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窄178亿元,较上年第四季度收窄302亿元;钢铁行业第一季度实现盈利22亿元,环比上年第四季度实现扭亏,边际改善较为明显。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共有288家公司发生亏损,亏损额合计280亿元,亏损家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显示出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已步入整体性好转轨道。 总体看,2023年经济预计延续复苏进程,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恢复。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态势得到持续巩固。
lg
...
金融界
2023-04-29
做大做强并非唯一商道 嘉信理财终于“养虎为患”
go
lg
...
嘉信理财目前仍然盈利,最近公布调整后的
净利润
增长
12%。高管们表示,客户的现金流已经显示出企稳迹象。首席首席执行官Walt Bettinger和一群高管在最新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对投资者表示,客户往往会将大量资金一次性转移出“流动”账户,即使客户提取存款,这些钱通常也没离开嘉信理财的“生态系统”。不过,该公司对“流动”账户收的费用要高于对货币市场基金收取的费用。 这不是嘉信理财第一次成为客户关注的焦点。去年该公司向监管部门支付了1.87亿美元,以和解决有关其零佣金在线“机器人顾问”的诉讼。原告指控此类“机器人顾问”因配置现金过多而拖累客户回报。嘉信理财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该公司管理层曾表示,在债券到期前,他们“基本不可能”碰到必须卖出几千亿美元债券的情况。他们表示,嘉信银行有大量现金流入来增强流动性,还有总值3,000亿美元的其他资金来源,包括来自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和美联储的紧急信贷支持。其他资金来源还包括大额存单。嘉信理财约190亿美元的存单通过竞争对手券商卖出。 嘉信理财未来会怎么样?一位分析师暗示,作为最后的手段,该公司可能会完全剥离银行业务。 Bettinger在接受CNBC采访时否决了这个想法 ,他说 “短期内我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嘉信理财的银行业务几乎可以肯定会面临新的监管环境。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的相继倒闭令当局加强了对并非”大而不能倒“银行的监督。Keefe Bruyette&Woods Inc.分析师Kyle Voigt表示,“我们预计监管改革的可能性会上升”。
lg
...
金融界
2023-04-28
若羽臣2022年财报:营收12.17亿元扣非净利同比增长64.73%
go
lg
...
7.84万元,同比2022年第一季度,
净利润
增长
94.53%。自有品牌一季度营业收入5220万元,同比增长80.5%,营收占比再次提升至18.4%,同比增长高达1173.19%,公司抖音的渠道业务占比从去年的1.88%上升至7.72%。 2022年双十一期间,若羽臣所服务的品牌直播间实现车轮战直播总时长5149小时,店播渗透率高达55.13%,店播总成交累计突破9500万。钙尔奇品牌店铺新增会员5.8万人,目标达成率221%,同比增长36%,整体会员拉新为竞店1.05倍;同时,店铺会员首购率达65%。 2022年度,若羽臣自有品牌实现营业收入超1.6亿元,同比增长117.53%。并持续在天猫、抖音、快手、京东、小红书等多个渠道精耕细作实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特别在抖音平台上2022年营收接近4000万,同比增速高达870%。内衣洗液全年营收1.05亿元同比提升108%。新增爆款单品中,香氛护衣喷雾营收3540万;洗衣凝珠上线销售5个月时间营收已突破千万。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2022年双十一期间,若羽臣共发出近200万订单,在多仓并发的灵活调配下,首波24小时揽收率达到60%,峰值处理速度达到30,000单/小时,最快签收包裹时效仅10小时。客服团队在2022年双十一期间总接待消费者超100万人次,询单转化率高达80%,高峰期售后服务响应时效最快达11秒。
lg
...
金融界
2023-04-28
晶科能源披露2022年业绩: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近4倍
go
lg
...
5.71%,主要系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
增长
所致。 2022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5%,同比增加3.3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规模提升,总资产较期初增长4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96.95%。 2022全年,公司共向全球发送46.39GW太阳能产品,其中光伏组件44.33GW,并成为全球首家 N 型组件出货量超过 10GW 的组件制造商。 同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231.53亿元,同比增长57.7%;归母净利润16.58亿元,同比增长31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增长306.59%;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增长325%。研发投入合计同比增长38.1%。 东吴证券研报中表示,公司TOPCon布局行业领先:产能上,尖山二期11GW电池将在2023Q1满产,采用HOT2.0+技术(正面SE结构),预计后续效率可提升至25.8%。楚雄6.5GW TOPCon(2023Q3投产)+海宁袁花6.5GW电池改造(2023Q2出片)+越南4GW电池陆续落地,预计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达50GW+。提效上,公司2024年将推出HOT3.0(全域钝化),2025年将TOPCon结合其他技术,预期效率破26%。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4-28
红蜻蜓一季度营收逾6亿元
净利润
增长
53.86%
go
lg
...
金融界4月28日消息 红蜻蜓公告,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5.85万元,同比增长5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75.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37.67万元,同比增长866.94% 。
lg
...
金融界
2023-04-28
上一页
1
•••
128
129
130
131
132
•••
15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遭“双重暴击”!民主党赢麻了、最高法院也“开炮” 他的第二任期不稳了?
lg
...
发生了什么?小非农ADP数据意外回暖,金价先抑后扬“收复失地”
lg
...
美联储早已“嗅到风险的气息”?“金先生”警告:全球或重演2008金融危机
lg
...
特朗普政府突传重磅!英媒:美国在亚洲贸易协定中加入“毒丸条款”以对抗中国
lg
...
【黄金收评】劲爆行情!金价暴涨47美元 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2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3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